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障学生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2024-11-06周婧

校园英语·中旬 2024年10期

摘 要: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听障学生的英语语法教学面临许多独特的挑战。本文探讨了听障学生在英语语法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由于听觉缺陷,听障学生在缺乏听觉输入、视觉输入不足、语言环境缺乏、手语和英语语法差异、教材和资源局限性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增强视觉输入、开发适合的教学材料、强化手语与英语的衔接以及个性化教学等策略,以提高听障学生的英语语法学习效果。

关键词:听障学生;英语语法;教学

作者简介:周婧,天水市特殊教育学校。

英语语法教学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听障学生而言,这一过程更具挑战性。由于听障学生无法通过听觉渠道获取语言信息,他们在学习英语语法时常常面临诸多困难。这些困难不仅影响了他们对英语知识的掌握,还可能对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造成负面影响。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教师需要了解听障学生在英语语法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并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本文将从实际教学经验出发,分析听障学生在英语语法学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听障学生英语语法学习中的常见问题

(一)缺乏听觉输入

听觉输入在语言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听力正常的学生,听觉是接收和理解语言信息的重要渠道,通过听教师讲解、听同学交流,学生可以自然地习得语法规则和句型结构。然而,听障学生由于听力缺陷,无法通过听觉获取这些信息,这使得他们在学习英语语法时,比听力正常的学生更加困难。听障学生不能通过听觉辨别语音的细微差别,也无法通过听觉记忆语法规则的正确使用,导致他们在语法学习上存在显著的障碍。

(二)视觉输入不足

尽管手语和书面文字是听障学生主要的学习渠道,但这些方式在表达复杂语法结构时往往显得不足。例如,某些英语语法规则在手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表达方式,导致学生难以完全理解这些规则的应用。此外,书面文字虽然可以传达语法信息,但对于一些复杂的句型结构,单纯的文字解释往往不够直观,学生难以形成清晰的概念。这种视觉输入的不足,进一步加大了听障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难度。

(三)语言环境的缺乏

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听障学生通常生活在以手语为主的环境中,缺乏英语语法的真实应用环境。这使得他们很少有机会在实际交流中运用和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在传统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日常交流、课堂互动、课外活动等多种途径,不断接触和运用所学的语言规则。然而,听障学生由于交流的主要媒介是手语,他们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语法的机会非常有限,导致所学知识难以得到有效巩固和运用。

(四)手语和英语语法差异

手语与英语在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手语往往以简洁、直观的表达为特点,而英语语法则较为复杂,包含丰富的句型和结构。这种差异导致听障学生在学习英语语法时,容易受到手语语法的干扰。例如,手语中的时间、地点等信息可以通过手势直接表达,而英语则需要通过复杂的句型和语法规则来表达。这种差异容易让学生在书写和理解上出现偏差,影响他们的英语语法学习效果。

(五)教材和资源的局限性

即使是特殊教育学校,其中也有很多没有适用于听障学生的英语教材,大多用的是普通学校的英语教材。现有的英语教材和教学资源大部分是为听力正常的学生设计的,很少考虑到听障学生的特殊需求。这使得教师在使用教学材料时,常常受到局限。普通教材往往忽视了听障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的特殊需求,缺乏专门针对听障学生设计的内容和练习。例如,许多教材中的听力练习和口语对话,对于听障学生来说几乎没有用处,而这些部分在教学中又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此外,现有的教学资源中缺乏足够的视觉化、互动性强的教学工具,使得听障学生难以通过直观、有效的方式学习和掌握英语语法。

二、解决听障学生英语语法学习问题的策略

(一)增强视觉输入

为了弥补听障学生缺乏听觉输入的不足,教师应尽量通过视觉方式传达英语语法信息。视觉输入不仅能提供直观的语法信息,还能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语法知识。有以下几种具体方法:

1. 使用图表。

图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视觉工具,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语法规则和句型结构。例如,在教授时态变化时,可以使用时间轴图表展示不同动词时态在时间上的对应关系。时间轴可以清晰地标示出现在、过去和将来各个时态的具体位置,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时态变化的规律。

2. 利用视频和动画。

视频和动画可以生动地展示英语语法的动态变化,帮助学生通过视觉和动态画面更好地理解语法概念。视频可以通过场景化的演示,将语法规则融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使学生能够看到语法规则在实际对话中的应用。具体举例来说,在讲解被动语态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视频,展示一个日常生活场景,如一个蛋糕的制作过程。视频中可以展示不同的步骤,并用被动语态描述每个步骤“The flour is mixed with sugar.”“The eggs are beaten.”“The cake is baked in the oven.”。通过视频,学生不仅能够看到动作的发生过程,还能听到语法结构的应用,加深对被动语态的理解。

3. 制作动画课件。

动画课件是一种更为互动和有趣的教学工具,可以通过动态的画面和生动的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语法结构。动画可以模拟真实的对话场景,将语法规则融入角色对话中,使学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习语法知识。例如,在教授条件句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动画课件,模拟一个小故事。故事中的角色可以通过对话展示条件句的使用,例如“If it rains, we will stay at home.”“If I were you, I would take the job.”。动画中的角色可以通过表情和动作,加强对句子含义的理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复杂的语法结构。

4. 使用颜色编码。

颜色编码是一种简单但非常有效的视觉辅助工具,通过不同颜色标示语法要素,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识别和理解语法结构。例如,在教授定语从句时,教师可以用不同颜色标示主句和从句,用蓝色标示主句,用红色标示定语从句。通过颜色的区分,学生可以更容易理解定语从句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5. 开发视觉化的练习。

