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无人机装备与运用探析
2024-10-29赵后亮方元张振罗峰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无人机(包括巡飞弹)在各类战术行动中的大量使用,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冲突中交战双方均投入大量无人机装备,广泛应用于战场侦察、目标引导、定点清除以及自杀式攻击等任务,在减少人员伤亡、提高体系作战整体效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侦察型无人机装备与运用
主要装备概况
俄军无人机
冲突中,俄军使用的侦察型无人机主要包括“海雕”-10和“前哨”2型无人机。
“海雕”-10无人机是俄罗斯研制的多功能无人机,最大作战半径120千米,续航时间16小时,最大升限6500米,平时的任务飞行高度为1000-1500米,最大飞行速度150千米/小时,巡航速度约100千米/小时。每套系统包括2架无人机和1个地面控制站,主要用于执行战场空中侦察监视、目标指示以及火炮校射等任务,从可拆卸的弹射器上起飞,使用自备降落伞进行降落和回收。
“前哨”无人机是俄罗斯由以色列引进和改进而来,最大作战半径250千米,续航时间16小时,实用升限6000米,最大飞行速度150千米/小时,巡航速度约100千米/小时,主要用于执行战场侦察监视等任务,起降方式为滑跑起降。
乌军无人机
冲突中,乌军使用的侦察型无人机主要包括美国援助的RQ-11“渡鸦”、 RQ-20“美洲狮”无人机以及自研、采购的小型无人机。
RQ-11“渡鸦”无人机,作战半径10千米,续航时间1.5小时,实用升限150米(相对高度),最大飞行速度96千米/小时。采用电池动力,手抛发射,配置可变焦光学传感器,可执行战场侦察和目标定位任务。
RQ-20“美洲狮”无人机,作战半径15千米,续航时间3.5小时,实用升限150米(相对高度),最大飞行速度83千米/小时。采用电池动力,手抛发射,配置可变焦光学传感器,可执行战场侦察、目标定位任务。
50ZJvDtJTRAoatg6YEBtow==作战运用分析
俄军运用与分析
俄军侦察型无人机,特别是大量使用的“海雕”-10无人机在战术行动中发挥作用明显,多次发现乌军炮兵阵地、小股步兵分队等,并引导地面/空中火力进行了有效打击。但从获得的情报数据看,俄军当前投入战场的侦察无人机多以中小型无人机为主,与美国支援乌军的高性能侦察型无人机相比,在作战半径、续航时间、监控范围、侦察精度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从而难以实施对战场态势的全面掌控,难以快速有效地对战场时敏目标实施搜索、识别。
Z4R14Lqh5snrz7ZZUiojRA==乌军运用与分析
冲突期间,乌军先后接收了美国援助的RQ-11“渡鸦”和RQ-20“美洲狮”等小型侦察无人机,并广泛征召民用无人机参与战术行动,获取了大量前沿战场情报信息。同时,借助美军RQ-4“全球鹰”和MQ-9A“死神”等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支援力量,在俄乌海上交战地区持续巡逻,及时向乌方提供光学、雷达、电子等各类战场情报信息,从而在战场态势掌控方面明显优于俄军(俄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遭乌军导弹精确打击,大概率为美军无人机提供情报支持)。但鉴于外交和自身安全等因素,美军无人机不便深入陆战纵深,俄乌在战术侦察行动中的无人机装备和运用能力基本持平。
自杀式无人机(巡飞弹)装备与运用
