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税收竞争、技术创新与城市绿色发展

2024-10-28余康田时中

现代管理科学 2024年5期

[摘要]探究政府间税收竞争和技术创新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有利于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基于2007—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度长三角城市绿色发展指数,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检验税收竞争和技术创新对长三角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竞争对长三角城市绿色发展具有抑制作用,而技术创新有效促进了长三角地区城市的绿色发展,同时税收竞争与技术创新的交互项显著促进了长三角地区城市的绿色发展。税收竞争、技术创新和城市绿色发展存在显著空间效应,空间溢出效应表明,本地税收竞争和技术创新均显著促进了邻近城市绿色发展。门槛效应表明,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税收竞争对长三角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由抑制变为促进;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技术创新对长三角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由抑制变为促进。由此提出规范税收竞争行为、优化创新服务体系、加强绿色发展合作等建议,以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长三角;税收竞争;技术创新;绿色发展;一体化

一、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1立足新发展阶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推动更高水平的绿色发展。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正面临着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约束压力和环境压力并存的局面,绿色发展成为兼顾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长三角地区正聚焦生态绿色一体化,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绿色转型发展需要厘清地方政府间关系,促进有效税收竞争和创新水平提升。从税收竞争、技术创新角度调整政府间关系和布局长三角城市绿色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税收政策对绿色发展的引导作用,改善创新环境赋能绿色发展,为优化政府间税收竞争策略、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提供有效对策参考,对解决区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和保障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已有关于绿色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界定、评价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一些研究指出,绿色发展是用最少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1]。绿色发展评价衡量方法主要有绿色GDP法[2]、效率法[3]和指数法[4]。在绿色发展的影响因素方面,学者们证实创新水平、环境规制和城市化等因素对实现绿色发展有重要作用[5-6]。

地方政府之间通过降低实际税率、提供税收优惠等措施竞相吸引税源,从而形成政府间税收竞争[7]。政府间税收竞争间接导致环境监管治理的松懈[8],加重地区环境污染不利于绿色发展[9]。过度税收竞争不仅会降低税收绩效,增加财政压力[10],还可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抑制作用[11],更有可能导致污染溢出效应[12]。与上述相反的观点则认为税收竞争可以促进绿色发展[13]。

在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方面。技术引进和技术外溢等途径可以显著促进技术进步[14],优化投入产出的要素结构和规模,促进经济创新[15];可以有效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转换能源结构[16]。技术创新的产业升级效应、节能效应和减排效应均是促进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17],绿色技术开放式创新更是通过促进绿色技术扩散,支撑城市绿色发展[18]。

综上所述,关于税收竞争、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的现有研究缺乏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统一分析,尚未深入考察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方面只有竞争而非协同的现实,更鲜有研究从城市层面结合技术创新研究税收竞争和城市绿色发展之间的空间效应。本文可能存在的边际贡献为:第一,将税收竞争、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纳入统一研究框架,构建兼顾经济增长和环境治理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检验税收竞争和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为探索长三角地区城市的绿色发展拓展新的研究视角。第二,考虑到政府税收竞争和技术创新的空间相关性,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城市间税收竞争策略和技术创新行为在相邻地区上的空间互动,引入空间滞后项检验本地区绿色发展是否受到邻近城市税收竞争和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是否弱化税收竞争对绿色发展的不利影响。研究结论以期为长三角地区城市的绿色发展提供实证支持。

二、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 税收竞争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

我国税收立法权由中央层面行使,地方政府无法进行完整的税率税种竞争,但仍可通过税收优惠、先征后返、放松税收监管等方式进行税收竞争[19]。第一,经济绩效式“晋升锦标赛”促使地方官员盲目吸引投资,参与实际税率逐底竞争和放宽环境标准,引入污染耗能高的产业来快速达成经济增长绩效,其环境治理意愿进一步下降[20]。第二,产业发展差异使得地方政府间协作愈发困难。产业发展水平落后地区为争夺经济资源灵活调整实际税率水平,实质为实际税负逐底,吸引流动资本的同时也容易引发污染流入、资源错配等问题。第三,税收竞争促使企业迁移间接加剧污染空间转移。不同地区难以在环境治理上形成联防联控机制,实际税率的下降导致本地环境污染水平上升和邻近地区环境污染水平降低[21],影响整体区域绿色发展。综上,不合理税收竞争会对城市绿色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负向激励,由于税收竞争的外部性和污染流动性,其对周边城市绿色发展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由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说:

