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音像出版社对数字化教育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2024-10-27何蔓逦
摘要:文章探讨电子音像出版社如何在数字化时代实现转型升级。首先回溯音像教材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式微原因。然后深入剖析数字教材的优势,认为电子音像出版社必须开展数字化教育平台探索与实践。文章以笔者参与研发的“语言乐学”平台为例,介绍该平台的概况、研发缘由、内容建设、技术应用和市场运营等情况。认为在研发过程中,须特别关注市场调研和市场推广,这是关乎电子音像出版社平台研发成败的关键环节。同时,根据“语言乐学”平台的实践经验,总结电子音像出版社在探索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包括产品定位准确、注重内容创新、关注技术升级、注意版权保护、加强多元营销、建设人才队伍以及获取多方支持。文章最后提出,电子音像出版社应把握时代机遇,迎接时代挑战。文章旨在通过实际案例,为电子音像出版社、编辑和研发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以积极态度迎接数字化时代,推动出版社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电子音像出版社;数字化教育平台;音像教材;数字教材;“语言乐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239.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7-0244-05
一、音像教材状况
(一)音像教材缘起
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文化部于1996年12月30日印发的《普通中小学音像教材出版复录发行管理规定》指出,“普通中小学音像教材是指国家教育委员会每年春秋两季颁发的《全国普通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以及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审定,补充下达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所列的教学录音带、教学录像带等各类音像出版物”[1],“中小学音像教材必须由具有音像教材出版权的专业出版社出版”[1]。自此,音像教材进入各省确定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供学生选用,这也成为音像出版社的重要业务板块。
(二)音像教材市场现状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提出,“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和学生需求购买磁带、光盘等配套音像材料”,“鼓励教材出版单位采取互联网下载的方式免费提供与教材配套的数字音像材料”[2]。但在2020年印发的通知中,这段话变成了“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和学生需求购买配套数字音像材料。鼓励教材出版单位采取互联网下载的方式免费提供与教材配套的数字音像材料”[3]。从政策的变化可以看出,随着近年来数字化教育的兴起,音像教材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音像教材逐渐被市场淘汰。
(三)音像教材面临市场淘汰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教育的普及,音像教材的局限性逐渐显露。由于用户需求的变化、技术的推动、市场竞争的加剧,音像教材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发展要求。
第一,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数字化教育逐渐普及,师生对教材的需求日益个性化、多元化,音像教材形式单一、内容单薄,已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第二,技术发展的推动。音像教材多为磁带、光盘介质,在计算机、数字产品的硬件上已经难以兼容,而且这类介质如今也不符合用户对安全、便捷的要求,因此逐渐被用户摒弃。
第三,市场竞争加剧。除出版社外,各大互联网公司、教育机构等纷纷涉足数字化教育领域[4]。这些公司和机构拥有资金充裕、执行流程简化、技术和人才专业等优势,往往能研发出更贴合用户需求的数字化教育产品,而且用户购买产品的渠道十分便捷,导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二、数字教材的优势
数字教材是指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来呈现内容的互动性教材[5]。数字教材是一种优质、系统、科学的数字化、媒体化教育资源,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灵活的教学形式,深受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青睐。与音像教材相比,数字教材拥有诸多优点。
(一)多媒体形式丰富
数字教材融合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多媒体素材,内容丰富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5YFtOOUDA2SbbJ4cg5KAg==其自主学习的参与度。
(二)互动性强
数字教材可以设置多种类型的互动模块,如语音测评、试卷测评、问题解答、交互练习等,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置和调整,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学习[6]。
(三)更新便捷
数字教材可以随时随地更新内容,不会像纸质教材或音像教材一样,完成生产后,介质就固化了,不能再次更改使用。数字教材在出版后,内容仍能通过网络更新,而且一旦发现问题,能够快速解决。另外,数字教材可以节省印刷、运输、库存等成本,减少纸张的使用,对保护环境有积极意义。
(四)使用灵活
数字教材可以保存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数字设备中,不需要占用大量的物理空间,一个账户可在多台设备使用,使用地点、时间较为灵活。并且学生能在多场景中使用,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从数字教材的优点可以看出,数字教材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灵活的学习形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能有效推动教育教学发展的载体。
三、数字教材出版探索
电子音像出版社由于出版载体的特殊性,更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拥抱教育新兴技术,将出版和教育相融合,为师生和家长提供符合其个性需求的出版形式和载体,为教育事业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支持。基于此,电子音像出版社必须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联合行业内外共同构建教育数字出版良好生态,推动数字教育沿着规范化、精品化方向发展。“语言乐学”平台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参与的项目,下面以其为案例进行探讨。
