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现实困境与破解之策

2024-11-05何文斌吴兆明徐进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21期

摘 要: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中的应用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该文通过深入剖析数字技术在江苏省戴庄村由贫困村翻身变模范村历程中的赋能作用,进一步探索数字技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并提出新一代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策略。

关键词:数字技术;农业发展;高质量;赋能;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21-0029-04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has injected new impetus in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By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enabling role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Daizhuang Village from a poor village to a model village in Jiangsu Province, this paper further explores the mechanism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promoting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roposes policy support strategies for a new gener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to empower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Keywords: digital technolog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high quality; empowerment; strategy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推动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强化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同时乡村振兴反过来也促进了农业的高质量发展[1]。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一代数字技术为特征的数字经济迅猛发展[2]。数字技术作为数字经济的第一生产力,在促进新兴业态产生、传统产业转型和整个社会经济升级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数字技术对农业的赋能可以将农业产品生产、价值实现以及价值分配数字化,产品从生产、销售、利益分配都可以通过数值表示,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由人转向数据,使得决策更加科学,为农业的标准化和规模化提供了技术支持[3]。基于此,如何引导和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产品高效生产、价值充分实现和利益合理分配,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界定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内涵要求使然。根据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困境、发展方向及过程的视角,并结合调研,笔者认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主要可以从农产品生产、农产品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三个方面来体现。确保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是治国安邦的重要基础,要有效确保农产品供给安全,才能夯实粮食安全之基,始终端牢中国饭碗[4]。生产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起点,关系到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及品质。我国当前农业发展存在成本上升、效率下降等问题,亟需依靠技术创新驱动,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而建立高效率的生产体系[5]。此外,随着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对于农产品的期待逐渐从过去的数量满足转变为品质满意,农业需要从生产环节出发,以经济高效的方式生产出高品质的农产品,支撑居民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因此,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旨在通过提升农业经济效率,打造高价值的农业产业,实现农产品的价值。

2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探究

在新结构经济学视域下,农业可以通过发挥数字技术带来的比较优势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以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由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构成的有机整体发挥作用。但当前,在三大体系中存在产业机构失衡导致的高质量农产品供给不足,科技支撑能力限制下的农业服务体系不完善以及经营者素质不高影响下的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质量差等问题[6],因此亟需利用新的生产要素作用于农业生产全过程,推动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数字化的支撑[7]。当前国家大力推行数字乡村建设,着重培育一批“新农人”,而数字技术依靠本身的内容属性和结构属性,以农业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手段,为农业发展赋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发展质量,这为数字技术提供了良好的赋能基础。数字技术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户的市场对接能力、改善农业产业组织内部的利益分配问题,为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历史机遇[8]。具体而言,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以利用数字技术特性实现智能化管控,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不断优化。在价值实现中,数字技术能够突破时空阻碍,提供市场信息获取的效率及准确性,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并通过深化原有市场网络关系,开发新的市场网络关系,从而畅通农产品价值实现的渠道。在价值分配阶段,依靠信息数字平台使利益的分配全过程可视化、数据化,通过实施监督与精准判别,形成多主体参与的、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3 “三阶段”农业发展现实困境

3.1 农产品生产阶段: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质量不高

本研究以江苏省戴庄村为例,通过调研历史资料发现,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多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生产主要依赖经验和手艺,因此生产效率较低且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可控性差。如在植保环节,人工喷洒可以做到精准,但是效率却十分低下;拖拉机等大型农业设备可以做到高效,但却缺乏精准度,从而造成农药和化肥的浪费,同时还会造成土壤的板结而导致农作物产量减少,以及农产品品质参差不齐。与此同时,粗放式的农业发展方式导致当地基础资源始终存在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在灌溉水资源利用方面,戴庄村仍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浇灌庄稼,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低。

戴庄村的传统经营主体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为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小、散、乱现象依然突出,经营方式比较落后,种养殖业标准化程度低,加上不少农民缺乏科学的种养知识,追求多快好省农业投入品使用过多,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土壤污染日益加重,规模化畜禽养殖垃圾及生活垃圾等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治理,直接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另外,由于农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不高,质量问题追溯难。如初级农产品实行市场准入种类少,农产品销售比较自由,许多初级农产品没有产地证明或未经质量检验便进入了市场,包括县区周边的农产品进入,没有经过检测的农药残留和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一旦发生问题便无法追踪查源,质量安全难以得到保证。

