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大模型对大学生职业选择影响

2024-10-31关展鹏李雪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9期

摘要: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大模型热潮,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大模型对在实习期的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和社会化的影响,特别是他们对AI取代工作的担忧及对自身工作效率和技能的评估。结果显示,对自我效能的认识对缓解职业不确定性至关重要,而大模型的发展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压力显著。本研究强调在AI影响下引导毕业生适应就业市场的必要性,为高校和用人单位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大模型;职业选择;组织社会化;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9.046

0引言

过去10年人工智能(AI)进入了第三次发展浪潮。人工智能已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2016年国务院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明确将人工智能作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主要方向;2020年,人工智能又作为“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被列为重点发展领域。人工智能受到的广泛关注源于2022年底以GPT为代表的大模型(LLM)在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推理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大模型在文本生成、语音对话等领域的应用,正逐步影响到众多行业的运作模式。社会各界把AI视为开启创新和提升效率的钥匙,但同时对于AI可能影响就业的担忧随之而来,更有悲观者认为,人工智能的完全发展可能预示着人类的终结。大学生在对AI大模型的认知和态度上,既对AI大模型带来的便捷和创新充满期待,也对AI可能带来的就业冲击感到忧虑,因而影响个人职业选择。

本文通过对数百位在岗实习的应用型大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于AI大模型的态度,以及对未来职业选择的认知,探讨大模型对大学生职业观念及其在新工作环境中的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将为高校、企业以及相关的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1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源自“应用型高校组织社会化支持对毕业生组织社会化影响”的问卷调查。此次调查的其中一个方向,是收集大学生对其职业选择和未来职业展望的看法,试图探索AI如何影响学生的职业规划和选择。受访的目标群体为在企业进行毕业实习的大学生。参与调查的学生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多家应用型高校,涵盖计算机科学、人力资源和工商管理等专业,以保证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1.2问题说明

调查采用匿名方式,问卷涵盖了关于实习企业的了解、工作适应情况,以及对人工智能及其对未来工作影响的看法等多个方面(见表1)。问卷共包含66个问题,除了基本信息之外,共计54个问题答案采用范围从1到5的李克特量表收集,其中1表示“完全不同意”,而5表示“完全同意”。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共收到136份有效问卷回复。

1.3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特别是学生对问题63和64的回答,展示对AI影响职业选择的整体态度和观点。问题45和46,是学生对于自我工作能力的评估,本研究也将揭示受访学生在自我评估和对AI担忧的关联性。数据使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包括频率分布、均值、标准差以及两问题间相关性的计算。相关性分析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以4个重点量化问题之间的关系强度。通过这些方法,本研究将评估学生对其岗位未来被AI影响乃至取代的担忧程度,以及这种担忧如何影响他们对职业选择的看法。

;数据分析

2.1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关键问题45、46、63和64的回答进行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如图1所示:

问题45和46的回答显示,大多数受访者对自己在工作中的技能和效率有较高的自信。特别是在问题45中,选择“4”和“5”(认同度较高)的回答占据了近半数的回答。表明学生对自我工作效率和技能的评估认可度较高。

问题63和64显示出大部分数受访者对其专业在未来被AI取代表现出中高级别的担忧。在问题63中,选择“4”和“5”(担忧度较高)的回答占据约1/3,表明学生对于AI在其专业领域内的潜在替代感到忧虑。在问题64中,受访者在高级别的回答比例较大,这表明担忧AI可能导致的职业变化对他们的职业选择有显著影响。

2.2皮尔逊相关性分析

从收集的问卷数据来看,问题45和46,以及问题63和64的回答之间呈现强相关性。其中问题45和46相关系数约为0.89,说明认为自己能高效完成工作的学生通常也认为自己掌握了必要的技能和技巧;问题63和64的相关系数约为0.80,表明对专业被AI替代的担忧程度较高的学生更可能认为这种担忧会影响他们的职业选择。