(一)产品介绍
“语言乐学”平台是为义务教育阶段师生提供服务的数字化学习平台,主要提供语文(3~9年级)、英语(3~9年级)学科配套的数字音像资源。平台不仅使用数字化技术立体呈现和拓展纸质教材的内容,而且能够通过智能语音分析技术帮助学生同步学习口语、锻炼表达能力,满足广大师生对语文、英语高质量教与学的需求。
该平台于2024年4月获得由中国出版协会授予的“第七届中国数字出版创新发展论坛创新案例”荣誉。
(二)研发初衷
该平台根据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新技术条件下的语言学习需求,突破原有磁带和光盘的载体限制,升级数字资源呈现形式,旨在为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体验。
初步设计出产品模型后,为深入了解用户需求,进行了一系列市场调研,分发给用户(主要是学生)试用,并进行问卷调查,以期在正式上线前调整模块设置和资源内容,使平台更符合用户需求。问卷重点围绕用户体验感、平台功能模块设计、学科内容资源建设等方面向用户提问。
1.针对用户试用体验感反馈的选项(可多选)如下:用户登录烦琐,不够便捷;系统不稳定,容易闪退、卡顿等;功能吸引力不足;数据加载太慢,资源下载慢;功能使用复杂,资源列表不够便捷;需要用到的功能缺失。
2.用户建议平台增加的功能模块选项(可多选)如下:名师微课;AI对话;口语测评;交互优化,资源点击即用;其他(可补充填写)。
3.用户建议语文学科增加的资源内容选项(可选两项)如下:课文重难点讲解微课、课后题解析、生字听写音频、课文拓展资料、课文朗读语音测评、其他(可补充填写)。
4.用户建议英语学科增加的资源内容选项(可选两项)如下:微课视频(知识点讲解),语音评测(跟读、模仿朗读、语音纠正),单词、句型记忆练习(题库或小游戏形式),听写音频,其他(可补充填写)。
5.对于问卷中没有提到的设想,用户可以在问卷最后进行自由反馈。
通过问卷调查,能得到用户试用的真实感受反馈,并收集到有建设性的意见。
(三)内容建设
根据问卷调查和市场各方面的调研结果,平台正式上线时主要包含两个模块,语文为模块一“朗读欣赏”和模块二“语音测评”,英语为模块一“听说操练”和模块二“语音测评”。模块一配套数字音像资源,在平台上实现智能交互;模块二通过智能语音分析技术,对学生中英文朗读发音进行评价和问题定位,帮助学生有效实现自学、自测、自纠。平台共计上传音频约9400条、图片约2000张、视频约300个。
(四)技术应用
该平台联合广东省出版集团数字公司共同研发,目前建成了覆盖电脑PC端、手机移动端(Android、iOS、鸿蒙)、平板端(iPad、Android)的学习应用。平台持续做好功能优化工作,完成等保测评,并根据用户反馈梳理下一阶段优化任务。下一步拟进行Web网页端、微信小程序端的开发。
该平台创新呈现形式,通过灵活的自适应资源列表的形式,提供碎片化教材配套材料。平台应用智能语音分析技术,学生可自查语音的标准程度。安装应用后,输入激活码,可在线学习或下载资源离线使用。
(五)市场运营
为促进该平台的宣传和应用,提高市场服务质量和水平,面向社会招商采购营销推广商和落地服务商,委托其开展产品推广、培训和售后服务等工作。特别是针对教师与学生群体,邀请其试用,并收集产品的试用反馈。为配合产品推广,制作了平台介绍和操作视频,将其分发至各推广商和服务商,运用新媒体手段开展宣传工作。
四、转型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七个方面。
(一)准确定位产品
数字教材的产品设计要明确用户定位,抓准用户需求,产品经理与研发人员需要在前期进行充分沟通。如果用户定位模糊,就会导致后期开发阶段摇摆不定、反复更改,致使项目拖延、成本增加,甚至带来无法弥补的严重后果。
传统出版时代,出版社会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但在数字时代,这种做法已经无法获得市场的认可。因此,出版社在前期要加强市场调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用户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策略和市场策略,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市场需求。
出版社可以立足教学方式考虑产品定位。一是个性化学习。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学习。出版社可以依据用户的学习行为和偏好开发数字教材,提供定制化的学习内容和路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二是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结合了传统教学和数字教学的优势,是未来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出版社可以开发适用于混合式教学的数字化教材,为学校和教师提供灵活多样的教学资源,支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三是跨学科教学。随着知识领域的不断拓展和交叉,跨学科教学成为教育创新的重要趋势。出版社可以开发跨学科的数字教材,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点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7]。
(二)注重内容创新
第一,针对性。出版社要关注教育热点和趋势,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数字化教材。如“语言乐学”平台,专做语言类科目,保证小而精,在语言类科目上深度挖掘用户需求。
第二,创新性。产品可以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结合新的技术应用,增强数字教材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满足用户需求。“语言乐学”平台引入语音测评技术,让用户在掌握标准发音、提升语言能力方面有了更好的体验。
(三)关注技术升级
技术升级是电子音像出版社转型的关键环节,但技术层面不是出版社的核心专长,出版社的核心在于内容创作、编辑、出版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然而,在数字化时代,技术已经融入出版行业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行业变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技术升级不仅是出版社适应市场需求和用户变化的必要手段,还是实现自身转型的重要途径。
数字教材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息息相关,要重点关注技术的迭代升级,提高教材制作和传播的效率和安全性。适当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8],开发基于这些新技术的沉浸式学习产品,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直观、更生动、更智能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加强版权保护