3.2 价值实现阶段:农业品牌化建设不足,产业融合程度低

戴庄村拥有丰富的农产品,但在传统农业价值实现模式下,戴庄村农业品牌建设明显不足。其主要表现为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对初级农产品的改良、产品新用途开发和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的技术壁垒低等方面。除此之外,农产品以初级产品形态在市场上销售,生产、加工及包装,产品的特质不能充分体现,附加值低且难以实现农产品价值,因而产品品牌认可度不高。尽管戴庄村尝试过农业的品牌化建设,但当地对于品牌农业发展的思路并不清晰,大多数人仍然停留在抢注商标、多做广告、翻新包装和提高价格等层次,对于如何提高产品品质、宣传推广品牌、获得市场信誉等维系品牌价值的策略则知之甚少,对如何主动创造市场和引导消费者需求没有明确的思路。

戴庄村长期以来主要以第一产业农业为主,且农产品加工环节薄弱,农业相关服务业较少。从农产品加工情况来看,农产品大多以水稻、棉花等作物进行直接销售,产品品类单一且经济效益较低。在农产品附加值方面,农业产业链结构简单,忽视农业观光、科普教育、品牌展示、文化传承等方面建设,未能拓展延伸农产品功能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产业多元融合不足。从产业融合方式来看,戴庄村对于产业融合的认识更多体现在一个经营主体内部的产业融合。村庄大多仍以农业生产为主,农户家庭兼开农家乐饭馆招待游客,种、加、销、游,看似齐全,却各自为营,三产融合浮于表面,未形成一、二、三产业真正的融合。

3.3 价值分配阶段:农户与农企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小农群体能力不强

戴庄村在成立合作社之前,大多都是采用“农户+公司”的合作模式,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企业与农户以某种方式签订合约,进行特定形式的合作,从而形成规模生产,大多数农户都参与进来后,却发现农户得不到稳定的收入,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主要由企业获取。由于农户与公司并不是平等的市场关系,两者之间实力悬殊,农户家庭经营规模偏小、居住分散、资金技术力量薄弱,处于劣势地位,主体地位与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了决策权力的不对称,最终导致利益分配的不对称。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市的“虹吸”效应,我国农村的劳动力资源源源不断地向城市涌入。戴庄村也不例外,回流到农村的农民工,大多是在城市中已失去竞争力的群体,从而形成了农业生产主体以老人、妇女为主的格局,农业经营主体的能力素质较低[9]。当地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才因福利待遇、生活条件等现实问题不愿意留在农村发展,造成农村专业人才严重缺乏,造成农户总体专业素质不高,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农村的专业服务资源大都由农民承担,且大部分农民的文化水平偏低,难以承担起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4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分析

笔者通过进一步调研数字技术在戴庄村的应用,探析戴庄村如何从一个贫瘠落后的地区,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并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进行理论解释,为我国其他地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启示。

4.1 加快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

数字乡村的建设是实现数字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加快完善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而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因此,应着力推进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全面覆盖,在当地加快布局互联网、5G、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积极引进信息化主流技术,实现数字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为数字乡村的发展筑牢基础。此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三农”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创造条件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推动农村地区农田、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和农业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比如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建设。

4.2 提升多元主体的数字化素质

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人,当前活跃在农业领域的群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既包含了农民、家庭农场主、涉农企业主等生产经营群体,也包括了村干部这类管理主体,还有一些返乡创业群体等,不同的群体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发挥的作用也不同,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人才发展,不仅需要根据不同群体特征,开展专业化、精细化的培训,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将各类群体紧密联系起来,共同为了乡村振兴发力。首先,将负责生产端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涉农企业主等生产经营主体作为提升专业技能的重点培养对象,利用互联网技术传授专业知识与技术,提升产品内在价值。同时,积极培育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快速接收市场信息,以需求为导向,增强产品生产效率。其次,大力引导生产经营群体和返乡创业群体以淘宝、微信、抖音和拼多多等线上平台为支撑,大力宣传产品与服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最后,强调以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为依托建立新农村服务体系,鼓励乡村管理群体通过打造智能化服务平台,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共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4.3 以数字技术保障农产品质量

