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的常见问题及整改建议

2024-11-06王含笑

中国科技投资 2024年22期

摘要: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审计是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的一种主要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中,存在着一系列常见问题,在无形中限制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实施。在此背景下,本文将简要概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的预算管理、政府采购、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管理等方面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包括完善预算编制流程、加强合同管理、规范政府采购管理等,旨在为单位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常见问题;整改建议

DOI:10.12433/zgkjtz.20242228

预算执行审计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更好地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增强财政资金科学使用效果的一种重要监督手段。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的主要内容及意义分析

(一)主要内容

预算执行审计是指各级审计机关依据本级人大审查和批准的年度财政预算,对本级财政及各预算执行部门和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筹集、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的情况以及组织政府预算收支任务完成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性所进行的审计监督。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应把重点放在对行政单位预算编制流程的审查上,审计人员需对预算编制是否合法、合理进行核查,以保证预算编制既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又符合实际情况与发展需要。同时,还要对预算目标的设定、预算支出计划与单位发展战略、政策导向相一致进行审查。在预算执行审计中,要把重点放在预算执行上,审计人员要全面检查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核实实际支出与预算安排是否相符,资金使用是否合理有效。考虑审计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有没有违规浪费的情况,也要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在预算执行审计中,也要注意对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关注,审计人员要检查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是否健全,能否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预防财务违法行为。通过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与规范化程度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之路。

(二)意义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是保证预算执行、资金合法合规的重要管理手段。预算执行审计有助于政府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评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为预算的调整与优化提供决策依据。审计能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与评估,促进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与节约,防止浪费、浪费,有助于发现并纠正行政单位管理上的缺陷与漏洞,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效率。预算执行审计还能提高政府部门的透明度与公信力,增强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与认同,通过对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的公布,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开透明度,使社会公众对其财务状况、资金使用情况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加强社会监督与公众监督。从根本上说,预算执行审计有利于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机制,提高行政机关的管理效率与责任感,促进其健康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既有助于管理者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效率,保证资金的合法使用,又能增强组织的透明度、公信力,促进单位的健康发展。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的常见问题

(一)预算管理方面

一是预算编制不准确。因部分单位编制预算依据不充分,没有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撑,造成预算预测不准确,导致预算与实际需求脱节。审计过程中发现存在经费收支决算数与预算数差异较大的问题,尤其是部分事业单位的收入预算与决算数差距较大,给单位的财务管理以及资金的合理安排造成一定的困难。究其原因,有可能是管理层对业务了解不够,也有可能是预算编制过程中信息共享不足所致。

二是预算编制不全面。如在航海保障系统中,应单独针对培训费、会议费等列支年度支出计划,详细编报设备购置计划、房屋维修计划、船舶维修列支计划、办公家具列支计划、租船费列支计划、航标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工程计划、航标易耗器材购置计划、航标建设技改工程计划等。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部分单位预算编制缺项漏项,造成预算执行过程中无据可依,甚至部分经济活动的开展无预算或超预算,预算调整频繁,从而导致财务管理难度及风险增加,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下降。

三是预算绩效评价指标设置不合理。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绩效目标应当符合合理可行的要求,“制定绩效目标时要经过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目标要符合客观实际”和“绩效评价指标是指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应当遵循相关性原则。应当与绩效目标有直接的联系,能够恰当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部分单位在预算绩效指标设定过程中因缺乏公开讨论及利益相关者的参与,造成预算指标设置与实际工作量脱轨,导致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不完整、不客观、不准确,从而影响预算执行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二)政府采购方面

一是未严格履行政府采购程序。主要表现形式为:单位未按规定经济活动限额开展政府采购;化整为零规避政府采购;未按规定进行意向公开、合同公告等。依据《关于开展政府采购意向公开工作的通知》第四条规定“按项目实施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服务采购均应当公开采购意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第五十条规定“采购人应当自政府采购合同签订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将政府采购合同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公告”,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政府采购活动中,在中国政府采购网或中国招标采购服务平台至少应该进行意向公开,发布招标公告、中标公告、合同公告。履行政府采购程序不规范,会直接影响预算执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极易产生重大经济责任风险。

二是未严格审核投标文件。审计过程中发现存在对投标文件审查不严的现象,如投标方无相关营业范围,无相关项目实施资质条件,投标报价超过招标控制价,投标方主要控制人或实际控制人存在关联关系,投标方对招标文件的主要内容未进行响应或做出实质性修改,投标代理人无相关代理权限等问题。以上问题存在重大经济风险,易产生废标,导致招标失败,进而造成政府采购成本增加,延长政府采购周期,影响政府采购效率。

(三)合同管理方面

一是合同签订不规范。主要表现在:第一,合同倒签。所谓合同倒签,是指在合同签订生效之前已经开始实际履行合同项目,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或在合同履行完毕后补签合同的现象导致经济活动的开展脱离了经济合同约束。第二,无授权签订合同。合同签订的双方当事人在合同签订时未取得法定代表人授权;合同内容与中标文件不一致,签订的合同内容对招标文件确定的事项和中标人投标文件作出实质性修改。第三,合同条款中未明确合同履行期限或未对合同付款条件做出明确规定等。

