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心理处方 助力无痛开学
2024-10-29吕莹果胡朝兵
开学了,不少学生出现了“开学综合征”。于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开学生活,我从心理调适入手,助力学生无痛开学。
详细检查,描述症状
我通过案例呈现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带领学生认识“开学综合征”的表现,教会学生识别自己是否出现相关的症状。
首先,我请同学们扮演医生,一起为案例中的主人公小明进行诊断。
新学期刚开学没几天,小明总是精神不振、失眠多梦、胃口也不好。上课的时候,小明总是走神,课后不想做作业,经常拖延。小明十分焦虑,心情很低落。
我问学生:“你们认为小明怎么了?”
不难看出小明是不适应开学的生活,出现了“开学综合征”。然后,我引导学生对小明的症状进行分析归纳:在生理层面,小明出现失眠、食欲减退的症状;在心理层面,小明存在焦虑、心情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在行为层面,小明出现了学习困难、拖延的情况。
接着,我请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联系自身或者身边同学的实际情况,探讨“开学综合征”还有哪些症状。
通过识别和归纳,一些学生觉察到自己最近也有“开学综合征”的表现,同时,他们也意识到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接纳自己的感受至关重要,允许自己逐步适应。
心理扫描,找准“病因”
学生认识了“开学综合征”的症状以及这种情况的普遍性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开学综合征”的深层原因。
我继续展示案例:
医生要小明画出他眼中暑假开学前后的状态以及感受。小明画了3个画面。第一个是正在放暑假的小明,一边吹着空调、吃着西瓜,一边拿着手机刷抖音;第二个是开学前一晚的小明,正在奋笔疾书赶作业,闹钟显示已经凌晨两点了;第三个是在课堂上趴着睡觉的小明,黑板上写满了课程。
学生一下子就看出,小明是从假期的轻松状态突然转变为紧张的学习状态,一下子难以适应,所以才出现这些症状。那么,同学们眼中的暑假开学是怎样的呢?我邀请同学们也画一画自己眼中暑假开学前后的状态。
小华画的是暑假各种丰富的活动,这让自己流连忘返,开学后愁眉苦脸,心里想着要是能重新放一次暑假该多好呀;小军画的是开学后自己成为一名九年级的学生,墙上的中考倒计时让他感到很焦虑,担心自己没办法达到自己的目标。也有一些同学没有出现“开学综合征”。小芳画的是开学前一周,自己已经调整了作息,还参加了体育锻炼,于是,开学第一天元气满满地背着书包走进校门。
我向学生总结并介绍,“开学综合征”是由于我们的潜意识将不愿面对的、不认同的、被压抑的负性情绪不自觉地用各种躯体症状表现出来,从表面看,我们不愿面对的是开学这一事实,实际上是我们不愿面对可能来自生活节奏变化、学业、人际等各方面的压力。只要找到原因,就可以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方法调节。
开出处方,对症下药
1. “五感法”体验幸福
五感是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我们通过五感感受这个世界。
我让学生用“五感法”回忆自己假期的幸福瞬间,并在小组分享。学生分享了很多假期的幸福瞬间,比如:和家人一起去海边看日出,看到金色的阳光洒满海面,听到海浪轻拍沙滩,好不惬意;和朋友一起烧烤,炭火上烤肉吱吱作响,空气中弥漫着烤肉的香气,一口咬下去,外焦里嫩,十分美味……先让学生仔细回忆假期的愉快生活,再引导学生正式与假期告别,把注意力转移到新学期的挑战上来。
2. 情绪表达四步骤
我向学生解释了情绪表达的四个步骤:第一步,描述事实:用语言清晰描述事情的经过;第二步,表达感受:把对该事情的情绪和感受表达出来;第三步,陈述理由:说出产生不良感受和消极情绪的具体原因;第四步,强调行动:说出希望被满足的需要,并提出可以改善的措施。
我对学生说:“现在‘药方’已经有了,大家可以为小明‘抓药’吗?”
学生说:“小明回到学校,学习压力突然增大,感到无所适从,内心很焦虑,因为假期过于放松,现在难以适应紧张的学习节奏,小明要制订一个方案来调整自己的状态。”
3. 平心静气“药丸”
为了应对学生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我向学生介绍了平心静气“药丸”的用法,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将注意力从负面情绪中转移出来,重新与现实世界建立连接,从而缓解焦虑、痛苦等负面情绪。
伴随着轻音乐,我带领学生进行平心静气练习:首先,用一个自己舒服的姿势坐着,闭上眼睛,做几次深呼吸。吸气时,想象新鲜空气充满自己的肺部;呼气时,想象紧张和压力随着呼气离开身体。双脚稳稳地踩在地上,感受双脚与地面的接触,感受这种接触给自己带来的安全和稳定。然后,睁开眼睛,快速环顾四周,选择教室里的3个物品,依次注视它们,观察它们的颜色、形状和位置,用自己的手触摸一个附近的物体,把它们与自己联系起来,轻声说出自己现在所处的环境,比如:“我现在坐在教室的椅子上,旁边是一个窗户,前面是一本书。”最后,再次做几次深呼吸,感受身体逐渐放松下来。
练习结束后,有同学表示做完这个练习后,内心感到平静而安宁,紧张的情绪也得到了放松。
4. 掌控感“胶囊”
面对新学期的学业和生活压力,确定合理的小目标,并一步一步实现,能够使学生保持对生活和学习的掌控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安全感,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我结合调整作息小目标向学生介绍了SMART原则:(1)具体明确的(Specific):行动计划要清晰,包括完成什么、什么时候完成、怎么完成。比如,“我要早睡早起”是一个模糊的目标,而“我要每天晚上11点前上床睡觉,早上6点起床”就是一个具体的目标;(2)可测量的(Measurable):根据目标数量或质量评估成果。例如,每周日回顾一周的睡眠,确认是否达到目标;(3)可完成(Achievable):确定具有适度挑战性,但是可以达成的目标。对于调整作息这个任务,有的同学可能为了多点时间学习,设定了5点起床的目标,这是不切实际的。(4)相关性(Relevance):目标要与自己的长期目标或当前的学习重点紧密相关。调整作息对于适应开学生活、提高学习效率和保持精力充沛非常重要。(5)时限性(Time-bound):有明确的时间要求。比如,要在接下来的两周内实现调整作息的目标。通过SMART原则,学生可以对新学期的学习、生活进行规划,明确自己的目标。
通过总结和分析自身是否出现“开学综合征”及具体原因,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心理波动和情绪变化,为自身的调整与适应奠定基础。同时,学生也可以展望新学期的生活与学习,以更加积极和自信的心态迎接新学期的挑战。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