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宣城市建筑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24-11-06窦本洋高霏霏殷启军

中国科技投资 2024年22期

摘要:本文以宣城市建筑产业化发展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发展现状、现代化体系构建以及政府配套措施的实施。文章首先概述了宣城市建筑产业化的当前发展水平,详细阐述构建现代化建筑产业体系的必要性和具体路径,强调技术创新、产业链整合以及绿色建筑的推广在推动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作用,最后还探讨了政府在促进建筑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包括政策支持、财政投入以及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等。这一系列组合拳,将为宣城市建筑产业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促使其向更加现代化、高效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宣城市;建筑产业化;现代化体系;政府配套措施;技术创新

DOI:10.12433/zgkjtz.20242222

基金项目:2023年安徽省建设厅科学计划项目

项目名称:宣城市建筑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项目编号:2023-RK046

基金项目:2022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

项目名称:宣城职业技术学院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

项目编号:2022jxjyjd008

宣城市作为安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城市之一,建筑产业作为其重要支柱产业,其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前景一直是学术和业界关注的焦点。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建筑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建筑产业化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下文将对宣城市建筑产业化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为宣城市乃至类似城市的建筑产业化转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宣城市建筑产业化的发展现状

(一)建筑产业生产快速增长

在产业升级、交通、教育、公共卫生和城镇建设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宣城市建筑相关产业化企业表现出色,大幅提升了工程项目的承揽能力,实现了生产的快速增长。2023年数据显示,宣城市资质认证的建筑企业总产值达到了289.4亿元,相比2013年增加了180.5亿元,增长率达到了1.7倍,年均增长率为11.5%。在此期间,房屋建筑产业化实现了149.5亿元的产值,较2013年增长了0.7倍,年均增长率为6.6%;而土木工程建筑产业化、建筑安装产业化领域的增长更为强劲,分别增长了5.4倍和5.3倍,年均增长率高达22.9%和22.6%。

(二)建筑企业队伍日益壮大

自二十大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为建筑产业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全市通过引进大型项目,吸引了实力雄厚的建筑企业落户,加快了建筑产业化步伐。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从资质到总承包和专业承包的建筑企业数量有了显著增长,达到344户,年均增幅达到10.5%。在具体分支领域,房屋建筑业的企业数量翻倍增加,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以及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的企业数量也实现了明显增长。

(三)建筑企业实力显著增强

从2012年至2023年,全市拥有建筑资质的法人单位总资产由73.4亿元大幅增长至196.7亿元,实现了近1.7倍的增长,年均增速达到了11.6%。这一增长不仅体现在房屋建设领域,其资产从44.6亿元增至93.4亿元,而且在土木工程、建筑安装、建筑装饰等多个子行业都有所提升。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资产增长从19.6亿元跃升至82.8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7.4%;建筑安装业和建筑装饰业亦分别以13.4%和7.7%的年均增速稳步增长。

(四)企业经营效益显著提高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产业作为推动城市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正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过去十年中,宣城市建筑产业相关企业不断壮大,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2022年,宣城市建筑产业化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26.7亿元,相比2012年增加了150%,年均增长率达到10.9%;营业利润实现8亿元,是2012年的2.2倍,年均增长13.6%;利润总额达到7.9亿元,增长了2倍,年均增长13.2%;企业缴纳的所得税达到1.5亿元,较2012年增长110%,年均增长8.6%。

(五)吸纳劳动力数量稳定增长

资质认证的建筑企业中,总承包与专业承包的从业人员数量,自2012年的四万余人增长至2023年的六万余人,呈现出年均4.5%的稳健增长态势。土木工程建筑业和建筑安装业的从业人数增长最为显著,分别以年均15.7%和16.4%的增速展现了建筑产业化带来的行业活力和就业机会。建筑产业向更加专业化、技术化方向发展,也体现了产业升级对推动社会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六)房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2023年,宣城市建筑产业化实现了房屋施工面积1297.3万平方米的突破,相较2012年提升了25.3%,年均增长2.5%;房屋竣工面积达到628万平方米,较2012年增长了46.2%,年均增速达到了4.3%。建筑产业化对提高建筑效率和质量的贡献也体现在竣工房屋的价值上,2023年达到87.6亿元,比2012年翻了近一番,增长了94.0%,年均增长率高达7.6%。

(七)建筑业支柱作用明显增强

在GDP构成中,建筑产业化的贡献率由2012年的10.0%提升到2023年的10.9%,显示了建筑产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推动作用,体现了宣城市建筑产业化技术进步、管理优化及模式创新的成效,也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促进了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建筑产业化引入现代化管理与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模块化,提高了建筑项目的施工效率和质量,有效降低了成本,增强了建筑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建筑产业化还促进了新型建筑材料、智能建造技术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宣城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宣城市建筑产业化体系未来发展方向

(一)推进建筑业新型工业化,调整产业结构,普及现代建筑创新体系

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专业分工的合理化,全面改造建筑产业,推动建筑行业向现代化迈进。积极推行现代绿色建造技术,坚持“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管理运行原则,采取精益建造和清洁生产的方式,不断改进建造工艺,提高建筑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在新型建筑结构体系的创新方面,宣城市将大力发展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为主导的建筑产业现代化结构体系,积极推广应用建筑产业现代化集成技术和产品,不断提高建筑效率和质量,减少建筑过程中的能耗和废弃物排放,实现建筑行业绿色转型升级。全面推进全市建筑产业管理方式、设计理念、部件生产加工及施工安装资源的统筹兼顾,形成强有力的合作和协同,构建起紧密的产业链条,以此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深入发展。

