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盲文主题出版路径探析

2024-10-27高丽丽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17期

摘要:主题出版是新媒体时代出版业比较热门的一种出版类型,一批批特色鲜明的优秀主题图书不断涌现,给出版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广大读者带来了精神享受,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此背景下,盲文主题出版不断发展,但基于服务群体的限制,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文章以盲文主题出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盲文主题出版的介绍,解析新媒体时代盲文主题出版在培育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激发自信自强自立的勇气,引领广大视障人士融入社会、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汇聚力量、砥砺前行,共同创造美好未来方面的价值意蕴。文章采用调查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盲文主题出版存在的问题:总体占比较小,比例不对等;自主创新较弱,原版图书少;融合程度较低,出版转型慢;校印周期较长,进入市场慢。文章基于上述问题,提出新媒体时代盲文主题出版的四条路径:一是争取国家支持,提高主题效益;二是加强内容策划,打磨精品主题;三是加强人才建设,做好长远规划;四是推进融合发展,加快出版转型。文章认为,未来盲文主题出版应努力打破瓶颈,找到新的突破点,以多姿多彩的形态和面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文化强国建设,推动盲文及整个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盲文;主题出版;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H126.2;G23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7-0224GuD031u3CxysRL8oGesj7w==-05

自主题出版工程实施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主题出版迎6B6kA2F7lA0SmK0c4Tu67g==来了黄金发展期,选题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成为我国出版业的核心内涵和重要使命。盲文主题出版也顺应大好形势,紧跟时代步伐,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勇担时代重任,从盲文读者的阅读需求出发,推出了一批批高质量的主题出版物,为我国出版业的发展壮大和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盲文基础知识

盲文又称点字,是靠触觉感知、专供盲人摸读和书写的文字。盲文是一种拼音文字,由6个点组成,左侧从上至下为1、2、3点,右侧从上至下为4、5、6点。这6个点组成的方块称为“方”,是盲文的基本单位(见图1)。

最早的盲文系统可以追溯到1517年西班牙人弗兰西斯格·路克斯的发明,他开创性地利用木板刻制字母,让盲人通过触摸刻出的字母进行阅读,亦称“字母型”盲文。之后出现过以线条形式来表示字母的“月型”盲文。但“字母型”盲文和“月型”盲文只解决了盲文难以摸读的问题。1824年,法国盲人路易·布莱尔(Braille)用简单的凸点取代复杂的拉丁字母,建立了布莱尔盲文体系。这种盲文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极易触摸和书写,彻底解决了盲人阅读和书写难的问题,为盲人打开了通往知识的大门。至此,国际通用的盲文正式诞生[1]8。

1952年,教育部盲哑教育处黄乃等人参照布莱尔盲文体系,提出《新盲字方案》(现行盲文)。方案借鉴了布莱尔六点制盲字结构,同时巧妙融入汉语拼音系统。《新盲字方案》的批准实施,标志着中国盲文有了统一的文字[1]10。2018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共同推出了《国家通用盲文方案》[2],方案在保留现行盲文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标点符号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标调规则,规范了声调符号的使用。这一方案的出台,让盲人学习变得更加轻松,为我国盲文的普及和应用开辟了新的天地,促进了盲文出版事业的发展。

我国的盲文出版事业,从1953年首创的盲文编译组算起,发展至今已有70多年。70多年间,盲文出版数量显著提升,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文化引领作用凸显。纸质盲文书每年新增500种(包括100种明盲对照)[3]。时政类读物提升了读者的政治素养,各学段教材教辅及课外读物增加了盲生文化知识储备,专业技术读物提升了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文学、音乐等盲文读物满足了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盲文出版物从最初单一的纸质盲文书刊发展到大字本、有声读物、无障碍影视等多种形态,让广大盲人获取阅读资源越来越便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丰富的盲文出版物中蕴含着一批有思想、有内涵、有底蕴的主题类读物。盲文读者在触摸时代力量与温暖、共享社会文化成果的主题类图书阅读中,能获得自信、自强、自立的勇气。

