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报在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中的创新与突破
2024-10-27杨玉婷
摘要:2021年6月29日,黔东南日报刊发《党的十九大代表、苗族银匠吴水根历时半年打造银雕作品献给党的百年华诞——苗乡侗寨同心向党》消息,讲述党的十九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水根精心制作银雕作品,为党的百年华诞送上祝福的故事。文章以《党的十九大代表、苗族银匠吴水根历时半年打造银雕作品献给党的百年华诞——苗乡侗寨同心向党》一文为例,深入探究地方党报在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中如何创新出彩。从内容创新来看,地方党报要立足时代,找准地方特色,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以独特的视角,为读者提供丰富、多元的信息。在形式创新方面,地方党报要积极拥抱新媒体,利用多种传播手段,拓宽传播渠道,提升传播效率。此外,地方党报还应通过构建新媒体矩阵,进一步扩大传播覆盖面,增强传播效果。
关键词:地方党报;建党百年;主题宣传;创新突破;报道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7-0160-05
重大主题报道是新闻宣传领域的重中之重,全面覆盖党和国家重要决策的深度解读、重大部署的精准传达、重大活动的盛况记录以及社会热点的即时追踪等。通过报道,展现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和各项政策在实际生活中的贯彻与执行情况[1]。
地市党报是地方主流媒体,对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质量完成重大主题的宣传报道,是党报等主流媒体的主体责任体现,同时也是其强化正面舆论导向的核心使命,还是主流媒体巩固并提升自身影响力与公信力的关键策略[2]。
近年来,黔东南日报始终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原则,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传播好声音,聚集正能量。其围绕各类主题报道等作了一系列策划,推出了不少新闻精品,为黔东南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新媒体时代,地方党报面临着如何使宣传报道贴近受众、增强权威性与亲和力,以及如何让新闻内容更加引人注目的挑战。为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地方党报如何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巧妙融合宏大主题与地方实际,创新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为业界、学界所关注。
一、地方党报在重大主题宣传中的现状与挑战
当前,尽管地方党报在重大主题报道上展现出了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探索,力求创新与突破,然而审视实际的受众反馈与传播效果,不难发现读者群体对这类报道的关注度仍显不足,其影响力往往局限于新闻行业领域[3]。
与中央、省级等主流媒体比,地方党报在主题报道中的常见问题有主题大难表达、缺乏亲和力、不善于通过“小切口”展现“大主题”,以及缺少生动细节和贴近生活的笔触等。
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信息传播呈现出多元化的新格局。新媒体凭借其信息传播的即时性、获取的便利性以及强大的互动性,受到广大受众青睐,地方党报读者群体规模逐渐缩减。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公众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更倾向于阅读简短、精炼、易于理解的信息,这对地方党报的报道方式和内容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建党百年宣传报道的创新实践
地方党报在中国党报架构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们负责传播党的理念和政策主张,同时在社会舆论的塑造和引导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4]。作为主流媒体,地方党报不仅承担着“守正”的使命,即在报道中坚守政治立场、传递党的声音、弘扬社会正气,同时也要“创新”,从而不断前行,永葆生机与活力[5]。
(一)为时而著,致敬党的百年华诞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年,众多媒体都在挖掘此背景下的重大新闻素材,推出了不少优质报道。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旗下的黔东南日报以及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平台也尽锐出战,结合各自优势,精心组织,创新报道方式和内容,策划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主题报道。黔东南日报综合运用消息、通讯、系列报道、专栏、图片、专版等,进行多形式、多角度的宣传报道,强劲奏响主旋律。
