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报纸新闻采编转型发展路径探析
2024-10-27郭维
摘要:新媒体以即时性、快速传播、高度交互性及碎片化阅读等特性,成功吸引了大量用户,对传统报纸媒体造成了巨大冲击。为重塑市场竞争力,促进报纸行业持续发展,传统报纸新闻采编模式亟须转型与升级。文章聚焦于传统报纸向新媒体转型发展现状,运用深度访谈、实地调研等多种方法,深入剖析新媒体对报纸新闻采编的多维影响,并深入审视当前采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新闻的时效性不足、新闻采编平台尚不完善、生产流程不合理、新闻内容同质化、新媒体营销手段单一、资源开发不足等。研究发现,尽管报社在转型过程中拥有丰富媒体资源、线下品牌影响力大、新旧媒体融合布局完善等显著优势,但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浪潮中,其经营策略与管理模式仍存在局限性,特别是在经营效率和管理创新方面存在明显短板。针对上述问题,文章结合报纸新闻采编工作的固有特性,提出一系列推动传统报纸向新媒体采编转型发展的对策:创新组织架构,提高新闻时效性;搭建全媒体“中央厨房”新闻采编平台;完善新闻生产流程;优化新闻采编内容;深化新媒体营销渠道的融合;强化新闻采编资源开发。文章认为,采取上述对策,报社能够突破新闻采编困境,加速转型进程,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新媒体;报社;新闻采编;转型发展;报纸
中图分类号:G212;G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7-0145-05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途径和方式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媒体之间的边界逐渐消失,传统媒体快速向新媒体方向转型,以更好地应对快速变化的媒体环境。为推动媒体深度融合,要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内容深度、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融合,探索新闻采编转型发展路径,推进媒体融合转型和产业化发展。
一、相关概述
(一)媒体融合
新媒体是跨越传统媒体的全新载体形式,具有数字化、碎片化的特征,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和行业。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媒体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的边界逐渐消失,由单一化朝着功能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体现出新媒体在链接、整合、激活社会各要素方面的全新作用,也是一个多方媒介重构创新的过程[1]。
(二)新闻采编
新闻采编工作主要是基于新闻活动、新闻事业、新闻工作规律开展的,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像、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等,涵盖组织部署、实施与推进、结束与总结三个阶段,在对新闻信息进行认定、采集、加工、制作的过程中,要快速了解其典型性、价值。
(三)媒体融合对新闻采编的影响
面对日益多样化的受众需求,新闻采编工作面临较大挑战,面对不同类型的信息,新闻采编人员要及时快速地进行筛选和处理,提高对信息的敏感度,以精细化的方式报道新闻内容,保证新闻采编的真实性和精准度[2]。
新媒体环境下,报纸新闻采编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技术融合。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新闻采编专业知识,灵活运用各种信息化媒介和工具,优化受众的体验。二是资源融合。互联网技术给新闻采编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要以多向交互的信息技术为依托,利用不同类型的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三是平台融合。媒体融合背景下,报纸新闻采编工作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往往以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信息化平台为依托,实现受众与新闻内容的互动和交流。
二、新媒体环境下报纸新闻采编存在的问题
TKi4fDsZMKOi8C3qjcU9Xw==(一)新闻时效性不足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更新迭代快,传统报纸难以适应新媒体的要求,无法及时向受众推送新闻内容。通过调查和访谈得知,一些报纸在新浪微博、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新闻的频次较少,线上线下传播内容存在重合,无法有效吸引受众,导致大量受众流失,影响力下降。
