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传承,让传统文化火出国

2024-10-27吴玥

快乐作文(7.8年级) 2024年6期

中华传统文化以孔孟之道为主体,博采百家之众长,集华夏五千年文明礼仪为一体,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在现代科技和信息时代的助力下,不断推陈出新,展现出不一般的魅力。文化在传承中发展,不仅孕育出华夏儿女的自强不息,更推动着中华文化的常变常新。这泱泱古国的五千年文明需要不断去粗取精,继往开来,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热点直击】

独具匠心,传承创新

姚雪青

勾稿、配色、刺绣……绣娘陈英华不仅精通平针绣和乱针绣等针法,同时运用调和配色、独创针法,将熠熠星空绣制成艺术品,为传统非遗注入现代技法与创新活力。

陈英华将细如发丝的蓝线,分出1/16,穿过绣花针,先在刺绣面料上绣一个小点固定丝线,然后选定附近一点,从上到下刺过绢纱,留下一道线痕,再寻合适位置,从下往上刺,续上下一段弧线。一段紧接一段,眨眼工夫,就勾勒出星空边缘的一角。这是一幅制作中的苏绣《玫瑰星云》,也是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陈英华“星空系列”的第二十七幅作品。苏绣的过程分为3步:勾稿、配色、刺绣。“勾稿是用画笔将图案轮廓勾画到面料上,配色是从成千上万种彩色丝线中将这幅作品要用到的线选出来,刺绣就是用各种针法绣制。”陈英华介绍,“星空绣”强调的立体感、层次感、光影变化,对传统苏绣提出了新挑战。

虽说“无规则”,但必定“有原则”——要根据每幅画面不同的主题、每团星云不同的走向、每束光彩不同的流转,来判断和调整每一步最合适的针法,改良已有针法,追求“针乱神不散”的感觉。在2021年的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星空系列”刺绣作品获国家航天局首届“太空探索与艺术创想大赛”特别奖。面对荣誉,陈英华十分淡然:“要能坐住冷板凳,才能传承和创新。”

【深度解读】

陈英华的高妙技巧和一腔爱国热情融化在了刺绣里,一针一线,绣的是传统文化;一言一行,都望能在传承中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苏绣给了陈英华灵感,让她把对祖国的热爱和真情融入在针线之中,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祝福。刺绣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断创新中也获得新的发展,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了新突破。

【适用范围】

文化创新,民族自信,文化传承。

【热点直击】

巧用自媒体,带火传统文化

熊丙奇

带火“最冷门”文科专业的女孩儿李右溪(网名)又一次引发关注。近日,“95后女孩儿带火冷门专业”再次上了热搜。

2023年2月,李右溪发布了一条“挑战全网最冷门专业”的视频,讲述自己作为一名甲骨文研究生的经历。短短一个晚上,这条“吐槽”视频播放量超过百万,她也一夜之间多了10000多个粉丝,让不少网友由此了解了甲骨文这门“冷门绝学”。

意外爆火的视频给了李右溪信心,也给了她新的职业方向。于是,这个刚刚毕业一年的“95后爱笑女孩儿”,就专职做起了知识博主,在某短视频平台科普甲骨文。

“95后爱笑女孩儿”通过当知识博主的方式,把“最冷门”文科专业带火,固然有偶然因素,但公众关注的热情,也展现了人们对了解甲骨文,进而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情。这也从侧面说明,“冷门”“热门”并没有那么严格的分别,没有什么学科、专业是没有价值的。

【深度解读】

专业没有冷门与热门之分,只要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向,只管拼命努力,上天自然会有奖赏。所谓的“最冷门”专业——甲骨文,其实是缺乏传播的渠道,不为人所熟悉。作为我们的传统文化,甲骨文需要被更多的人关注。传承传统文化不仅需要创新,更需要一定的媒介。在当下的信息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利用好媒体,做好传统文化的宣传,在认同的基础上找到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

【适用范围】

职业选择,信息传播,文化传承。

【热点直击】

奋进精神,激发传统文化新活力

何紫宁 夏俊林

“端午龙舟热”文旅活动激发传统文化新活力!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大鼓。端午节是我国一项传统节日,最早可追溯至上古时期。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龙舟竞渡是这一天的重要活动。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端午赛龙舟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成为一个凝聚民心的文化符号。

6月23日上午,万众期待的四川嘉陵江龙舟旅游文化节暨武胜县第二十七届“四川农信杯”端午龙舟赛擂响战鼓。据悉,这也是四川广安市武胜县时隔九年后,再次重启龙舟赛事。

时隔九年,武胜县为何重启龙舟赛?“目的就是回应群众期盼、传承历史文化、激发奋进精神。”武胜县委书记谭云在开幕式表示,在武胜,“粽子不吃,龙舟要划”“宁荒一季田,不输一回船”的传统习俗深入人心。

本届龙舟赛仅是武胜县今年擦亮“嘉陵江畔游”文旅名片之一。今年以来,武胜县坚持“亮山亮水亮文化”理念,用好用活嘉陵江水资源,用一场场节庆活动加快塑造文旅新形象,激发文旅新动能,赋彩美好新生活。

【深度解读】

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活动中,政府往往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青山绿水,民族歌舞,这些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们要坚持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在传承中激发群众的奋进精神,将传统文化的发扬结合到群众活动中,打好传统文化牌,力争让群众参与到传统文化活动中来。

【适用范围】

文化旅游,地域文化,审美自信,非遗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