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立场的英语整本书阅读激趣导读课设计

2024-11-02王坤

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 2024年10期

摘 要:在英语整本书阅读中,教师恰当的引导是很重要的一环。激趣导读课是整本书阅读的一种课型,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树立阅读自信等具有重要作用,其设计要坚持学生立场。基于学生立场的英语整本书阅读激趣导读课的教学设计应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关注学生的课堂互动形式,基于此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实施教学评价,以帮助学生实现对作品主题意义的深层理解,提升阅读素养。

关键词:英语整本书阅读;激趣导读课;学生立场

随着英语整本书阅读活动的逐步开展,近年来越来越多英语教师参与到整本书课堂共读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来[1]。在开展整本书阅读前,学生需在教师的引领下学习阅读策略,解决阅读困惑,为后续的自主阅读作好准备[2];在自主阅读后,学生还要与教师一起在课堂上系统化、专题化、动态化地重读文本,从而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品味语言特点,同时带着作品观照世界,扩宽自己的文化视野[3]。在英语整本书阅读中,教师恰当的引导是很重要的一环,但很多教师常常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将学生的阅读活动引向既定的文学结论,仅仅将作品看作印证作者写作风格与主题特色的样例,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品读、探究和发现,因而也就无法促进学生建构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4]。教师在进行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时,应坚持学生立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潜力,积极肯定并鼓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阅读策略来解读文本,以期获得最佳的阅读体验和成效。激趣导读课是整本书阅读的一种课型,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树立阅读自信等具有重要作用,其设计尤其要坚持学生立场。

一、基于学生立场的英语整本书阅读激趣导读课的概念与意义

在整本书阅读激趣导读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立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英语学习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整合性学习,主要通过主题、语篇、知识(语言与文化知识)、技能、策略等维度实现”[5]。与此指导思想相适应,李伟胜在辨析学科教学知识(PCK)的核心内涵时,突出强调了教师只有理解了“关于学生的知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立足学生立场,才能运用好他所有的教学知识[6]。对英语教学而言,基于学生立场就是要面向学生内心的世界、知识的世界和未来的世界,就是要聚焦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激扬,学习方式是否高效,学习资源是否丰富,学习困难是否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适应未来的价值观念、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是否得到培养和提升[7]。与学生立场相对的概念即“学生缺场”,在教学设计、师生交往、教学手段、学生活动、练习作业等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缺失现象不容忽视[8]。

相对于教材中较短语篇的教学,整本书阅读需要教师基于整本书设计不同的课型,用多个课时来完整地呈现教学内容。张金秀认为,一本书的阅读教学根据其教学目的可分为三种课型:激趣导读课、讨论交流课和应用创新课[9]。在实际操作中,一线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际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诸如“导入课—推进课—读写课”“导读课—文本分析课—作品赏析课”等常见的整本书阅读课型组合。对整本书阅读的导入类课型,虽然具体名称略有不同(本文采用张金秀“激趣导读课”的提法),但其主要目的都是通过主题探讨激发学生对这本书的阅读兴趣,示范阅读策略,帮助学生建立阅读的信心[10]。相较于教材中较短语篇的教学用一个课时完整地呈现“读前—读中—读后”阅读流程的做法,整本书阅读以课时为单位来逐一展开这三个流程。作为对整本书阅读的activate(激活)环节,激趣导读课以故事情节、人物命运、作品主题为抓手,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有动力自主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教师可结合经典片段展示可行的阅读策略,给学生提供内容和主题的方向性指导,让学生有能力高效地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二、基于学生立场的英语整本书阅读激趣导读课的教学设计

下面笔者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黑布林英语阅读》系列丛书中的The Coconut Seller(《卖椰子的人》)为例,探讨基于学生立场的英语整本书阅读激趣导读课的教学设计。The Coconut Seller由Jack Scholes所著,讲述了以卖椰子为生的穷小子Bruno和富家女Clara从相识到相恋并成功帮助警方抓获Zeca恶棍团伙的故事,所涉自我成长、纯真爱情、伸张正义等主题契合当下高中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学生读起来代入感较强,容易引起共鸣。全书共八个章节,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叙述语言轻松有趣,可读性强。

