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仪式与秩序下的“荒诞”

2024-10-27尤奕嘉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11期

目前在人们所处的社会,其运转都建立 在规则、法律的基础之上,这为人们的生活提 供了一种仪式感,并且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有秩 序感。在《空间的生产》一书中,列斐伏尔在 “空间生产”概念中加入了三层含义——空间 实践、空间表象、表征性空间,这便是“空间 三元辩证法”的其中一个说法。本文将从这三 个维度来分析比利时的偷窥者舞团(Peeping Tom) 的作 品《 出 租》(A Louer ),探讨以 “荒诞美感”著称的偷窥者舞团如何演绎“出 租”这一事件。

“荒诞”一词通常形容一件事情荒唐离 奇,不合情理,虚伪且不可信。如果说它是一 个贬义词,似乎合情合理,不正常又可笑的事 情太多了;如果说它是一个褒义词,也合情合 理,人活在世界上,会遇到很多匪夷所思的事 情,也许同样的一件事情你认为很荒诞,但在 别人的眼中可能非常普通。笔者认为它应该是 一个中性词,很多人对于自己存活在世界上的 价值基本处于无意识状态,做对一件事时会觉 得自己很重要,做错一件事时又会觉得自己是 一个废物。当今社会,人们同处于一个环境空 间中,但是人往往对于事情或物体的存在感到 恐惧和无所适从,这种恐惧并不是对空间环境

感到害怕,而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感受。

在我们所处的空间中,周围的一切都是经 过前人改造过的社会空间,而不是自然空间, 似乎所有的事情都围绕着某一种既定的形式和 规则。列斐伏尔在《空间的生产》中提到,社 会空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产品,代表不同的社 会关系。每一种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都是历史 性的生产,是属于自己的特定空间。虽然空间 是历史生产的产物,但它并不只是结果,其本 身也是生产者;不仅是历史社会关系作用下的 产物,也作为社会关系发生的前提和基础影响 并作用于社会。《空间的生产》一书中,列斐 伏尔在马克思理论的基础上指出:马克思忽略 了生产的另一个方面,即商品世界既存在于时 间中,也存在于空间中;进而得出辩证法既是 时间性的又是空间性的,即“空间辩证法”, 也就是我们说的“空间的生产”。从剧场的角 度来说, “空间三元”可以被理解为三个方面 的内容:空间实践代表了人们物质实践下的“空 间”,是传统意义上空间概念的阐释,是物理 意义上的环境;空间表象代表了抽象的符号化 的空间,可以是空间实践所构建的,表现为空 间的抽象模型;表征性空间是一种对于空间表 征的反影响,是一种反抗统治秩序的空间,是一种物质性秩序本身,变成了一种表达意义的 传媒工具,是社会关系与底层关联的关系对空 间的反应与控制。

本文以偷窥者舞团的作品《出租》为例, 以《空间的生产》为指引,从空间实践、空间 表象、表征性空间三个角度,来分析该作品的 空间使用。

一、舞台空间中布的使用

不同于常规的剧场布置,在《出租》中, 舞台灯光一亮,台上出现的是被白布罩着的各 种沙发、椅子等家具的大布景,让观众一眼就 能直奔主题——房屋的出租。与空间表象所引 申出来的意义相同,这样的场景象征着即将被 出租出去的房屋,甚至还是“拎包入住”的那 种出租屋。第一个出现的低丸子头男人,也是 第一个揭开白布的人,他或许是管家或中介, 在检查这些家具是否有损坏,摆放是否合理, 目前是几成新,能出租出去的可能性有多大。

舞台上出现的不论是白布还是红布,都 代表着一种信号,是导演想传递给观众的一个 信号。在戏剧化的舞台布置之下,三面环绕的 红布、红色的沙发椅、白色的罩布、微亮的台 灯,将观众拉入充满仪式感的氛围中,暗示了 这将是一出大戏。随着剧情的推进,男人将白 布全部扯开,预示着即将发生故事,就像幕布 拉开一样,代表着好戏即将开场。

二、对话的出现

低丸子头男人对着长沙发椅叫了一声 “doctor”(医生) ,随后一名蘑菇头女子出 现拉开红布,并深深叹了 一 口气,而且站立 的高度比低丸子头男人要高,算是一个高空间 的状态,那么从物质秩序性角度来看,站得高 的人似乎高人一等,反映了女人比男人的地位

