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互动视频在国际传播中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2024-10-27杨怡婷
摘要:互动视频是一种结合视频叙事与交互设计的新型媒体形态,支持观众通过点击、滑动等方式参与剧情发展,从而获得沉浸式、个性化的观看体验。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互动视频在生产制作、商业模式、受众反馈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选取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具有代表性的我国主流媒体与共建国家媒体所制作的互动视频,通过深入剖析其内容、形式、传播效果,揭示互动视频在促进文化交流、提升国家形象、传播中华文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并指出互动视频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内容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缺乏创新性和独特性,难以吸引观众持续关注;互动设计与用户体验方面有待优化,部分互动视频的操作复杂,无法充分满足用户的参与需求,导致用户实际参与度不高;传播效果的评估存在困难,难以准确衡量互动视频对文化传播的实际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对策建议:深化对互动视频的跨文化传播研究,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观众的需求和喜好,为制作更具针对性的内容提供理论支持;加强国际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打造高质量的互动视频;不断创新互动技术,增强观众黏性,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互动的趣味性和便捷性,从而优化传播效果。
关键词:共建“一带一路”;国际传播;互动视频;叙事;跨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7-0068-05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多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从愿景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1]。共建“一带一路”不仅给共建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还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
高质量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离不开有效的国际传播。共建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如何通过传播增进了解、凝聚共识,尤其是如何向世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让世界深入了解共建“一带一路”成为一个重要课题[3]。
在数字媒体飞速发展的当下,互动视频将文本的叙事、音视频元素的叙事和复杂叙事设计三种互动叙事的发展路径以交叉运用的模式呈现,实现融合文本、音视频元素和复杂叙事设计的游戏化传播[4],凭借沉浸感强、参与度高的独特优势“出圈”,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传播开辟了一条新路径。本文基于国际传播视角,依托互动叙事理论,深入分析共建“一带一路”互动视频的创新实践与发展前景。
一、互动视频的发展与优势
(一)互动视频的发展
在学界,互动视频被定义为一种结合视频叙事与交互设计的新型媒体形态。观众可通过点击、滑动等方式选择视频内容,以主动的姿态投入视频所建构的空间,拥有参与故事情节走向和诞生不同结果的权利[5],获得沉浸式、个性化的观看体验。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互动视频在生产制作、商业模式、受众反馈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6]。社交媒体的兴起使观众能够实时参与到信息的生产与传播过程中,使互动的主体更加多元;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使互动朝着智能化、沉浸式方向发展;大数据技术的普及,信息传播多元化、立体化的特点为实现互动的精准化奠定了基础。
2018年底,Netflix推出互动电影《黑镜:潘达斯奈基》,为观众提供了多种结局选择,不仅为平台带来了巨大流量,还引发了互动视频的创作热潮。因此,2018年被认为是互动视频元年[7]。自2019年起,国内各大视频平台纷纷开始尝试制作互动视频产品[8]。2020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互联网互动视频数据格式规范》[9],这意味着互动视频产品进入规范生产状态。
当前的互动视频包含多分支剧情选择、视角切换、互动解谜、实时互动反馈、个性化定制、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结合、互动广告、互动游戏化等类型,多样的形式增强了互动视频的趣味性、参与性,能够满足观众的个性化需求。
(二)互动视频在共建“一带一路”国际传播中的优势
1.互动叙事增强观众的体验感。互动视频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独特的叙事方式。区别于传统的线性叙事,互动视频赋予观众更多的参与权和选择权,调动观众成为故事的“共同创作者”。
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传播中,互动叙事可有效增强观众的体验感。例如,观众在观看介绍“丝绸之路”历史的互动纪录片时,可选择不同的路径,探索自己感兴趣的文化元素。这种自主探索的过程,能够让观众对不同文化产生更立体、更深入的认知。互动叙事还可通过设置情境式问题,引导观众换位思考,深入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有助于培养文化共情,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相互理解与包容。
