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近绘本,“绘”出精彩

2024-11-05岳文雪

幼儿美术 2024年5期

绘本是一种以图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使图文形成呼应的书籍。绘本具有故事性、直观性、多样性等特点,能够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引导幼儿发现美;而绘本中的构图、造型、色彩等具体的美术元素,又能够赋予幼儿生动形象的视觉感受,为幼儿提供直观的绘画素材,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美和创造美。

基于此,笔者挖掘绘本中的美术元素和美育价值,具体分析如何从绘本美术元素走向幼儿绘画活动,希望能够为教师开展幼儿绘画活动提供新灵感,多角度引导幼儿展开想象与创造。

一、解读绘本美育价值,助力幼儿多元成长

1.增强幼儿的观察力

绘本是对幼儿进行视觉启发的重要来源和媒介,它在为幼儿绘画提供丰富素材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幼儿自主观察、分析和理解画面信息的能力。以绘本《荷花镇的早市》为例,画面中的色彩丰富,搭配巧妙,能够帮助幼儿识别基本色与混合色,提高对色彩的敏感度,增强对色彩的认识。绘本的每一页都可以看作一幅绘画作品,幼儿通过观察画面中的美术基本要素,如色彩、明暗、形状、空间等,能够进一步感知事物美的构成原理,增强绘画观察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艺术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此外,绘本中还隐藏着大量空间场景布局与构图方式,能够引导幼儿理解和感知空间,合理安排画面中的元素,并从中感知透视、远近等具体空间概念,加强了幼儿对空间的深度理解。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绘本故事跨越国界、穿越时空、虚实相生,带领幼儿进入丰富多彩的世界,进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将其内心的创意无限扩大。

首先,绘本故事中对角色和场景的呈现可以激发幼儿在绘画时对多种表现方式的探索,可以更直接地引导幼儿通过绘画的方式进行故事创作,并根据自己的想象为角色增添新的特征。

其次,一些绘本的故事情节具有开放性,在结尾留下空白,为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一步创作故事情节提供了机会。比如,幼儿通过展开想象,串联故事背景,对故事进行扩充和延伸,从而可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绘本故事。

3.提升幼儿的表现力

绘本能够帮助幼儿提升自身的绘画表现力和情感表现力。

首先,绘本的创作形式多种多样,印染、拓印、撕贴等形式能够启发幼儿自主探索绘画工具与材料的综合运用,感受创作的乐趣。比如,绘本《艺术大书》通过镂空、切割,以及不同线条和点的排列组合,为幼儿呈现了五彩缤纷的视觉效果,能够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综合绘画表现。

其次,绘画作为幼儿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还能够为幼儿提供表达和交流的通道。幼儿在对绘本进行沉浸式阅读时很容易与里面的角色和故事共情,并通过与同伴交流、绘画等方式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

二、捕捉绘本美术元素,开展绘本创作活动

1.遵循幼儿发展,优化绘本选择

教师在选择绘本的过程中,可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与幼儿的认知特点相契合,二是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经验,三是要适合幼儿的审美特点。

首先,与幼儿的认知特点相契合,即选择顺应各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绘本。小班幼儿在创作时会以线条画为主,画面色彩较少,对于色彩的具体感知取决于其兴趣发展。而随着幼儿视觉功能的不断完善,幼儿对色彩的认知会越来越精细,对于色彩的明度、饱和度等辨别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对色彩的情感体验也愈发强烈,会根据色彩产生情感联想。因此,在面对大班幼儿时,教师可以选择像《帽子先生和他的独木舟》这样深刻、生动的绘本。整个绘本的画面通过耀眼的红、喧闹的灰、压抑的黑、明亮的黄等色彩夸张地呈现了“帽子先生”的内心感受,而红与绿、灰与黑、黑与黄的色彩对比,也带给幼儿丰富多元的情感体验。