二、盲文主题出版及意义

(一)盲文主题出版

主题出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倡导时代主旋律,弘扬传统文化与科技文化,探索治国理政,以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出版行业的重要使命[4]。盲文主题出版是把这些市场上已发行的主题出版物和部分作者投稿,按照盲文的特点和盲人的摸读习惯,转译成盲文,制作盲文图书,推向盲文读者,实现信息传播的社会活动。

从范围上来说,除部分作者投稿外,市面上已发行的主题出版物都在盲文主题出版的范围内。从内容来说,盲文主题出版从满足盲文读者需求、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出发,为盲人提供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出版产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自“主题出版”概念提出以来,盲文主题出版紧跟时代步伐,推出了大量的主题类图书,如盲文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强军策》《中国北斗》,自主组稿选题《一起向未来——我们的2022》。出版机构力求通过盲文主题出版物滋润盲文读者心田,满足盲人阅读需求。

(二)盲文主题出版意义

主题出版是出版业的核心工作,承载着深厚的政治使命、重要的社会使命、时代的文化使命[5],这体现出主题出版的重要功能,即组织功能、宣传功能、传播功能[6]和育人功能[7]32。其组织功能、宣传功能、传播功能体现在传播真理和确立价值上[8],育人功能在于多方面提升人的思想觉悟,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念,增强文化自信,滋养精神世界[7]33。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以及我国残障人士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和各类残障人士占残障人士总人数的比例,推算2010年末我国有1263万视障人士[9](这个数据沿用至今,有待官方进一步更新)。视障人士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员,需要社会格外关心和关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盲文主题出版就是以盲文这种文字形式,向视障人士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传达党的意志和主张,展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盲文有利于培育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激发盲人自信自强自立的勇气,引领其融入社会、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与健全人一同谱写时代文化乐章。

三、盲文主题出版存在的问题

(一)总体占比较小,比例不对等

在知识爆炸的当今时代,发达国家每年也只能将不到5%的出版物制作成盲文等无障碍格式供盲人使用。中国盲文出版社虽然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注下,着力打造了一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人道主义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盲文主题精品力作,初步满足了广大盲人日益增长的教育和精神文化生活等多方面需求,在盲文主题类图书品种、数量和质量上取得了突破和重要进展,但其占比相对于整个盲文出版来说,仍有待提高。

“十三五”时期,中国盲文出版社累计出版盲文图书2041种(以书号申请数计量,不包括明盲对照图书),其中盲文版主题类出版物200种,占比9.8%,年均40种,相对年新书500种来说,比例略不均衡。排除每年延续出版的《政府工作报告》《理论热点面对面》及最新的时政报道外,分摊给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主题出版少之又少,远远不能满足不同视障程度、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地域以及不同职业盲文读者分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自主创新较弱,原版图书少

盲文选题主要源于市面上已经出版的主题出版物和部分作者的e15ceabdd7c71ab4865435a8427cef48dc889155a2c3159f180dccaf3cc206ea投稿。在确定选题时,须综合考虑其思想导向性、内容科学性,还要充分考虑作品对盲人的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满足盲人群体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与此同时,囿于盲文出版周期长、成本高[10]等因素,盲文选题大部分来自正规出版机构已经出版的综合效益好的图书,作者投稿的选题相对较少。

对于主题出版类选题,盲文出版者虽然增加了原创出版力量,但在资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仍显不足。2022年,为向大众讲好盲人群体的故事,中国盲文出版社抓住2022北京冬残奥会这个契机,自主组稿策划了第一部盲文融合主题出版物《一起向未来——我们的2022》。图书全程再现视障人士在北京冬残奥会上追梦逐光的勇气和激情,展现了其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弥补了盲文版原创主题图书的空白。

(三)融合程度较低,出版转型慢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融合出版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出版领域出现了大量的“纸质书+二维码”的现代纸书、“视频+音频”的有声书、“纸媒+微视频”的融媒书[11]。为满足盲文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盲文出版需要运用融合出版技术,创造出立体化、虚实结合的互动式产品。这些产品不仅要能调动视障人士的触觉和听觉,还要能唤起他们的嗅觉。这样一来,出版物才能以更加清晰、生动的方式呈现在盲文读者的脑海中,让视障人士产生置身其中的感觉[12]。