(一)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明确教学目标

兴趣是学生开展阅读的基础,策略是完成阅读的手段,基于此,笔者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在完成本课时的学习后,学生应能够:

①预测故事发展走向,表达自身对相关话题的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②理解作品主题,为接下来的自主阅读作好铺垫。

围绕教学目标①,笔者从基于书本封面主图和目录可知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入手,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故事情节发展方向和主人公Bruno、Clara可能的结局,并以小说情节为情境,由其中关键情节选段引发学生对“活在当下”“追求正义”等相关问题的思考,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参与感,激发其阅读兴趣,为接下来的阅读活动创造条件。目标②立足整本书阅读的整体性,其实现可以为学生下一阶段自主阅读的展开提供有力的支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传达的内涵,笔者引导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推进过程中积极关注小说中人物社会背景的差异和价值观念的前后转变,并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更深入思考。

本节课两个教学目标的制订充分考虑了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条件,遵循了学生的阅读规律,明确了课堂教学要以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策略的培养为导向这一目标。作为整本书阅读全过程的激活环节,本节课彰显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可以信心满满地开启阅读之旅。

(二)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教学过程

作为阅读的主体,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引下掌握阅读的主动权,在阅读过程中积极进行自我探究和发现,自主建构新知识、新概念,形成对未来、对世界新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身份是参与者和引导者,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和填鸭者。教师应从学生视角出发,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设计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同时,整本书阅读基于一个“整”字,关注的是整体而非局部,其内涵是整体建构和整体认知[11]。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坚持张金秀提出的“整进整出”原则,以整本书的主题为纲领,整合教学内容后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互动,引导学生在主题意义探究中实现意义建构,并围绕整本书的主题,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设计输出任务,帮助学生将书中的通识经验或他人经验转化为自己的个人经验[12]。

为了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笔者共设计了如下七个教学步骤。

【步骤一】教师展示小说作者Jack Scholes的照片和文字简介,由作者入手,开始导读。

【步骤二】教师带领学生观察书本封面主图(Bruno与Clara在海边椰子摊邂逅),让学生猜测图中两个人的身份、人物关系和主要情节。接着,教师提供书中关于Bruno与Clara在阳台私会的插图,基于此对小说的故事类型和故事可能的发生地点进行提问(相关教学课件如图1所示)。

<I:\2023教学月刊社\2024年\2024外语教学\2024-10\外语教学2024-10内芯\Image\image1_4.png>

图1 教学课件

【步骤三】师生聚焦与故事发生地巴西相关的关键知识点开展快问快答活动,包括最出名的城市Rio、最有名的舞蹈samba、官方语言Portuguese等将在书中出现的元素。

【步骤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小说目录获得主要人物的姓名,并进一步对故事情节进行大胆预测。

【步骤五】教师分别选择书中第14、15和35页涉及四个代表人物(Bruno、Clara、Zeca、Pedro)的相应段落让学生阅读,读后师生以问答的方式进行自由对话。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方向、人物结局及可能的原因,关注人物社会背景的差异和价值观念的前后转变。

【步骤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中关于“Carpe Diem”(活在当下)的介绍以及Bruno面对Zeca的威胁陷入进退两难处境这两个关键情节选段,并播放电影《死亡诗社》中关于“Carpe Diem”的演绎片段,让学生将自己代入小说情景,分别讨论“主人公Bruno如何才能改变命运”以及“换作自己面对如此两难困境该如何抉择”这两个问题。

【步骤七】教师布置课后阅读任务,指示学生结束阅读后各用一句话概括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并与同伴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小说人物。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围绕“自我成长”“活在当下”和“追求正义”的主题,从学生已有图式出发,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通过“激活—输入—讨论—输出”这样一个完整的活动链条设计让学生参与到主题意义探究活动中来,最终让学生能结合生活经历,表达自己的价值取向,解决具体问题,实现意义建构。笔者遵循学生的认知活动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螺旋式上升规律,引导学生基于人物关系、关键情节等具象因素,探讨整本书所传递的主题意义,再让学生对具体情境作出反应。学生在这节课上所获得的知识,即对小说主题意义的理解,并不来源于教师的讲授,而是靠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思考、感悟、讨论而获得。尽管每个学生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但阅读的个性之美正彰显于此。在对小说内容有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具体深入的阅读,在阅读中不断验证自己的猜想的过程,也是学生实现意义建构、形成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注学生的课堂互动形式,实施教学评价