近年来,作为战术行动中的“杀手锏”武器,自杀式无人机受到各国军队的广泛青睐。区别于常规弹药,以空中寻歼为主要使用方式,以目标杀伤为主要目的,自杀式无人机也普遍被称为“巡飞弹”。
主要装备概况
俄军无人机
俄乌冲突中,俄军使用的自杀式无人机主要为“沙赫德”-136无人机,该型无人机是俄军从伊朗采购的自杀式无人机,攻击距离可达500千米以上,最大飞行速度186千米/小时,可携带50千克战斗部,以卫星制导方式实施坐标攻击。根据攻击目标不同,可灵活选择安装各类战斗部(弹头),包括杀伤人员的杀爆弹、攻击防御工事的浸彻弹、攻击装甲目标的破甲弹,以及攻击雷达、通信等辐射装备的反辐射弹头等。
乌军无人机
乌军使用的自杀式无人机主要是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自杀式无人机(包括“弹簧刀”300和“弹簧刀”600两型,数量不少于400架),其中300型(飞机重量1.25千克,攻击速度160千米/小时)主要用于杀伤人员等目标,攻击距离10千米,续航时间15分钟;600型(飞机重量15千克,攻击速度185千米/小时)主要用于攻击装甲车辆等目标,攻击距离40千米,续航时间40分钟。“弹簧刀”无人机可单兵便携,通过平板电脑控制,可对目标进行俯冲攻击,可协助作战分队在无其它火力支援的情况下打击固定或移动目标。此外,600型还加装了数字加密与防欺骗模块,可有效抵御俄军的电子干扰能力。
运用分析
俄军运用与分析
俄军为加快战争进程,使用“沙赫德”-136自杀式无人机对乌克兰纵深目标(尤其是电力等基础设施)实施了大规模袭击,取得良好效果。“沙赫德”-136无人机没有安装数据链设备,属于较为低端的自杀式无人机,其突出特点是可以从卡车运输载具上发射,利用低空飞行方式进行突防,并采用集群战术执行攻击任务,从而难以有效对其实施拦截。同时,该型无人机成本较低(单机生产成本仅为2万美元,是巡航导弹的几十分之一),使其在战场上大规模使用成为可能。通过大量使用该型无人机实施密集攻击,短时间内造成乌克兰境内30%-40%的电力设施遭到破坏,50%以上发电设施遭到袭击,对乌克兰工业生产能力以及民众生活保障造成了重大影响。面对俄军频频使用自杀式无人机发动的集群攻击行动,乌军虽紧急调集高射机枪、高射炮,甚至导弹等防空火力进行拦截,但收效甚微。
乌军运用与分析
冲突期间,乌军先后接收了美国援助的“弹簧刀”300和“弹簧刀”600两型自杀式无人机。“弹簧刀”无人机操作简便,可由单兵携带并执行打击任务,乌军一线作战分队在缺少其它火力支援的情况下,广泛使用该型无人机实施精确打击,先后击杀了俄军第49地空导弹指挥官格里辛·伊万诺维奇上校,炸毁了斯布良斯克油库等。冲突中,乌军主要以三种方式使用“弹簧刀”无人机:一是由单兵携行作战,发挥体积小、重量轻、使用灵活等优势,有效提升了单兵的作战范围和能力;二是先察后打,首先在目标区域进行一定时间的盘旋,对目标进行侦察、识别和跟踪监视,一旦时机成熟,立即实施俯冲攻击;三是由于在攻击距离、续航时间以及杀伤威力等方面能力有限,主要作为班组支援火力使用。
察打一体无人机装备与运用
主要装备概况
俄军无人机
冲突中,俄军使用的察打一体无人机主要为最新研制的“猎户座”-E察打一体无人机,其续航时间24小时,实用升限7500米,巡航速度约120千米/小时,最大可挂载4枚空地导弹。每套系统包括3-6架无人机和1个地面控制站。
乌军无人机
冲突中,乌军使用的察打一体无人机主要是战前从土耳其采购的TB-2“旗手”无人机,其续航时间24小时,实用升限7600米,巡航速度约130千米/小时,最大飞行速度220千米/小时,最大可挂载4枚空地导弹。每套系统包括6架无人机和2个地面控制站。
运用分析
俄军运用与分析