要高。随后女人对着侧面叫了一声“surgeon” (外科医生) ,并且重复两次,接着说道“I think you are there”(我想你在那里),说明在 这个空间中不只存在着他们两人,应该还有其 他人。低丸子头男人随着女人手指的方向去检 查是否有另一个人的存在,这里更能看出女人 的地位之高,并且暗示了女人应该是个病人。 所以在女人坐在沙发椅上时,观众会看到她突 然情绪激动,然后大叫、哭泣,种种行为揭露 了她的内心情绪。

再次拉开红布,舞台上出现了一个唱美声 的女人,当她唱出歌声时,似乎有一股力量在 控制着台上的人,加上其他人的对白,模拟了 现实生活,让舞台氛围多了一种正式感。并且 美声还与侧边的门相配合,加上男舞者的舞蹈 动作,感受到一股大风向男人扑去,应该象征 着生活的蹂躏。而歌声与“出租”搭在一起, 感觉到女人的无私,她将自己的歌声(可以指 一种情绪)借给其他人,但是这或许会受到其 他人的唾弃,比如白胡子老人。其中还有无声 的歌唱,观众能体会到女人的无声呐喊,自己 丧失了声音,却将鲜花带给别人。

在后面的男女对话中,还出现了 一些答 非 所 问 的 对 话, 比 如 提 问“Can I have some coffee”(我能喝点咖啡吗)。 回答“Today is Sunday”(今 天 是 星 期 日 );“OK,you can go”(好, 你可以走了);“I am ok”(我很 好)。看着是两个人在对话,但是所说的话根 本没有联系,似乎是两个不同时空的人相遇了。 并且在整部舞剧中,女人嘴里所说的“surgeon” 贯穿始终,只要是自己身体、意识或者行为出 现了问题,或者是想满足某种需求时,便会向 “surgeon”求救。

蘑菇头女人与低丸子头男人有好几次交 谈,从相谈甚欢到一言不发,从笑到严肃,好 几次的情绪变化都暗示了两人关系不简单。剧 情发展到后面,女人由高空间慢慢走向低空间,两个男人站在沙发后面,女人则是在地上拎 着裙子用膝盖蹭着地走,非常自然地衔接了两 人地位的变化。接下来,低丸子头男人抱着女 人在地上打滚,此时没有言语,但是在几次滚 地之后,当女人已经站起来的时候,男人还在 地上按照刚刚的滚地频率运动,重复了两三次 这样的动作。可见,男人与女人处于不同的空 间,可能在男人的世界里,女人是她的全部, 但是在女人的世界中,会觉得男人任她操控, 不论时间多长,男人都会顺从。

三、群舞的标志性动作

( 一 )爬行

在女人移开凳子的时候,观众才看到椅 子背后双膝跪地、双手撑地的男人,随着男人 往舞台中间爬行,越来越多的男男女女加入爬 行的队伍,并且所有人的节奏都是统一且快速 的。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样,形形色色的人 或事,经历过的或没经历过的事,全部涌现, 就像是走过场一般,将前面的场景重复一遍。

后面这群人在沙发椅上坐着的裸男周围又 进行了爬行运动,有的人在地上弹跳,有的人 甚至跳上了沙发椅,象征着裸男的邪恶内心, 又像是对其的一种逼迫。在灯光的明灭之间, 出现了另一个长发裸男,这个长发裸男很明显 更年长一点儿,他在黑暗之中舞动,像是年轻 裸男的内心独白,是其善良的那一面,又像是 他以后老了的样子,观众对此可以有多种解读。

(二)鼓掌

在低丸子头男人、蘑菇头女人给裸男吃了 一碗食物之后,从门外冲进来一群人,他们鼓 着掌,其中那个唱美声的女人将自己的连衣裙 脱了下来,像是被这群人怂恿着一样,在舞台 上换了另一条连衣裙。在现实生活中,掌声象 征着鼓励、赞美,但有时也象征着嘲笑。那么

在这个舞台上,笔者认为这里的掌声有着两层 含义:一层含义是赞美,因为唱美声的女人的 歌声始终在台上延续,即使见不到人也能听到 其声音,非常具有穿透力,掌声是为了称赞她 的歌声动听;另一层含义则是嘲笑,可能是由 于其身材有点儿胖,掌声在催促其更换合身的 衣服。

