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热……气候真的在变暖
2024-10-28许秀华
赤日炎炎似火烧
〔宋〕佚名
赤日炎炎似火烧,
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
公子王孙把扇摇。
在《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中,杨志押送生辰纲行至黄泥冈时,“白日鼠”白胜扮作卖酒小贩所吟唱的就是这首七绝民歌。烈日炙烤着大地,烤焦了田野中的稻禾。农民们内心焦急万分,而位于社会上层的公子王孙却全然对即将到来的大饥荒无动于衷,对百姓水深火热的处境毫无感知,依然优哉游哉地继续纸醉金迷。
时间往后拨1000多年,来到2024年的夏季,中华大地又承受了酷热的煎熬,多地最高气温超过40℃,一些地区甚至暴雨频发,引发洪灾,开启了“蒸笼熏烤”模式。这样的极端气候会成为今后的常态吗?这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吗?
极端高温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不可否认的是,全球气候变暖是造成一系列极端高温事件发生的重要气候背景。当然,与大气环流、大洋环流密切相关的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也“功不可没”。它们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影响全球大气环流,导致全球各地气候异常。
关于气候变暖,学界进行了很多科学论证,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尽管一些人经常以某年某地的气候比往年冷作为反例。事实上,气候变化既可以在几十年的短周期内发生,也会在几百年的中周期内发生,甚至会在几十万年到几百万年的时间尺度上在寒冷和温暖之间交替。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仅凭某一年某一地的冷暖变化是无法全面地得出气候变化的真实情况的。所以,我们日常获得的是气象局发布的天气预报,而不是气候预报。
在地球的历史上,气候变化的尺度曾经非常大。在距今5500万年前,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2500~3500ppm。这些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棉被,把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的热量截留了。古生物学家在北极地区的埃尔斯米尔岛上发现了很多树木化石,说明即使是北极也曾经有万木葱茏的温暖春天。地球上还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冰河时期,即使是今天炎热干旱的撒哈拉沙漠,也曾经覆盖着冰川。
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
地球的气候历史就像钟摆,在寒冷和温暖之间交替。驱动“钟摆”摆动的力量,既有地球轨道和太阳的距离、角度等宏观天文因素,也有大气环流、大洋环流等宏观地球物理现象,还有地球生物圈对地球环境孜孜不倦地日拱一卒。这些力量汇聚一起,将地球的气候“钟摆”从炎热推到寒冷,又从寒冷推到炎热。当气候“钟摆”经过最低处的时候,气候最温和、最宜居。
科学家之所以担心全球气候变暖,不仅因为全球气温升高会导致北极、南极以及珠穆朗玛峰等地存储的淡水冰川融化,淹没沿海地区,造成人类可利用淡水以及可居住地区减少,还因为气候变暖后,全球各地区的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由于对高温天气适应性的不同,进而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一些物种会濒临灭绝,生态系统会崩溃。他们更担心的是,气候这个“钟摆”一直向炎热方向摆动,不会再向寒冷方向摆动,地球最后会变成一个炙热的火球,不再适合人类居住。而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离实现在其他星球开辟新的生存空间,还有着遥不可及的距离。
减缓全球变暖人人有责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向大气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甲烷以及其他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不断变暖。
既然全球变暖是人类造成的,其带来的灾难人类也躲不开,因此遏制全球变暖,人类责无旁贷。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同时也要杜绝浪费,从而减少能源的使用量,继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