(二)新闻采编平台尚不完善
当前,一些报纸新闻采编信息化水平偏低,新闻采编平台缺乏安全性和可靠性,无法达到及时高效的新闻采编工作要求。
第一,线索管理比较散乱。新闻采编信息化平台缺乏集中高效的线索管理功能,通常采用手工记录的采集方式,依赖固定的新闻来源和线人渠道搜集新闻线索,一定程度上存在线索重叠的现象,不利于日常操作和查阅[3]。
第二,稿件流转处理不够快捷。缺乏快速高效的稿件流转处理通道,受固有思维的限制,多数记者通常借助各种存储工具进行新闻稿件的流转处理,导致稿件流转处理效率偏低。
第三,稿件共享机制缺失。现有稿件多数采用纸质档案的方式存储,缺少快速高效的稿件分享库,延误了发稿时机,降低了新闻的价值。同时,出现选题重复率高、选题审核效率低、采访延误等问题。
(三)新闻生产流程不合理
第一,缺乏新闻策划全媒体思维。新闻采编策划缺乏全媒体思维,报媒记者无法把握新闻信息采集的“度”,对方针政策、报纸定位、版式调整等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导致对新闻内涵的挖掘深度不足,降低了新闻策划质量。以“丝绸之路冰雪节”的新闻报道为例,新闻采编人员仅仅聚焦社会新闻报道,缺乏对新闻内容的深度挖掘和解读,尤其忽略了对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的报道,影响了受众的视觉体验,使其无法全方位把握新闻内容[4]。
第二,新闻采编流程不够灵活多样。传统报纸尚未构建“多位一体”的传播矩阵,新闻采编需要经历审核、编辑、排版、校对、终审等诸多环节,时效性远不如新媒体,无法实现及时、良性沟通。尤其是重磅突发性新闻,传统报纸新闻采编流程无法体现其延伸传播价值,难以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
第三,新闻采编的集中管理缺失。报纸新闻传播存在各自为政的状态,对新闻采编内容缺乏统一集中管理。粗放式的管理模式直接导致报纸新闻采编工作资源遭到极大浪费。
第四,新媒体端口信息发布滞后。报媒新闻采编工作集中于报纸这个传统媒体,资源大多集聚于传统生产模式,优势资源并未整合到移动端,无法充分发挥不同媒介的独特作用,导致新媒体新闻采编端口信息发布滞后,难以形成完整、闭环式的新闻采编体系。
(四)新闻内容存在同质化倾向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离不开优质内容的有力支撑。在新闻采编过程中,一些报媒充当“搬运工”的角色,仅仅对原有的新闻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和二次传播,未深度融合新闻采编内容,难以吸引读者的眼球[5]。
此外,新闻采编内容的二次加工不足。在编辑新闻内容的过程中,仍采用传统媒体固有的信息处理模式,仅仅进行简单复制和二次传播,没有结合不同渠道进行个性化、定制化的二次加工。目前报媒融合方式一般是设立新部门或创建配套网站,局限于普通资讯、新闻动态等内容,缺乏创新融合业务,难以让受众获得多元化、个性化的体验。
(五)新媒体营销手段单一
新媒体提供了多元化的营销渠道,极大地促进了报媒的深刻变革和快速发展。当前,报媒要在新媒体中实现突围和转型,迫切需要拓展新媒体营销手段。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报媒在新浪微博、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平台等端口的投入较少,新媒体营销手段单一,在社交网络平台品牌营销方面缺乏互动性和影响力,不利于增强受众对平台的黏性[6]。
(六)资源开发不足
当前,报媒涉足领域主要为教育、民生、娱乐等,停留于单一资源的初步开发,采取点对点的输入、输出方式,缺乏与相关产业或行业、企业的连接,尚未形成多元化、一体化的融合格局。同时,报媒缺乏对相关产业合作资源的深度开发,受限于传统的对抗竞争和各自为营的封闭思想,缺乏市场前瞻性。
三、新媒体环境下报纸新闻采编转型发展的路径
(一)创新组织架构,提高新闻时效性
新媒体环境下,组织架构对报纸新闻采编转型战略落地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应采用整合、重组等多样化策略,创新报纸新闻采编组织架构,顺应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和要求,畅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连接路径。在具体实践中,可以根据报社自身实际,创建融媒体中心,分设采编部门和经营部门,下设若干个新闻采编小组,如矩阵管理部、微信组、微博组、头条号组、策划组、广告部等,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避免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要通过实时快速编辑和转发新闻内容,实现报纸内容与新媒体之间的互动,在良性的闭环流程下提高新闻采编的时效性[7]。
(二)搭建全媒体“中央厨房”新闻采编平台
