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课程的立德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
2024-10-31张喆夫茅杰英
摘要:会计教育应以立德作为育人的根本目标,充分发挥会计课程的立德育人功能。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了对“德”的丰富伦理阐释,当代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必然要重视古与今的思想交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计专业课程的立德育人是培育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过程,要注重社会公德的养成,实现路径包括转变教育理念、在会计专业课程中融入德育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会计专业培养的实践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德育能力建设,以及建立德育评价体系。
关键词:会计专业课程;立德育人;会计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9.05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职业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而“德”是体现高素质的根本保证。职业教育毕业生必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职业道德,遵守社会公德,才有可能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充分发展。
育人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培养。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是职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贴合会计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包括专业基础课(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等)和专业方向课(如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法、审计实务、财务大数据分析等)和综合实践课程等,以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全面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但在当前会计专业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普遍突出知识、技能传授,弱化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忽视了德育养成。会计专业的学生如果职业道德意识不强,法治意识薄弱,在今后会计工作中会产生严重后果。因此,会计教育应突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在专业教学中以立德作为育人的根本目标,充分发挥会计课程的立德育人功能,多形式、多渠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探索传授专业知识技能与立德育人有机融合的路径。
1会计专业课程立德育人的内涵与功能
首先,从衡量评价人才的角度,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传统,“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即为“孔门四科”。西汉,这四科就成为考察和评价士子的重要标准,有“仲尼之门,考以四科”的说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人重用,都要把德放在首位”。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对“德”的丰富伦理阐释,当代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必然要重视古与今的思想交融,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人当下道德人格的形成,离不开对历史文化模式和价值观的内化。其中“立德”是传统文化所追求的人之长存于世的价值之一,是对人至高的伦理道德评价。《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曰:“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唐代儒家孔颖达认为“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故古人把“立德”作为“三不朽”中首要的“不朽”,理解为树立永垂万世的道德准则。现代社会,“立德”不仅仅是为求“不朽”,在社会层面诸如“君君臣臣”的封建道德规范应该予以扬弃,要以弘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德”的重要使命,激发学生建设公平、公正社会和法治国家的强烈信念。在个人行为层面,“立德”的内涵除了忠诚、孝道等传统伦理道德,还应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现代公民基本道德准则,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在会计专业课程立德育人的内容中增加爱国奉献、爱岗敬业、尽责诚信、合作共赢、仁爱友善和包容大度等优秀道德品质等,对凶恶残忍、虚假伪善、污蔑陷害、自私自利和背信弃义等恶劣道德品质进行批判。
其次,会计专业课程的立德育人是培育会计职业道德的过程。虽然现代职场要适应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但传统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如严肃认真、廉洁自律、客观公正、诚实守信等,仍然是会计职场人士必须坚守的职业行为准则,也是会计专业课程立德育人的重要内容。坚守会计职业道德,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认真细致地填制、审核每一张凭证,认真准确地核算每一笔会计业务;需要老师通过向学生播放会计出纳人员因贪污、挪用公款而被判刑入狱的法治视频,强调廉洁自律的重要性;需要学生在会计实训课程中时刻注意保持客观公正的职业态度。
当今中国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频繁流动和网络社交媒体的流行,新的社会思潮和社交习惯不断涌现。当代社会人群因此自发地形成了诸如“陌生人社会公德”“微信道德”等新社交道德准则,例如不追问个人隐私、注意保密、及时回复别人的重要信息、在朋友圈留言时与人为善、在朋友圈或社交群里发别人照片要征得同意、不随意转发截图和特殊链接等。这些新社交道德准则看似小事,在职场上很能体现沟通者的道德品质。会计或审计行业人士需要频繁与会计、审计客户沟通信息,传递数据图表或者解答专业问题等,尤其需要遵守这些新社交道德准则,否则直接影响客户的沟通体验和经济利益,影响进一步合作。因此,在会计专业相关课程(如企业纳税申报实训)中,既要向学生强调与会计客户沟通的重要性,也要提醒学生把“微信道德”等新社交道德准则作为会计职业道德严肃对待,以体现良好职业素养。
最后,发挥会计专业课程的立德育人功能要注重社会公德的养成。社会公德是存在于社会群体中间的道德,是为了群体利益而约束社会人群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主要涵盖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等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衡量职场人士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社会公德意识较差的员工很难被大家认可和信任,被上级和客户质疑与其共事和合作的可靠性。
2会计专业课程立德育人的实现路径
2.1转变教育理念
会计专业教师往往精于本专业的知识和实操技能,常常忽视会计专业课程立德育人的重要理念。所以自身应当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自觉主动地将德育与会计专业知识教育相结合,注重思想引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职业观,将立德树人作为会计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德育理念转变的关键。会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会计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和创新,由微见大,反思问题根源,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在审计实务课程中,教师不能只讲解审计理论和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制技巧和方法,要结合大量的财务造假和舞弊案例,分析会计职业道德缺失问题,向学生警示其严重后果。
2.2在会计专业课程中融入德育内容