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应开发一些视觉化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一组图表填空题,要求学生根据图表内容填空。例如,给出一个时间轴和几个关键时间点,要求学生填入对应时态的句子;或者给出一个视频片段,要求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填写视频中使用的被动语态句子。通过这些视觉化的练习,学生能够在反复练习中,逐步掌握语法规则和句型结构。

(二)开发适合的教学材料

为了更有效支持听障学生的英语语法学习,学校应该开发和使用专门设计的教学材料。这些材料不仅需要考虑到听障学生的特殊需求,还应注重视觉效果,简明扼要地解释语法概念。这些定制的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语法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视觉效果在听障学生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尽可能将抽象的语法概念通过直观的视觉元素展示出来。例如,在讲解动词时态时,教师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卡片来表示不同的时态。用红色卡片表示过去时态,蓝色卡片表示现在时态,绿色卡片表示将来时态。通过颜色的区分,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每个时态的特点和用法。

其次,听障学生在理解语法概念时,简明扼要的解释尤为重要。教师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清晰的手语解释语法规则,并配以书面文字说明,使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在讲解冠词用法时,教师可以用手语和书面文字结合的方式进行说明。例如,用手语解释“a”和“an”在单数可数名词前的使用规则,同时在白板上写下例句:“a cat”“an apple”。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语法规则,还能通过实际例句巩固记忆。

此外,电子课件是听障学生英语语法学习的有力工具。电子课件不仅可以直观地展示语法概念,还能通过动画和视频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在教授被动语态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包含图片和手语视频的电子课件。课件可以包含以下内容:通过动画演示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转换过程;通过手语视频解释被动语态的规则和用法,并展示例句;使用图片展示被动语态的应用场景,例如,展示一个餐厅场景,图片上标注不同的被动语态句子。借助多感官渠道的电子课件,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和手语双重输入,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语法知识。

(三)强化手语与英语的衔接

为了克服手语和英语语法之间的差异,教师应注重手语与英语的衔接教学。这种方法不仅能帮助听障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语法概念,还能在他们的语言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手语与英语之间的联系,减少语法学习中的困惑和错误。

首先,教师应在教授英语语法时,先通过手语解释相关概念,然后再引入英语表达方式。通过这种双语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在熟悉的手语环境中理解新的语法概念,再通过对比和练习,将这些概念转化为英语表达。例如在教授现在进行时时,教师可以先用手语解释现在进行时的概念。教师通过手语说明:“现在进行时表示正在发生的动作,如‘I am eating’。”然后,教师展示一个具体的例子,用手语表达“现在我在吃饭”,并同时在黑板上写下“I am eating”。接着,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动画展示一个人正在吃饭的场景,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现在进行时的用法和结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手语和英语之间建立联系,逐步理解和掌握现在进行时的语法规则。

其次,教师应设计多种衔接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手语与英语之间的转换能力。这些练习可以包括手语与英语的互译、句子重组和填空练习等,通过反复的练习,使学生能够灵活地在手语和英语之间切换,深化对语法概念的理解。举例来说,在教授条件句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练习。首先,教师用手语展示一个条件句,如“如果明天下雨,我就不去公园”。然后,学生需要用英语写出对应的句子“If it rains tomorrow, I will not go to the park.”。或者,教师可以提供一组手语短语,要求学生将这些短语组合成完整的条件句。通过这些多样化的练习,学生不仅能够加强手语与英语之间的衔接,还能提高语法应用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手语与英语的转换。例如,在学习过去时态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课堂讨论,让学生用手语和英语描述他们的周末活动。学生可以先用手语表达:“上个周末,我去了图书馆。”然后用英语说出对应的句子“Last weekend, I went to the library.”。通过这种互动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在实际交流中练习过去时态,还能增强手语与英语之间的转换能力。

(四)个性化教学

听障学生在英语语法学习中的表现因人而异,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对于有残余听力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听觉训练和口语练习。这类学生虽然听力受限,但仍有一定的听觉感知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通过听力辅助设备帮助学生进行听觉训练。例如,教师可以播放清晰且语速较慢的英语句子,逐步提高学生的听觉辨识能力。

对于完全听不见的学生,教师应更多地依靠视觉和书面材料。对于这类学生,视觉输入是主要的学习渠道。教师应尽可能使用图表、图片、动画和手语视频等多种视觉化的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语法。

此外,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制订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和计划。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反馈,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稳步前进。例如,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学习内容和难度,鼓励他们挑战更高水平的语法知识;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多进行巩固练习,确保他们能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

通过个性化教学,教师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个性化教学的关键在于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因材施教,提供适合其学习风格和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一个支持性强、适应性高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听障学生在英语语法学习中面临的挑战还需要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特别关注。增强视觉输入、开发适合的教学材料、强化手语与英语的衔接、实施个性化教学等策略,可以有效帮助听障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提高他们的英语语法学习效果。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应继续探索和优化这些策略,以确保听障学生能够在公平的教育环境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参考文献:

[1]杨欢,高翠,田正华,等.基于图示教学法的听障生英语语法教学研究[J].校园英语,2021(29):71-72.

[2]尚娟霞.浅谈初中听障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及因素[J].新课程(下),2019(11):38-39.

[3]刘岩.浅谈特殊教育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几种关系[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8(10):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