二是合同执行不严格。常见问题有未按照合同约定进度付款,未按照合同约定条件进行工程验收或综合评价等,致使合同流于形式,无约束力,无法保证合同履行效果,可能会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

(四)信息公开与内部控制方面

一是信息公开不规范。会计信息的准确与否,是衡量单位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在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在预决算信息公开过程中存在公开不及时,财务报告中相关交易不及时披露,或披露内容不全面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仅会误导决策者,造成决策失误,而且也会影响外部审计人员对单位财务状况的监督,使得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得不到有效保证。

二是内部控制不完善。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稳定运行、风险合理管控的前提,审计实践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无内部控制建设指导性制度文件;未成立内部控制小组;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与监督评价机制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更新不及时;参照执行上级制度,未建立与本单位业务相适应的内部管理制度;信息化辅助落地不完善等。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完善导致经济活动缺乏监管,进而影响到单位财务工作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整改建议

(一)完善预算编制流程

通过完善预算编制程序、加强事前调查和预测等措施,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在编制预算之前,要充分了解各单位的实际需要及过往开支,以保证预算的合理性、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借鉴“零基预算”等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保证编制的科学合理。为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和合理性,建议引入多方参与机制。在预算编制和绩效指标设定过程中,应广泛邀请有关部门、专家、利益相关者等参与进来,形成多方协商、多方监督机制,有效避免主观、片面的影响,保证预算的客观、合理、公正。严格执行预决算公开制度,将预算执行情况及决策程序及时全面地向社会公开,提高预算透明度,便于各方面监督。完善预算编制程序,引入多方参与机制,及时全面地进行信息公开,通过科学、合理、透明的预算执行,使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更加有效,以提高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实效,实现财务管理水平与资金使用效率的全面提高。

(二)加强合同管理

增强合同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合同管理是防范行政事业单位经济风险的重要举措。完善合同全流程监控机制,加强对合同相对方的资信审核,对其资质、信用、能力进行充分调查,确保其合同履约能力。严格审核合同条款,确保合同要素齐全,明确违约责任,防止单位利益流失。杜绝合同倒签现象,确保合同履行时间不得早于合同签订时间,合同签订时间不得早于合同审批时间。增强合同台账管理,确保登记及时、准确、全面,定期履行监督、检查、归档等管理措施。对合同的执行进行实时跟踪,及时发现执行中存在的偏差,并采取纠正措施,按合同约定验收并支付进度款项,有效防止资金浪费,保证预算有效实施。对合同履约方进行综合评价,对存在的薄弱环节与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使预算执行的效率与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规范政府采购管理

完善政府采购的政策和程序,提高采购的透明度和遵从性。行政事业单位应严格遵循政府采购程序,不得化整为零规避公开招标,严格按规定在中国政府采购网或中国招标采购服务平台公开招标意向、招标公告、中标公告、合同公告等,确保采购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加强对采购人员的培训,提高其采购管理能力,保证采购合法、高效。完善政府采购监督机制,加强对政府采购流程监督,严格审核投资方资质,对投标文件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慎核查,建立完善的采购档案管理体系,对每次采购活动进行记录与保存,以便于审核、监督。政府采购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强对政府采购的监督与管理,有效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浪费与滥用的现象,保证单位财务资产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

(四)规范信息公开

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其职业素质与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着会计报告质量。因此,在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整改中,应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与责任心,以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预算执行审计等监督方式及时发现并解决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与问题,全面、连续地对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保证财务报表真实完整,提高单位财务管理的效率与透明度。通过加强对会计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向社会公众提供更为真实可靠的财务资料。同时应对行政事业单位预决算及时进行信息公开,准确完整客观地提供财务报告,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助力单位稳步健康运行。

(五)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内部控制建设是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需要持续关注的重要环节。应做好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跟踪检查工作,确保政策措施顺利实施。制定内部控制建设指导性制度文件,加强风险评估工作,对各工作、各项目、各资金流向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对各工作流程和程序的规范管理,保证各项工作按程序进行,防止出现漏洞或错误。建立健全信息系统,保证信息准确、及时,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与协作,避免出现“信息孤岛”、信息不对称等现象。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确保相关人员明确自身岗位职责以及其在内部控制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内设机构各职能参与并形成高效的联动机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参考文献:

[1]彭齐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新思路的探索[J].财经界,2023,(36):150-152.

[2]陈丽真.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新思路的探索[J].支点,2023,(08):101-103.

[3]张琳.浅谈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19):84-85.

[4]李文捷.关于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的关键点分析[J].财会学习,2020,(02):165+167.

作者简介:王含笑(1991),女,汉族,山东省乳山市人,本科学历,会计师,研究方向为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