假说1:税收竞争会抑制本地城市绿色发展,促进邻近城市绿色发展。

2. 技术创新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

技术创新是破解生产和环境矛盾的关键因素,技术创新通过优化经济结构和加速产业绿色转型,有效驱动了城市绿色发展。第一,技术创新有利于提高城市经济绿色效率。技术创新通过拓宽资源使用边界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从而减少生产生活对传统资源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第二,技术创新可以强化城市环境治理能力。一方面,技术创新的创新补偿效应直接降低环境治理成本、减少环境治理投资;另一方面,应用于生态环境领域的绿色创新技术直接对生态环境产生良好影响,有效促进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修复,提升环境治理绩效。第三,创新技术通过产品交易、人力资本流动等空间互动形式在城市间扩散。技术溢出有利于提高地区技术创新水平,形成以技术创新驱动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22],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完善。综上,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和环境生态方面的正外部性,有利于提升邻近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由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说:

假说2:技术创新能够有效促进城市绿色发展,且促进作用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3. 税收竞争与技术创新对城市绿色发展的交互作用

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在晋升激励下为取得经济绩效可能会忽视环境绩效。将环境质量纳入地方官员考核指标体系有利于引导逐优竞争[23],实现绿色增长。第一,税收逐优竞争使地方政府倾向于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端产业,利用差异化税收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和创新资源,形成政府间“创新型税收竞争”机制。第二,税收逐优竞争并不是税负逐底,而是引导政府的支出偏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一方面,税收竞争可以提高地方政府科技发展意识和创新资金投入,提升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另一方面,税收竞争通过吸引流动性资本拓宽税基,带来长期财政收入的增加,进而实现环保支出的增加。第三,技术创新通过创新环境监管手段,优化政府环境管制政策,改善税收竞争对城市绿色发展的不利影响。综上,税收竞争有利于刺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可以削弱税收竞争的消极作用。由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说:

假说3:税收竞争与技术创新的交互作用促进城市绿色发展。

4. 税收竞争与技术创新对城市绿色发展的非线性效应

产业结构是影响地区税收竞争策略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水平较低时,地区难以在税收竞争中胜出,以环境换取经济的“棘轮效应”更为显著。随着产业结构水平的优化,地区税收竞争目标产业更偏向于低污染和绿色环保产业,形成促进城市绿色发展的良性循环。对外开放是技术引进和产业集聚的关键因素,经济外向型城市拥有更开放的经济体系,有利于形成更优异的创新环境。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绿色技术的扩散和创新产业引进,推进长三角地区城市的绿色发展。由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说:

假说4:产业结构门槛条件下税收竞争对城市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对外开放门槛条件下技术创新对城市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

三、 研究设计

1. 模型设定

根据前文分析,税收竞争表现为地区间争夺资本要素和邻近地区策略模仿,结合技术创新的正外部性,税收竞争策略和创新行为效益不仅影响本地城市绿色发展,还会对周边城市产生辐射作用,即税收竞争、技术创新和城市绿色发展之间存在空间相关性。空间杜宾模型能够同时考虑因变量和自变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本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来检验税收竞争、技术创新与城市绿色发展的空间效应,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如下:

[greit=α0+α1comit+α2tecit+α3Xit+α4Wcomit+α5Wtecit+α6WXit+εit] (1)

为了检验税收竞争与技术创新两者协同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加入税收竞争与技术创新交互项,得到模型(2):

[greit=β0+β1comit+β2tecit+β3Xit+β4comit×tecit+β5Wcomit+β6Wtecit+β7WXit+β8Wcomit×tecit+εit]

(2)

其中,α0、β0是常数项,其余α、β为待估参数,W是空间权重,εit表示随机扰动项。i表示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t表示年份;greit为绿色发展;comit为税收竞争;tecit为技术创新;Xit为选取的控制变量。