基于视障人士的视觉限制,以及数字化盲文出版技术和盲人数字出版研发的落后,技术支撑与盲人读物出版持续性融合严重不足。常规出版的盲文图书以纸质图书为主。截至2022年,只出版了一本集盲文、音频、视频于一体的融合出版物《一起向未来——我们的2022》。本书从音频的人工录制、脚本撰写到后期配音,始终以无障碍电影制作为标准,但在音视频呈现方式上,还未完全实现沉浸式情景交融的目标,未达到全方位融合出版的要求[13]。

(四)校印周期较长,进入市场慢

盲文书采用“明盲对校”的三重校对方法、盲人通读的最终审查方式。每一轮校对都由一名明眼校对员和一名盲人校对员合作完成。在不同的校次中,或由明眼人朗读原稿、盲人核查盲文,或由盲人摸读盲文、明眼人核查原稿[14]。三校完成后,盲人校对员需要通读盲文样稿全文,修正校对中疏漏问题。重要的图书,特别是主题出版物,还要进行一次合校。盲文校对不能采用机器校对,受人的精力、体力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和校对质量的客观要求,每天每名校对员的校对量不能无限扩大,盲文书稿的校对时间明显长于明文书稿的校对时间。

盲文图书的印制采用独特的点字工艺,这种工艺与普通印刷品的制作工艺截然不同,所需的设备也大相径庭。印刷过程中的制版、配页、折页等特殊工序[15]都需要人工操作,比普通图书印制费时费力。同时,一般情况下,主题出版物容量比较大,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每卷基本在5册左右,四卷本共21个分册,这在无形中延长了盲文主题出版图书的生产周期。囿于校对、印制和作品的容量,一本主题出版物进入市场的速度不仅慢于普通图书,还慢于其他类型的盲文图书。

四、盲文主题出版路径

(一)争取国家支持,提高主题效益

盲文出版属于公益出版,不以营利为目的。盲文出版主要服务于视障人士,尤其是盲人。由于成本高昂,这类出版物几乎无法盈利,必须依赖政府部门的扶持和财政支持,才能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盲文出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

国家应在原有支持的基础上,增加对主题出版的资金投入,或者对盲文主题出版有单项资金划入,以提升盲文主题出版物的占比,提高盲文主题出版物的数量。同时,在版权上,虽然《关于为盲人、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获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马拉喀什条约》(简称《马拉喀什条约》)在我国已经落地生效,惠及广大视障人士,但仍有许多细节需要国家尽快明确,进而减少盲文主题在视频等方面融合的阻力,让更多融媒体主题出版物更快捷地进入盲文读者的视野。

(二)加强内容策划,打磨精品主题

盲文主题出版应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持续认真地开展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分析。实地调研走访盲人按摩店、盲人教育机构,调研社会盲人和盲生需求;利用一切机会和方式,与盲人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不同行业基层盲人的所思所想,摸清盲人的真实需求;结合国家政策,从盲人实际需求出发策划盲文选题,真正做到主题来自盲人,服务于盲人。

同时,盲文编辑要把握党和国家大局,把握国际大势,了解出版规律,紧跟时代,敏锐把握时机,从高度、深度、热度、程度等不同方面着力,把盲文读者所想所需落到实处,打造盲人情感上共鸣、思想上认同的精品,让盲文主题出版物有效果、出效益。

(三)加强人才建设,做好长远规划

优质主题内容产生的核心是编辑人才。盲文编辑人员不仅要有敏锐的主题出版意识、丰富的编辑经验,还要有扎实的盲文知识功底;盲文录入人员要精通各种盲文符号及录入的方法和格式;盲文校对人员要灵活掌握盲文校对规则。盲文书的校对不同于一般图书的校对,采用“明盲对校”的方式,盲文校对人员不仅要校准汉字的读音,还要依据科学性、实用性、适用性原则,灵活运用盲文分词连写规则。

