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兴网络构式“V不了一点”

2024-10-31朱英翠

今古文创 2024年39期

【摘要】基于构式语法理论,本文对网络语境下新兴构式“V不了一点”进行探讨,将其构式义概括为“言者主观上对V进行强否定,在语用上表示对V所指称事件做出主观评价,且多表强负面评价”。构式中的变项成分V以单双音节动词为主,还有部分为性质形容词、名词及少量短语。“V不了一点”的语用特征体现在负面评价和语体色彩两方面。

【关键词】“V不了一点”;构式语法;强否定;语用特征

一、引言

“V不了”在现代汉语一般被称为能性述补结构。[1]《现代汉语八百词》将该结构的语法意义概括为“表示对行为实现的可能性作出估计”。吴为善、顾鸣镝(2014)指出,“V不了”结构可与疑问代词“什么、多少、多久、哪里”搭配,具有表示主观小量的功能。近期在网络上兴起并迅速流行的表达式“V不了一点”打破了“V不了”常规组合模式,是由“V不了”+“一点”组成的特殊结构。例如:

(1)这图书馆真是待不了一点,热死了!(微博 2023.8.

31)

(2)现在的版本环境真不行,刺客玩不了一点……#英雄联盟##开启夏日副本#(微博 2023.8.31)

例(1)中画线部分表示由于图书馆太热,说话人主观上认为图书馆待不下去,并带有强烈的不满意味。例(2)画线部分则是说话人认为受游戏版本影响,刺客这个角色的可玩性极低。在“V不了一点”中,“一点”紧附于“V不了”之后,二者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形成一个固定结构。与“V不了”不同的是,“V不了一点”并不是“对V实现的可能性作出估计”,而是侧重于对V本身进行完全否定,并隐含言者对V所指称事件的主观评价。Goldberg(2006)指出:“任何语言形式,只要其形式、意义或功能的某些方面不能从其组成部分或其他已经存在的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就应该被看作是一个构式。”我们认为,“V不了一点”负面评价义不能通过“V不了”和“一点”简单相加得来,且其形式与传统的“V不C”或者“V不了+疑问代词”结构相比具有不可推导性,属于一个典型构式。

在对语料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有这样的例子:

①我吃不了一点苦,想回家喝奶茶。(微博 2023.8.31)

②她给我提供不了一点情绪价值。(微博 2023.8.29)

这两个例子也含有“V不了”+“一点”,但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一点”并不是附着在“V不了”之后的,而是作为修饰成分来对中心语“苦”和“情绪价值”进行修饰的。即:

①吃不了+一点+苦(中心语)

定中结构

②提供不了+一点+情绪价值(中心语)

定中结构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它们并不符合“V不了一点”构式,不属于我们的考察范围。

作为在网络语境下新兴的构式,“V不了一点”的构式义及其相关特征亟需考察。本文语料来自新浪微博,均标明发布日期,另有部分自拟语料。

二、“V不了一点”的整体构式义

本文随机抽样检索了新浪微博含构式“V不了一点”的语料300例,其中不重复的变项V共计198例。对这些构式实例进行分析,可以将“V不了一点”的构式义概括为:言者主观上对V进行强否定,在语用上表示对V所指称事件做出主观评价,且多表强负面评价。“V不了一点”的关键语义在于“强否定”“主观性”以及“夸张性”。

(一)构式的强否定

“V不了一点”的强否定义是否定副词“不”和表强调的“一点”共同作用的结果。吴福祥(2002)分析了“V不C”结构,指出“V不C”中的“不”是个否定副词,“不”作为否定词修饰补语谓词。我们认为“V不了一点”中的“不”和“V不C”中的“不”相同,都是用来对“V”进行否定,其语义功能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V不了一点”的“不”仍是个否定副词,表否定意义。李宇明(1998)分析了“一量+否定”格式,指出“一点”在句中的作用是表示最小或最少,具有强调功能。因此,“V不了一点”兼具否定义和强调义,在构式中能够表现为强否定。

“强否定”的结果往往是产生强负面义。对此我们认为产生负面义的原因与中国人的说话传统有关系。中国人的言语交际自古便遵循“礼”,即在说话中要讲求礼貌,留有余地。孟子言:“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晚清曾国藩也说过:“话不说尽有余地,事不做尽有余路,情不散尽有余韵。”这彰显出国人讲求礼貌的交际习惯。因此,当言者认为自己受客观条件制约而无法达成某事时,常会使用“V不了”来进行表示自己的愿而不能。比如:

(3)A:请问你可以现在帮我削个苹果吗?