数字版权是通过数字媒体传播内容的权利[9]。数字化时代,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既能带来巨大的流量,也能造成巨大的损失。数字教材的内容创新凝聚了众多工作者的心血,出版社要增强版权保护意识,通过法律手段和技术手段加强对产品的版权保护,确保商标、内容等的合法性和独特性,避免侵权纠纷。同时,要做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五)多元营销方式
出版社可以同时开展线上线下营销活动,除线下向各地分销商、实体书店和图书馆推广外,还可以联合电商、在线教育平台等,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出版社应善用其他领域资源,与教育机构、科技公司、游戏公司等合作,共同开发数字化教育产品,拓展营销渠道,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或升级原有产品的功能和服务。
(六)建设人才队伍
首先,出版社要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10],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其次,出版社要组建具备设计、教育、出版、营销等多维能力的专业团队,为转型提供有力支持。最后,出版社应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为成功转型注入动力。
(七)获取多方支持
第一,国家政策支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推进教育数字化”重大战略部署[11],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教育”[12],2024年国家教材委员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教材数字化转型[13]。乘着国家为数字化教育发展提供支持政策的东风,电子音像出版社的转型迎来机遇。
第二,行业标准支撑。2022年11月1日起,《数字教材 中小学数字教材出版基本流程》《数字教材 中小学数字教材元数据》《数字教材 中小学数字教材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实施,这为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数字教材提供了指导标准[14]。同时,出版社应牢记,数字教材有正规出版物的天然属性,必须遵循出版行业指导原则和标准,特别是教育类产品,要确保项目内容的政治方向正确,符合教育和出版行业的各项要求和规范[15]。
第三,消费者支持。数字教材最终的受用人是消费者,因此,获得消费者支持、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和认可度是出版社的终极目标。出版社可以通过适当宣传,引导消费者形成良好的数字阅读习惯,同时不断优化数字教材应用场景和功能,从而提高消费者对数字教材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五、结语
随着数字化教育的深入推进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音像出版社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数字化教育市场将持续扩大,为出版社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将推动教材制作和传播方式变革,对出版社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电子音像出版社应具备较强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探索新的转型路径和发展模式,以适应数字教育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文化部.普通中小学音像教材出版复录发行管理规定[N].四川政报,1997-06-18(1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9-05-14)[2024-07-16]. http://www.moe.gov. cn/srcsite/A26/moe_714/201906/t20190605_384649.html.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04-08)[2024-07-16]. http://www.moe. gov.cn/srcsite/A26/moe_714/202004/t20200417_444236.html.
[4] 蒋菲菲,杨万庆.融合出版背景下教育出版的数智化发展路径研究[J].传播与版权,2024(2):59-62.
[5] 章红雨,蒲添.数字教材高质量发展应以人为本[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4-06-05(2).
[6] 章红雨,蒲添.数字教材出版距教育数字化需求有多远[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4-06-06(1).
[7] 徐平.教育出版:由内容提供商向教育服务商转型[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3-12-18(3).
[8] 薛东海.人工智能与教育出版融合发展探析[J].中国出版,2022(14):46-49.
[9] 朱丽娜.数字版权发展既要速度,更要质量[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4-02-22(7).
[10] 吴明娟.找到教育出版“十字路口”最优解[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4-04-16(3).
[1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55-57.
[12] 李强.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3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4-03-12)[2024-07-16]. https://www.gov.cn/ gongbao/2024/issue_11246/202403/content_6941846.html.
[13] 罗生全.加快推进教材数字化转型的逻辑进路[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4-04-09)[2024-07-16]. https://hudong.moe.gov.cn/jyb_xwfb/moe_2082/2024/2024_ zl04/202404/t20240409_1124624.html.
[14] 方经纶.中小学数字教材国家标准来了!专家解读[EB/ OL].人民网,(2022-05-31)[2024-07-16]. http://www. people.com.cn/n1/2022/0531/c32306-32434931.html.
[15] 杨曦.数字教材应“凡编必审” 首批中小学数字教材国家标准发布[EB/OL].人民网,(2022-05-30)[2024-07-16]. 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2/0530/c1004-32433793.html.
作者简介 何蔓逦,编辑,研究方向:数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