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五行音乐情志调节系统开发与实践
2024-11-05何佩颖祝颖于佳鑫曾龙周子清冯绮珊严冬松
摘 要:针对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的情志问题,该文利用数字技术设计一款具有易用性和创新性的五行音乐调理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推荐相应的五行音乐进行调理,帮助大学生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系统对学生存在的情志问题进行分类,设计4种与五行音乐相结合的沉浸式调理方式。其探讨五行音乐在情志调节中的创新应用,突破传统情志调节的时空局限性,有助于大学生走出情绪困境。
关键词:五行音乐;情志调节;大学生;虚拟数字技术;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B8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24)30-0028-04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emotion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this paper uses digital technology to design an easy-to-use and innovative Five-Element music conditioning system. The system can recommend corresponding Five-Element music for conditioning based 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helping college students relieve emotional problems such a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improve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he system classifies students' emotional problems and designs four immersive conditioning methods based onFive-Element music. It explores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Five-Element music in emotional regulation, breaks through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emotional regulation, and helps college students get out of emotional difficulties.
Keywords: Five-Element music; emotional adjustment; college students; virtual digital technology; system design
五行音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康复,如五音疗法与失眠[1]、五音疗法与肿瘤[2]等。而心理学与康复领域,也是五行音乐理论被较多提及的应用方向。疫情对高校大学生身体与心理上造成的创伤仍未康复,如何及时高效地调理高校学生的情志状况,成为了目前社会的痛点问题。针对大学生心理及情志问题的应用仍需进一步探讨。
大学生群体面临的情志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业就业压力、情绪化焦虑与自我认同危机。一直以来,为大学生提供的心理情志疏解渠道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方面,传统的心理情志疗法往往采用标准化的干预措施,缺乏针对个体差异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另一方面,传统的心理情志疗法往往更注重短期效果的追求,忽视长期效果的维持。此外,传统的心理情志疗法往往需要进行线下干预,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较大。
本文设计的大学生五音情志调节系统突破了传统心理情志疗法的时空局限性,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们走出情绪困境,针对用户的不同情志提供不同的调理方案,针对性较强。
1 大学生情志分类
本项目以SCL90心理症状测试量表中的情志症状为蓝本,将大学生的情志分类为10种。并将大学的日常生活分为“学业、生活、就业、人际关系、健康”五大类,在分类中具体细分描述各类生活场景。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在某种生活场景下易产生的情志,通过对86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对不同生活场景下大学生人群的SCL90量表测得的情志进行频次分析,筛选频率大于0.7的情志纳入参考数据。
情志为脏腑在体表的演变,身体症状的变化与心理症状是紧密相关的,中医将体质分为9类,每类体质的身体和心理特征各不相同[3]。中医理论认为情志与脏腑紧密相关“五脏内生化为五志”,不同的中医体质对应不同的五脏问题。本项目依据蒋广祥等[4]通过网络分析得出的中医体质与情志的对应作为中间转换变量,依据中医理论中的“天人、形神、五脏”观念将不同体质与不同五脏相对应,最终得出不同情志对应的不同五脏五音。
2 推荐功能的实现
2.1 开发技术
后端(服务器端)使用Django框架(一个Python的Web 应用框架)所写,前端(用户端)使用原生的HTML+JavaScript+CSS,各种数据使用MySQL数据库保存。
2.2 网页程序的架构与组成
程序主要分为五大模块:
“登录”模块,用户输入账号密码后,使用sha256算法多次迭代用户输入的密码,得到一串加密后的哈希字符串,与数据库里存储的账号和哈希字符串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则登录成功。
