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心理委员胜任力与积极心理品质关系研究

2024-11-04赵晨晨

西部学刊 2024年19期

摘要:通过参考已有心理委员胜任力文献,结合提取的41项高职院校心理委员胜任力词汇,编制了含有43条题目的《高职院校心理委员胜任力问卷》。对其进行条目分析,发现题目总相关达到显著水平,区分度良好;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将问卷题目分为个性特征、身份认同、技能要求、知识储备、伦理道德5个因子;量表具有良好的构想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故可作为高职院校心理委员胜任力的有效测量工具。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积极心理品质中的智慧、勇气、仁爱、正义和精神卓越5个因子能够对高职院校心理委员胜任力产生正向影响。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委员;胜任力;积极心理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19-0138-06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petence and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Psychological Committee Memb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Taking the Investigation of 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ao Chenchen

(Xinjia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00)

Abstract: By referring to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the competency of psychological committee member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extracted 41 extracted competence vocabularies of psychological committee memb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mpetency Questionnaire of Psychological Committee Memb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taining 43 questions was compiled. By analyzing the items, it is found that the total correlation reaches a significant level and good differentiation; through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the questionnaire is divided into five factors: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identity, skill requirements, knowledge reserve, ethics and morality. The scale has good conception validity and internal consistency reliability, so it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measurement tool for the competence of psychological committee memb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five factors of wisdom, courage, benevolence, justice and spiritual excellence in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can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competence of psychological committee memb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sychological committee members; the competence; positive psychology

2004年,基于对调研数据的讨论,天津大学决定在学校各年级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制度,此后全国各高校开始纷纷效仿。经历了20年的发展,心理委员制度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

积极心理学是二十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结合科学心理学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该学科提倡用积极的视角对人类的心理现象进行全新解读,激发人们的正向情绪体验,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并注重良好的环境和社会支持等组织系统对人的影响,从而激发人类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或潜在的优良品质和积极力量,帮助普通人过上健康幸福、充分发挥潜能的生活,使每个人的生命更有意义和价值。

目前国内学者在逐步尝试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用于心理委员建设中,例如通过积极心理学视角,将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由单一的“发现问题学生”向“促进同学的品质提升与心理成长”转变[2]。本文以高职院校心理委员胜任力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为切入点,探讨积极心理品质对心理委员胜任力的影响,以期通过提升积极心理品质进而达到提升高职院校心理委员胜任力的目的,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一、高职院校心理委员胜任力模型构建

(一)研究对象

以某高职院校心理委员、心理辅导员、心理中心教师为研究对象,其中心理委员279人、心理辅导员11人、心理中心专兼职教师7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搜集与高校心理委员胜任力相关的研究资料。

2.问卷调查法。采用自编《高职院校心理委员开放式调查问卷》对297名被试进行调查,了解心理委员选举途径、扮演角色、工作职责、胜任特征四方面内容,该开放式调查问卷旨在避免研究者主观假设对于被试的影响,尽可能多地搜集关于高校心理委员胜任力的相关词汇。

3.个案访谈法。对学院推荐的35名优秀心理委员进行结构式访谈,了解高职院校心理委员与本科院校心理委员的工作区别、棘手问题以及一名优秀心理委员所必须具备的素养,对访谈的内容进行编码处理,提取高职院校心理委员胜任力词汇[3]。最终提取41项高职院校心理委员胜任力词汇,出现频次较高的23项词汇依次为:亲和力、善良、细心、耐心、热爱、保守秘密、心理健康、理解、尊重、表达能力、人际关系、敏感、专业技能、自信、乐观、热情、积极、团结合作、助人、可靠、心态、奉献、情绪调节。

二、高职院校心理委员胜任力问卷编制

(一)初始问卷的形成

参考已有的心理委员胜任力文献,结合提取的41项高职院校心理委员的胜任力词汇,编制了《高职院校心理委员胜任力问卷》。该自陈式初始问卷采用五点计分法进行评估,共计43条题目,其中3项题目为反向计分,问卷总分越高说明心理委员的胜任力水平越高。

以某高职院校2020级、2021级417名心理委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团体施测的方式进行两次施测,使用SPSS 22.0软件,对其进行条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构效度及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最终形成正式问卷。

(二)项目分析

采用题总相关法筛选和修订题目,题总相关系数越高,表明该题目与总分一致性越高,鉴别力越强、区分度越高。若某条题目与总分相关系数<0.40时则予以删除,如表1。

统计结果显示,43条题目和总分相关系数均在0.5以上且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区分度良好,暂无删除题目。