(二)扶持培育建筑产业现代化产业联盟或企业集团,构建现代化生产体系

政府应当扶持培育建筑产业现代化产业联盟或企业集团,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化生产体系。首先,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链水平提升。优化生产力布局,整合人才、资金、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有效促进建筑产业链的规模化发展,提高产业效率,增强产业的集约化发展能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建筑企业和产业集群。其次,建筑产业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建筑标准化和工业化生产的推进。在建筑标准化的基础上,推动建筑构配件、制品和设备的工业化生产,有效降低建筑成本,缩短建筑周期,提高建筑质量和安全性能。在这一过程中,将传统的建筑生产和经营方式转变为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模式,进一步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

(三)实施建筑产业现代化与全装修住宅示范工程试点项目

在建筑产业化的背景下,我国正通过政府投资项目,如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项目,以及绿色建筑示范工程,推动设计理念、技术应用、居住模式、建设方法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根本性革新,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整个行业进步。在这一进程中,大力推广应用预制混凝土部件,不仅是因为预制混凝土部件在提高建筑质量、缩短施工周期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更因其在节能减排、提高施工安全性方面效果显著。将这些先进的建筑技术和理念应用于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项目,能够有效提升项目的建设效率和质量,更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绿色建筑的理念和实践,为我国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四)推广使用先进新技术,建立新技术应用机制

随着建筑领域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应积极引入和推广这些新技术产品,建立健全新技术应用机制,加快建筑产业的现代化步伐。对于建筑产业成套技术的推广使用,应当重点支持那些有助于提高建筑质量、节能减排和提升施工效率的技术,如信息化建筑和绿色建筑技术,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促进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广应用三类预制部件,即预制墙体、楼板和梁柱等主要结构部件,大幅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现场的劳动强度,提高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能;采用模块化、标准化的设计和施工方式,进一步提升住宅建设的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住房的需求。

(五)建构建筑产业化体系标准

在深入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建构完备的建筑产业化体系标准。这一任务的核心,在于建立和完善一个与现代建筑产业发展步伐相匹配的标准体系,确保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进而推动整个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编制和完善现行的标准体系,特别是在抗震设防和绿色节能等关键领域,确保新的建筑能够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也在能源消耗上更为高效节能;加速推进宣城市等地区基础性的通用标准、标准设计和计价定额的研究与制定工作,为建筑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建立一套部件与建筑结构紧密结合的模数协调系统,并开发相应的计算软件,实现构配件的系列化、标准化及通用化,推动建筑流程向精细化、模块化方向转变。鼓励企业根据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要求,制定并普及符合需求的技术、产品及装配施工标准,快速推出一系列先进且实用的技术和产品标准及施工方法。经过认证的优秀成果应优先纳入省级标准体系,以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为建筑产业的发展注入动力,确保其持续创新进步。

三、政府相关配套措施探究

(一)政策扶持

为促进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以及创新型企业扶持等措施,鼓励建筑产业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和模式创新。这些政策涵盖了财税优惠、金融支持和土地政策等多个方面,共同构建了一个促进建筑产业健康发展的综合性政策体系。在财税政策方面,国家专门针对建筑产业现代化以及新建住宅全装修项目,推出了奖补政策,对企业在全装修部分产生的营业税和契税给予适当的减免,以此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为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生产装配环节的现代化进程,国家实施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政策,对税制进行改革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政策措施细化方面,国家进一步完善了建筑产业现代化项目的设计收费、工程工伤保险费计取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并推出了差别化的用地政策,通过土地计划保障等措施,为企业提供坚实的支持,计划增加现代化建设方式的建筑项目土地出让规模,为产业发展创造更优的外部条件。

(二)明确责任

在充分认识到建筑产业现代化对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背景下,宣城市坚决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指导意见》,全面启动并加速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为此,宣城市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确保建筑产业现代化稳步前行,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宣城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成立了建筑产业现代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会下辖设计、部品、施工等多个专家小组,具体负责标准的编制、项目的评审、技术的论证和性能的认定等关键技术环节,确保建筑产业现代化各项工作高效推进。这些专家小组将为本地区建筑产业现代化项目建设方案的论证,以及施工图审查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参考,确保项目的质量与效率。宣城市还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的创建,有计划地建设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通过统筹规划和布局,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促进产业集聚和发展。

(三)加强宣传培训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必须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及行业协会的力量,加强对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知识普及和宣传,提升社会各界对建筑产业现代化产品、新型全装修住宅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倡导低碳环保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引导广大消费者优先选择产业化建筑产品。在培养产业人才方面,建筑产业现代化要求有设计创新、构配件及部品部件的高效生产能力,还需具备高水平的施工和管理能力,以及全面的评价体系。

四、结束语

宣城市建筑产业化发展虽然面临着多重挑战,但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机遇。优化市场组织结构,增强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以及完善高水平国内统一大市场,能够为宣城市乃至全国的建筑产业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政府应发挥关键作用,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提供有效的支持,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未来,宣城市建筑产业有望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为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娟.安徽省建筑工业化产能基金设立与运作研究[D].合肥:安徽建筑大学,2017.

[2] 陈传明,代领,代义磊.安徽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分析[J].安徽建筑, 2019, 26(5):2.

[3] 刘炳霞,王晓明.建筑产业化发展及其对策分析[J].房地产导刊, 2023(3):3.

[4] 刘俊.住宅产业化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 2016(12X):1.

[5] 孙智雯.建筑产业化的发展现状与未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 000(008):619-619.

作者简介:窦本洋(1978),男,安徽省宣城市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