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毕沙罗艺术郊游,体验独特的“印象派”风景
2024-11-05吕雪萱
说起印象派绘画,多数人首先会想到莫奈、雷诺阿等名声在外的画家。但事实上,对印象派发展真正厥功至伟者却另有其人,他就是塞尚、高更、凡·高等大画家的老师、印象派绘画的先驱——卡米耶·毕沙罗。
毕沙罗的艺术人生:热爱与坚持
卡米耶·毕沙罗(1830—1903),出生于安的列斯群岛的圣托马斯岛。十二岁时,他被父亲送往巴黎寄宿学校学习。在这五年的学习期间,他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家后拒绝了父亲的从商建议。十九岁时,毕沙罗遇到了自己的良师益友——丹麦画家梅尔贝,并在艺术创作之路上得到了深刻的启发。三年后,毕沙罗前往巴黎专攻绘画,在万国博览会上,他看到巴比松画派代表人物之一——柯罗的风景画,为之惊艳,于是登门拜访,接受柯罗的提点和建议,自此确立了风景写生的创作道路。
后来,他又巧遇莫奈,并接触到两位英国杰出风景画家——康斯坦伯和透纳。受到他们的影响,毕沙罗的部分画作色彩呈现出欢愉而透亮的效果。
待隔年中旬回法国时,毕沙罗发现家中近1500张作品遭摧毁,许多作品也不再为官方沙龙所接纳,但其命运始终与印象派绘画紧紧相连。他从未放弃过绘画,是唯一一位参加印象派所有展览(共八次)的画家。因此,他既是印象派的奠基者,也是最坚定的印象派画家。
毕沙罗一生创作数量颇丰,可以说是走到哪儿画到哪儿。从城市景色到田园风光,内容题材多种多样,风格各异。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毕沙罗,在四季的变换中来一次独一无二的艺术郊游吧!
场景一:感受丰富明亮的色彩与活泼灵动的笔触
首先,我们跟随毕沙罗来到了《蒙马特大街》。此时,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匆匆。短促而密集的笔触勾勒出建筑的轮廓,淡蓝色的天空与暖黄色的街道形成对比。仔细观察,毕沙罗的笔触不是刻板单一的,而是活泼灵动的,杂糅在车辆的行驶和人群的流动中,仿佛这座城市“跳动的脉搏”。
感受了城市的活力与喧嚣后,我们趁着秋高气爽的时节,一起来到《瓦赞村口》观赏风景。绿色的田野、金黄色的麦浪、红色的屋顶,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田园风光。毕沙罗用大胆而明亮的色彩,描绘出大自然的丰富与美丽。那活泼灵动的笔触不再是物体轮廓的单一表现,而是融入了光与风的元素。透过画面,我们仿佛能听到微风拂过麦田的沙沙声,感受那阳光洒在大地上的温暖。
天气转冷,不知不觉我们的眼前呈现出了《村落·冬天的印象》的画面。在宁静的法国乡村中,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和房屋,整个世界仿佛被净化了一般。毕沙罗用柔和的色彩表现出雪的洁白与纯净,淡紫色和粉色的阴影增添了画面的梦幻感。笔触的活泼与灵动在雪景中显得尤为明显,仿佛是雪花在空中轻轻飞舞,给人以寒冷中透着温暖、静谧中蕴含生机的感觉。
毕沙罗的画作犹如一扇窗户,推开窗,我们能清晰地窥见那个时代法国的乡村和都会生活。作为印象派绘画的先驱和奠基者,毕沙罗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表现手法,为人们生动再现了19世纪法国的迷人与浪漫。尤其是那明亮的色彩和颤动的笔触巧妙捕捉到了生活中的瞬息万变,赋予了画面鲜活的生命力。
场景二:理解“天人合一”,探寻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春天到了,我们继续跟随毕沙罗的步伐,来到了《菜园和花树》下。五彩斑斓的花朵、生长繁茂的蔬菜和郁郁葱葱的树木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毕沙罗以轻快的色彩和灵动的笔触,描绘出春天的生机与繁荣。这片菜园和花树不仅是自然美景,更是人们辛勤劳作的成果,生动地展现了“天人合一”的绝妙景致。