(三)探索性因子分析

探索性因子分析是在获取众多变量数据后,进一步探索多变量的内在结构并进行降维处理的技术,它能够将错综复杂的众多变量综合为少数几个核心因子。使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正交旋转对43条题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

1.因子分析的适合度检验

因子分析首先通过计算变量间的相关矩阵来进行适合度检验,如果发现变量间的相关度普遍偏低,说明这些变量间的关系松散,很难找到有效的公共因子,如表2。

统计结果显示,KMO统计值为0.977,近似卡方值为17 328.561,P值为0.000<0.001,说明变量间具有明显的结构关系,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2.主成分、公共因子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

共提取到5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0.825%。第一个因子的特征值为24.045,解释了所有原变量变异信息总量中的24.045,所占比例为55.918%,是方差贡献最大的一个主成分,所以是第一主成分;第二个因子解释了所有原变量变异信息总量的5.678%;第三个因子解释了所有原变量变异信息总量的4.137%;第四个因子解释了所有原变量变异信息总量的2.698%;第五个因子解释了所有原变量变异信息总量的2.394%。

主成分特征值的变化也可以用碎石图的形式显示,由图1可见,从第六个主成分开始曲线变得平缓,说明从第六个开始之后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都很小,所以碎石4edCd0gNrz4+Ju4/CI0NZA==图可以很直观地显示提取5个公因子是合适的。

3.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采用方差极大化方法进行正交旋转,旋转后载荷大小进一步分化,变量与因子的对应关系更加清晰,可以很容易地标识出各个因子影响的主要变量。

统计结果显示,因子一由16条题目构成,主要反映心理委员自身心理状况、情绪管理、意识水平、自我调控、人格特质等情况,因此命名为“个性特征”;因子二由8条题目构成,主要反映心理委员对其角色功能和作用的认可,因此命名为“身份认同”;因子三由8条题目构成,主要反映心理委员沟通交流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命名为“技能要求”;因子四由6条题目构成,主要反映心理委员对心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命名为“知识储备”;因子五由5条题目构成,主要反映心理委员伦理要求和职业素养,故命名为“伦理道德”。

(四)效度分析

构想效度是指实际测评结果能够测量到原有理论构想的程度,主要通过验证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及其与总分相关情况来获得。一般来说,拥有良好构想效度的测验,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应当低于各因子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同时,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应当保持在一个适度的水平,如果各因子之间相关太高,说明测量的内容有重合之处。如果各因子之间相关太低,则说明测量的是完全不同的特征,而非高校心理委员胜任力,如表3。

统计结果显示,各因子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均高于各因子之间的相关,说明测验的构想效度是良好的。另外,各因子的相关系数取值在0.271—0.885之间,呈中等程度的显著相关,表明各因子在为总分做出贡献的同时,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和区分性,说明问卷的结构是符合统计学要求的。

(五)信度分析

测验的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程度或一致性,反映测量中的随机误差大小,信度高说明针对同一事物进行多次测量的结果可以保持一致,该测量工具可靠稳定[4]。通常信度是在一组测验分数当中,真分数方差和实际分数方差之比,Alpha系数<0.65表示不够好,不能接受;Alpha系数在0.65—0.70之间表示可接受;Alpha系数在0.7—0.8之间表示比较好,Alpha系数在0.8—0.9之间表示非常好,如表4。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心理委员胜任力问卷》题总相关达到显著水平,区分度良好,无需删减题目;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将量表题目分为个性特征、身份认同、技能要求、知识储备、伦理道德5个因子;量表具有良好的构想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故可以作为高职院校心理委员胜任特征的有效测量工具。

三、高职院校心理委员胜任力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

以某高职院校2021级、2022级615名心理委员作为研究对象,以《高职院校心理委员胜任力问卷》及《塞利格曼24项优势测试》为测量工具进行团体施测,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塞利格曼24项优势测试》含有6个因子,分别是智慧、勇气、仁爱、正义、节制、精神卓越。因子一智慧包括对世界的好奇心、求知欲、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情商、洞察力;因子二勇气包括抗挫折能力、毅力、正直与真诚;因子三仁爱包括热心与慷慨、爱与被爱的能力;因子四正义包括责任心、公平公正、领导力;因子五节制包括自控能力、谨慎小心、谦虚;因子六精神卓越包括对美和卓越的追求、感恩精神、乐观态度、生命的意义感、慈悲、幽默。

