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业务创新办 群众齐称赞

2024-10-31邹璐刘建中

资源导刊 2024年10期

“跑一趟就办好了,真是方便!”日前,在信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办事窗口,刚办理完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的朱先生高兴地说。

原来,朱先生妻子去世前未立遗嘱,未指定遗产管理人,亲属关系证明也因各种原因无法出具,无法办理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这可难倒了朱先生和他的6个子女。了解情况后,为让90多岁的朱先生少跑路,该中心立即采取遗产管理人制度措施,征求继承人意见,现场推选遗产管理人,签订遗产管理人声明书,并对其他缺失材料进行容缺办理,帮助朱先生顺利办结业务。

今年以来,该中心坚持问题导向,主动作为,率先引入试行遗产管理人制度办理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通过设置办理专区、推行告知承诺、“党建+业务”基层网格员协同数据采集、购买不动产登记责任险等举措,有效降低登记风险,提升群众办理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便利度。

制度创新 重塑流程

“引入遗产管理人制度,由遗产管理人对遗产进行管理和分配,有效解决了当前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中存在的申请资料难核实、审查尺度难把握等难题。”谈起引入遗产管理人制度,信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顺利将遗产管理人制度引入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信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司法局联合印发《关于试行开展遗产管理人办理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工作(试行)的通知》,规定收件清单和办理流程。同时,在不动产登记办事大厅开设非公证继承业务咨询和受理专区,在不动产登记机构工作人员主持下,由有继承权的继承人现场推选遗产管理人,负责填写遗产(不动产)分配方案并对亲属关系、死亡证明等材料进行确认,有继承权的继承人对分配方案签字确认后,遗产管理人或不动产权利人可以向不动产登记机构提出登记申请。不动产登记机构通过对继承人到场询问(全程录音录像)、告知承诺制、公示期与审核期并行计算等方式,有序开展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并实现业务办理最多跑一趟。

团结协作 提升质效

“一个小时就办好,为你们的速度点赞。”近日,在该中心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专区,刚办完业务的殷女士高兴地说道。

为保障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业务办理的效率和质量,该中心抽调业务骨干全流程负责,一次性告知申请人所需材料、办理流程等,并做好登记预约和材料初审工作。申请人继承材料齐全后,再分发给继承专窗工作人员进行复审和受理。询问过程全程录像备案,继承结果及时在网站进行公告。为避免疏漏,每件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业务均由两名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完成。目前初步形成专人负责、多人参与的传帮带良好工作格局。

与此同时,该中心印发《赔偿制度及登记错误责任追究制度》,通过购买第三方责任保险方式,落实登记错误赔偿机制,有效降低实行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存在的风险,增强工作人员尽职担责意识,维护登记机构、登记人员和权利人合法权益。

党建融合 高效便民

为更好施行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政策,该中心探索“党建+业务”融合模式,选取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业务试点社区,通过“支部联支部”活

动,协助试点社区网格员上门走访,宣传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相关业务,采集居民亲属关系网,并建立详细台账。试点社区居民办理非公证继承登记时无需再提交社区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材料,由有继承权的继承人填写亲属关系表、遗产管理人核实确认,不动产登记机构受理后,在公示期内,将申请人申报的亲属关系信息提交给社区,社区予以复核并反馈给登记机构,待公示期满且无争议即可发证。

通过“党建+业务”融合,不动产登记机构与试点社区居民亲属关系台账实现信息共享,提升了信息查验的针对性,保障了登记的准确性与高效性,并为信阳市大数据中心个人信息库建设提供基础信息,进一步减少申请人往返跑路、提供证明的时间。

“试点社区网格员采集基础信息的做法成熟后,将逐步复制推广至全市,可以有效破解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业务申请人提交亲属关系证明难的‘堵点’。”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作者单位:信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