好看的新闻往往具备贴近读者生活、反映社会背景、容易引发读者认同感等特质[6]。在一次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党的十九大代表吴水根正在为献礼党的百年华诞做准备这条新闻线索,立刻意识到这个题材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都很鲜明,是一个很好的新闻选题,因此持续关注。
2021年6月28日,吴水根的礼物即将送出,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立即派出精干采访队伍深入黔东南州台江县施洞镇岗党略村采访,回来后迅速写稿,反复打磨,几经修改并于次日在黔东南日报一版刊发。
《党的十九大代表、苗族银匠吴水根历时半年打造银雕作品献给党的百年华诞——苗乡侗寨同心向党》于党的百年华诞到来之际刊发,时效性、新闻性强。该文以苗族银匠吴水根打造银雕作品献礼建党百年为主线,展现了在党的关怀下,他从贫困户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和致富带头人,他所在的岗党略村也走上了致富道路的经历。前后对比、以小见大,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康庄大道的实践和成就,抒发了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爱,展示了黔东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砥砺前行、感恩奋进的精神风貌。
(二)精心策划,突出民族地方特色
融媒体时代,媒体传播平台越来越多,新闻传播手段越来越丰富。提前策划,依靠高质量、有特色的作品,做好新形势下重大新闻主题策划,是地方党报常做常新的命题[7]。
通常情况下,地方新闻媒体在高度上难以和中央、省级媒体比肩,但地方党报刊发的本土新闻,无论在地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更贴近本地受众。本土新闻是地方党报最大的特点和优势[8]。只有立足本土,突出地方特色,地方党报才能突出重围。只有把本地的特色做足做好,地方党报才有可能扩大影响力,拥有稳固的读者群体。
大美黔东南美不胜收,苗乡侗寨多姿多彩,拥有优质的非遗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处处是“新闻富矿”。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新闻报道如何立足本土,突出地方特色,如何创新出彩?
内容始终是“魂”,优质内容永远是媒体最核心的竞争力[9]。为了做好建党百年主题报道,黔东南日报提前精心策划新闻选题,深耕地方特色内容。2021年初,记者发现选题,并用半年多的时间跟进,抓住重要时间节点,于党的百年华诞到来之际推出《党的十九大代表、苗族银匠吴水根历时半年打造银雕作品献给党的百年华诞——苗乡侗寨同心向党》一文。记者以吴水根创作的银雕作品献礼建党百年为切口,关注吴水根苗族银匠、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党的十九大代表的多重身份以及吴水根身上发生的故事。
在对吴水根献礼进行报道的同时,通过纵向与横向的联系,对新闻选题进行深度挖掘,展开广阔的背景,找到新闻蕴含的爱党、爱国内涵。文章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又具有主题共通性,引发了受众的共鸣。
(三)大题小作,用“小切口”讲好“大主题”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2021年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举国关注,举世瞩目。对新闻媒体来讲,这不同于一般的节庆报道。做好此次报道不仅能为节日增光添彩,而且对提升党报声誉与关注度具有重要意义。
黔东南日报的新闻报道工作注重运用微观视角、个体刻画,增强新闻的鲜活性,用“小切口”展现“大主题”,通过小故事阐释大道理。其将宏大的主题融入每个紧密相连的小新闻点,实现大主题的微观化呈现,使重大主题变得具体而生动,易于被感知和理解。精心雕琢“小切口”,汇聚起来的精彩片段就会共同织就一幅生动鲜活、感人至深的大主题画卷[10]。
《党的十九大代表、苗族银匠吴水根历时半年打造银雕作品献给党的百年华诞——苗乡侗寨同心向党》一文中,记者将吴水根用他最擅长的苗族传统银饰锻造技艺精心制作银雕作品献给党,与建党百年大背景结合起来,同时穿插脱贫攻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背景。叙事镜头从吴水根一人,拉到岗党略村的村民,再到黔东南各族儿女,以小见大,由点及面,将主题自然地表达了出来。从吴水根的生活变化中洞察时代变迁,展示黔东南建设的新变化,反映群众生活越来越好的现实。在平凡情感中展现家国情怀,彰显了老百姓对党的感恩之情,礼赞时代的美好,营造举国共庆党的百年华诞、齐心协力开创新局的浓厚氛围。
该文虽短,但背景全面、信息量大、视角独到,既见人见事又具有宏大格局,小消息背后有“大文章”。在954字的消息里,记者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以小人物折射大时代、以小故事阐述大道理,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于细微处见精神,透过社会个体视角诉说时代变迁。以小见大,情理交织,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吴水根和徒弟龙银沙师徒俩一起锻造银雕作品献礼建党百年华诞,是一个有纵深感的角度。接续传承的故事,无论是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上还是爱党爱国上都有体现。