B:对不起,我在打电话,削不了。

(4)A:请问你可以现在帮我削个苹果吗?

B:*对不起,我在打电话,削不了一点。

当说话人表明自己无法达成某事时,会使用“V不了”表示自己估计事情无法达成。如例(3)中,A请求B帮他削个苹果,B通过“削不了”进行回应,表明自己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愿而不能。而“V不了一点”不仅否定了事情实现的可能性,也对V本身进行强否定。这种不留余地的强否定并不符合中国的交际传统,违背了“礼”原则,因此例(4)在实际语境中并不适配。正因如此,“V不了一点”多在消极事件中使用,表示言者的负面态度。如:

(5)A:你再等会儿我呗!我快下车了。

B:慢死了!我等不了一点!你自己走吧!

(二)构式的主观性

“主观性”(subjectivity)是指话语中或多或少总会含有具有主观色彩的“自我”的表现成分,即言者在说话时常会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个人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情感。[5]说话人使用“V不了一点”时,采用的是个人主观的评价标准,并表现出自己的态度立场。如:

(6)对偷税漏税咖忍不了一点。(微博 2023.8.31)

(7)今晚抖音刷不了一点,全是过去的回忆在攻击我。(微博 2023.8.28)

例(6)中,说话人认为偷税漏税行为严重违反了个人心理底线,表明自己根本无法容忍,表达出自己的主观立场和态度。例(7)中,说话人认为“今晚刷抖音”这个行为不可取的想法是出于个人判断,他认为抖音中的内容对其情绪产生了不好影响。即说话人的判断并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而是受主观条件的影响。看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说话人判断某事件或某行为“V不得一点”所采取的标准是主观的,而非客观。

(三)极性夸张义

“V不了一点”在使用中常表现为言者对于某个事物或某种行为的主观评价。“一点”在句中的作用是表示最小或最少。[4]“V不了”对表示最小或最少的“一点”进行再次否定,导致“V不了一点”的否定趋于极量。因此,这种主观评价常常具有极性夸张义。如:

(8)嗯,我干啥都能掰扯掰扯,但作文是真写不了一点。(微博 2023.8.31)

(9)烦死了!这破工作真的是干不了一点!服了!啊啊啊啊啊!(微博 2023.8.31)

例(8)中“作文是真写不了一点”并不指说话者客观上无法进行写作这项行为,而是指说话人主观上认为自己写不好作文或者创作过程开始得十分艰难,是一种夸张说法。例(9)中,“干不了一点” 表示的语义为“工作做不下去”,不指着现实中说话人一点也无法工作,而是说话人对工作表现出明显怨恨态度,对工作做出消极评价。上述用例均体现了“V不了一点”具有极性夸张色彩。

三、构式“V不了一点”中变项 V的特征

本文选取语料的方式为抽样调查,对搜集到的微博平台上的语料进行量化分析,可以看出“V不了一点”中变项V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两方面:1.音节上,单双音节词语占优势;2.性质上,V多容纳[+活动]的动词,其余还有部分名词、形容词和短语。

(一) V多为单、双音节词语

在198例V不相同语料中,V为单、双音节的语料共有196例,其中V为单音节的语料有67例,占全部语料33.8%;V为双音节的语料有129例,占全部语料的65.2%。除单、双音节词语外,还有2个三音节词语,分别为“正能量不了一点”和“特种兵不了一点”。由此可见,构式“V不了一点”中变项成分V在语音上有明显的选择倾向:绝大多数为单、双音节,三音节及以上的词极少。

(二)V以动词为主,少数为性质形容词、名词及动词短语

当V是动词时,V主要为动作动词,其余还有部分趋向动词和心理动词。从V的选择可以看出,由于“V不了一点”是对“V”动作本身进行否定,因此要求“V”必须能蕴含主体进行动作活动的词语,即“V不了一点”主要容纳具有[+活动]的动词。这种[+活动]可以表征为具体的行为动作,比如动作动词“看、吃、玩、做、写”等;也可以表征为抽象的心理活动,如心理动词“爱、喜欢、理解、同情”等。而能愿动词“应、能、可能”、存现动词“有、在、出现”以及判断动词“是、为”等因[-活动]而无法进入。同时,V也可以是动词短语,如:

(10)这个饭是少吃不了一点,只能回家再减肥了。(微博 2023.8.27)

