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长调
2024-11-06李双
2019年7月,我与空军某部的敖日相识相恋了。
敖日是来自内蒙古通辽的蒙古族汉子,我是湖北恩施的土家族姑娘。
2023年初,敖日和我商量,决定把婚期定在当年8月,举办一场蒙式婚礼。2月,我们请假一起回到通辽,着手准备婚礼的各项事宜。
为了照顾我和亲友,敖日特意请了蒙语和汉语双语主持海英老师当司仪,又邀请著名民间艺术家布仁巴雅尔老师作祝颂人。确定婚礼现场的主色调时,我们一致选了蓝色,希望用不同层次的蓝色去表达不同阶段的人生状态;花纹则按我的喜好,采用了蒙古族的盘肠纹“乌力吉·贺”点缀;此外,蒙古包、苏鲁锭、马头琴、雕花的马鞍、“草上飞”勒勒车等,让我眼花缭乱。
敖日为我准备了三件蒙古袍,都是按尺码量身定做的,并搭配好相应的配饰。至于他的装束,这个“直男”竟然还卖起了关子,说是婚礼当天再给我看。
7月底,我俩便各自请好了婚假。婚礼前夕,我的父母及亲友共25人,从恩施自驾两天一夜来到通辽,住在敖日提前订好的酒店。
8月10日,凌晨2点,我便开始化妆穿戴。我的主婚袍是纯手工定做的,长袍外加无领对襟坎肩,华丽大气。雍容华贵的鄂尔多斯头饰与绣龙的圆顶帽,两样是分开的,先戴头饰,再戴圆顶帽,重量共4公斤多。圆顶帽上装饰品美轮美奂,像是艺术品。穿戴好后,我站在镜子前,感觉非常惊艳。
6点,接亲的队伍来了。伴郎团由敖日远道赶来的战友们组成,他们个个年轻力壮。所以,娘家人的拦门,很快就被瓦解。
敖日身着一身蒙古族长袍,腰扎彩带,脚蹬高筒皮靴,来到我面前。这是我第一次见他穿蒙古袍。
进门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敖日唱蒙语歌,他的歌声悠长,很有磁性,让我心醉。伴郎们也唱了一首《你们结婚吧》,气氛更加热烈。在游戏环节,伴郎们输了,被罚做9个俯卧撑,年轻的小伙子们做完9个,又“送了”9个,练过的果然不一样。
迎亲返回敖日的家里,太阳也刚刚升起。我和敖日身着主婚袍,手拿蓝色哈达,在祝颂人的祝词中,对着天、地、成陵叩首,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民族礼仪的庄严与神圣。
我和敖日先在火盆前对拜,并跨过火盆,然后跪拜象征灶神的火炉。司仪海英老师站在一旁,口中诵念着“祭火词”,寓意我们接受火神的洗礼,表示爱情的纯洁,新生活的兴旺。
之后,我和敖日跪拜双亲,以及他的祖父母,先跪生养之恩,再跪教诲之恩,并接受长辈的祝福。我俩还高举哈达,送给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
进入新房,我和敖日端坐在炕上。婆婆端来一个红盆,里面装了清水,我和敖日向盆里投几枚硬币后洗手,婆婆拿着梳子为他梳头。婆婆又端来一碗拌了炒米的“奶嚼口”(内蒙古的特色美食,像奶油和冰淇淋),各喂了我们一口,我也拿着筷子喂了婆婆一口,敖日则喂了公公一口,寓意双亲关爱小两口,小两口敬谢双亲。
看着身边桌子上的美食,加上从早上起来就没怎么吃东西,我的肚子竟“咕咕”响起来。借着敖日给我娘家的小辈发红包的空当,我偷偷吃了几口酸奶,又夹了块奶豆腐蘸糖吃。虽然,头上沉重的头饰压得我有些抬不起头,但对仪式的期待仍超过了疲惫。
之后,我们和参加婚礼的所有宾客一起,乘车前往预订的酒店。
十点半,典礼正式开始。我换上了第二套蒙古a9bf903c11f6a50f6095787ad8d5414c袍,敖日则换上了军装。
悠扬的蒙古族长调响起,伴随着呼麦的低沉与浑厚,敖日和伴郎在司仪的指引下走上台,他过来牵起我的手。他的手掌宽厚、温暖,上面结了厚厚的茧,有些粗糙感。我紧紧抓住他的手,内心突然变得平和,不再紧张。
“儿女长大成人,背上弓箭娶亲,带上首饰出聘,支起火撑立户,扎起哈那顶门……希望他们有满箱满柜的金银,整个草原的牛羊,满满被窝的孩子……”祝颂人布仁巴雅尔老师念着蒙古族语颂词,手捧哈达,引领我们走向主舞台。宾客用热烈的掌声,为我们送上了最真挚的祝福。
宴席开始,我也换上了第三套轻便的浅绿色蒙古袍。敖日牵着我的手,给长辈、亲友等来宾们一一献哈达、敬酒。
随后,我们坐上席位。我也拿起小刀,学着敖日的样子,切着滋滋冒油的烤羊腿,就着锅茶吃,心里感觉暖暖的。桌上的肚包肉、拔丝奶豆腐、烤血肠、乌日莫(蒙古族食品“奶皮子”)样样好吃,我竟完全停不下嘴。
布仁巴雅尔老师擅长马头琴演奏。到了演出环节,他首先上台,随之,马头琴声悠悠响起。司仪海英老师多才多艺,不仅能蒙汉双语主持,还唱起了蒙语歌。
欢声笑语中,我们的婚礼于下午2点钟左右结束。
我的亲人们准备回家时,我习惯性地要跟他们走,听到母亲说:“我们先回去了,你们也要好好生活。”我这才意识到,我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如今,我们已有了可爱的女儿。闲暇时,我还会经常回看我们的婚礼视频,也依旧会流下热泪。
(作者为军嫂)
编辑/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