农业高质量发展最核心的表现形式就是农产品的高质量,农产品的高质量也是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分配过程的起点。因此,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利用数字技术保障农产品质量。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要保障农产品的高质量,先要修好信息化的大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包括5G网络、物联网等,特别是要重视农业数据库的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录入农产品交易信息、生产资料信息。在农产品生产阶段树立智慧农业典型,将数字技术与传感技术相结合,使得农业生产数据可视化,可以实时根据农作物生长情况做到精确施肥,避免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使得农产品绿色高质量,农产品生产过程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农产品销售阶段做到全流程可追溯,当农产品进入消费者手中时,消费者可以通过农产品二维码了解农产品从生产、运输和销售整个流程,用这种方式倒逼农产品生产者提高农产品质量。同时,政府也要运用数字技术畅通农产品质量问题的反馈渠道,加强对农产品的监管。

4.4 以数字技术实现农产品价值

为促进农产品价值实现,政府应该加强利用数字技术优化产品销售、流通渠道,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产品销售环节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市场大数据,了解市场行情,采用分众营销模式,精准满足消费者需求,迎合市场的同时降低农户的产品销售风险。促进产品流通与科技、电商、物流等工具相结合,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于流通渠道,使得流通服务更人性化、个性化。通过对接销售电商平台,实现农户与消费者直接对接,跳过供应链的多重中间环节,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实现农产品流通智慧化。最后,农产品的直接销售难以实现农产品利益、价值最大化,政府应该政策支持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发展农业衍生行业。通过数字技术宣扬地区农产品的独有品质和文化,创造自己的品牌特色,吸引消费者了解和采购。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特色,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延长农产品价值链,促进农产品价值实现、农民增收。

4.5 以数字技术保障利益的分配

戴庄村通过将小农户集中组织起来,依靠合作社的方式,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也实现了种植、生产、销售的标准化。数字技术还加强了农户的管理,农产品达到了高品质。所以全国各地的合作社要及时转换生产机制、经营机制、管理机制和vXsRPsM78aOKDJPS9uf5qA==利益联结机制。农户在种植、生产、销售方面能获得技术的指导,所以在利益联结机制方面,要加强人工智慧与数字智能有机结合的方式,利用数字化技术,例如大数据、5G网络、区块链、物联网和AI等数字科技,对于不良的传统利益分配格局加以改变,由于数字技术能够使数据变得可视化,合作社的利益分配会更加透明,农户也可以获得更加公平的收入。在合作社的财务管理方面,数字技术可以推动农产品的各个环节更加标准化、数字化、透明化,从合作组织端与消费端源头缓解产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各地的合作社应该因地制宜地建构一个契合数字时代的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保护各利益主体的权利,使利益联结更加的市场化,帮助农户获得应有的收益,从而实现共同富裕。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探析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三阶段中的应用机理,结合江苏省戴庄村的实际应用案例,在系统剖析戴庄村农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基础上, 提出加快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提升多元主体的数字化素质,以数字技术保障农产品质量,以数字技术实现农产品价值,以数字技术保障利益的分配等应对策略,助力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参考文献:

[1] 谢艳乐,祁春节.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联动的机理及对策[J].中州学刊,2020(2):33-37.

[2] 徐维祥,周建平,周梦瑶,等.数字经济空间联系演化与赋能城镇化高质量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21(10):141-151.

[3] 刘畅,郭一迪,马国巍.黑龙江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协同发展水平[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4):81-88.

[4] 何喆.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农村经济,2018(8):25-30.

[5] 罗其友,刘洋,伦闰琪,等.农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布局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10):1-10.

[6] 夏显力,陈哲,张慧利,等.农业高质量发展:数字赋能与实现路径[J].中国农村经济,2019(12):2-15.

[7] 朱秋博,白军飞,彭超,等.信息化提升了农业生产率吗?[J].中国农村经济,2019(4):22-40.

[8] 曾亿武,郭红东.电子商务协会促进淘宝村发展的机理及其运行机制——以广东省揭阳市军埔村的实践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6(6):51-60.

[9] 林毅夫,付才辉,郑洁.新结构环境经济学:一个理论框架初探[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52(5):2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