要坚持“内容为王”原则,整合新闻采编力量,构建全媒体“中央厨房”新闻采编平台,打造“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多媒体传播”的工作格局,在“N进N出、融合生产”的工作模式下,集聚新闻线索,共享新闻资源,优化新闻资源配置,最大限度体现新闻资源的价值[8]。
同时,要统筹管控新闻采编各个环节,打通多元化的新闻采编通道,做到专业化、智能化新闻采编,重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用户行为分析、传播效果、用户反馈等,可视化展示新闻采编数据反馈、任务执行状态等信息。
(三)完善新闻生产流程
要变革新闻采编业务流程,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剔除不必要的冗余环节。
在新闻策划流程方面,要由记者策划报题,跟踪采集新闻线索和素材,合理确定新闻采编转型目标和传播方式,拟定选题和采编大纲,在明确采访对象和采访方式之后,相互沟通并提出相关要求和建议,找准受众的切入点,挖掘新闻主题背后隐藏的信息,深化新闻策划内容,从全局性、总体性的视角还原真相[9]。
在新闻信息采集流程方面,要改变记者各自为政的状态。可以通过集中采制新闻或网络抓取新闻资源等方式,获取新闻素材,生成新闻网络稿件库。尤其是对于耗时较长、内容冗杂、媒介符号多样化的重大主题报道内容,可以组建记者团队,解决独立“背包记者”的报道难题。对于通过网络抓取的新闻资源,要进行筛选和精准化定位,生成网络舆情方案,包括方案名称、地域关键字、人物关键字、事件关键字等,加强与用户的互动,实现新闻内容的增值。
在新闻内容编辑流程方面,可以通过在线协同的策略对新闻信息进行加工编辑,线上开展新闻内容的沟通、催要、申请审批等工作,形成极具个性化的新闻表达,提高新闻采编内容的效率和质量。
在新闻产品发布流程方面,可以在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个媒介平台发布稿件,开展针对性、持续性的深度报道。
在新闻反馈和评论流程方面,要加以改善,通过报网、App掌媒平台的栏目进行交流和互动,如点赞、转发,及时进行反馈和评论。并且,要利用大数据细分用户,根据用户性别、爱好、受教育程度、生活方式等,生成用户画像,提供个性化的场景推送和内容制定等服务[10]。
在新闻生产流程管理方面,要定期检查和评估新闻生产流程运行情况,适当调整新闻生产程序和标准规范,采取合理的风险规避举措,最大限度降低不良影响。
(四)优化新闻采编内容
第一,抢抓第一落点,注重新闻采编内容的新闻性。记者要随时关注时政新闻、重大突发事件、重大政策等,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解读和报道,把握好新闻报道的时机、节奏和策略。
第二,狠抓第二落点,体现导向性。可以组建言论评论微信群,通过新闻评论的形式表明自己的立场,主动设置议题引导舆论走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做到激浊扬清、澄清谬误。
第三,重抓第三落点,彰显思想性。通过深度报道、整体报道、全面报道的方式,落实新闻报道内容,深入全面地分析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11]。
(五)深化新媒体营销渠道融合
1.拓展营销渠道。全面深入调研主流群体和广告客户的实际需求,积极拓展营销渠道,创新营销推广方式,做好新媒体各板块业务的精准对接,多方位开发新媒体的舆情监控功能,通过新媒体矩阵统一管理平台。在具体操作中,要深度解读新媒体信息,严格把关动态视频,采集有深度的精品内容,实现报纸向新媒体的功能延伸和拓展[12]。
2.强化内容营销。基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视角,要引导受众依照生产者制定的步骤和环节进行内容消费,其运行逻辑主要为引起注意—激发兴趣—勾起欲望—促成行动。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双端媒介,打造覆盖线上与线下的新闻采编产品,面向不同受众打造精品内容,采用“信息服务为主、导视内容为辅”的模式,吸引更多受众,加强受众与新闻采编内容的互动,如阅读、点赞、评论、自发传播等,形成追热点、抓痛点的新闻采编用户基群。
3.提供个性化营销服务。聚焦新闻内容的用户群体,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精准分析和反馈用户购买的内在需求和真实意图。在报媒新闻采编营销服务过程中,要制定科学的营销服务策略,结合用户数据库分析用户的需求和行为,锁定用户市场,生成目标用户需求信息,找寻用户线索,向目标用户提供针对性、定制化的服务,提高用户的满意度[13]。
(六)强化新闻采编资源开发