“情志测量”模块,用户进入问卷测量时,系统将从数据库中调出问卷,用户界面将会看到整个问卷,用户可以选一个或多个选项,系统将会对操作结果进行统计并储存在数据库中。
“数据记录”模块收集的信息包括用户登录信息、用户情志测量后的情志信息、用户在调理时的操作信息。程序将会收集这些数据,并记录到数据库中,而五行音乐曲库为提前构筑的曲库,用户操作不影响该曲库。
“数据分析”模块,程序调用储存的用户情志信息,当用户任一项得分大于3,则判断用户该项对应的五行情志需要调理,依据五行音乐推荐算法推荐五行音乐。在用户进行调理后,程序调用过程中的操作信息,根据建议汇总表及导出结果提出建议算法,向用户提出调理建议。用户完成综合效果评价后,程序调用数据库中的后测信息,依据后测建议表评价。
“情志调理”模块,服务器通过用户的前测问卷得到情志信息后从曲库中挑选相应的音乐,用户端通过向/get_songs发送get请求获取这些音乐的名称,然后使用howler.js库从服务器获取对应的音乐资源文件进行播放音乐。系统直接使用video标签实现视频播放。系统使用前端3D库Babylon.js创建沙盘,实现场景搭建功能。系统使用canvas创建编曲的界面。
3 系统功能设计与应用界面
本项目以五音疗法为主基调,创新多种艺术治疗疗法相衍生融合,将艺术疗法理论与五行音乐理论相结合,将虚拟数字技术与五行音乐相融合,借助网络平台建构多元一体的调理系统,如图1所示。
3.1 用户接入——前端
在用户接入的前端,本项目将系统设置为用户登录、前测用户情志判断及收集模块。用户登录模块,支持用户通过手机号、邮箱来进行注册、登录。便于本项目与用户沟通,开展跟进用户的调理方法。登录后可自行选择心理测试方法,根据系统推荐开始情志疗愈。
前测模块为用户提供了2种判断当前情志的方法,分别为“五行情志判断量表”和本项目编写的“大学生场景-心理状况”表。“五行情志量表”以SCL90心理测试为蓝本。SCL90量表主要用于反映精神病人和有躯体疾病病人的心理症状[5],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等特点。“大学生场景-心理状况”表是本项目针对主要面向群体,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法调研当代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引起情志状态波动的各种场景。结合心理学文献研究判断用户情志状态,进而为用户提供特定的调节五音和调理方法。
3.2 用户调节——中端
依据五行音乐的常用调理理论,本项目划分出“正治”与“反治”两大板块作为第一层级。“正治”,即根据中医情志相胜理论,用与被调理者情绪相反的乐曲去改变其原有的心境状态。“反治”,即根据“同声相应”的原则,通过乐曲的疏导使得不良情绪得到适度。2个方向的选择权系统交回给用户,在收集调理效果实验数据时选择更为客观中立。其次,为了全覆盖治疗通路,满足用户个性化差异,系统提供第二层级的4种细化实现途径,如图2所示。
3.2.1 绘画音乐调理法
绘画与音乐治疗都同属于艺术治疗。艺术治疗,即通过表现性艺术来进行心理诊断与心理治疗的一门学问[6]。曼陀罗绘画,是艺术治疗中的知名理论,在心理学中是最古老的心理结构的象征,有着古老的疗愈基因和强大的现代疗愈意义。
该调理方式创新性地将五行音乐理论与曼陀罗绘画理论相结合。曼陀罗的形状和颜色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通过分析曼陀罗内的颜色和位置,可以了解绘画者的内心情绪和思考方式。五行音乐理论中的五行,也对应着不同的颜色。通过以上2种理论交叉运用对用户群体习惯用语分析,系统能对用户的情志进行更完善的调节。
在绘画音乐调理法的开发与实践上,系统将提供曼陀罗绘画模板,用户可边聆听推荐音乐,边填色。选定画布后,用户可点击画布中各个不规则的格子上色。系统还提供对称上色功能。上色过程中,会播放推荐的音乐,用户可以播放、暂停、切歌、改变音量。
3.2.2 场景沉浸调理法
沙盘游戏利用特制的沙、沙具、沙箱来进行心理治疗和辅导[7]。姜添[8]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出发认为音乐治疗和沙盘游戏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立治疗理论。诸薇娜[9]论述了将音乐疗法与沙盘疗法结合在一起的可行性。系统针对性地选取中国传统的五音疗法,将实体沙盘转化为线上的沙盘场景营造,参照荣格心理学[10]的风景构成分析法与沙盘疗法相结合,具备更易操作,辅导人数不受限制的优势。通过网页为载体,线上线下交互,将理论转化为现实且可以大规模应用。
用户在进入通道后首先选择五行音乐中感兴趣曲目,作为沙盘场景创作的伴奏。按照“风景构成法”,将场景沙盘中的元素分为河流、山、路和人等11种,作为固定元素提供给用户,网页中原始图库元素从中西方美术作品中收集,用户通过拖动鼠标将元素从选择列表托动到沙盘中,自行选择各种元素搭配,创作独属于自己的场景沙盘。
用户搭建之后,系统将生成场景图片。后台将根据用户自主创作生成的场景沙盘进行分析,通过系统数据比对场景图片中绘画面积大小、空间布局、整体比例,以及不同元素的方位、形状等等,对用户的心理情志进行分析,针对分析结果,在后端得出对用户更加科学的调理方案推荐。
3.2.3 创作音乐调理法与视听结合调理法
音乐治疗的原则是使用音乐体验,将治疗师和患者之间发展成为动态的变化发展的关系,促进患者获得健康[11]。强调通过即兴音乐使自我实现的潜力被有效唤醒,来克服情绪、生理以及认知上的障碍[12]。五行音乐强调写意,注重意境的传达,多数情况下多为单音[13],这使得用户自主编曲具有可操作性。
项目根据五行音乐主音以及五行为基本元素,支持用户运用AI创作编曲,通过对五行音乐曲库中音乐旋律特征的音高、音长、节拍等特征向量的提取,运用音乐规则知识构建系统曲库。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确定音乐播放时长,并根据自己的症状,选择针对性调理情志的五音,系统还支持用户用文字描述心情。后台根据用户选择的五音和文字描述,“五行音乐归类曲目乐曲表”以及构建的音乐曲库等机制,使用户运用AI进行独属于自己的五音创作。
在视听结合调理法的开发与实践上,系统作出视觉与听觉混合调理影响使用者的尝试。视觉观感上,系统将展示出与音乐适配的名画或MV场景,给用户带来直观的变化。听觉感知上,配合五行音乐,引导使用者调节情志。观看与音乐相匹配的视觉艺术作品,可以引导用户更深入地感受和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视听结合调理法通过这种方式,增强用户情感体验,更多维地协助用户调理情志。