教师应当深入挖掘分析会计专业课程中蕴含的丰富德育内容,从会计实务层面提取德育教育素材,将这些内容呈现给学生(如视频、动画形式),让学生真正理解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重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教师既要让学生熟悉、理解《会计法》《票据法》《企业所得税法》等财经法律法规条款,又要让学生讨论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实际案例,分析其严重后果及会计人员应承担的责任。又如在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以朱镕基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为原则,向学生强调坚守职业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意义,不违心屈从于外界压力,坚定职业操守,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2.3创新德育教学方法
会计课程中的德育内容应涵盖会计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社会责任等方面。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将德育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德育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案例教学法是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会计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感受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角色扮演法是模拟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职业道德冲突和抉择,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小组讨论法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可以邀请企业专业财会人员召开讲座,分享与职业道德相关的经验和教训,增强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实践能力。案例教学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利用发达的网络资源,在会计和审计领域发现并分析典型违反会计职业道德案例。教师要深入剖析案例中当事人违反职业道德的动机及其危害后果,引导学生深刻反思。
2.4强化会计专业培养的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是会计专业课程立德育人的重要环节,蕴藏着公德意识、诚信意识、严谨认真、遵纪守法等德育元素。校外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社会实践、企业实习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会计工作的实际环境,加深对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校内的实践教学活动,如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任课教师把学生带至公司企业,实地参访会计行业的财务咨询公司或者会计、审计事务所,深入了解行业内的业务实践和职业道德建设经验。又如在会计实训课程中,提醒学生爱护公共财物,不要暴力操作机房的电脑键盘,妥善使用会计专用装订设备等;维护教室和实训室环境,督促学生不要携带早餐进入教室和实训室,下课时提醒学生注意摆放好课桌椅等;在课堂回答问题和学生互相讨论时,引导学生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和谐相处,杜绝说脏话;在带领学生外出参观考察时,提醒学生注意举止文明,不要大声喧哗等。
2.5加强师资队伍德育能力建设
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德育意识和教学能力,使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德育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提升会计专业教师的德育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师专业素养、教育教学方法以及持续的学习与发展。一是加强师德教育。培养会计教师良好师德,树立榜样,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意识。通过组织师德研讨会、师德表彰等活动,激发教师自我提升德育能力。二是提高专业素养。会计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关注会计行业最新动态和法规变化。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学术研讨会等方式,提高专业素养,为德育教学提供坚实理论基础。三是系统学习德育理论。如教育心理学、德育原理等,理解德育的本质和目标。将德育理论应用到会计课程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德育教学效果。四是践行德育实践。会计教师应积极参与德育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亲身体验德育的实际效果。通过实践,不断反思和总结德育教学经验,提升德育能力。五是加强师生互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通过倾听学生声音,了解学生需求和困惑,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学,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六是反思与总结。定期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德育教学工作,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同时,与其他教师分享德育教学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6建立德育评价体系
在会计专业课程考核方面,建立以德育为核心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将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表现作为课程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通过评价体系的引导和激励,促使学生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提升。例如,在实训课程中,针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表现,设置一定比例的思政考核分数,由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是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打分,如举止是否文明、是否维护实训环境整洁等。
与此同时,专业课程达成立德育人的功能需要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如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会计专业文化建设等途径,营造崇尚职业道德、追求卓越品质的文化氛围;通过举办会计知识竞赛、职业道德讲座等活动,提高学生道德意识和职业认同感。
3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专业课程强化立德育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并反映在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中。会计专业教师需要考虑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实现其立德育人功能。这需要努力探索会计专业知识技能教育与立德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不同路径,避免陷入空洞的道德说教,例如利用多种媒体资源,实现多层次多情景育人,以及建立以德育为核心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等举措。会计专业很多课程有丰富的德育资源,每一个会计利润操纵或虚假财务信息败露的案例,都是血淋淋的教训,提醒学生要时刻坚守廉洁自律、客观公正、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以及遵纪守法的基本社会公德。
参考文献
[1]惠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新路径探索[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2,(5):5659.
[2]栾甫贵.会计教育内涵的拓展——基于人生教育的思考[J].会计研究,2017,(12):8792.
[3]王敏.基于“三全育人”背景的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2,(12):5354.
[4]王蕾,葛军.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基于数智化背景[J].财会通讯,2023,(23):1520.
[5]冷琳.会计专业课程中的立德树人教育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7):22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