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研究
2024-10-31杨蕊铭
摘要:青海省作为中国西部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不仅承担着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关键作用,亦是推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战略高地。在国家整体发展布局中,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与推广举足轻重,对青海省多民族地域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家将民族语言文字的标准化与一体化纳入战略目标之中。本论文围绕青海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情况展开实证研究,提出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策略和意义。根据青海省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与普及研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生活,推动中华民族大团结。
关键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海民族地区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9.061
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
近年来,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成为新时代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政策重要性出发,通过贯彻落实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郝时远从语言文字事业角度提出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姚喜双从语言文字工作角度提出推广和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我国普通话及规范字的推广与体系构建中,王晨对其在多个层次上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主要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立法理念和实施成效展开了阐释;田学军则从社会事业发展视角,对普通话和规范字推广的巨大成就进行了总结性梳理,指出其对国民经济建设、教育、科学技术以及文化事业等方面的深远影响;此外,王敏专注于分析普通话和规范字的推广使用,在提升社会交往效率、增强国家治理能力,以及推动经济与社会进步方面的积极价值。在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基础性事业。现阶段,关于通用语言文字在民族地区的推广普及,需要从社会、文化、教育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和有效实施,以实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关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民族地区推广现状,张君从民族地区使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角度出发在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青觉、吴鹏从国家认同建构角度提出在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重要性。马永全、桑国元从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法教育、强化学校主阵地功能发挥、拓宽语言使用空间场等角度探讨深化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王敏、常文斐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水平、拓宽基础教育领域、加强对农村及偏远地区、民族地区青壮年劳动力以及基层干部的普通话培训,有助于推广和普及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张华娜、张雁军以西藏为例,根据西藏语言使用情况,提出了在西藏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策略,推进现实经济发展与文化脱贫。李瑞华从经济活动角度出发,推广使用通用语言进行无障碍交流,有助于形成市场规模效应,降低交易成本,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提高个人收入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魁朝晖以青海省循化县为例,说明国际通用语言的情况。田培成以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为例,提出提升语言环境,提升语言学习的方法,完善培养方案。王晓慧以广西河池、百色两个地区为例,针对普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情况,提出精细化开展推广普通话FLu4APoiOy+FczUaKGadKQ==工作,分地区,分年龄,分层次,分职业推广,政府,高校,社会团体,培训机构合力。石琳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价值探讨两者之间关系。
通过研究发现,学者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研究中结论大体相同,二者双向互动,形成良性循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典型文化符号,对于强化共同体成员的民族认同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是当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关键任务。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形式与方法的结论大致相同。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在青海民族地区的实践
青海省是多民族聚居地。青海省共居住有汉族、回族、藏族、土族、蒙古族、撒拉族等5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93万余人,占49.47%,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人口占比较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与推广有利于促进青海省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沟通。增强国家凝聚力,使各族人民在文化与情感上产生共鸣。青海省民族地区教育模式正在进行转变,语言作为日常交流、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首先得到重视,从学生渗透,通过学生对其家庭中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的习惯进行调整。有利于加强青海省民族地区双语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旨在确保各族学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战略目标的实现。
2.1青海各民族地区共同走向现代化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少数民族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对就业、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融入社会都有利”。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但相较于全国东中部地区的平均水平,仍旧存在显著的发展差异。该差异不仅体现在部分民族地区居民对科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就业机会选择的局限性上,亦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与推广不足紧密相连。加强各民族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与应用,对促进各民族地区与现代化步伐的接轨将产生积极影响。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将成为党的民族工作在新时代的核心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交流平台。在国家推广通用语言文字的工作中,是遵循因地制宜和依法进行的,是增强民族之间凝聚力的一种体现,能更好地推进民族地区的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2.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四条规定:“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实践表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水平,不仅有助于新时代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也是构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社会基础之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青海民族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加剧,对于年龄较大群体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相对困难,学生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因此,学生就是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重要群体。可以通过田野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统计信息,将信息组建成数据库,并进行分析,有助于补齐短板,加强青海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和推广,从而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增强青海民族地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同,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2.3总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经验的现实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大力发展各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同时,有计划地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推广普及。截至2020年,我国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率达到80.72%,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的比例超过95%。有关资料显示,青海省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到“十三五”末,全省普通话普及率达到76.31%,全省文盲率已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90%下降到10.23%;到2019年,全省劳动人口受教育年限平均达到9.67年,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青海民族地区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践中积累了成功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和总结。