2.沉浸式传播提升观众的认同度。沉浸感是互动视频的另一个优势。通过VR、AR等技术手段,互动视频可以打造身临其境的观看体验,让观众全方位、多感官地投入故事情境中。在共建“一带一路”传播语境下,沉浸式互动视频有助于增强观众对共建“一带一路”的认同感。例如,VR互动纪录片可以带领观众“走进”哈萨克斯坦的特色村庄,与当地民众面对面交流,感受共建“一带一路”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改化。通过沉浸式体验,观众得以更直观、深刻地认识到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性[10]。此外,沉浸感还能唤起观众的参与感,当他们进入共建“一带一路”的虚拟情境中时,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
3.交互功能促进观众参与和反馈。互动视频最本质的特点在于交互性,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与内容“对话”、表达自我的渠道。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传播中,互动视频的交互功能可以显著提升观众的参与度。
例如,要展现“一带一路”建设成就,可以设置问答环节,邀请观众分享自己的看法与建议。通过深度参与互动,观众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积极的意见表达者。交互功能还能促进观众间的横向交流。观众可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展开讨论,在交流碰撞中增进理解。这种互动有助于营造开放、包容、多元的舆论生态。
二、共建“一带一路”互动视频案例分析
(一)我国主流媒体制作的共建“一带一路”互动视频
近年来,我国主流媒体积极探索制作共建“一带一路”互动视频。
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的互动专题,采用时间轴的方式,梳理与共建“一带一路”相关的重大事件和成就,并嵌入大量图表、链接等互动元素,为观众提供多维度、立体化的阅读体验。
新华社推出的互动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分析与数据可视化技术,直观展示共建“一带一路”给共建国家带来的贸易、投资、就业等方面的积极变化。该互动数据库涵盖了“五通”各领域的关键数据,让观众可以全景式把握共建“一带一路”的宏观态势。
央视推出互动专题《共圆“一带一路”梦》,通过视频、图文、数据可视化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现共建“一带一路”的发展历程与合作成果。观众可通过互动地图了解共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点击不同国家还可以欣赏当地的风土人情。
中国国际电视台制作的互动专题《“一带一路”·合作共赢》,采用360°全景视频技术,邀请观众“走进”雅万高铁、汉班托塔港等标志性项目,近距离感受共建“一带一路”为当地民众生活带来的喜人变化。
这些创新的互动视频,极大地增强了共建“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制作的互动视频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媒体也积极尝试运用互动视频来讲述本国故事。
哈萨克斯坦国家通讯社制作的系列互动图表新闻《“一带一路”给哈萨克斯坦带来了什么?》,通过生动直观的数据可视化,展现共建“一带一路”给哈萨克斯坦经济社会带来的积极变化,如基础设施建设里程、投资贸易额增长等。
巴基斯坦报业集团推出的互动专题《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五周年》,通过图文、视频等多媒体内容,全景式回顾了中巴经济走廊给巴基斯坦带来的发展机遇,尤其聚焦能源、交通等领域的标志性项目,展现了共建“一带一路”在南亚地区落地生根、惠及民生的生动案例。
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BERNAMA)制作的互动专题《“一带一路”与马来西亚》,通过梳理马来西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大事记,展现中马两国的互利合作。该互动专题还特别策划了《我与“一带一路”》系列微纪录片,讲述了共建“一带一路”给马来西亚民众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泰国《民族报》推出VR体验式报道《中老铁路:一条连接中老人民的友谊之路》,观众可以通过VR设备“乘坐”中老铁路,了解项目的建设进展,感受昔日偏远山区如何通过铁路联通世界,加速现代化进程。
这些互动视频以共建国家民众的视角,诠释了共建“一带一路”,彰显了共建“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
(三)中外媒体共创的共建“一带一路”互动视频
近年来,中外媒体合作共创了多部聚焦共建“一带一路”的精品互动视频。
新华社与24个共建国家通讯社共同开发的多语种互动图表《“一带一路”建设这五年》,系统梳理了各国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进展与成就,并辅以丰富的图片、视频素材,多维度展现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日报网与12家海外媒体联合推出互动专题《大道之行》,通过VR全景、数据可视化、故事化叙事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共建“一带一路”的发展理念与务实成果。该互动视频汇聚了来自10个国家1liAaltXfE+KTuPyJ6DFM7g==3个语种的多视角报道,凸显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11]。
中国国际电视台与希腊ERT通讯社合作推出的VR纪录片《“一带一路”上的中希故事》,通过VR技术带领观众“走进”比港集装箱码头,感受中希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成果。观众还可通过互动,了解更多项目建设的台前幕后。
由丝路国家电视台联盟倾力打造的系列互动视频《丝路暖风》,以不同国家民众的故事为切入点,展现他们眼中的共建“一带一路”,传递各国民众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参与感与获得感。
这些跨国互动视频以国际化视野展现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全球影响,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搭建了新平台。
三、互动视频在共建“一带一路”国际传播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一)挑战