(一)高职院校心理委员总体胜任力现状

如表5,统计结果显示,五个因子的胜任力平均得分从低到高排序依次是知识储备<身份认同<技能要求<伦理道德<个性特征。这说明高职院校心理委员胜任力中较为欠缺的是心理学专业知识、对心理委员工作的认可度以及作为心理委员应该掌握的实操技能,同时心理委员的伦理道德需进一步规范和提升。

(二)高职院校心理委员积极心理品质现状

如表6,统计结果显示,积极心理品质六个因子平均得分从低到高排序依次是节制<勇气<智慧<正义<精神卓越<仁爱,说明高职院校心理委员所具备的积极心理品质中,热心与慷慨、爱与被爱的能力表现最佳,其次是乐观的态度和对生命的意义的追求,得分最低的是自控能力和应对挫折能力、毅力。

(三)高职院校心理委员胜任力与积极心理品质相关分析

如表7,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对心理委员胜任力总分及各因子与积极心理品质总分及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维度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1到0.5之间。其中,积极心理品质中的智慧因子与技能要求、个性特征、胜任力总分相关较高,积极心理品质中的精神卓越与伦理道德相关较高,积极心理总分与技能要求、个性特征、伦理道德、胜任力总分相关较高。

(四)高职院校心理委员胜任力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积极心理品质各因子对高职院校心理委员胜任力的影响。将心理委员胜任力总分作为因变量,将积极心理品质的智慧、勇气、仁爱、正义、节制、精神卓越6个因子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分步剔除自变量获得一系列回归方程

采用向后剔除法,将智慧、勇气、仁爱、正义、节制、精神卓越6个因子全部进入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方程中所有的回归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剔除检验统计量t值最小的因子节制,最终获得2个线性回归方程。

2.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比较

如表8,通过拟合优度比较发现,从方程的判定系数R2来看,2个方程的判定系数相同,但第二个方程调整后的R2为0.290达到最大,所以第二个方程的拟合优度最高。

3.回归方程有效性的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方程1的F值为185.507,P值为0.000<0.001,方程2的F值为222.666,P值为0.000<0.001。2个回归方程的F值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2个方程均有效,总体上说,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

4.回归系数的显著性t检验

如表9,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是对方程中的所有回归系数进行显著性t检验,以显示方程中各部分对预测因变量的贡献大小。统计结果显示,6个自变量对应的回归系数中显著性最低且远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的是节制,说明自变量节制对预测因变量的贡献不大,于是将其从方程1中剔除形成方程2,此时各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均达到了显著水平。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品质中的智慧、勇气、仁爱、正义和精神卓越5个因子能够对高职院校心理委员胜任力产生正向影响,按照标准化回归系数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分别是智慧>正义>精神卓越>勇气>仁爱,其中智慧的标准化系数为14.479,对心理委员胜任力影响力最大。

四、分析与讨论

(一)研究的意义

通过编制高职院校心理委员胜任力问卷,一方面以此问卷作为对高职院校心理委员进行选拔的工具,选出真正适合的人选;另一方面作为考核工具,用以测量高职院校心理委员的胜任力水平,了解心理委员培训的科学性、合理性。通过研究积极心理品质与高职院校心理委员胜任力的关系,确定了积极心理品质中对心理委员胜任力有正向影响的5个因子:智慧、勇气、仁爱、正义、精神卓越,以期将其融入高职院校心理委员培养全过程,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存在的不足

在构建高职院校心理委员胜任力模型时,个案访谈样本数量不够多,且被试者提供的信息内容不够丰富;整体研究以某高职院校为基础,被试样本代表性存在不足;研究类型为横向研究,若后期再结合纵向研究,则更有利于验证高职院校心理委员胜任力的预测效应,提高研究结果的信效度。

(三)关于未来研究的展望

心理委员制度从无到有经历了20年的发展,将积极心理学与其结合进行研究仍然是一个较新的课题。心理委员的工作理念是“助人自助”,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这与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思想和方向是一致的,未来有望通过积极心理学视角创新我国心理委员制度,特别是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在高职院校心理委员的选拔、培训、管理、考核各领域[5]。参考文献:

[1]詹启生,姚斌,张影侠.心理委员工作蓝皮书:全国心理委员工作展示与调查[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22:126-139.

[2]李莉.高校班级心理委员角色定位与工作职责的思考[J].中国学校卫生,2011(6):742-743.

[3]詹启生,张晨.共情与人际信任对高校心理委员沟通能力的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6):91-96.

[4]詹启生.心理委员角色行为规范化探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93-96.

[5]易思佳.高校心理委员胜任力模型构建与问卷编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赵晨晨(1986—),女,汉族,河北秦皇岛人,新疆职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

(责任编辑:冯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