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小学英语跨学科单元主题教学模式

2024-11-06傅毅慧

校园英语·中旬 2024年10期

摘 要: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落实课程方案要求,加强学科间关联,强化实践性要求,推动课程综合化实施。跨学科单元主题教学作为一种主题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例,从跨学科教学目标、主题教学内容、情境教学活动和多元教学评价多个方面构建起小学英语跨学科单元主题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英语;跨学科;单元主题教学

作者简介:傅毅慧(1988-),女,福建厦门人,厦门市滨北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培养具有关键能力的跨学科和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主要目标,学生必须提高自己的学科关键能力和跨学科学习能力,以实现终身发展。但是在目前单一课程的授课模式下,单次授课可能会受限于单一的学科知识、技能和思维范畴。与此同时,许多教师缺少对跨学科目标设定、跨学科内容整合、跨学科活动设计和评价实施的关注,这样的授课模式对培养具备关键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相当不利。英语课程本身具有跨学科属性,所以英语教学具有跨学科教学的先天条件,英语跨学科教学能够直接影响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基于单元整体的小学英语跨学科教学能够使学生进行整体性网络结构的学习和思考,让学生能够在处理问题时运用英语语言和技能打破学科壁垒,构建更加开阔和充满挑战的知识版图。

小学英语单元跨学科主题教学模式,就是从英语学科的大观念、大角度、大单元出发,将零碎的知识整合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这样有益于学生接受和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主题是跨学科主题学习得以实现的枢纽,是融合各学科的桥梁,为学生提供一个观察问题和展开学习的全景视角。单元主题的确定为跨学科活动提供了基本指向,使跨学科学习的内容、活动形式和评价方法更为明确。跨学科学习视角下的单元主题教学是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在核心素养时代是真正在真实主题情境下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探究能力的活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是提升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的重要方式。下面以外研版小学英语(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Module 10“Trip”为例阐述如何开展小学英语跨学科单元主题教学。

一、小学英语跨学科单元主题教学模式建构策略

(一)关联单元主题,确定跨学科目标

确定合理、适宜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是跨学科学习顺利开展的前提。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的确定,先要依据各个单元主题下所包含各个任务确定具体目标,再由一个个具体的任务目标汇聚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最终目标。以具体主题的学习引领目标,围绕探究主题意义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跨学科主题学习中。

以外研版小学英语(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Module 10“Trip”为例。Module 10的主题是在旅游出行前做好周密准备,在旅途中要保持好奇之心,积极探索新事物,在旅行后能将所见所闻进行分享,享受旅行带来的乐趣。本模块包括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主人公准备出发去美国了,奶奶打电话询问是否做好了准备,引导学生学会制作旅行前物品清单。第二课时,呈现主人公写给父母的一封信。信中说,他已于昨日平安抵达纽约,从不同方面介绍对纽约的初印象。第三课时,主人公写电子邮件,描述了在唐人街的旅游经历。由模块主题,明确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各项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和跨学科目标,由明确的目标设计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见表1)。

由此可知,单元主题是单元教学的统领,课时目标侧重英语学科学习的指导,跨学科在两者基础上更侧重于学科的实践、体验和感悟。有了明确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活动,为教学指明方向,为评价提供依据。

(二)挖掘语篇资源,系统整合跨学科内容

要有效开展跨学科学习,教师需要以整合性思维设计课程的整体结构框架,确保课程的科学性、 系统性与稳定性,基本思路是纵向整合全学段知识或横向整合各学科知识。为使学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语篇研读为逻辑起点开展有效的教学设计,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等进行分析,提炼语篇中的结构知识后进行纵向或者横向的整合,为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提供依据。Module 10的情境是旅游,主要情境是主人公到美国旅游,通过三个课时展示旅游前、旅游中和旅游后的过程。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学情,纵向整合外研版小学英语(一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 Module 10 Unit 1“Are you going to Hong Kong?”和六年级上册Module2 Unit1“I went to Chinatown in New York yesterday.”。通过假期的旅游计划来激发学生对旅游的旧知和期待,通过旅游经历激发学生对旅游的总结和分析,同时关联语文学科。学生在之前四年的学习中,认识了不少中国的旅游景点,如日月潭、庐山、颐和园、张家界、天安门等。学生对旅游出行计划和旅途见闻的表述有一定的经验,将这些景点融合到英语课程任务中,让学生对所选景点产生兴趣,并引起他们对语言知识的关注(见表2)。

(三)连接生活情境,任务驱动跨学科教学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围绕主题,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解决复杂问题的学习活动。任务设计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驱动性问题和设计分阶段活动。真实生活中有许多现象或问题可以为任务设计提供灵感,从而转化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问题情境。例如,第二课时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时,教师选用美国女歌手泰勒·斯威夫特的作品Welcome To New York,作为本节课的学科内容分析的路径。教师从学科视角分析“纽约初印象”这一情境,通过What、Where、Who等问题引导学生从环境、人文等多个角度思考这一情境,培养学生多维度、多元思考的能力。提出驱动性问题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关键。教师首先要关注并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想法,然后根据所要学习和应用的学科内容,从中筛选出关联程度高的问题并进行重新组织,将其设计为包含不同学科内容且学生愿意探索的问题。在本课时,教师可通过连续性任务驱动学生解决现实问题(见图1)。

任务1,要求学生利用电子书包或者平板电脑查找有关纽约的信息,包括城市的历史、城市位置、重要景点、主要民俗活动等,并将搜集的内容按类别进行梳理。

任务2,让学生运用结构化语言进行展示和交流,这具有综合拓展的作用。

任务3,让学生体验制作vlog的活动,该环节体现跨学科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

最后设计分阶段活动,让学生以驱动性问题的解决为线索,设计自己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然后再交流和讨论学习成果。

(四)紧扣学科核心,拓展评价逻辑链

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教师要把学科的核心知识和相关的核心素养,结合具体的任务转化为评价指标,形成“知识—价值—任务—评价指标”的评价逻辑链。同时关注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指向学生是否达成核心素养提升。

在外研版小学英语(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Module 10“Trip”的跨主题学习活动中,核心学科是英语,对应的英语学习目标是能够运用所学语言描述旅行前、旅行中和旅行后的过程和见闻。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通过调查来收集数据并分析数据,从而获取信息。教师可设计如下评价指标(见表3)。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评价要激励和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不要限制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也不要局限于评价指标。评价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度,让学生dKB5bd62Z6GASfKg9L4cCQ==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中对照、反思和提高。

二、结语

跨学科单元主题教学模式是英语课改的重要体现。基于跨学科教学目标、主题教学内容、情境教学活动和多元教学评价四个维度,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教师单元整体教学能力,使教师合理安排单元整体教学时间,从而提高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华.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什么?怎么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

[2]马惠玲.以整合性思维设计跨学科课程的主题与内容[J].中国教育学刊,2022(12):101.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4]江笑,邢晓明.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设计的关键问题[J].中小学管理,2023(5):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