“少吃”等状中结构的短语因含有[+活动]也允许进入“V不了一点”构式。如例(10)中,说话人对“少吃”这个行为进行否定,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当V为形容词时,主要为能够受程度副词修饰的性质形容词。在198条语料中,V是形容词的一共有17例,并且全部为性质形容词。“V不了一点”中的“一点”具有表示“最少、最低”的程度义,而状态形容词本身的程度量很高,这与“一点”的语义相违背,不符合进入该构式的规定。只有少数语义相对较单纯且蕴含一定动量的性质形容词可以被容纳进该构式,如:

(11)上周去医院,昨天线上中医问诊,今天去楼下买胃药。这世界好不了一点了。(微博 2023.8.25)

(12)去报道了。一回到学校就开始痛苦,开心不了一点。(微博 2023.8.24)

凡能进入构式槽的性质形容词,其原有的修饰事物性质语义被压制,在一定程度上发生谓词化,凸显能够被强否定的蕴涵程度量的语义。比如例(11)中,“这世界好不了一点”的语义并不是“世界一点也不好”,而是指“这世界不会变好”的意思。说话人强调的是“不好”所含的量递减的动态过程,即由“不好”变得“更不好”,而不是强调“好”这个形容词本身的语义。例(12)中,“开心不了一点”的语义并不单纯指说话人“一点也不开心”,而是指因为开学所以自己无法开心或者不能开心。即说话人否定了“变得开心”这个动作。通过上述用例可以看出,当V为性质形容词时,“V不了一点”的变式“A不了一点”的构式义并不是“一点也不A”,而是“一点也不能A”。即言者并不是对A直接进行否定,而是对包含A的V进行强否定。

V也可以为少数名词。在198条不重复V的语料中,一共有3条是名词,分别为“淑女、特种兵、正能量”。孙娟(2014)分析了“很+名词”构式,提出副词对进入“副名结构”的名词具有一定的压制作用,使名词具备了一定的形容词性质。因此我们认为,“淑女、特种兵、正能量”由于受构式中表程度“一点”的压制,具备了一定的形容词的性质,并在“V不了一点”构式压抑下转化为具有[+动作]义的词语。如:

(13)算了,淑女不了一点。管他呢。广东人是不会有穿衣焦虑的。(微博 2023.8.30)

(14)特种兵不了一点……年龄大了,出去玩只能逛一两个景点了。(微博 2023.8.25)

例(13)中,“淑女不了一点”的语义为“不可能有一点淑女的样子”。说话人对“变淑女”这个行为进行强否定,从而表达自己的主观立场。例(14)中,“特种兵”并不指本意,而是指像特种兵一样高强度的旅游风格,是受网络语言影响下引申出的新兴意义。这里说话人意指自己由于年龄的影响,无法进行特种兵式风格的旅游,对进行特种兵式旅行的行为进行否定。

四、构式“V不了一点”的语用特征

(一)负面评价

“V不了一点”在言语交际中常带有明显的负面评价特征,这种语用特征与强否定的语义一起构成了该构式的基本构式义。从构式成分来看,“V不了一点”并不含有[+负面]的构成成分。“V不了一点”中的“V”常常是带中性色彩的动作动词。那么[+负面]的语义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认为是由“强否定”的构式义赋予的。上文中我们已论述“强否定”的结果往往是产生强负面义。由于这种强否定往往和国人在言语交际中遵循的“礼”原则相悖,因此言者在使用“V不了一点”中会自然带有[+负面][+贬抑]的感情色彩。因此,当本身是中性色彩的V进入该构式时,整个构式也倾向于表负面义。这也可以从“V不了一点”前经常出现的人称代词得以彰显。

刘彬、袁毓林(2016)指出,人称代词在发挥指示作用的同时,也带有某种具有主观性的附加意义,能够对主体进行定位,对客体进行评价,反映言者的立场态度。据语料考察,“V不了一点”常在“S+V不了一点”句式中充当谓语,其中构式所陈述的主体 S 既可以实指人,也可以是具体的事物。在198条V不重复实例中,S是人称代词的语料共有35例,其中S为第一人称“我”的有34例,仅有1例为第二人称“你”。上文提到“V不了一点”是交际中不够礼貌的说法,因此“V不了一点”前的人称常使用第一人称“我”以适切语境,只有对他人进行指责、抱怨的情况下或詈词中才会使用其他人称。例如:

(15)真的看懂自己了。我得意不了一点,得意了就要起飞。(微博 2023.8.31)

(16)#网剧抉择# 陈尽忠!你拿什么和我们伟杰比!你根本比不了一点!(微博 2023.8.31)

例(15)中,“得意不了一点”指向的是说话人“我”,表明说话人对自己进行审视,认为自己不能得意。例(16)中,“比不了一点”是指的“你”,也就是“陈尽忠”。说话人主观上认为“陈尽忠完全比不了伟杰”,带有埋怨、指责的语气。