3.3 结果评价——后端
系统后端分为3个模块:导出结果建议模块、综合效果评价、用户反馈模块。
导出结果建议模块是指用户在中端进行4个通道的疗愈系统之后,后台对用户疗愈时所收集到的使用数据进行分析,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反馈。
综合效果评价模块设置了5道情志后测,旨在评估用户在情绪调节治疗后的情感状态和心理变化,以了解治疗的效果;并辅助检验系统的效果,帮助本项目了解用户需求和反馈,不断优化系统的功能和用户体验。
系统最后设置了反馈模块,通过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本项目进一步开发系统提供灵感和方向,开发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系统。
同时系统还将获取用户聆听歌曲的数量、全部歌曲聆听总时长等数据,更准确地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兴趣,为用户的下一次使用制定调整策略,增强用户忠诚度以及用户黏性。
4 效果评测
本项目落地后,开展了相应的效果评测。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与验证,大学生五行音乐情志调节系统展现出了显著的效果。学生们纷纷表示,该系统能够准确识别他们的心理状况,并推荐相应的五行音乐。在试用过程中,学生们普遍认为自身焦虑、抑郁等情志难题得到了有效缓解,身心状态明显改善。同时,系统的易用性和创新性也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他们认为,该系统不仅突破了传统心理情志疗法的局限性,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便捷、个性化的情志调节平台。
5 结束语
大学生五音情志调节系统是以五行音乐疗法为主要抓手,结合曼陀罗绘画理论、沙盘理论等,以虚拟数字技术为载体,将多方串联,形成4种情志治疗方法,用以调节高校学生情志状态的系统平台。该系统投入使用推动了五行音乐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应用,帮助大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五音疗法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牢固中华优秀文化自信。此外,该系统能有效调节高校学生的情志,并让他们在使用中潜移默化掌握一些判断情志趋向的依据,学会用五行音乐保护自己心理健康,并养成调节情志、保持心理健康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王健,庄贺,朱雯燕,等.五音调神法在脑卒中后抑郁继发性失眠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2,36(1):114-117.
[2] 王茉然,孙国娟,赵敏,等.五行音乐疗法在子宫肌瘤患者HIFU术中的干预研究[J].心理月刊,2022,17(18):74-76.
[3] 潘迪.寸口脉六部脏腑分候文献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6.
[4] 蒋广祥,刘一星,韩东燃.中医体质与心理症状的网络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3,48(12):1401-1407.
[5]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1993(增刊):31-36
[6] 汤万杰.绘画审美治疗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影响的实验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7] 张日昇.箱庭疗法[J].心理科学,1998,21(6):544-547.
[8] 姜添.音乐沙盘疗法的理论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5):119-121.
[9] 诸薇娜.音乐认知研究及其计算分析[D].厦门:厦门大学,2008.
[10] 巩丽群.绘画艺术疗法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中的应用探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
[11] ACCORDINO R, COMER R, HELLER W B. Searching for music's potential: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research on music therapy with individuals with autism[J]. Research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2007,1(1):101-115.
[12] AIGEN K. Verticality and Containment in Song and Improvisation: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eory to Nordoff-Robbins Music Therapy[J].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2009,46(3):238-267.
[13] 陈曦,陈洋.音乐治疗的动态视觉模式探索——基于五行音乐理念的数字动画创作[J].艺海,2012(9):171-172.
基金项目: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310559120)
*通信作者:祝颖(1981-),女,硕士,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为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