(四)标题浓缩,突出文章主题思想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新闻标题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读者了解新闻的窗口,直接影响着读者的新闻阅读体验。读者打开报纸,首先看到的是文章的标题,标题就像文章的眼睛,炯炯有神、有灵性的“眼睛”才能牢牢吸引读者。精彩的新闻标题,巧妙地将优雅的形式美与精练的语言艺术融为一体,让人一眼难忘[11]。
《党的十九大代表、苗族银匠吴水根历时半年打造银雕作品献给党的百年华诞——苗乡侗寨同心向党》这篇消息采用了复合型标题,肩题“党的十九大代表、苗族银匠吴水根历时半年打造银雕作品献给党的百年华诞——”新闻性层层递进,以准确、简明扼要的语言揭示了新闻所报道的最主要的事实、对读者最有用的信息。
主标题“苗乡侗寨同心向党”高度浓缩、言简意赅,内涵深刻。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全国苗侗民族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据不完全统计,这片土地上生活着苗、侗、汉等30多个民族,其中苗族、侗族人口分别占43.6%、30.5%,因此通常以“苗乡侗寨”指代黔东南州。
“苗乡侗寨”和“同心向党”都是四字词语,对称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另外,“同心向党”既是吴水根献给党的百年华诞的银雕作品名称,又和文章的主旨相契合,韵味悠长,让人记忆深刻。该标题突出了在党的领导下,黔东南各族儿女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
(五)深入一线,捕捉生动鲜活素材
记者采访必须亲临现场。细心如丝,慎之又慎,使报道经得起时间的考验[12]。俗话说,七分采访,三分写作。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层一线抓“活鱼”,深入现场掌握大量的新闻素材,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报道才能深刻全面、新鲜有趣又有感染力,从而更好地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记者到台江县施洞镇岗党略村吴水根的家乡采访,将所见所闻所感真实记录下来,数据翔实、描写具体。例如,第四段写道:“作品造型中,左侧是一座古朴典雅的四层苗族吊脚楼,右侧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六层侗族鼓楼,中间用一座气势如虹的风雨桥相连,将整件银雕有机地融为一体。吊脚楼前,镶嵌着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风雨桥栏上镌刻着一行大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遒劲有力,分外惹眼。”这段描写将银雕的精美以及吴水根精湛的锻造技艺体现得淋漓尽致,以具体的细节展示吴水根的工匠精神,有效提升了新闻的价值。
吴水根潜心钻研苗族银饰锻造技艺,致力于凭借银饰加工技术带领和帮助广大农民群众致富。消息的第七段通过一系列可感可知的数字,生动展现了岗党略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吴水根的带领下,他所在的岗党略村,2020年银饰加工销售产值达4000余万元,每户年均收入10万元”。
《党的十九大代表、苗族银匠吴水根历时半年打造银雕作品献给党的百年华诞——苗乡侗寨同心向党》全篇报道954字,正文10个自然段,全是记者的所见所闻,报道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现场感强。
(六)语言朴实,表达人物真情实感
新闻语言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13]。新闻写作使用简洁、朴素的语言,更能吸引和取信读者。
“6月28日上午,党的十九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水根来到台江县施洞镇党委,将一个精美的五彩锦盒郑重地交到镇党委负责同志手中。打开锦盒,一件雪白晶莹、熠熠生辉的银雕作品展现在人们面前。”该消息开头简练直接地向读者交代了主人公身份、地点、起因等新闻要素。“‘我想通过镇党委将这件银雕作品逐级呈献上去,为党的百年华诞送上我们的祝福和感恩。’吴水根说。”这句用直接引语道出了原因,还原事件现场,确保新闻的真实性。朴实的话语展现出了吴水根的赤诚之心,也反映了黔东南各族儿女同心向党的炽热情怀,增强了报道的可读性和亲和力。“仅构思设计就花了近4个月时间。确定方案后,吴水根和徒弟龙银沙开始了夜以继日的艰苦创作。每天早上7点开始工作,到深夜12点才休息,每道工序都精益求精,每个细节都尽善尽美。经过半年的辛勤努力,一件巧夺天工、大气磅礴的银雕作品终于大功告成。”消息第九段用简短明了的语言描述了吴水根从构思设计到打造银雕再到作品完成的经过,时间脉络清晰,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吴水根的创作过程不仅是对技艺的传承,更是对党的深情厚谊的物化表达。
通观全篇,文章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语言朴实、文字简洁,通俗易懂且富有说服力。平凡中见真情,读者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吴水根师徒的用心。
(七)同频共振,扩大传播声势广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14]。