刘力菀指出,英语原版名著整本书阅读设计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强调学生的自我反思[13]。值得注意的是,旨在检测一段时间以来学生所获得的学习效果和教师所达到的教学目标的形成性评价,将更多地应用于整本书阅读的读中和读后阶段。本节激趣导读课主要以教师的提问和反馈作为重要的评价手段。教师需在此过程中关注师生、生生有意义的互动,对学生的学习困难及时提供帮助,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和文化意识的发展,推动教、学、评一体化实施[14]。

如在本节课所设计的第二个教学步骤中,笔者引导学生根据书本封面主图推测故事发生地点。笔者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封面主图,并提问“Where does this story take place?”,学生回答“On the beach.”。笔者给予肯定的答复并继续以“And more specifically, in which country?”追问,学生回答“Brazil.”。笔者顺势以“Yeah, how do you know?”引导,有学生回答“The man is black.”。笔者以“Very good!”及时给予赞扬,并继续以“And also a blonde girl here. So normally it doesn’t take place in China, right? But there are also many blacks and blondes in Italy and Britain. Why not Italy or Britain?”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对此,没有学生回答,笔者继续以“Let me give you a hint. It’s got coconut in this picture ...”启发学生,有学生回答“It’s warm!”。据此,笔者以“Yes, which means…?”追问,直至学生答出“Italy and Britain don’t have the temperature warm enough to produce them.”,才以“Exactly!”结束对话。在此过程中,笔者循循善诱,通过师生间自然的对话实施启发式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困难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知识建构。在对话中,笔者充分肯定学生的理解与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补充,然后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学生既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完成了有效的师生互动,又给其他同学提供了灵感和参考,实现了有意义的生生互动,真正做到了教、学、评活动皆围绕学生展开,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达到了以评促学的目的。

此外,在步骤六中,通过师生共读Bruno面对Zeca的威胁陷入进退两难处境这个关键情节选段,学生了解到主人公Bruno面对Zeca的威逼利诱,需要在“若软弱屈服则能求得捷径”和“虽困难重重却仍坚强不屈”之间作出选择。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一说法,让学生围绕这一说法先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看法,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学生都表示不同意此说法,并给出了诸如“We shouldn’t hurt other people to get what we want.”之类的阐释。笔者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所处情境来思考相关问题(如考试时是否可以通过作弊来获取高分),帮助学生将书中的知识经验转化为自己的个人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出发点,通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给予适时、恰当的反馈来进行教学评价,推动学生的认知螺旋式上升发展,最终实现知识的内化。

三、结语

在英语整本书阅读激趣导读课的设计中,教师始终要以学生为中心、以主题为引领、以文本为依托、以活动为途径,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和审视事物和人物的真、善、美,评判不同的价值观,实现对作品主题意义的深层理解[15],提升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9][10][12]张金秀.中小学英语整本书阅读的五点主张[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9(7):55-57.

[2]鲁周焕.英语文学名著整本书阅读指导课的教学策略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2(5):14-20.

[3]金楷洺.《乡土中国》阅读推进课教学实践探索[J].文学教育,2021(12):107-108.

[4]潘正凯.基于学生立场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设计[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8(7):51-56.

[5][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85,77.

[6]李伟胜.学科教学知识(PCK)的核心内涵辨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6-31.

[7]周薇,夏进军.构建“学生立场”的初中英语教学样态:基于2020年英语学业质量监测师生问卷的诊断分析[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1(4):22-27.

[8]高洪英.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J].科教文汇,2008(5):92.

[11]马天明.小学英语“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0(1):2-5,12.

[13]刘力菀.高中英语原版名著整本书阅读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6):46-50.

[15]张利琴.名著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建构、实施与评价[J].教育视界,2020(9):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