其次,与幼儿认知经验相符合,即选择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实际生活结合紧密的绘本。比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通过对色彩的运用恰如其分地营造出恬静、柔和的视觉效果,主要内容围绕与妈妈的对话和对家人、老师、同伴表达爱的过程,十分贴近幼儿生活,也最能被幼儿接受和喜爱。

最后,教师还要选择适合幼儿的审美特点的绘本。一方面,绘本的画面十分丰富,教师应选择造型清晰、风格鲜明,且具备夸张变形、拟人化等画面特点的绘本。这样直观、有趣的绘本能够将幼儿带入到角色与故事情境中,拉近幼儿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比如,绘本《乒乒和乓乓钓大鱼》中各类海洋生物造型生动形象、夸张可爱,为幼儿的创作与表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进一步增强幼儿进行绘画创作的热情。另一方面,幼儿对绘本插图的欣赏有年龄和个别性的差异,教师可以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审美心理出发,选择合适的绘本。比如,绘本《好饿的毛毛虫》色彩独特强烈,拼贴画风格极具视觉冲击力,绿色的树叶、缤纷的水果、好吃的蛋糕等元素更加吸引低龄幼儿的眼球,非常适合小班幼儿阅读。再如,绘本《跟着线走》用一根线呈现着不断变换的风景,其中的街道、房子、树木、海洋等,蕴含丰富的细节,带给幼儿无限的想象,激发幼儿对一笔画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推动幼儿审美感知能力的发展,非常适合中、大班幼儿阅读。

2.以“点”“线”“面”展开,挖掘绘本艺术语言

教师在运用绘本开展相关美术活动时,可以挖掘绘本中的艺术语言,通过“点”“线”“面”全方位展开,引导幼儿深入感受、探索绘本的艺术魅力,体验绘本创作的乐趣。

“点”即绘本中最有绘画价值的部分。在开始绘本美术活动前,教师可以从色彩、造型、风格、构图、媒介、表现手法等方面挖掘绘本的价值点。而在进行绘本美术活动时,教师应放大绘本的价值点,从不同的视角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拓展思维。比如,在绘本《好饿的小蛇》中,小蛇的造型简练,拟人化的表现方式生动、可爱又充满童趣。教师可以将这种表现手法进行总结、提炼,有意识地通过启发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分享交流,帮助幼儿积累创作素材,为后续的创作环节做铺垫。

“线”即提炼绘本中的色彩、造型、构图、风格等美术元素,将具有相同特征的绘本统整为一个系列,鼓励幼儿学习、发现不同系列绘本的特征,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激发幼儿的绘画潜能。比如,《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具有装饰风格的绘本,故事中的母鸡和狐狸身上分别有着不同风格的装饰图案,与角色自身的性格特征相呼应。而《艺术大魔法》则是一本兼具超现实风格与写实风格的绘本,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极具想象力。画面中的蜥蜴通过不断变化的颜色和表现方式,带给幼儿丰富的视觉体验。教师通过梳理不同绘本的“线”,能够让幼儿体验画面和故事的无限创意,是一次难得的艺术启蒙。

“面”即根据不同绘本主题打造多种类型的绘画活动,引导幼儿进行自由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把握绘画教学活动的主旋律,引导幼儿成为绘画创作的主人公,逐层深入推进教学目标,有效地提高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比如,绘本《我的地图书》运用丰富的色彩和涂鸦的笔触,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勾勒出12幅不同的地图。但在具体绘画活动中,将12幅地图一节课全部展开并不现实。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主题活动的形式,结合五大领域设置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幼儿的创造力,激发互动式的创意探索,为幼儿提供各种绘画材料和工具,并鼓励他们探索不同的表现方式,创作一幅独一无二的地图,促进其独立思考和创意表达能力的发展。

由此可见,绘本中蕴藏着创意无限的表现方法,教师可以借鉴绘本中的表现方法,引导幼儿去发现、去探索、去积累美的经验。通过走近优秀绘本,教师可以帮助幼儿不断提升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些有益影响将自然而然地在幼儿作品中展现出来,引导幼儿创造出自由随性又独具创意的美术作品,开启一段奇妙的艺术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