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在青少年美育中的实践价值及其优化路径探究

2024-10-27吴绮颖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17期

摘要:当下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对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与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短视频兴起是近年来互联网文化中的显著现象,短视频已成为青少年探索世界、拓宽视野的新途径,观看短视频成为不少青少年的新习惯。在短视频方兴未艾的时代背景下,要积极应对传媒环境的巨大变革,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文章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案例研究和社会调查等方法,阐明短视频的兴起及特点、美育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分析短视频在青少年美育中的实践价值。研究发现,应用短视频开展青少年美育存在不少问题,包括美育短视频普及程度不高、短视频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短视频碎片化导致缺乏系统化美育。基于此,文章提出短视频在青少年美育中的应用优化路径:一是增强数字化美育矩阵意识,整合公共文化机构美育资源,短视频平台要积极联动美育客体,形成青少年短视频美育矩阵;二是构建高质量美育内容生产体系,汇聚多元化创作力量,深化合作创新美育短视频,优化青少年美育短视频内容生产;三是健全短视频内容审核机制,加强对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建立用户举报与反馈机制,强化短视频平台监管机制。

关键词:短视频;青少年;美育;实践价值;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7-0185-05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广东省团校(广东青年政治学院)科研课题“短视频对少年儿童审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QN006

当前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网络媒体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此同时,公众的信息获取、发布与传播渠道逐渐增多,参与积极性也显著提高。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为青少年提供了更便捷的信息传播交流平台。《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等文件的出台,反映出国家对美育工作的高度重视。短视频平台上发布的美育知识内容,为青少年美育指明了方向。短视频以青少年感兴趣的方式,助力青少年提高审美力、想象力、创造力。

一、研究背景

(一)短视频的兴起及特点

短视频行业发展已久,从2011年“GIF快手”开始,短视频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1]。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短视频内容的生产与传播[2]。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技术为短视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NVGCr8EagAQkbSu7lXJmiA==。《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指出,主要短视频平台主题主线相关内容播放量达580多亿次,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时长151分钟。由此可见,短视频已成为新媒体时代新的信息互动方式[3]。

短视频能够引领潮流,与其特点密不可分。首先,短视频时长短、内容精练。社交媒体平台短视频时长通常为15秒至1分钟。在专业的视频平台、视频网站、电视节目中,短视频时长会随具体的内容类型和播出需求而变化,一般为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同时,短视频内容呈现要紧扣主题,提炼精华。

其次,短视频创作门槛低、传播渠道广。人人都能使用简易的设备创作短视频,并将其上传到短视频平台。短视频具有强大的社交分享功能,用户可以将喜欢的短视频分享到社交媒体平台上,与朋友互动、讨论,形成裂变式传播。

最后,短视频更新速度快,受众浏览速度快。短视频平台每天都会更新大量内容,极快的更新速度使短视频平台的内容始终新鲜有趣,能够持续吸引用户关注。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内容,能激发青少年创作短视频并将其发布的兴趣。视频平台能够通过智能算法精准推送符合用户需求的内容,从而增强用户黏性。

(二)美育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

美育历史悠久,蔡元培先生继承中西美育传统主张,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重要美育理论[4]。美育是相对综合、全面的教育,不局限于艺术门类的教育,是由多个学科共同完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成长的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强调“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5]。美育是基于各种艺术形式和美学理论开展的教育,旨在培养人们对美的感知、鉴赏和创造能力。美育目标是通过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使其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6]。实施青少年美育,对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质、道德规范、智力情商有相当大的帮助。

首先,美育能引导青少年接触和欣赏不同艺术形式和多元文化,拓宽青少年的文化视野,使其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要通过美育引导青少年学会分辨美丑、优劣,增强审美鉴赏能力,提升整体文化素养。

其次,美育能够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方面的熏陶与感化。以美引善,寓教于美,美育具有辅德功能,通过美的形象打动人,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以美的事物、美的形象和美的理想感染青少年,使其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再次,美育可以丰富青少年的情感,帮助青少年发扬积极健康的情感,消除不良情绪,使青少年形成广泛、丰富、深刻的思想观念和理性的价值判断。

最后,美育有助于青少年开发智力,促进其技术技能的提升。通过美育实践,锻炼青少年的思考力、观察力、判断力和创造力,能使其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提高自身的学习力。

二、短视频在青少年美育中的实践价值

短视频在青少年美育中呈现出多方面的实践价值。短视频能拓宽美育知识获取渠道,促进美育普及;短视频能拓展美育新视角,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增强文化自信。由此可见,在青少年美育中应用短视频,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一)拓宽美育知识获取渠道,促进美育普及

随着短视频在美育中的深入渗透和广泛应用,美育的主体、内容、方式、时空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短视频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的美育内容以及获取美育知识的途径,吸引了大量青少年用户。短视频能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实困境,如偏远地区学校的师资力量不充足,专业水平不高,偏远地区的青少年缺少美育途径,而短视频凭借丰富的资源则弥补了这一不足。短视频能通过短视频平台迅速触达广大青少年群体,让青少年更加便捷地获取美育知识,实现美育的普及。