2. 空间权重矩阵

考虑到长三角地区经济水平普遍较高,地理位置邻近地区更容易产生税收竞争现象和创新要素流动,本文基于地理位置信息采用地理反距离矩阵和空间邻近矩阵进行回归分析。

(1)地理反距离矩阵

用两个城市之间距离的倒数构建地理反距离矩阵。W1ij=1/dij,i≠j,否则W1ij=0,i=j。其中,dij为两城市之间的地理距离。

(2)空间邻近矩阵

根据两个城市地理位置是否邻接构建空间邻近矩阵。若相邻W2ij=1,i≠j,否则,W2ij=0,i=j。

3. 变量定义与数据描述

(1)被解释变量

绿色发展(gre)。城市绿色发展包含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全部内容,强调经济系统、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协调耦合[24]。因此,本文借鉴田时中等[25]的指标选取方式,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和环境的共生性,构建能够同时反映绿色增长、绿色福利、绿色财富和绿色治理的指标体系。其中,绿色增长反映的是经济增长过程和结果的低排放、低污染、低耗能;绿色福利体现为人民收入消费水平和科教文卫公共服务的社会福利,是绿色发展的目标;绿色财富关注大气环境、水环境、绿地面积等生态环境质量;绿色治理是指生态破坏治理、污染防治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是绿色发展的保障。基于城市绿色发展内涵及数据的可得性,选取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2007—2021年的面板数据,由22个指标构成长三角城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长三角城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内部指标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导致一定程度的信息重复,因此本文采用具有降维思想的主成分法。本文将数据无量纲处理后导入SPSS软件进行检验,KMO值为0.811>0.5,Bartlett’s球面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小于0.01,表明指标适用于主成分分析。本文根据主成分计算各指标权重,结合无量纲数据拟合长三角城市绿色发展指数:

[greit=i=1n(wj×x'ij)] (3)

上式中,greit为样本城市绿色发展指数,wj为指标权重,x'ij为指标原值xij的标准化值,i为城市,j为指标,t为年份。绿色发展指数数值越大,表明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

(2)核心解释变量

税收竞争(com)。现有研究主要有实际税率、宏观税负水平和税收竞争强度指数三种指标来衡量税收竞争程度,关于税收竞争衡量方法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参考李子豪等[3]的做法,以税收竞争强度指数来衡量税收竞争,即利用所有样本城市的平均实际税率与各城市实际税率之比测算税收竞争程度。具体公式如下:

[com=iTaxitiGDPitTaxitGDPit] (4)

上式中,Taxit表示第t年i城市的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GDPit为第t年i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iTaxit/∑iGDPit反映了第t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平均实际税率,Taxit /GDPit则为第t年i城市的实际税率。com值越大,表示该城市的相对税率越低,即税收竞争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为深入验证不同税种形式的税收竞争对长三角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本文参考储德银等[26]的研究思路,分别设计增值税竞争指标和企业所得税竞争指标,进行下文稳健性检验。具体公式如下:

[com1=iVATitiGDPitVATitGDPit] (5)

[com2=iCITitiGDPitCITitGDPit] (6)

上式中,VATit、CITit表示第t年i城市的增值税收入和企业所得税收入;∑iVATit/∑iGDPit、∑iCITit /∑iGDPit反映了第t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平均实际税率,VATit /GDPit、CITit /GDPit则为第t年i城市的增值税实际税率和企业所得税实际税率。

技术创新(tec)。关于城市技术创新的衡量主要有专利数量、研发投入以及中国城市创新指数等指标。鉴于专利授权量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科研活动的创新产出,本文参考苏屹等[27]的研究,使用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来表征技术创新,并将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

(3)控制变量

为控制其他经济社会环境变量的影响,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包括:金融发展水平(fin),以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与地级市生产总值之比表示;城市化(urb),以城镇人口数与城市总人口数之比表示;基础设施水平(infr),用地级市人均道路面积来表示,并进行对数化处理;信息化(info),以城市互联网用户数来表示,并进行对数化处理;人力资本(hum),采用城市科技人员总数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来表征。

