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钟形帽子的钟帽藓
2024-10-28韩国营
春秋末年,晋国的范昭子被赵简子打败而逃亡。有个人趁机在范家偷了一口钟,并想着背走。可是,钟太大,不好背。于是,他打算用锤子把钟砸碎。结果一砸,钟就发出很大的声音。他怕别人听到响声,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
尽管大家对“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及故事都耳熟能详,但大家是否想过:故事中明明讲的是“钟”,为何成语中却变成了“铃”呢?原来,在古代,钟和铃都是乐器,二者形状相似,但钟的体积要更大一些。后来,钟逐渐被淘汰,而铃却成为日常生活中常见之物。因此,“掩耳盗钟”也逐渐演变成“掩耳盗铃”。
之所以进行钟和铃的讨论,是因为我想引出今天的主角——钟帽藓。
精致的钟形帽子
在藓类植物中,孢蒴在颈卵器中发育到一定阶段,蒴柄伸长,孢蒴顶破颈卵器,有一部分颈卵器的壁便像新娘的盖头似的,留存在孢蒴上,形状像一顶帽子,因此得名“蒴帽”。蒴帽可起到保护孢蒴的作用。而苔类植物的蒴帽则是留在孢子体基部,从外表上看不到。不同藓类植物的蒴帽不尽相同,甚至相差巨大。
苔藓植物学者常会把蒴帽的形状作为取中文名字的依据,如蒴帽后期犹如一个具有细长把儿的葫芦瓢的葫芦藓、蒴帽宛若一顶高高的圆锥形厨师帽罩住整个孢蒴的大帽藓。本文主角的蒴帽仿佛一口大钟,因此得名“钟帽藓”。
把一个西瓜切两半,挖掉瓜瓤,把瓜皮的边切成锯齿状,戴在头上,可以当作帽子。钟帽藓的蒴帽就好似“西瓜皮帽子”,基部有许多裂瓣,如同裙子有花边似的,很是美观。蒴帽具有几列宽纵褶,这些褶子边缘还有细齿。这是多么精致而独特的一顶“帽子”啊!
独特的“大米粒”
当孢蒴发育成熟时,蒴帽的保护使命便完成了。一阵微风吹过,蒴帽就消失了,或许落在哪块土地上化作春泥,又或许轻附在种子植物的叶片上扮演着小饰rpJaiJSmsesw7Z5YEu5HX4baEXe4lB1kKNZ4cG43xV8=品的角色。
蒴帽掉落,露出孢蒴,呈卵形,大小还不及一粒大米。将孢蒴放大观察,最让人喜爱的是它的蒴盖,圆锥形,顶端有一个细细的小短柄,苔藓植物学者称之为“喙”。假若这个孢蒴是一把独特的茶壶,那蒴盖便是独一无二的壶盖。当孢蒴成熟时,蒴盖下的一圈环带便自动触发“机关”,掀开蒴盖。环带对湿度条件特别敏感,会因此产生收缩、膨胀或变形运动,促使蒴盖脱落。
蒴盖滑落,露出蒴壶的口部。钟帽藓的蒴壶口部也有“牙齿”,称为“蒴齿”,有16枚,呈狭长披针形。这些“牙齿”会随着空气干湿度的变化而运动,从而把孢子传播出去。
匍匐还是直立?
钟帽藓的植株较小,只有1~2厘米高,干燥后就更加细小而不显眼。要不是它长出孢蒴来,人们都不容易找到它。
我们将钟帽藓放大观察会发现,植株主茎是匍匐生长的,其上有许多假根,紧紧固定在树干上。主茎上产生许多短枝,直立生长,而孢蒴就是从短枝顶端生长出来的,从而给人其植株是直立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