(二)呈现美育新视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短视频的互动性强、内容碎片化,短视频美育涵盖的内容,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形式呈现,这种美育呈现方式相比传统课堂文字内容描述或图片展示更加生动形象且直观,能使青少年获得全新的视觉、听觉体验。短视频平台内容涵盖多个领域,如美术、音乐、戏剧、舞蹈、雕塑等,可能被遗忘或边缘化的传统文化也能通过短视频重回大众视野,使青少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立足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从艺术的角度、美的角度入手,创作美育短视频,有助于青少年理解和感受美育的内涵。短视频具有高度互动性,青少年在观看喜爱的短视频时,会点赞、评论,与亲朋好友分享,与短视频创作者或其他短视频用户互动交流,从而增强美育参与感。短视频的创作与传播,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青少年美育学习方式。

(三)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塑造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7]。短视频平台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向青少年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中的美学精神[8]。人是文化传播的主体,只有广泛调动传播主体的积极性,才能凝聚起文化传播的磅礴力量[9]。要增强青少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利用短视频平台的特点,鼓励青少年从自身视角出发创作短视频,表达自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悟体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有助于激发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青少年对文化瑰宝的热爱之情。

三、短视频在青少年美育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青少年美育短视频普及程度不高

目前,美育短视频尚未得到广泛普及,仅有少部分短视频平台针对艺术类短视频创作者推出定向流量池等激励政策,号召艺术爱好者积极创作艺术类短视频。

目前,美术创作类短视频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展示原创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另一种是围绕美术名作展开的再创作活动。由于美术短视频大部分无法即时获得经济效益,短视频平台对此类短视频的推送有限。学校存在没有充分认识到美育短视频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价值,对其缺乏相应的支持和引导。教师运用互联网资源开展的美育活动较少,通常只是照本宣科。同时,由于美育短视频的创作门槛相对较高,创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美学素养和教育能力。现目前不少美育短视频内容创新不足,难以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符合青少年特点、需求的高质量美育短视频缺乏。综上所述,青少年美育短视频的普及程度有待提高。

(二)短视频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带来美育风险

各类短视频平台的短视频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低俗、恶搞、做作、虚伪的东N1LT2m0CuTfzGPh+XU6p6g==西甚至广受追捧[10]。一些短视频通过精心设计的剧本、夸张的演技或不切实际的内容手法进行展示,营造出虚假现象,构建一种虚幻的、非真实的场景,这些场景往往对青少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如果精准算法推送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管和限制,平台很可能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放任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传播行为[11]。短视频中的“美丑不辨”是创作主体通过非和谐的内容产出对艺术主体的非理性情感及错误价值观的渗透和转移。短视频美育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审丑”短视频,其会制造审美焦虑,煽动青少年情绪,诱导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进入质量更差且有害的“感官茧房”与“情绪茧房”。

青少年容易受到“审丑”短视频的影响,进行模仿学习,不知不觉中偏离主流审美价值观,不利于其成长。例如,青少年观看不良短视频后,盲目追求“A4腰”“能养金鱼的锁骨”,追求不符合自身年龄阶段的浓妆艳抹风格,追求短视频热度拍摄成人化短视频。部分带有“美育”标签的短视频浅薄空洞、缺乏深度,以戏剧化的滥情表演和感官刺激为目的,为观看用户提供快感,与主流艺术美育内容背道而驰。ivOp7OATsO6+rhWT8xaS4A==

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12],青少年若沉迷于这种不良的网络审美中,则会扭曲了他们对现实世界中美的认知与评判标准,进而误导他们在现实世界树立起不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三)短视频碎片化导致缺乏全面系统化美育

短视频的时长有限,因此其内容往往碎片化,深度与广度受限,无法深入探讨复杂的美育知识或进行系统的美育。人类置身网络化生存空间,数字图像的虚拟现实特征改变了人类的传统视觉欣赏习惯[13]。

短视频平台根据青少年观看短视频的行为模式和兴趣偏好,推送相似度较高的碎片化短视频内容,导致青少年对美的认知以及观念逐渐固化,限制了青少年的审美视野,使其困于审美的“信息茧房”。青少年在短视频平台上接触到的美育内容往往是碎片化的、零散的,难以构建起完整连贯的美学知识体系。如部分艺术机构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发布的短视频只涉及美育开始阶段和美育成果,要观看美育创作过程需要消费,因此大部分青少年无法观看完整的美育内容。而且,由于短视频具有碎片化特点,再加上短视频平台与学校合作的美育计划较少,青少年在观看时往往缺乏系统性的指导和学习路径规划。

四、短视频在青少年美育中的优化路径

(一)整合资源形成青少年短视频美育矩阵

首先,增强数字化美育矩阵意识。数字赋能美育实践活动,通过数字媒介手段以更多样、丰富的形式呈现审美对象[14]。青少年大部分的学习行为在学校进行,因此学校应明确青少年美育的目标,根据整体教育理念和课程设置设计短视频美育内容。

