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和美乡村”建设的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路径探析
2024-11-05王周
摘 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全面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目标之一,更是提升乡村人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举措。农民作为乡村中的主体力量,加强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对提升乡村生态振兴主体素质,持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有效落实乡村生态振兴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当前,农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性不高、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载体单一、体制机制薄弱等成为“和美乡村”建设的掣肘因素。因此,通过完善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内容体系,拓宽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主体,健全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机制保障,成为有效落实“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重要环节。
关键词:和美乡村;乡村振兴;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21-0092-04
Abstract: Building "livable, business-friendly, and harmonious rural area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goals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enhance the happiness of rural people's lives. As the main force in rural areas,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wareness among farmers is of great historical valu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continuous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rural areas", and effectively implementing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At present, the low enthusiasm of farmers to participate i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single carrier for cultivating farmer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wareness, and weak institutionancJ/ePf6oCntHYIRQqvl3A==l mechanisms have become limiting facto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countryside". Therefore, by improving the content system of cultivating farmer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ciousness, expanding the main body of cultivating farmer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ciousness, and improving the mechanism guarantee for cultivating farmer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ciousness,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link in effectively implementing the construction goals of "livable, business-friendly, and harmonious rural areas".
Keywords: harmonious rural area; rural revitalization; farm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wareness; cultivation path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新时代农村问题发展的核心内容,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再次凸显出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必须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力量。
1 “和美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时代价值
乡村振兴是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振兴,农民作为乡村建设中的主体力量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加强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全面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是提升乡村振兴主体素质的内在要求,更是落实“和美乡村”建设目标,持续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举措。
1.1 加强农民生态文明意识是提升乡村振兴主体素质的内在要求
在全面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历程中,农民作为主要参与者,其整体素质,尤其是生态文明素养,对“和美乡村”建设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2]”因此,只有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技能得到有效提升,农民成为“生态”人,才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其在乡村生态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农民生态文明意识也成为提升乡村振兴主体素质的内在要求。
一方面,作为基层乡村中的“主人翁”,农民群体占据着乡村人口的绝大部分,充分重视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是有效落实人民当家作主在“三农”问题中的重要表现。全面促进乡村振兴事业稳步推进,促进乡村生态环境稳步改善,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至关重要,唯有让农民充分认识到其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乡村振兴事业才能够行稳致远。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涉及领域广泛,部分农民只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促使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效欠佳。因此,加强农民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农民生态文明素养,进一步让农民认识到个人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重要地位,成为提升乡村振兴主体素质的现实需要。
1.2 加强农民生态文明意识是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关键环节
重视“三农”问题发展历来是党中央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出台各项政策全面推进“三农”问题发展,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都得到了稳步提升。面对新时代新阶段,建设什么样的农村、怎样建设农村成为当前乡村事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基于此,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新时代新征程要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农业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更为高素质农民群体提出了新的标准。
乡村生态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涉及的领域多,涉及的问题细,尤其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的提出,为当前乡村生态文明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生态环境干净整洁,更要求生态舒适宜居。因此,在实施乡村生态振兴的过程中,仅仅依靠政府自上而下的单向度推进,很难在各方面取得实效。作为乡村各项事业中的主体力量,加强农民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农民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认知成为乡村生态振兴的内在要求。提升乡村振兴主体素质,增强农民生态文明意识,系统性开展农民生态文明教育至关重要,在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过程中,不仅要让农民知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道理,更需要进一步明确“生态文明”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秩序有效推进的小道理,进而提升农民在乡村生态振兴中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1.3 加强农民生态文明意识是有效落实乡村生态振兴的现实需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当前乡村事业发展的工作核心,更是提升乡村人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保障。乡村振兴涉及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其中生态振兴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更是全面落实乡村全面振兴的总抓手。
一方面,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性工程。长久以来,良好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没有“生态”“生态环境”,人类各项发展也无从谈起,尤其是在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的今天,基层事业发展是一项长久工程,良好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维持和改善,一味注重经济效益,只会制约人类社会发展成效。另一方面,乡村生态振兴是农村环境改善的升级版本,更是巩固全面脱贫攻坚战的内在要求,唯有将生态建设摆在发展首位,才能进一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农民生态意识培育,提升农民生态技能提升,持续推进农村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有效落实乡村生态振兴的现实需求。
2 “和美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现状分析
农民生态文明意识是影响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因素,是当前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总抓手,更是落实“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的关键环节,加强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提升农民整体生态素质是促进乡村生态环境改善,打造舒适宜居乡村环境的重要途径。当前,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指引下,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体系不断完善,成效逐渐显著,但在培育对象、培育载体、培育制度等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不同程度制约着乡村生态振兴成效。
2.1 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对象参与度不强
农民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参与者,更是乡村生态振兴的主要受益者,加强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提升农民生态素质对推进乡村环境改善,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当前,在基层乡村中,农民占据着绝大多数,并且主要从事着传统的农业耕作,家庭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农耕种植,因此,大部分农民在乡村建设中将更多精力放在了经济效益上,忽视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必然联系,对生态建设认知度不高,对于各级政府组织的生态文明意识培训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因而在不同程度影响了乡村可持续发展。
乡村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农民群体,农民对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影响着乡村全面振兴目标的实现。然而,从当前农村发展现状来看,由于农民整体文化程度相对偏低,尤其是随着城镇化以及人口流动的持续推进,留守农村的主要以老年人、妇女、儿童居多,年轻且有劳动能力的人员相对较少。因此,作为农村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认知程度偏低,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只是一味强调经济效益,因而会有很多使用农药化肥、乱烧秸秆、乱排污水的不文明现象,造成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同时,农民对于政府组织的各类生态环境政策解读、农业发展与生态改善等相关培训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在乡村生态建设方面的理论认知及实践践行都存在较大不足,在各类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中的主动性同样不够,思想相对保守,很难遵循生态运行规律从事农业生产。