3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协同路径
从政策重要性出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主要强调贯彻落实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相关政策文件。从理论和实践角度考虑,初步探讨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是提升中华各族凝聚力的关键手段,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要求。
3.1运用科学方法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青海各民族聚居区域宽广,少数民族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应用和学习上均存在巨大的异质性与差异性。可能两地之间对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掌握也有区别,掌握程度不尽相同。由于青海民族地区是多种民族混居,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措施,应该根据各地不同条件,不同区域,不同人员,进行针对学习培训,科学施策。增进各民族沟通,也尊重和包容不同。提高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率。语言的产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通过教育引导,个体可逐渐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准确高效沟通交流提供有力保障。此外,个体在公共场合应逐渐强化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提供管理更加便捷、易于理解的交流环境。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能操之过急,要尊重语言文字发展规律。
3.2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同时推进
我国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保护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并不相互冲突。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有效保护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紧密结合。我们应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对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科学保护,积极践行国家的有关指导方针。我国的语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须积极考虑到少数民族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深厚情感以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进一步体现对少数民族主体地位的高度尊重。这一政策实施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实现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过程中,必须充分把握汉语语言文字资源的基本要素。汉语语言文字的多样性不仅构成了中国语言资源的重要特征,同时也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带来了较为复杂的挑战。因此,在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不得忽视其存在的现实状况。
3.3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
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同,有助于强化中华文化认同,提高中华民族认同,并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体而言,增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中华文化认同则是构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途径,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则是组成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承载着中华文化的重要内涵和中华文明的深厚历史,是彰显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关键所在。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工作,将有力促进中华文化认同的形成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巩固。4结语
本研究着眼于增进青海民族地区居民对普通话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理解,探讨中华文明对全球文化所产生的深层次影响。在准确把握中华文化与多元民族文化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在文化自信架构下,进一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研究指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深化中华文化认同、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途径。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在民族情感、民族意识的塑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代青海民族地区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郝时远.加快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J].人民周刊,2018,(20):65.
[2]姚喜双.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J].语言文字应用,2012,(2):7.
[3]王敏.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N].光明日报,20201017.
[4]张君.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助力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J].中国民族教育,2021,(03):4547.
[5]青觉,吴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多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基础性工程[J].贵州民族研究,2020,41(09):173181.
[6]马永全,桑国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民族地区的使命承载及深化普及路径[J].民族教育研究,2022,33(01):146152.
[7]王敏,常文斐.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J].中国民族教育,2020,(12):810.
[8]张华娜,张雁军.精准扶贫视角下西藏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藏研究,2020,(01):115122.
[9]魁朝晖.藏族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认同研究——以循化县为例[J].理论观察,2022,(03):137141.
[10]李瑞华.从国家通用语言的经济价值看民族地区推普脱贫的时代意蕴——基于“三区三州”贫困特征的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32(01):2632.
[11]李瑞华.从国家通用语言的经济价值看民族地区推普脱贫的时代意蕴——基于“三区三州”贫困特征的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32(01):2632.
[12]凌娜.藏族青壮年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的教育对策——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1,30(06):4145+61.
[13]田培成.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认同及应用能力提升研究[J].汉字文化,2022,(07):4951.
[14]王晓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民族地区语言治理方案:基于河池?百色的语言使用情况调查[J/OL].民族学刊:110[2022042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731.C.20220317.1149.002.html.
[15]陈丽湘.论新时代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0(6):164174.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https://www.gov.cn/guoqing/201803/22/content_52763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