春夏过去,我们悠然地漫步在《厄哈格尼的秋天》,这金黄的树叶、丰硕的果实和宁静的乡村景色着实令人陶醉。毕沙罗用温暖的色调和流畅的线条,营造出了一个充满收获和喜悦的秋天。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劳作、收获,与自然的节奏同步,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转眼又到了冬季。这次,毕沙罗带我们来到了《雪中的林间大道》。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树木挺立在道路两旁。毕沙罗巧妙地运用了白色、蓝色和灰色营造出了冬日的寒冷与宁静。然而,在这片寂静的雪景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一丝温暖的存在——那就是人们留下的足迹和马车的车辙。即使是在严寒的冬季,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也从未断绝,并以一种更加深沉、内敛的方式存在着。
毕沙罗摒弃了传统绘画中对固有色的强调,运用更加丰富的色彩来表现景物在不同光线和环境下的视觉效果。他的画作让我们更加深刻的领悟到自然不是人类的对立面,而是人类的美好家园。这种“天人合一”的精神渗透在毕沙罗的多幅作品中,耐人寻味。
场景三:艺术是生命,精心雕琢每一处细节
驻足停留在《雪中的林间大道》,我们仿佛能看到毕沙罗面对这片被雪覆盖的森林时,并未急于挥笔。雪地上的光影变化,阳光穿过树枝洒下的斑驳,时而明亮,时而暗淡。他留意着雪的质感,有的地方蓬松如棉,有的地方坚硬似冰,每一处纹理都夹杂着不同的细节。然后,他开始动笔了,但他的每一笔都不是随意的。他再三审视画面的构图,不断调整着树木的位置和形状,以达到一种平衡与和谐。在描绘大道时,他更是精心雕琢,用线条的粗细和笔触的轻重来表现道路的起伏和延伸,沿着这条大道,我们仿佛能走进那神秘的雪林深处。
接着,毕沙罗又再三斟酌每一种颜色的选择和搭配。雪的洁白并非单纯的白色,而是融入了天空的淡蓝、树木的棕褐以及阳光的微黄。仔细观察雪地上的阴影,他用冷色调表现出雪的清冷,又用暖色调点缀出阳光的温暖,使得整个画面在冷暖色调的交织中充满了生机和韵律……
毕沙罗的风景创作从头到尾都是在户外完成的,这样的画法其实充满了挑战,因为光线会改变、物体会移动、风会流动。毕沙罗的解决之道就是同时开启多个创作:当作画环境发生极大变化时,他就换个主题,重启新的画作;待昨日之景重现时,他再回到原来的画作,继续完成。这也是为什么他有许多画作是同一个场景、主题,却以不同光影效果呈现。
毕沙罗对绘画、艺术的热情始终如一,面对同一幅画,他总是审视再三,唯恐忽略了哪一处细节。透过他的作品,我们能深深地感受到“艺术是生命”的这种炙热与着迷。
场景四:捕捉瞬间,领略光影与色彩的巧妙融合
最后,我们回到了郊游的起点——《蒙马特大街》。建筑物在毕沙罗的笔下被分解成了无数的色块和线条。他巧妙地运用色彩的对比和互补,营造出了光影交错的生动效果。这种对光线和色彩的敏锐捕捉,打破了传统绘画中对物体固有色的刻板描绘,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是印象派“捕捉瞬间”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印象派对真实、自然和感性的艺术追求。
毕沙罗的作品宛如一颗颗独特而耀眼的明星,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生动与美妙,更传递出一种深邃且包容的精神力量。他始终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新的艺术理念和技法,并用画笔告诉人们,美不仅仅局限于高贵与华丽,平凡与朴素中同样蕴藏着动人心弦的力量。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包容的心,便能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捕捉美的踪迹,领悟美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