(三)端盘

盘子端在手上似乎是餐厅服务员经常做的 事情,而一群人端着盘子围着蘑菇头女人,并 且大声地嘲笑她,像是一群饿狼想要扑食,想 在女人身上得到什么东西。提到盘子,我们不 由得联想到《布达佩斯大饭店》,电影的色彩 与构图具有欧式风格,影片表达了“最野蛮的 屠宰场上,还是有些文明的微光存在的,这就 是人性”。在《出租》中,盘子里装着的不仅 仅是解决温饱问题的食物,更是人性的欲望、 贪婪、渴求,每一个人都想从这盘菜中分一杯 羹,盘子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四)走路、搬运

作品的结尾,一群人上来搬运钢琴、沙 发、台灯等,伴随着开门、开窗等一系列生活 化动作,每一个人看着都很忙碌,自顾自地寻 找、奔跑、走路,跟随着音乐节奏更换动作节 奏,最后安静地坐在舞台四周。此时,红色背 景布也缓缓拉上,而弹钢琴的人像晕倒了一样, 被人搬离钢琴前。走路代表着时间,人的一生 都在“走路”,从刚开始的蹒跚学步,到最后 的垂死挣扎,每个人都想走上坡路,但伴随着 时间的流逝,人的一生便如同幕布落下一般结 束了。

搬家时会有搬运公司,升学时会搬运学习 用品,公司破产时也会搬运物品,人这一生又 似乎一直在做“搬运”这件事情。拿起、放下, 看似简单的两个动作,代表的却是不一样的含义。也许会是新的开始,也许会是好的结束, 也许会是一种凄惨的结局,而《出租》的结局 并没有将其定性,给了观众能够思考想象的空 间,这也是导演留下的一种悬念。

四、叙事结构——非线性

综观全剧,它并不像传统的舞剧、戏剧那 样,有一条清晰完整的故事线,而是一直采用 插叙的手法,甚至是打乱情节的方式。看似杂 乱无章,却非常真实地体现了人的一生。每个 人的一生都在忙碌,大家都在为一些看似有意 义实际上可能没有价值的事情努力着,冷静、 急躁、激动等情绪充斥在人们心间。上下班途 中的车水马龙、工作中遇到的人、每天必须做 的事情,似乎每一天都差不多,可能只是更换 了情绪。但在这样杂乱的生活碎片中,我们还 是能够清晰地看出其中的秩序性。

该作品涉及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疏离、 被物化的关系,或者是对个体在社会中角色和 身份的探索。观察《出租》中的人物关系,会 发现女人与几个男人有过交集,白胡子男人也 与几个男人和女人产生过联系,但是将各种人 物关系统合在一起看,我们却发现这些关系之 间似乎并没有什么联系,全部都是断续零散的 碎片,更像是一些回忆碎片在来回涌现。《出 租》不仅是一部以“出租”为主题的舞蹈作 品,它更深层次地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人类存 在的荒诞性、孤独感以及身份认同的模糊性。 在这个作品中,“出租”可能象征着个体在社 会中的被物化与可替代性,如同房屋、物品一 样,人也被置于一种可以被租赁、交换的境 地。这种设定不仅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 的疏离与冷漠,也引发了观众对于自我价值与 归属感的深刻思考。

《出租》的舞台分为上下两层,每一层所 表达的故事或许并不是同一个故事,或许是同

一时空不同地方发生的事情,或许是曾经的回 忆,又或许是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可能两层 空间所要代表的一个是现实社会,一个是虚拟 空间,而在红布之后可能存在着未知的恐惧, 在窗和门之后可能也存在着未知的事情,也就 是笔者开头中所说的“人往往对于事情或物体 的存在感到恐惧和无所适从,这种恐惧并不是 对空间环境感到害怕,而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感 受”。

五、结语

现代社会建立在规则与法律的基础之上, 这些规章制度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仪式感和秩 序感。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仪式与秩序不仅 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也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不 可或缺的元素。它们通过规范行为、塑造价值 观,帮助个体融入社会并承担相应的角色与责 任。

然而,仪式与秩序也可能成为束缚个体发 展的枷锁。当规则过于僵化、仪式变得空洞时, 它们就可能抑制个体的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 《出租》中所展现的荒诞,正是对过于秩序化 的社会的反叛与超越。这种反叛并非无意义的 破坏,而是对既有秩序的合理质疑与重建,旨 在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

生活中的一切可能都是短暂的,一切都可 能被带走,一间房屋、一盘食物、一份工作, 人的一生都在经历着这些。《出租》便是一段 一个多小时的短途旅程、一段回忆的碎片,暗 示人们心中的渴望、梦想、恐惧不断被现实打 破,拥有和失去,有时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 作者简介 ] 尤奕嘉,女,汉族,浙江宁海人,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本科在读,研究 方向为舞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