(4)数据说明

基于数据可获取性以及面板平衡性,本文选取2007—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对于部分缺失数据通过插值法和二次计算进行补齐。原始数据均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统计年鉴、各城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以及中经网、EPS数据库。相关变量描述性统计见表2。

四、 实证结果及分析

1. 空间适用性检验

本文基于地理反距离矩阵进行空间效应检验,全局莫兰指数检验结果报告如表3所示。首先,莫兰指数取值大于0表示空间正相关,即空间上存在集聚现象,可见城市绿色发展、税收竞争及技术创新均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其次,根据模型适用性,LM检验结果应选择空间杜宾模型,Hausman检验表明应选择时间与个体双固定模型,Wald检验和LR检验表明在1%显著水平内不会退化为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因此下文以双向固定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分析。

2. 基准回归分析

本文基于地理反距离矩阵和空间邻近矩阵,采用极大似然法对空间杜宾模型进行估计,结果报告见表4。无论是否加入控制变量,税收竞争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的绿色发展的影响均显著为负,表明税收竞争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的绿色发展具有抑制作用。可能的原因在于:地理相近的地区间存在税收竞争,地区间税负水平表现为“低低”集聚,长三角地区税收竞争可能处于“逐底竞争”的状态。税收竞争的空间效应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即税收竞争有利于周边城市绿色发展。至此假说1得以验证。技术创新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的绿色发展的影响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技术创新促进了长三角地区城市的绿色发展。技术创新的空间效应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技术创新有利于邻近城市的绿色发展,即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由此验证了假说2。

3. 空间溢出效应

表5报告了税收竞争和技术创新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的绿色发展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估计结果。结果显示,税收竞争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的绿色发展的直接效应显著为负、间接效应显著为正,说明税收竞争对本地城市的绿色发展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但会促进邻近城市的绿色发展。技术创新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的绿色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显著为正,验证了技术创新不仅能够提升本地城市绿色的发展水平,还显著促进邻近地区的绿色发展。与基准回归结果相比较,税收竞争和技术创新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的绿色发展影响的显著性和方向基本一致,但系数值有所下降,说明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反映了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综合影响。

4. 交互作用分析

表6报告了加入税收竞争与技术创新交互项后的回归结果。税收竞争与技术创新的交互项均显著促进了长三角地区城市的绿色发展,验证了假说3。从回归系数来看,税收竞争和技术创新的交互作用对长三角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要比其单独存在时的影响要大,表明税收竞争和技术创新存在协同效应。可能的原因在于,长三角地区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处于较优水平,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引导地区之间“为创新而竞争”,避免逐底竞争对长三角城市绿色发展的不利影响,进而促进长三角地区城市的绿色发展。

5. 内生性讨论

由于空间杜宾模型加入了自变量的空间滞后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弱化内生性问题。为进一步缓解遗漏变量和双向因果造成的内生性影响,首先增加对外开放水平(fdi)和政府绿色支出(epe)两个控制变量并基于地理反距离矩阵进行回归。对外开放是创新要素流动和绿色技术扩散的重要动力,政府绿色支出则是产业绿色转型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保障,分别以外商投资额占GDP比重和政府预算内环保支出表示。回归结果如表7前两列所示,比较稳健。为了缓解双向因果的影响,本文引入因变量的时间滞后项和空间滞后项,在增加控制变量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7后两列所示。税收竞争、技术创新以及交互项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的绿色发展的影响方向和显著性与前文一致,说明引入城市绿色发展的时空滞后项可以有效缓解内生性影响,结果比较稳健。

6. 稳健性检验

本文通过替换变量、删减特殊样本和更换估计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将用总税收收入衡量的税收竞争分别替换为增值税竞争和企业所得税竞争,结果见表8列(1)和列(2)。将用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来表征的技术创新替换为包含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的专利授权总量来衡量,结果见表8列(3)和列(4)。剔除直辖市上海样本,对剩余的40个城市进行相关回归,结果如表8列(5)和列(6)。回归结果中核心解释变量和交互项的符号方向和显著性无明显变化,结果依然稳健。