分析还发现这两组问题相互之间的负相关性(如图2所示)。其中问题45和63相关系数约为-0.73,问题45和64相关系数约为-0.72;问题46和63相关系数约为-0.67,问题46和64相关系数约为-0.67。这表明对自身工作技能和效率的高评价与对人工智能未来可能带来的职业影响的担忧程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换言之,对于自我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评估高度认可的学生,对专业被AI替代的担忧程度反而较低。这揭示了学生的一种信心:认为自己具备良好工作技能的学生,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更能适应未来的技术变革。

3人工智能大模型对职业选择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于自我效能的自信程度,与他们对专业未来被AI替代的担忧之间的存在关联,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理解:

(1)自我效能感与适应变革:自认为工作效率高的学生,对AI替代工作的担忧程度较低。这反映出一种自我效能感,对自己工作效能和对未来工作环境有积极预期,相信自己拥有足够的能力来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变化。

(2)技能自信与职业选择:学生对自我技能的信心使得他们在职业选择时更果敢。他们更倾向于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适应技术变革,并在AI密集的工作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将促使他们积极探索与AI相关的新兴领域,或在所在领域里寻找与AI相融合的角色。

(3)拥抱AI与个人成长:学生的这种自信也带来对AI正面的态度。学生可能更加乐观地看待AI带来的机会,更愿意学习和利用AI技术,以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和竞争力。

4人工智能时代的应用型高校组织社会化

在AI时代如何定位大学生的核心就业竞争力,高校应如何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要求的人才,是迫切需要回应的话题。新时代要求应用型高校,通过树立就业意识和职业价值观,变革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在AI时代的劳动力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应用型高校要重视AI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加强批判性思维、创造力、人际交往和适应性等软技能的教学,为学生步入AI驱动的职场奠定基础。同时提供专门的课程或训练,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AI工具,作为职业生涯中的首要技能。

AI时代对应用型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加强相关的实践教育,推进技能培训,加强就业服务,强化创新意识,加强校企合作,应用型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使他们能够平稳过渡到AI时代的职场中。

5企业在AI时代的适应策略

随着大模型的普及,企业除了有效利用AI来增强竞争力,还需关注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对AI的担忧和期待。

企业首先可以考虑培养员工在AI辅助的环境下更好地工作,帮助大学毕业生更快地融入工作环境。随着AI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等成本线外移,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相切于更高的劳动力数量和机器人数量水平上,从而增加就业机会。通过明确AI技术的角色和目的,帮助大学生理解AI的增值而非简单的人力取代。同时,强调人类在决策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在复杂决策和创造性任务中,人类的直觉、经验和判断力仍然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些适应性策略可以帮助大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建立对未来工作的信心和安全感。

6结论

本研究探讨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调查结果一方面显示了学生对其专业被AI技术替代持有担忧,并且这种担忧将显著影响他们的职业选择;另一方面显示了学生对工作效率和技能的高度自信与对AI替代工作的担忧的负相关,揭示了学生自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AI技术带来的未来职业变化的担忧。

为应对这种现状,高等教育机构和用人单位在帮助学生准备和适应AI时代的职业市场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高校,特别是应用型高校,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加强与AI技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教学,同时重视软技能的培养。企业则应通过提供AI技术培训、创建人机协同的工作环境,以及明确沟通AI的角色来帮助新员工适应技术变革。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AI时代,并在职场中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人工智能系列白皮书——大模型技术(2023版)[R/OL].(20231018)[20240102].https://www.caai.cn/index.php?s=/home/article/detail/id/3172.html.

[2]肖睿,肖海明,尚俊杰,等.人工智能与教育变革:前景、困难和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20,(04):7585.

[3]国务院.“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R/OL].(20160728)[20240103].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6/content_5103134.htm.

[4]新华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OL].(20171018)[20240103].https://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5]光明日报.新基建,为数字经济注入新动能[N/OL].(20200312)[20240103].https://www.gov.cn/xinwen/202305/content_6876987.htm.

[6]人民网.霍金:人工智能的全面发展可能导致人类的灭绝[N/OL].(20141204)[20240103].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4/1204/c2221926147518.html.

[7]吴冰蓝,周丽萍,岳昌君,等.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就业替代:基于高校大学生能力供求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23.19:4048.

[8]孙文远,葛玥.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3):1720.

[9]杨晓.人工智能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就业工作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23,14:3236.

[10]薛在兴.人工智能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37(0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