2.2 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载体挖掘力度不够
培育载体是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过程中必须采用的具体形式,正确合理运用不同载体进行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对提升培育成效具有至关重要作用。然而,在当前乡村建设中,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载体单一,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支撑和行为实践体系,部分地区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浮于形式,出现生态文明理论教育与生态文明行为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因而农民获得感相对较低,久而久之便会大大降低农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度。
就目前农村发展来看,大部分农村基础设施相较于城市仍存在较大差别,开展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载体和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要求存在差异,因此,农民生态文明教育手段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一方面,在绝大多数农村开展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过程中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方式,即宣传栏、村广播、宣传车及宣传手册,这种培训载体不能拉近与农民的距离,农民更不能深切感受到乡村生态建设与自身的联系。另一方面,从培育主体来看,大部分农村开展农民生态文明教育主要依靠村委会成员进行,但部分村委会干部自身对生态文明理论掌握扎实度不够,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理解不全面,因此,从其实效性来看并不明显。而此类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基层组织对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重视不足,与当前社会发展现状联系不够密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和美乡村”建设推进。
2.3 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机制待完善
全面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以生态建设提升乡村人民生活幸福感是当前农村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以“生态优势”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更是当前农村事业发展的关键步骤。加强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提升农民生态文明综合素质是推进“三农”问题向好向优发展的内在要求。但是从当前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效果来看,大部分农民对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并没有清醒认知,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中仍坚持传统发展理念,“绿色发展”“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等观念并未有效落实到农村实践中。
从当前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体系来看,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机制,尤其是农民生态规约机制的不完善成为培育农民生态文明意识成效甚微的重要原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505a8362ddce9e91ca2ca9cfdfa9681f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3]”从当前国家生态建设制度来看,尽管国家针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有相关政策法规,但大部分是针对于工业污染提出来的,针对农业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专门法规相对较少,因此,农民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行为缺少法治约束,造成了其对自身生态行为的软性约束不强。反之,农村生态文明相关制度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在一定程度可以强化对农民生态行为的软性约束,进而推进农民自身生态意识的不断提升。同时,从当前农民生态文明意识教育体系来看,教育主体、教育方式等多方面的单一性、教育内容的滞后性以及教育成效检验都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进而制约目标的实现。
3 “和美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强化路径
3.1 完善内容体系,丰富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内容
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成效如何,培育过程中的内容体系至关重要。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成为“三农”问题的核心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乡村生态振兴、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理念等方面作出决策,各级各类政府同样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诸多行动进一步促使当前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需要促进培育内容体系不断完善,提升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实效性。
一方面,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内容要有一定时代性,将最新思想理论纳入其中。当前,我国发展迈入了新阶段,党和国家对乡村事业发展也提出了新思路新战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成为重要目标之一。进入新时代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围绕生态建设提出了诸多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形成了具有指导意义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因此,在当前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内容中,注重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阐释必不可少,进一步提升农民对生态文明建设与自身发展的关系的认知。另一方面,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内容要有一定全面性。中国作为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理念,在新时代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中要增强对传统文化中生态思想的挖掘,在提升农民文化自信的同时提高其生态素养。同时,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不仅仅要强化党和国家发展理念、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学习,更应该注重生态文明常识性内容培育,例如,垃圾分类的标准及影响、农村禁止焚烧秸秆等,通过这些促使农民深刻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与自己的紧密联系。
3.2 发挥社会合力,拓宽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主体
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是落实“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以生态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加强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及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合力,营造“全员育人”良好氛围。
首先,政府部门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领导者,在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中发挥着“领头羊”的重要作用,必须在顶层设计方面统筹安排,为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充足保障。在具体的实践中,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优势,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分类指导。其次,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各项事业发展中的核心力量,必须充分参与到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工作中来,充分利用政治理论学习提升基层党组织人员的生态文明理论素养,及时将党和国家关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文件纳入党员学习范围之内。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充分发挥其带头引领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和美乡村”理念。最后,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主要参与者,在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方面也可发挥出重要作用。当前,农村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大部分农村的生态环境相比之前都得到了改善,因此,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可充分利用农村安静悠闲的独特优势挖掘相关绿色产业,环保部门也可通过联合其他组织开展相关生态环保教育活动,通过引导农民参与其中提升农民生态文明素养。
3.3 强化制度保障,健全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4]”农民生态文明意识作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是影响乡村生态振兴,实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的重要因素,构建完善的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机制是提升农民生态文明整体素质的重要制度保障。
一方面,从国家层面来看,构建完善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法律法规,出台专门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文件,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改善提供专业性指导,同时,通过完善乡村治理各类制度体系,明确各部门、各主体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职责,进一步推动农村生态治理专业化、制度化。另一方面,基层农村组织要结合本村实际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村规民约,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机制、评价机制、奖惩机制等方面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体系,通过硬性约束提升农民生态文明素养。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农民群体中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等行为的监督,对影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教育引导。各村可根据本村实际完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机制,评价内容涵盖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维护公共环境、落实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垃圾分类等方面。此外,在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过程中,对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表现优异的农户要给予相应奖励和表扬,提高农民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4 结束语
生态文明是关系人类生存发展的大事,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是当前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目标。针对农村发展实际,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成为当前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农民作为农村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生态文明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乡村生态振兴成效。因此,在持续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过程中,应充分将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工作作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深入挖掘农村发展潜力,提升农民参与乡村生态振兴的积极性,促使更多农民以高素质、高技能投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 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0129 798.
[2] 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J].求是,2019(3):9.
[3] 习近平: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1611332.
[4] 习近平:建设美丽中国,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EB/OL]. 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891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