本文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MCMC)的分位数开展回归,进一步考察税收竞争、技术创新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的绿色发展影响的动态轨迹。运用Bootstrap法对样本数据模拟1000次有放回的抽样,选取0.1、0.25、0.5、0.75和0.9这5个具有代表性的分位点进行回归,结果如表9所示。税收竞争、技术创新和交互项符号基本与前文一致,且在多个分位点具有显著性影响,较好验证了前文实证结果的稳健性。

7. 拓展性分析:门槛效应检验

为检验税收竞争、技术创新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的绿色发展的非线性效应,本文分别以产业结构优化、对外开放水平为门槛变量,产业结构优化以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第二产业增加值之比来衡量,对外开放水平以外商投资额占GDP比重来衡量。本文借鉴唐云锋等[28]的做法,构建空间面板门槛模型如下:

[greit=φ0+φ1Wcomit⋅I(indit≤γ)+φ2Wcomit⋅I(indit>γ)+φ3Xit+εit] (7)

[greit=ρ0+ρ1Wtecit⋅I(fdiit≤μ)+ρ2Wtecit⋅I(fdiit>μ)+ρ3Xit+εit] (8)

上式中,ind为门槛变量产业结构优化,fdi为门槛变量对外开放水平,γ、μ为待估门槛值。I(·)为示性函数,当门槛变量满足括号内条件时,I(·)取值为1,否则为0。

本文首先分别对模型(7)(8)进行门槛效应检验,结果如表10所示。QDnl2opo2U3WW4AosmKBdw==产业结构优化、对外开放水平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单一门槛检验,未通过双门槛检验,说明只存在单一门槛效应。

其次,分别对模型进行空间面板门槛回归,回归结果见表11。产业结构优化的门槛值为1.2708,当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大于1.2708时,税收竞争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的绿色发展的影响由抑制转为显著促进。对外开放水平的门槛值为0.5032,当对外开放水平大于0.5032时,技术创新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同样转为显著促进,说明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技术创新发挥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的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由此验证了假说4。

五、 主要结论及建议

本文基于2007—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绿色发展指数,在地理反距离矩阵和空间邻近矩阵基础上,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税收竞争和技术创新对长三角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第一,从空间全样本回归结果来看,税收竞争不利于长三角地区城市的绿色发展,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的绿色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空间溢出效应表明,税收竞争促进了邻近城市的绿色发展,技术创新对周边城市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有利于邻近城市的绿色发展。

第二,税收竞争与技术创新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显著促进了长三角地区城市的绿色发展,长三角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整体提升,有利于增强地区竞争力,充实财政实力以优化税制,缓解税收竞争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的绿色发展的不利影响。

第三,税收竞争和技术创新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的绿色发展存在非线性特征。门槛回归结果表明,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税收竞争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的绿色发展的影响由抑制变为促进;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技术创新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的绿色发展的影响由抑制变为促进。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为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愿景,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规范地方政府税收竞争行为,引导良性税收竞争。一方面,中央应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税收竞争手段,清理不合理的、越权的税收优惠政策,规范地方政府税收先征后返等减免税行为,加强税收征管的标准化建设和监督税收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可以依据地方实际合理赋予地方税收立法权,依法制定差异化税收政策,在法定前提下参与税收竞争;另一方面,考虑到税收竞争的负外部性效应,进一步优化长三角地区间税收竞争协调与评价机制,综合评估衡量税收优惠政策的公平性和成本收益,将税收竞争评价结果纳入地方政府的税收考核体系,引导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由逐底竞争转向逐优竞争。

第二,优化创新服务体系,提高长三角技术创新水平。一方面,通过加大地方政府在教育和科研方面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注重知识创新和高素质人才培养及引进,鼓励企业进行研发活动,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和先进制造业的税收优惠力度,形成支持长三角技术创新的服务体系;另一方面,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创新型示范城市,着力构建跨区域创新服务体系,推动科技创新政策跨区域实施,搭建绿色技术创新平台,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金融体系对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的支撑作用,推动长三角地区技术创新水平协同提升。

第三,加强长三角地区之间的绿色发展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一方面,引导地方政府协同谋划保护与发展,各地区根据生态承载力和区域定位共同制定绿色发展战略,在环境治理上达成联防联控的共识,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共同控制高能耗、高排放项目,优化产业结构水平,提高长三角地区整体环境绩效水平;另一方面,引导地方政府协同规划并实施对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的联合监督和评估研究,加强长三角地区之间绿色发展的评价比较和监测预警,促进长三角地区之间相互借鉴发展经验和引进先进技术,充分发挥绿色发展的溢出效应,进一步完善长三角区域绿色发展的协同机制。

参考文献:

[1] 胡森林,鲍涵,郝均,等.环境规制对长三角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基于技术创新的作用路径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22,37(6):1572-1585.

