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24-11-06廖志永

校园英语·中旬 2024年10期

摘 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用分层教学法,通过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设计适应性任务,帮助学生在其能力范围内获得最佳学习效果。本文剖析了当前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备课时未能充分考虑学生差异以及学习效果的极端化倾向。基于此,提出具体的分层教学策略,包括转变教学观念、科学分层设计和差异化评价支持。通过以上策略,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他们的英语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初中英语教学;掌握学习理论

作者简介:廖志永,安溪县光德中学。

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由于未能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往往无法有效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成效存在差异。而分层教学法基于教育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通过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求。分层教学法的核心思想在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量体裁衣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并提升他们的学习成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能够有效应对学生在语言能力上的差异,促进他们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意义

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未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不仅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还导致其学习积极性显著下降。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学习兴趣有所降低,而另一部分学生“吃不了”,感到学习困难和压力。

教育学家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Mastery Learning),认为只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指导,95%的学生都能达到教学要求。他强调,学生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掌握知识的速度,而非能否学会。这一理论为分层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表明每个学生,无论是学习能力强的还是学习中会遇到困难的,都具有巨大的学习潜能。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实现英语能力的提升。

二、当前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效率低

尽管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部分教师仍然倾向于采用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在英语阅读课上,教师过于注重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实际应用英语时难以自如应对。

(二)教师备课时未能充分考虑学生差异,分层教学实施难度大

英语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未能充分认识到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设置未能真正体现分层教学的要求。一些教师在备课时只关注中等层次学生,而忽视了高层次和低层次学生的需求。这种“平均化”备课的方式虽然在短期内降低了备课难度,但长期来看却加剧了班级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对高层次学生来说,教师提供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导致他们难以获得进一步提升。对低层次学生而言,教师的教学速度过快,难以跟上,从而造成学习困难,产生挫败感。

(三)学习效果的极端化倾向,差异加剧

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依据英语水平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也就是高层次、中等层次、低层次。高层次学生因为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资源支持,英语能力会逐渐提升;而低层次学生,由于处于弱势地位,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和指导,可能停滞不前,甚至对英语学习产生畏难情绪。长此以往,班级学生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低层次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信心受到打击,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高层次学生不用引导便可自主学习保证成绩,低层次学生无论怎么鞭策都存在抵触心理。这种极端化的倾向不仅违背了实施分层教学的初衷,还可能导致班级学习氛围恶化,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三、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增强学生参与感与互动性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克服单向灌输式教学的弊端,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以仁爱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1“Making new friends”为例,教师可结合任务型教学法进行分层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进行语言学习,使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针对低层次学生,教师要提供更多支持。

教师可提供以下对话模板:

Student A: “What's your name?”Student B: “My name is [Your Name].”Student A: “How old are you?”Student B: “I'm [Your Age] years old.”学生需根据以上模板进行对话练习,练习所学句型。

针对中等层次学生,教师可设计根据图片生成对话的任务。这一任务能够让中等层次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

比如:

Teacher: “Look at the picture of two people meeting at a park.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Student A: “Hi! Do you come to this park often?”Student B: “Yes, I come here every weekend. How about you?”Student A: “I'm new to this area. Can you recommend any other places to visit?”

根据教师提供的多幅描述不同场景的图片,学生创编对话。学生可先在纸上写下对话内容,然后与同学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应提供适当的词汇和句型支持,并对学生的对话进行指导和反馈。

针对高层次学生,教师可设计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例如创造性地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复杂的交流情境,以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

Teacher: “Imagine you are meeting a new friend at a school club meeting. How would you start the conversation?”

Student A: “Hi, I'm Alex. Are you interested in joining the debate club?”

Student B: “Yes, I've heard it's a great way to improve public speaking skills. What topics do you discuss?”

Student A: “We cover a wide range of topics, from current events to historical debates. Do you have any particular interests?”

学生需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情境描述,创造性地进行对话。教师应鼓励学生使用复杂的句型和词汇,并给予建设性的反馈。

这样,无论是基础薄弱的学生,还是学习优异的学生,都能够通过完成任务获得成就感和实现自我提升。

(二)科学分层设计,确保因材施教的落实

在备课过程中,英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科学设s54itWTqi4FppRvfleJoWw==计分层教学方案。具体而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英语能力和学习需求,将学生分为高层次、中等层次和低层次三个组别,并为每个组别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针对高层次学生,教师可布置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如深度文本分析、创造性写作等;针对中等层次学生,教师应侧重于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并通过适当的扩展任务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而针对低层次学生,教师则应侧重词汇积累、句型理解和基本阅读技能的培养。

例如,在仁爱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1 Topic 3 “The world has changed for the better”Section C的教学中,针对provide sb. with sth.(给某人提供某物)这一重点短语,教师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针对性的学习任务,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效掌握并运用这一短语。低层次学生可通过首字母填空的形式进行重复练习。这种方法不仅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还能增强他们对短语的记忆。例如,教师可设计如下填空题“The government p_____ homeless people with nice homes”,这种填空题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对s54itWTqi4FppRvfleJoWw==首字母的提示填写短语,进而加深对短语的理解和记忆。这种方式既简单易行,又能有效提升低层次学生对短语的掌握程度。中等层次学生不仅要掌握短语的读写,还需能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短语。教师可设计填空式句子任务,如“Fill in the blank with the correct form of the phrase: ‘The charity _________ (provide) food and shelter for the needy.’”。这种任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短语的形式,还要求他们能够正确运用短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运用短语,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针对高层次学生,教师可以设计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如句型转换练习,以帮助其深化对短语的理解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如让学生将句子“The government provides homeless people with nice homes”转换为“The school provided the students with food”或“The school provided food for the students”。通过这种句型转换练习,学生不仅能够巩固短语的用法,还能学会如何灵活运用不同的句型结构,提升语法运用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施差异化评价,避免学生间学习差距进一步扩大

实施差异化评价是有效避免初中英语学习差距进一步扩大的关键措施。例如,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口语表达、听力理解以及写作能力等,教师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表现。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对低层次学生应给予更多的积极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巩固语法、词汇和语音等基础知识,并逐步提高其语言能力。对高层次学生,教师应注重引导他们在更复杂的语言使用场景中应对挑战,如拓展阅读、深度写作和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教授仁爱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 Topic 1“Welcome to China!”时,教师可采用差异化评价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低层次郑×在课堂上用英语问候同学。尽管他的发音和句型不够准确,教师也应给予鼓励:“郑×,你勇敢地尝试了用英语和同学打招呼,表现非常好!”。中等层次学生李×在完成与课文相关的任务时表现较好,但还需要改进。教师可以这样评价:“李×,你在‘Welcome to China!’这部分的学习中能够很好地使用句型‘My name is...’来介绍自己。不过,你可以进一步提升,比如在句子中加入更多细节,如‘My name is Li. I am from China.’,这样会让你的介绍更加完整。”对高层次学生陈×,教师可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陈×,你非常流利地使用了‘It's nice to meet you.’来进行自我介绍。为了进一步提升,可尝试在对话中添加更多的情境,如‘I'm Chen×, and I'm happy to be here. Where are you from?’,这样能使对话更加丰富和自然。”通过这种分层评价,能够有效地激励每个层次的学生,促进他们学习进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有力补充和提升。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采用差异化的教学策略,有效地解决了单一教学模式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分层教学法为初中英语教师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路径,能够帮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中不断进步。它不仅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则,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力,为他们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芸.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启迪与智慧(上),2024(7):98-100.

[2]吴泰生.大观念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2024(17):34-36.

[3]刘田.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渤海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