同时,要想盲文主题图书“走出去”,向全世界盲人展现我国盲人及盲人文化事业的发展,讲好盲人的故事,做好盲人文化的国际传播,盲文主题图书就不能只限于中文版本,还要有英语、俄语、德语、法语等各版本。因此,需要加大盲文编、译、校三大重要环节人才培养力度,培养多语种盲文转译能力,加强盲文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盲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能力,持续满足盲人读物的创新发展要求。

(四)推进融合发展,加快出版转型

5G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可以此为契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技术基点,汇聚更多优秀智力资源,集成先进适用科技,从触觉阅读、听觉阅读和残余视觉阅读等多个角度,持续研发系列盲文出版技术和产品。构建盲人主题读物数字出版与内容资源加工的信息化工具和系统,建设方便智能的盲人阅读推广互联网服务体系,推动盲人视听服务进入一种全新的“互联网+”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包含精准知识的传递,还融合了无障碍平台的建设、基层服务阵地的拓展以及持续的服务支持。通过这种模式,视障人士可以更便捷地获取信息,享受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

盲文的融合出版,能实现盲文从平面化到立体化的飞跃,以及从融出版到融阅读的互动体验。线上线下场景的无缝融合,能为读者营造出丰富、沉浸式的阅读氛围,进而拓宽传统的盲文出版边界,让盲文主题出版与时代同频共振,利用多介质,讲好盲人故事,向世界传播好盲人声音[13]。

五、结语

聚焦主题、发力原创、融合创新,既是新媒体时代盲文出版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盲文主题出版做大、做强、做实的必由之路。主题出版是盲文出版的重中之重,在做到及时出版重要文献盲文版、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相关工作部署、传递党和国家的声音之余,要自主策划既有内涵又接地气的盲文主题出版物,改变盲文出版形态相对单一、融合出版所占比重相对较低的现状,加快盲文出版转型,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盲人这个群体中形成积极乐观、向上向善的力量。相信未来的盲文主题出版物会以更加多姿多彩的形态和面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文化强国建设。

参考文献:

[1] 滕伟民,李伟洪.中国盲文[M]. 2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8-9.

[2]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通用盲文方案[M].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18:1-15.

[3] 易舒冉. 70年,让阅读有爱无“碍”[N].人民日报,2024-04-25(12).

[4] 赫振省,韩建民.主题出版的历史与内涵[J].出版与印刷,2021(1):28-33.

[5] 崔波,韩建民,郝振省,等.新时代主题出版新理念[J].编辑之友,2019(10):14-22.

[6] 李建红.主题出版的作用、功能和使命[J].出版发行研究,2019(12):70-73.

[7] 蓝廖国.价值逻辑、育人功能与实践路径:新时代主题出版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角[J].出版广角,2020(16):31-34.

[8] 周蔚华.主题出版及其在当代中国出版中的地位[J].编辑之友,2019(10):23-28.

[9]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2010年末全国残疾人总数及各类、不同残疾等级人数[EB/OL].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网,(2021-02-20)[2024-07-19]. https://www.cdpf.org.cn/zwgk/zccx/ cjrgk/15e9ac67d7124f3fb4a23b7e2ac739aa.htm.

[10] 李娜.我国盲文出版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J].出版广角,2015(7):96-97.

[11] 王竞芬.略析主题出版的融合发展[J].出版参考,2022(2):12-14.

[12] 王星星.智能时代加快盲文出版融合发展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24,32(2):116-119.

[13] 马文莉.“融阅读”视域下盲文图书的出版新样态[EB/ OL].光明网,(2023-06-30)[2024-07-19].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0111014303392233&wfr=spider&-for=pc.

[14] 刘爱姝.盲文图书:温润里透出光芒[N].人民日报,2021-01-05(20).

[15] 刘静,孙通,刘宝瑞.智能技术赋能视障读者的智慧阅读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7):81-82,85.

作者简介 高丽丽,副编审,研究方向:盲文图书的编辑与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