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OA视域下基于CLIL的高中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

2024-11-06纪芸华

校园英语·中旬 2024年10期

摘 要:随着跨学科融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深入实施,教师要对英语作业设计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满足跨学科融合的要求。CLIL教学法强调在学科内容学习中自然习得语言,而POA理论则倡导“学用一体”理念,两者相结合为高中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探讨如何在POA视域下,运用CLIL理论设计高中英语跨学科作业,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和跨学科知识的增长。

关键词:POA视域;CLIL教学法;高中英语;跨学科作业

作者简介:纪芸华,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学。

一、POA概述

POA(产出导向法)是由我国学者文秋芳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其教学理念包括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先说学习中心说,这一理念强调学校教育应以达成学习目标为核心,而非单纯关注课堂主体的角色分配。这就使POA理论运用于高中英语教学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率,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从而提升其英语综合能力。学用一体说则具有反对“教材中心”和“学用分离”等传统观念的特征,主张“学”与“用”无缝对接。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灵活运用英语。全人教育说强调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语言技能的提升,还要注重人文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弘扬正能量的输入材料,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CLIL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CLIL教学法是一种将学科内容与语言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外语教授科学、地理、历史、艺术等学科的内容,实现语言学习和学科知识学习同时进行,协同共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CLIL教学法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一方面,CLIL教学法强调在学科内容的学习中融入语言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语言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双语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另一方面,CLIL教学法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学科活动来锻炼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这种即学即用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POA视域下CLIL教学法在高中英语作业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与学科素养同步提升

CLIL教学法强调将英语语言学习与具体学科内容,例如历史、自然科学、文学等领域的知识进行紧密结合。学生完成这种融合了语言知识和多学科内容的作业,可获得更多在实际语境中使用英语的机会。这样的作业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语言技能,也加深了他们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实现“输出驱动输入”的英语学习。

(二)增强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POA理论认为,只有在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中,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产出任务的设置,产出任务对学生来说应具有挑战性,而且需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以保证其真实性和实用性。而将CLIL教学法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中,则需要通过将英语语言学习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在丰富高中英语学习内涵的基础上,提升学习材料的趣味性和英语作业的应用价值。所以在POA视域下结合CLIL教学法设计高中英语作业,不仅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学习的现实意义,还能使学生体会到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无疑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动力。

(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CLIL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具体的学科知识,还要能用英语这一工具对学科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POA视域下的高中英语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通过产出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将CLIL教学法应用于作业设计,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能掌握学科知识,还能提升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学会如何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四)促进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形成和交际能力的提升

CLIL教学法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内容,使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文化知识和背景信息。这种方法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种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在POA视域下,学生需要通过完成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产出任务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四、POA 视域下基于 CLIL 的高中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策略

(一)设定跨学科驱动任务,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语言教学实践力

在设定跨学科驱动任务时,教师需将POA理论和CLIL教学法相结合,以促进学生语言技能与学科知识的双重提升。例如,在“Information technology”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生活、社会、文化的深远影响。知识技能方面,学生需要学习并掌握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术语和表达方式,提升阅读科技类文章的能力。文化意识方面,学生要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为生活服务。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要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正确看待信息技术的利与弊,理性使用科技产品。

基于此,教师可设计以下作业:第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名为“Write the product manual for future technology products”的主题驱动任务。各小组选择一件智能家居产品,如智能家居设备、环保交通工具等,查阅与该产品相关的物理和信息技术资料,撰写一份英文的产品使用说明书,在说明书中准确地描述产品的性能和技术参数。第二,各小组制作产品PPT,以产品发布会的形式进行讲解。

在撰写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准确理解并翻译技术术语。这样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能力,还促使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新的科技知识,体现出跨学科知识的融合。这种“在做中学”的方式,体现了POA理论中的学习中心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加主动和高效。此外,小组合作的形式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沟通、讨论、分工合作。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还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发挥创造力的舞台。同时,通过产品发布会的形式进行展示,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演讲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语言实践能力。

(二)提供跨学科促成材料

在促成环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涵盖多个学科领域的丰富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应当是多元化的,既有取自不同学科教材和参考书籍的资源,也有网络教学资源,还有实体模型和实物等直观教具。这些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学习环境。

以“Humans and nature”这一单元的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可以整合地理、生物等学科的教学资源,向学生展示全球环境问题的多样性及其深层次的成因。比如,教师可以提供关于climate change、biodiversity reduction、water scarcity等全球环境问题的背景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对这些问题有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应当介绍环保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比如可再生能源技术、废物回收利用技术、生态系统恢复方法等,以及这些技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被应用和推广。

通过接触和学习这些跨学科的教学材料,学生不仅能够拓宽知识视野,加深对各学科内在联系的理解,还能为之后的语言表达和输出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知识框架,并能够激发他们就相关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的兴趣,从而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三)丰富跨学科作业的形式

为了将CLIL教学法有效应用于高中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中,高中英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如何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把多学科知识相结合并用英语进行表达,同时在应用和实践中构建起知识之间的联系。仍以“Humans and nature”这一单元为例。本单元深入探讨了人类与自然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语言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对生命、环境以及人类共同责任进行深刻反思。教师在跨学科作业的设计中可以利用本单元的名人名言,如“We cannot command nature except by obeying her.”和“Study nature, love nature, stay close to nature. It will never fail you.”引出单元作业主题,提出VmRrCZjAW2Dt5QanJQQ55GrCGlnMvMySjNr1ptrNIKQ=“How to promote green lifestyles in our community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这样的综合性探究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涉及了环保知识,还要求学生用英语来进行思考和表达。

基于此,教师可设计以下作业,第一,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搜集关于环保措施、绿色生活方式以及碳足迹计算方法的资料,拓展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知识。第二,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到社区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了解居民对环保措施的看法和需求。学生需要记录调研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并尝试用英语撰写调研报告。

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学生应跨越学科界限,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实现“学用一体”。而实地考察和社区调研,则能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对语言知识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有效融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相关知识,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掌握田野调查技能。

(四)实施跨学科评价反馈

在评价环节,教师应当积极采用多样化和全方位的评价手段,对学生在跨学科作业中的表现进行深入而公正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将有助于进一步凸显CLIL教学法在高中英语作业设计中的应用价值。评价应涉及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对跨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团队协作技能的发展等方面。

为了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有效性,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同伴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同伴评价能够让学生从同龄人的视角获得不同的观点和反馈,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以实现自我提升,而教师评价则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将这三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不仅能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过程,增强他们的自我监控和自我提升能力。

此外,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还应特别重视反馈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及时的反馈能帮助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在第一时间进行调整和改进。同时,反馈应当是建设性的,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这样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自我完善。

总而言之,POA视域下CLIL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中应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与学科素养的同步提升,增强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通过设定跨学科驱动任务、提供跨学科促成材料和实施跨学科评价反馈等策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跨学科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跨学科教学的持续推广,这种作业设计模式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陈梅佳,余法红.POA视域下基于CLIL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4(20):97-100.

[2]张航.基于CLIL理论的高中英语学科融合教学策略探究[J].英语教师, 2024(10):65-67,71.

[3]夏浚杰,陈彦华.基于CLIL教学模式的高中英语融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J].英语广场,2024(4):129-132.

[4]李翩翩.单元框架下高中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策略探究:以Unit 3 Creativity为例[J].英语教师,2023(19):113-116.

[5]周美娜.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与实践[J].学苑教育,2023(2):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