冲突期间,俄军多次使用“猎户座”-E无人机,对乌克兰“艾达尔”营指挥所和观察哨等目标进行了远程快速精确打击,并安全返回基地,有效支援了地面部队的作战行动。依靠卫星中继通信,可实现无人机远程控制;依靠先进的机载侦察载荷,可快速收集目标区域重要信息;依靠机载武器系统,可实施目标精确打击;依靠地面数据中心,可融合处理多源战场情报,并为后方指控中心决策提供依据。但是,由于该型无人机服役时间较短,列装数量有限,在此次冲突中并未大量部署运用,未能形成规模优势。
乌军运用与分析
冲突初期,乌军在力量对比总体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使用TB-2“旗手”无人机对俄军加油车、弹药补给车、地面输油设施等重要保障节点实施打击,有效减缓了俄军的进攻节奏。但由于乌方战前购买数量较少,投入战场数量有限,并随着俄军加强地面防空系统部署,乌军该型无人机频繁遭受打击,损失较为严重,难以参与后续战斗任务。
无人机体系化运用
随着无人机在各类战场上的大量使用,各军事强国对无人机的运用方式,已由单目标单任务独立行动向多目标多任务协同行动转变,并以“用体系、体系用”的突出特点融入联合作战体系。俄乌冲突中,由于投入作战的无人机种类和数量有限,交战双方在无人机体系化运用方面水平较低,但在局部战斗行动中已有所体现,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
体系化运用案例
俄军运用案例
俄军运用“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打击了乌克兰东北部苏梅州阿赫蒂尔卡的国民近卫军军营,并用“猎户座-E”无人机对打击效果进行了毁伤评估;俄军派出战场机器人和“扎拉”无人机参与了马里乌波尔市区的清场行动,无人机对高层楼顶狙击手和民用建筑群内隐蔽目标实施侦察定位,引导俄火炮予以摧毁,并将打击效果回传至俄军前沿指挥所;俄军炮兵摧毁了乌克兰军队的1处弹药库,并运用“扎拉”无人机对打击效果进行了毁伤评估;俄军运用“海雕”-10无人机对乌军BM-21“冰雹”多管火箭炮发射车实施目标侦察定位,引导俄军火力对其实施打击;围困基辅期间,俄军利用“海雕”-10无人机挂载“里尔”-3电子战系统,破坏该地区蜂窝通信网络,向基辅地区乌军人员手机发送劝降短信并向网络用户发送虚假信息,实施心理战和认知战等。
乌军运用案例
乌军16艘快艇在蛇岛附近水域袭击俄黑海舰队,利用美军RQ-4“全球鹰”和MQ-9A“死神”无人机,在事发海域上空提供目标侦察与火力引导;基辅州东部布罗瓦里,乌军TB-2“旗手”无人机发现俄军装甲纵队,首先引导火炮对其外围进行打击,迫使俄整个纵队坦克集中在狭小区域内,尔后再次引导火炮对该区域实施火力覆盖;乌军使用9架无人机与7艘无人艇,在美国“星链”系统支撑下,以“组队”方式对塞瓦斯托波尔军港内停泊的俄黑海舰队发起自杀式打击,俄“马卡洛夫海军上将”号护卫舰和一艘登陆艇被击伤等。
体系化运用分析
俄军运用分析
冲突前期,俄军对无人机与有人力量协同作战重视不足,导致部分行动未能达成预定目标,如空中突击夺控戈斯托梅利机场行动中,机降力量未能得到无人机侦察支援,缺乏对机场周边作战态势的全面掌握,被乌军反击,机场反复争夺陷入危局。后期,俄军主动增加无人机与有人力量的协同作战,多次使用“海雕”-10无人机和“扎拉”无人机执行侦察监视、火力引导等任务,空地协同后体系作战能力显著提升。
乌军运用分析
冲突前期,由于缺少完善的战场情报侦察监控体系作为支撑,乌军无人机针对俄军的作战行动主要体现为“游击战”式的零星打击。后期,在美国“星链”、RQ-4、MQ-9等作战体系支援下,乌军无人机完成了情报信息与火力单元的紧密耦合,实现了“传感器到射手”的无缝信息铰链,探索开创了“星链+无人机+火力”的“星-机-弹”协同作战模式,显著提升了针对俄军重点要害目标的火力打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