其次,对青少年进行深入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了解青少年的兴趣、学习风格和需求,根据不同年龄特点的青少年认知水平,设计针对性强的青少年美育数字化学习路径,结合校外短视频美育资源,形成学校短视频美育矩阵。

再次,整合公共文化机构美育资源。充分整合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中的美育资源,从数量、供给、服务等方面创新文化产品的形式和载体[15]。联合创作高质量的美育短视频,呈现科学艺术、传统文化、日常生活等不同纬度的知识之美,形成系统化美育内容。

最后,短视频平台积极联动美育客体。短视频平台通过与公共文化机构、学校等美育客体合作,对青少年美育主体进行更全面的美育,通过引入高质量的艺术教育资源,使美育内容更加丰富多元。通过“线上+线下”的矩阵模式,让美育资源能够广泛覆盖青少年群体,提高美育普及度,有助于实现提升青少年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素养的美育目标。

(二)优化青少年美育短视频内容生产

首先,构建高质量美育内容生产体系。开展短视频美育需明确美育内容定位,根据青少年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偏好创作美育短视频。要从艺术鉴赏、历史文化、科技创新、自然探索等学科领域发力,创作既具有美育意义,又对青少年有吸引力的美育内容。要不断创新美育形式,拓展美育的深度和广度,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动画形式,如3D、2D、定格动画等,结合音乐、字幕等多种元素,使静态的美育内容动起来,使美育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

其次,汇聚多元化创作力量。组建由美学专家、教育专家、短视频专业制作者等专业人士构成的美育短视频创作团队,策划创作高质量美育短视频。积极鼓励青少年创作者参与美育短视频创作,激发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青少年视角向青少年传播美育知识,更能让青少年产生情感共鸣。

最后,深化合作创新美育短视频。鼓励短视频平台与科技公司、文化传媒公司、艺术创作者等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共同开发美育短视频,实现资源高效整合和优势互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各年龄阶段青少年的美育需求,通过个性化推荐方式,优化各阶段青少年的美育体验。

(三)健全短视频平台机制与监管

首先,建立全面的短视频内容审核机制。扩大对短视频内容的审核范围,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观看短视频并非每次都会打开青少年模式,因此,短视频平台应建立覆盖全年龄段的内容审核机制,对带有“美育”标签的短视频内容进行严格审核。要通过多维度把握视频内容,精准定位、识别与分析视频元素[16]。过滤不良审美信息,确保美育短视频内容的适宜性和教育价值。

其次,积极应用先进技术手段。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高对短视频内容审核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自动识别并过滤不良信息。改进短视频平台算法推荐机制,优先推荐符合青少年美育目标的高质量短视频美育内容,降低不良审美信息的曝光率。

最后,建立用户举报与反馈机制。为短视频用户提供便捷的举报渠道,鼓励用户积极举报不良审美短视频信息。

五、结语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短视频为青少年美育带来了新的传播途径。面向青少年开展美育,需要正视短视频的作用,灵活运用短视频,推出符合青少年需求的美育短视频,提高其普及度,从而有效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黄楚新.我国移动短视频发展现状及趋势[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2(5):91-101.

[2] 陈世华,余思乔.走出效率至上的审美异化:短视频的加速逻辑与减速调适[J].南京社会科学,2023(12):93-103,129.

[3] 雷闪.短视频在高职院校育人机制构建中的运用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8):170-172.

[4] 沈郑,王杰.短视频时代青少年艺术人文素养及建构[J].社会科学家,2020(12):152-156.

[5]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7.

[6] 蔡梦虹,梁烨.新媒体视域下青年美育教育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新闻传播,2024(3):27-29.

[7] 武文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担负好新的文化使命[J].理论导报,2023(9):46-48.

[8] 韩佳璇,武淑萍,张佳硕.具身认知下综合美育课程的育人价值及实践路径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4(13):60-63.

[9] 张道明.新媒体时代高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创新[J].传媒,2023(24):76-79.

[10] 吴飞,尹梓熹.新媒体视域下的美育转型与重塑[J].新闻与写作,2021(7):41-49.

[11] 魏鹏程.短视频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传媒,2023(7):81-83.

[12] 贾维.网络短视频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J].黑龙江科学,2023,14(17):101-102,105.

[13] 姚童哥,肖瑶.新媒体艺术视野下中国传统绘画的传播路径探讨[J].四川戏剧,2023(6):132-136.

[14] 刘锦诺.数智时代的审美困境与美育的突破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24(3):13-18.

[15] 张洁,施雪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三条路径[J].党建,2017(4):39-40.

[16] 孙雅彬.基于AI技术的短视频监管策略研究[J].广播电视信息,2023,30(7):12-15.

作者简介 吴绮颖,助教,研究方向:短视频、青年文化、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