1.打造新闻采编系统平台。新媒体时代,报社要构建新闻采编生产机制,打造功能完善的新闻制作平台。要搭建新闻采编系统平台,进行系统整体架构部署和设计,可以选用B/S架构模式,基于HTTP协议连接内部网络,确保数据传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系统通过Web端共享和链接信息,进行资源统一配置和集约化管理。基于促进服务器扩展性和有效性的要求,将新闻采编系统平台分为展示层、应用层、数据层。其中,展示层是直接面向用户的交互界面;应用层涵盖新闻采编系统服务器处理业务的主要逻辑,通过一定业务流程和相关算法完成新闻采编任务;数据层则依循J2EE标准进行数据开发,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14]。在全媒体“中央厨房”新闻采编平台功能模块设计中,可以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设置模块,包括报题子系统、编辑子系统、发布子系统、后台管理子系统等。其中,报题子系统由新闻线索处理人员采集新闻线索,对其进行筛选、整理和发布,在策划组约稿后进行报题编辑、报题提交、报题审核;编辑子系统则将新eL/eYXFDEbK/LS3U49LKeqTU3rYVjzf0bsCHEWG7I/Y=闻素材和稿件提交至编辑系统,权限内工作人员登录、查看、修改、审核,最后出具审核单;发布子系统要生成可永久存储稿件、具备检索查看功能的稿件发布库,用户根据使用权限查阅稿件,实现稿件的检索、分享和采纳;后台管理子系统则是在不同业务环境下进行后台操作,包括新增平台或批量添加新用户、编辑并修改栏目信息、发布库管理、设备管理、数据管理等。
2.加强新闻采编内容技术与安全管理。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平台要借助知识管理、内容管理、搜索引擎等信息化手段,结合新闻采编业务需求和价值导向,不断完善功能。同时,要顺应新闻采编作业流程,提高新闻采编信息资源整合效率,实现直通式信息传输和全方位信息共享[15]。要加强新闻采编平台的日常运营维护和安全管理,做好系统平台的安全定期检测、及时反馈。从物理安全、数据安全、运行安全的不同角度分析,确保新闻采编系统的安全性。在物理安全方面,要采取必要的环境安全防护措施,包括防火、防潮、防尘等,最大限度排除系统平台的安全隐患。同时,要做好系统设备安全管理,如硬盘磁盘的镜像处理、磁盘阵列处理等。数据安全是出于保护数据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需求,依照权限使用系统,对关键信息进行加密、自动过滤,并做好数据自动备份,及时清理垃圾数据。还要保证运行安全,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与恢复,根据突发紧急事件的影响和风险,制定应急计划和具体措施,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四、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报纸新闻采编要注重传播渠道、传播内容的整合与优化,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优化新闻采编组织结构、流程、内容、渠道、资源开发等,推动新闻采编工作进一步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邱芹.新媒体环境下报纸新闻采编转型探析[J].中国报业,2023(12):34-35.
[2] 王海霞.浅谈新媒体为纸媒采编工作者带来的挑战[J].采写编,2021(6):70-71.
[3] 阿丽吐娜依·努尔买买提.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采编的转型策略[J].中国地市报人,2021(5):77-78.
[4] 温永刚.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转型方式浅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5):138-140.
[5] 赵晓松.探析新媒体环境下报纸行业新闻采编的转型[J].新闻传播,2021(1):74-75.
[6] 樊金钢.新媒体环境下报纸行业新闻采编转型路径研究[J].新闻文化建设,2020(7):49-50.
[7] 孙浩.新媒体环境下纸质媒体新闻采编转型研究[J].山西青年,2020(9):90-91.
[8] 罗垚.新媒体环境下报纸行业新闻采编转型建议[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2):143-144.
[9] 孙晓晔.新媒体环境下纸媒新闻采编的转型[J].科技传播,2019,11(6):39-40.
[10] 崔振.新闻采编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转型及发展[J].传播力研究,2019,3(3):97.
[11] 曹娜.新媒体下电视新闻采编转型方向及策略[J].新闻传播,2024(10):100-102.
[12] 贾静.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转型方式研究[J].中国报业,2023(18):232-233.
[13] 张玮.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角色的变化[J].新闻文化建设,2023(17):97-99.
[14] 曾杰.新媒体时代党报新闻采编工作现状与转型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5):105-107.
[15] 索南草.把准时代定位 坚守行业底线:融媒体时代的新闻采编新特点[J].新闻文化建设,2023(14):67-69.
作者简介 郭维,记者,研究方向:新闻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