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矛盾论的思考
2024-11-03梁卿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以来,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就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热门议题。就其本然含义而言,“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指通过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那么职业教育是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呢?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动力是矛盾。因此,要深刻把握事物是如何发展的,就必须厘清事物发展中的矛盾有哪些、矛盾是如何推动事物发展的。这意味着,在审视“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时,矛盾论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视角。从矛盾论的角度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既有外部矛盾,也有内部矛盾。其中,外部矛盾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外因,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内部矛盾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因,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众所周知,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力的内部矛盾就表现为劳动者与劳动资料、劳动者与劳动对象及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矛盾。新质生产力之“新”就在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都是“新”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则是由三个“新”要素之间矛盾关系的运动变化所导致的。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上,三个要素之间的矛盾关系分别表现为:新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与新劳动资料技术要求之间的矛盾;新劳动者的认知水平与新劳动资料、新劳动对象的复杂性之间的矛盾;新劳动资料与新劳动对象之间的矛盾,即新的劳动资料要求有新的能源和原材料,反之亦然。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许多外因,职业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外因。矛盾论认为,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也就是说,职业教育这个外因要想起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必须作用于新质生产力的内部矛盾。从新质生产力的内部矛盾构成来看,职业教育只能是通过培养“新”劳动者,解决新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与新劳动资料技术要求之间的矛盾,以及新劳动者的认知水平与新劳动资料、新劳动对象的复杂性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目的。对于新劳动资料与新劳动对象之间的矛盾,职业教育是无能为力的。需要指出的是,职业教育虽然无法解决新劳动资料与新劳动对象之间的矛盾,但职业院校有可能通过技术研发解决这一矛盾。
职业教育通过培养新劳动者引发新质生产力内部矛盾的运动,从而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矛盾论认为,任何一对矛盾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这对矛盾关系中也是如此。具体来说,新质生产力是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其主要原因有:第一,新时代职业教育之所以需要改革,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换句话说,职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源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求。第二,职业教育改革有多个目的,如人的全面发展等,但在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关系的维度上,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是职业教育改革的目的。第三,职业教育如何改革、改革的速度与节奏都取决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总而言之,职业教育要不要改革、为什么要改革及如何改革在根本上都取决于新质生产力及其发展状况。这表明,在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中,新质生产力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是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论认为,在认识和实践中,要紧紧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职业教育要想真正起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就必须紧抓新质生产力不放。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好两件事情:一是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尽可能地从理论上准确全面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特征、产业载体等方方面面,为做好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奠定坚实的认识基础;二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持续做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调查研究工作,紧密追踪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为做好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