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背景下的普陀女足 “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推进
2024-11-06普陀区教育局
普陀区教育局立足实际,不断深化体教融合,发挥体育和教育资源优势,在传统项目,特别是女足项目的基础上,持续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建立机制,完善“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
不断完善小学、初中、高中直至高校的“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体教融合背景下的学校体育项目“一条龙”布局和课程、师资、场地、评价等配套供给,在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普陀女足“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始于1993年,打造了以金沙江路小学、新普陀小学、曹杨二中附属学校为基础,梅陇中学女足为龙身,曹杨二中为龙头的“一条龙”训练模式,并成为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中的突出典型。普陀女足团队在“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方面成绩斐然,已累计为国家队输送运动员53人次,输送至一线及俱乐部49人,输送至二线运动队176人。其中,广为人知的还属赵丽娜、张颖和季婷。除了专业队员之外,普陀区还向多所高校输送了60多人,其中包括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名校,文化成绩和运动成绩双丰收是普陀女足体教融合、“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的缩影。
二、增课提质,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工作
按照市政府对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最新要求、《关于加强本市中小学体育艺术工作的指导意见》(沪府办规〔2019〕10号)和《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工作管理办法》(沪教委规〔2019〕12号)文件精神及巩固课程主渠道育人作用要求,普陀区稳步推进实施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的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校体育课程质量,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体育课,严格落实开设学校体育课程的刚性要求,逐步增加课时。
普陀区现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0所,建设区级校园足球精英队12支,有营员340人、营地学校10所,常年开展足球运动的学校有40多所。如今,普陀区立足于教会学生基本的足球技能,提高学生的足球兴趣,做到区内足球特色学校每周至少开设1节足球课,高中与小学率先实现“一课一队”全覆盖。
三、培育品牌,提升青少年体育赛事整体水平
丰富活跃青少年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围绕青少年竞赛活动体系优化,通过“教会、勤练、常赛”的方式,激发青少年参与体育的兴趣,发挥青少年体育赛事的杠杆作用,加强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青少年体育赛事的衔接d033654de78bc2cfe3c723f8daa130df3ab06cfb63f5b646fecc083bafe6e359与协同发展,不断提升普陀区青少年体育系列赛办赛水准和品牌建立。如今,“比赛多”已经成为普陀区开展校园足球的一大特色,形成了“四横四纵”的立体化校园足球赛事体系,提升了学校青少年体育赛事水平,推动了区内足球全民化进程,助推了足球人口增长,成为足球精英训练营选拔好苗子的坚实后盾。2021年4—6月,普陀区青少年体育系列赛暨“满天星”精英赛共设12个组别,107支队伍、1236名队员共进行了386场比赛。
四、拓宽渠道,加强基层教练员和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依托市校园足球发展中心的资源,结合普陀区“763”人才攀升计划、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力量,协调普陀区青少年足球学校的教练资源,推荐校园足球学校教师和教练员参加全国、市级足球骨干教师培训,并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2021年,普陀区积极选派8名校园足球学校教师和教练员参加了各级培训,举办了第二期青少年“满天星”校园足球培训班,40名教师参加,成效显著。
五、加强宣传,营造学校体育文化氛围
深化体教融合工作,加强宣传,凝聚共识,加大对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的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提高家长和青少年学生的体育知识素养,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参与运动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理念,使足球运动在普陀区校园内广泛开展,营造浓厚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不断彰显综合育人功能,有力推进了学校体育改革和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激发了青少年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