[2] 沈晓艳,王广洪,黄贤金.1997—2013年中国绿色GDP核算及时空格局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7,32(10):1639-1650.

[3] 李子豪,毛军.地方政府税收竞争、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区域绿色发展[J].财贸经济,2018,39(12): 142-157.

[4] 曾刚,胡森林.技术创新对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J].地理科学,2021,41(8):1314-1323.

[5] 马海涛,王柯文.城市技术创新与合作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为例[J]. 地理研究,2022,41(12):3287-3304.

[6] 聂长飞,卢建新,冯苑,等.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31(3):117-127.

[7] 王文甫,张彤.税收竞争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J].财贸研究,2022,33(9):57-66.

[8] Oates W E,Schwab R M.Economic Competition among Jurisdictions: Efficiency Enhancing or Distortion Inducing?[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88,35(3):333-354.

[9] Fredrickson G P, Millimet L D.Strategic Interaction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across U.S. States[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02,51(1):101-122.

[10] 申亮,刘浩.财政压力、税收竞争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质量[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2,24(6):32-47.

[11] 陈晓兰,尚方平,沈万芳.税收竞争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城市群视角[J].经济与管理评论,2023,39(4):17-29.

[12] 沈坤荣,周力.地方政府竞争、垂直型环境规制与污染回流效应[J].经济研究,2020,55(3):35-49.

[13] 田时中,张浩天,李雨晴.税收竞争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的实证检验[J].经济地理,2019,39(7): 194-204.

[14] 佘硕,王巧,张阿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国家低碳城市试点的影响渠道检验[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41(8):44-61.

3IbCPvpmhxoUvvjSDlwn7A==

[15] 上官绪明,葛斌华.科技创新、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30(6):95-104.

[16] Wang H P, Wang M X.Effect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Energy Efficiency in China: Evidence from Dynamic Panel of 284 Cities[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0,709(3):1-13.

[17] 李兰冰,李焕杰.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与城市绿色发展[J].软科学,2021,35(11):46-51.

[18] 段德忠,金红.中国城市绿色技术扩散的时空过程与形成机制[J].地理学报,2023,78(8):2001-2018.

[19] 计金标,王何鸣.我国省级政府税收竞争策略研究——基于动态双向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的检验[J].税务研究,2022(6):89-96.

[20] 李恺,上官绪明.税收竞争、环境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空间Durbin模型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21,43(3):118-128.

[21] 周林意,朱德米.地方政府税收竞争、邻近效应与环境污染[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6): 140-148.

[22] Ghisetti C, Quatraro F.Green Technologies and Environmental Productivity: A Cross-sectoral Analysis of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in Italian Regions[J].Ecological Economics,2017(132):1-13.

[23] 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7):36-50.

[24] 胡鞍钢,周绍杰.绿色发展:功能界定、机制分析与发展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1): 14-20.

[25] 田时中,丁雨洁.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化测量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6城市面板数据熵值—Tobit模型实证[J].经济地理,2019,39(9):94-103.

[26] 储德银,迟淑娴,刘俸奇.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助推了经济发展不平衡吗——基于劳动力流动的视角[J].经济学动态,2023(11):51-71.

[27] 苏屹,林周周.自有知识、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产出[J].科研管理,2021,42(1):168-176.

[28] 唐云锋,张帆,毛军.地方债务风险溢出效应及其影响的测度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1,38(9):139-15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双碳’目标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的创新驱动机理及推进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2BJY106)。

作者简介:余康,通讯作者,男,安徽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财税理论与政策;田时中,男,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管理、区域经济、环境经济与财税政策绩效评价。

(收稿日期:2024-06-30 责任编辑:殷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