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逐播音梦

2024-11-06宁子

军嫂 2024年10期

2024年3月,我有幸作为作者和配音者,加入了由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北京音乐广播(FM97.4兆赫)联合推出、为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创作的三十集广播剧《老兵之家》项目团队。

创作初期,项目组开了一个见面会,让大家说说要讲述的故事。我选择了一位小学数学老师在家里开办公益红色博物馆的故事,这是我在一次新闻报道工作中接触到的。

我排在最后一名发言。发言前,主创老师找到我,说今天来现场的播音员中,我是唯一的现役军人家属,希望我能讲讲作为军嫂的日常故事,后续将整理成一集广播剧。

我心里十分忐忑,因为参加这个广播剧项目的初衷,是想把家乡河北保定的红色文物故事传播出去,没想到自己却意外地“喧宾夺主”,成了剧集的主角之一。

我和丈夫2022年6月结婚,平时我也很少对人谈起家庭方面的事情。

丈夫在部队的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的保密性,哪些能讲,哪些不适合讲,都需要斟酌。发言时,我脑海中都是丈夫叮嘱过的保密规定,故事讲得断断续续,毫无逻辑,感觉自己的专业素养一度处于“待机”状态。

发言完毕,我开始担心红色文物故事也会因自己的“不专业”而提前“下线”。可没想到,见面会结束后,主创老师说我讲得不错,挺有情感,相信我后续也一定能把红色文物故事讲好。瞬间,我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

回家后,我先将红色文物故事的初稿发给了主创老师。这个初稿完成得很顺利,但一想到还要写自己的故事,我开始头疼。我担心写出来会对丈夫有影响,也担心自己写不好。

纠结几天后,我把自己的“痛点”告诉了丈夫。没想到,他很支持我讲述自己的故事:“我觉得挺好的,毕竟这些年你一直那么努力地向梦想靠近。”

2013年,我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专业毕业后,并没有选择进媒体,而是从事了企业宣传工作。直到2021年,我才回到家乡,进入某区融媒体中心工作。在一次区两会现场报道时,我在会场听到了一个播音员用柔和而坚定的声音宣读草案,也是在那时,我默默许下“播音梦”。

为了成为一名出色的播音员,我再次从一个个元音、辅音练起,来一次气息、咬字等专业上的全面“回炉重造”。后来,我被派到区政府负责宣传保障工作,每到午休时间,我都会来到单位外墙旁的树下练习新闻播读。

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我开始尝试参加一些宣传片、纪录片、人物事迹视频的配音,也会播读一些社区故事、YUf189Ks9wM27BAZ+IFvnA==会议汇报和“村头大喇叭”等,“播音梦”也算逐步实现了。

2024年4月,宁子主持节目时留影。

丈夫很支持我的梦想,还在家里安装了一个专业级的小录音室,让我可以“沉浸式”地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行。我现在已经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考试,成绩为一级甲等,还取得了广播电视主持人资格A级证书等。

在丈夫的鼓励下,对内容把关后,我鼓起勇气把对两地生活的感受、家庭相处的点滴等写进了广播剧本。初稿经主创老师修改后,又送到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审稿。一周后,我创作的《守望团圆》和《红色文物》两集广播剧最终定稿。

定稿之后,便等待正式录音了。我虽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有自信,但说实话,演绎自己的军属身份,反而并没有太多经验和信心。

为了更好地进一步完成广播剧配音和创作,我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我将8月1日播出的广播剧《老兵之家》第一期听了几十遍,走路时听、坐公交时听、吃饭时听,在“磨耳朵”中不断体会感悟,对每一位固定角色配音老师的声音特性及播音节奏一一做了笔记。为了更贴近北京音乐广播的节目风格,我还反复听了近期北京音乐频道播出的多档节目,习惯“京味”的同时也开阔了视野。而这些,对播读中以声音呈现画面感很有帮助。

到了正式录音那天,我十分紧张。在录音棚里,我问和我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李军”的老师,对军属身份的声音有什么期待的时候,他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有点小正义吧!就像你这样。”

瞬间,我的疑虑仿佛随着一句“像你这样”而消散了。是的,我就是在演绎自己,就是做好自己。经过现场老师们的点拨,接下来的配音十分顺利,甚至可以说,十分“丝滑”。

今年9月9日,我配音的《守望团圆》广播剧在北京音乐广播《你的故事我的歌》栏目中播出了。我把这期节目下载,回听了很多遍,觉得有的地方情感还可以更饱满。我将这段音频用微信发给了丈夫,丈夫高兴地说:“讲得真好,我已经‘收藏’在手机里了。”

我在工作微信群里向各位主创老师们表达了真挚的感谢,这部广播剧,让我第一次充分体会到身为军属的骄傲。

这段经历,也令我开始对广播剧创作和演绎产生了兴趣,或许,这将成为我未来追寻的方向。

(作者为主持人、军嫂)

编辑/刘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