评价是作者/说话者对命题或实体的感情、观点、态度或态势的表达。[9]从汤普森和亨斯顿对“评价”所下的定义可以看出,他们认为评价的表达形式是感情、观点、态度或态势。我们认为,“V不了一点”在实际交际中常常会展现说话人的主观态度情感。这种态度和情感本身就是说话人对某事物或某行为的主观评价。如:

(17)不理解那种在朋友圈喷父母的,理解不了一点。(微博 2023.9.2)

(18)越长大越不喜欢做饭。高中、大一、大二的时候还喜欢在厨房搞一搞,现在一想到做饭就很烦。做不了一点。泡个面煮个螺蛳粉是我的极限了。(微博 2023.9.2)

例(17)中,“理解不了一点”的意思是说话人无法理解在朋友圈辱骂父母的人的行为。说话人不能理论这种行为,并对这种行为表现出厌恶、难以置信的情感。即说话人对该行为持负面评价。例(18)中,“做不了一点”可以反映出说话人对“做”所指称的事件,即对做饭的反感。这种主观态度实际上就是说话人对相关事件的主观评价。

李小军(2011)指出,负面评价内部具有层级性,根据结构的不同和程度的高低,可以分为“弱负面评价”和“强负面评价”。我们认为“V不了一点”属于强负面评价,即言者认为V所指称的事件已经超出个人承受极值,故含有该构式的话语大都具有不满与消极的语气。即使在构式表积极评价的话语中,也常暗含这样一种语义:V所指称的事件已经超出自己的心里预期和可承受的极限,因而对说话人产生了难以拒绝的吸引力。如:

(19)#第一眼能看出来是茄子?#对又丑又萌的小玩意真的抗拒不了一点!#一个像鸡腿的茄子#(微博 2023.8.27)

例(19)中,博主认为V所指称的事物已经超过了自己可承受的极限,对自己产生了强烈吸引力。这也是一种主观上的夸张说法。总之,对构式“V不了一点”来说,表负面评价是其典型用法,是无标记的,而表正面评是其非典型用法,是有标记的。

(二)语体色彩

网络语体是为适应网络这一特殊的交际领域,依托电脑网络形成的一种兼具传统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的由大量文本块集具现的新的交融性语体。[10]网络语体主要通过键盘输入,以可视的文字的形式来实现非面对面的口头交际,词语运用追求个性化,语言颇具感染力和创造力。

作为新兴构式,“V不了一点”已广泛流行于各大网络媒体平台。受其语言简练,语义丰富的特点,“V不了一点”广受年轻人群体的喜爱。V不了一点”在表达上与传统句式“S一点也不V”相比更加夸张化和生动化,这也与网络群体追求个性化表达的追求相契合。如比较:

(20)a.#盛阳的爱藏不了一点#(微博热搜)

b.盛阳的爱一点也藏不了。(自拟句)

与例(20)b相比,例子(20)a更能凸显出盛阳主观上的感情倾向和个人的强烈情感,即盛阳并非客观上藏不了自己的爱,而是主观上太过于喜欢对方。而(20)b就没有这种效果,在品读时也显得较为生硬。

五、结语

现代汉语常使用语气副词作为加强否定语气的手段,而通过构式来加强否定的用法还不是很多。本文考察新兴网络构式“V不了一点”的整体构式义,包括强否定义、主观性以及极性夸张义;探究“V不了一点”中变项V的特征以及该构式的语用特征,认为其负面评价特征是由强否定义产生的并予以理据,以期较为全面地呈现该构式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吴福祥.能性述补结构琐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2,(05):19-27.

[2]吴为善,顾鸣镝.“能性否定+疑问代词”组配的主观小量评述及其理据解析[J].语言科学,2014,13(01):55-65.

[3]Goldberg,A.E.Construction At Work: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4]李宇明.“一量+否定”格式及有关强调的问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05).

[5]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04):268-275+320.

[6]李小军.表负面评价的语用省略——以构式“(X)真是(的)”和“这/那个+人名”为例[J].当代修辞学,2011,(04):35-42.

[7]孙娟.“很+名词”构式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08):65-67.

[8]刘彬,袁毓林.“S1S2是V”句式的主观性及其形成机制[J].语文研究,2016,(03):39-43.

[9]Thompson,G.&Hunston,S.EVAluAtion:An in-troduction[A].In Hunston,S.&Thompson,G.(eds.).

EVAluAtion in Text[C].Oxford:OxfordUniVersity Press,2000.

[10]张玉玲.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9.

作者简介:

朱英翠,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