在当今多元化且快速迭代的媒体格局中,传统媒体以其权威性与专业性稳固根基,而新媒体则以迅捷、互动与多元的特性焕发新生。二者深度融合,不仅是媒体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提升信息传播效率与广度的关键所在。
传统媒体应积极拥抱新媒体平台,利用其海量的新闻素材,为自身内容注入新鲜血液,使新闻报道更加多元、丰富。同时,传统媒体要在内容层面进行差异化刊发,更需在互动方式和传播策略上寻求突破,以强化与公众的紧密联系,并推动集约化管理及多平台传播的实现[15]。
《党的十九大代表、苗族银匠吴水根历时半年打造银雕作品献给党的百年华诞——苗乡侗寨同心向党》一文在黔东南日报首发后,吸引了各方关注。随后,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充分运用新媒体矩阵,对文章精编,融合现场图片及生动的短视频,通过黔东南微报公众号、黔东南新闻网官方微博等多元化平台,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立体传播。
报纸与新媒体的前后联动,不仅让信息跨越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界限,实现了无缝对接与广泛覆盖,更通过视觉与文字的双重冲击,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多彩贵州网、人民网、新华网等权威媒体的相继转载,更是将这一新闻事件推向了全省乃至全国人民的视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共鸣与热烈讨论,收获了极佳的社会反响。
三、结语
地方党报在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中,一要持续深化内容创新,深入挖掘新闻资源,注重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以高质量的内容赢得读者的信任和喜爱;二要增强策划意识,围绕重大主题和中心工作,精心策划报道方案,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报道作品;三要深入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将地方文化元素融入报道之中;四要注重人物故事的讲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以情感人,同时,要善于运用朴实、鲜活的语言说明事物、表达观点;五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互动手段,提升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唯有如此,地方党报在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中才能创新出彩,持续提升其影响力、公信力。
参考文献:
[1] 李瑶.让宏大饱含温度:大型主题报道的“小角度”叙事[J].新闻世界,2022(1):54-58.
[2] 常凌翀.融媒视野下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传播路径:以中央媒体对湖州生态文明建设典型经验报道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9(3):90-93.
[3] 刘杨.全媒体视域下地方党报重大主题报道创新路径探析:以成都日报建党百年主题宣传融合实践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24):147-150.
[4] 代朝霞.以策划为先导以创新为灵魂:浅谈地方党报的主题策划[J].中国地市报人,2023(10):31-32.
[5] 张国鹏.转变思维、创新发展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动力[J].记者摇篮,2023(5):78-80.
[6] 储著坤.浅谈地方党报新闻语言的大众化与生活化[J].新闻世界,2021(2):13-15.
[7] 殷小乔.新时期地方党报重大主题策划探究:以《酒泉日报》为例[J].新闻世界,2024(2):84-86.
[8] 陈太贤.地方党报的优势:新闻本土化[J].中国地市报人,2018(4):16-17.
[9] 陈邦兵.“融”出新格局“合”出新价值:浅谈地方党报推进媒体融合新实践[J].新闻世界,2023(6):11-13.
[10] 商宇.关于加强地方党报新闻策划的几点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6(2):141-142.
[11] 汪娟.人物报道标题制作精准度的技巧研究[J].新闻世界,2022(1):73-75.
[12] 路延成.关于现场采访的理论探讨[J].理论观察,2006(3):188-189.
[13] 程曼丽,乔云霞.新闻传播学辞典[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12.
[14] 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353-358.
[15] 郭金玉.融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转型发展模式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2(1):10-12.
作者简介 杨玉婷,记者,研究方向:主题新闻宣传报道、地方党报与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