1.内容同质化。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传播中,互动视频的应用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目前所制作的互动视频内容存在同质化问题。很多互动视频采用类似的表现形式,如数据可视化、时间轴梳理等,在内容上也多侧重于宏观层面的政策解读和成就展示。这种内容和形式的趋同,削弱了互动视频的新鲜感和吸引力。同质化问题源于对互动视频独特叙事潜力的发掘不足。互动视频本可以通过沉浸式体验、个性化叙事等方式,提供更加多元、立体的共建“一带一路”叙事视角,如聚焦普通民众的生活变迁、挖掘鲜为人知的历史文化故事等。但当前的互动视频创作实践对这些方面的探索还相对有限。
突破同质化困境,需要创作者深入探索多元叙事,以创新的互动形式,讲述更多鲜活、独特的共建“一带一路”故事。
2.互动设计与用户体验有待优化。传播和媒介研究学者亨利·詹金斯在《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中提出,媒体内容的流通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消费者积极参与完成的[12]。这里的消费者便是指观众。因此,互动视频能否充分发挥传播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互动设计的合理性和用户体验。目前,共建“一带一路”互动视频在互动设计与用户体验方面还有待优化。一些互动视频对交互功能的设计比较简单,仅停留在选择题、问答等初级互动层面,缺乏与故事情节深度融合的复杂互动。这种浅层次的交互,难以调动起观众的参与热情。一些互动视频则过于追求炫目的视觉效果和复杂的互动形式,而忽视了基本的用户体验,存在交互逻辑不清晰、操作不便捷等问题,进而削弱了观众的观看和互动意愿。
优化互动设计,需要创作团队深入研究不同观众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精心设计与叙事内容相得益彰的互动形式,在保证互动体验流畅、友好的同时,最大限度调动观众参与的主动性[13]。
3.互动视频传播效果评估难。如何科学评估互动视频的传播效果,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与传统视频不同,互动视频的传播不仅要看点击量、观看时长等基本指标,还要考察观众参与互动的广度和深度。简单套用传统视频的评估标准,则难以全面反映互动视频的传播表现。目前,亟须建立一套成熟、系统的互动视频传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此外,互动视频所能产生的文化影响和情感共鸣具有一定的隐性和延迟性,很难通过数据化的指标直接衡量。如何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构建符合互动视频特点的评估模型,是亟待研究攻克的难题。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需要传播学界与业界共同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如此才能更好地把握互动视频的传播优势与不足,为其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引。
(二)对策
1.深化对互动视频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互动视频在跨文化传播中具有独特优势,但也面临语言、文化差异等挑战。要充分发挥互动视频的传播潜力,需要深化对其跨文化传播规律的研究[14]。传播学界应加强对国际观众互动行为和心理特点的调研,通过了解多个国家和地区观众的观看习惯、偏好的互动方式,以及对不同主题和内容的反应,分析不同文化语境下互动叙事的有效策略,为互动视频的本土化创作提供理论指导。要探索如何利用互动视频促进文化间对话、增进相互理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
2.加强互动视频的国际合作。打造精品互动视频,需要中外媒体密切合作。通过联合制作、人才交流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激发创意火花。在合作过程中,要尊重文化差异,在互动设计中考虑不同国家观众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偏好;要积极搭建互动视频的国际传播渠道,利用社交媒体、海外视频网站等平台,通过开展联合制作项目和文化交流活动,扩大互动视频的观众覆盖面;制定共同标准,推动技术共享,提升作品质量。
3.创新互动技术,增强观众黏性。互动视频不是多重媒介的简单打包堆砌,而是一种更为紧凑、新颖的媒介形态[15]。互动视频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互动技术的创新应用。要增强观众黏性,就要积极探索前沿互动技术,为观众提供身临其境、更加个性化的互动体验。如利用VR、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互动内容的精准推送。要优化互动界面设计,提升操作的流畅性和便捷性,让观众能够轻松投入互动情境中。总之,要不断创新互动技术,提升互动体验,充分调动观众参与的积极性。
四、结语
互动视频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新路径,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了解共建“一带一路”的成果与面临的挑战。其传播特点不仅包括高度的参与性,使观众从被动接收信息转变为主动参与其中,还具备极强的感染力,能够通过沉浸式的体验引发情感共鸣。把握互动视频的传播特点,持续创新互动叙事,不断提升互动体验,通过巧妙的情节设置、多样化的视角呈现以及引人入胜的故事线索,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在互动视频中找到与自身相关的连接点,有助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现文化交流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更广泛的国际共识。
参考文献:
[1] 孙琳萱.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 这份成绩单很亮眼[EB/OL].央视新闻,(2023-10-10)[2024-07-25]. https://content-static. 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6509159254 264536505&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track_id=570B8D34-46C0-43FA-81F6-6FE5B2474DD5_742982647187&share_ to=copy_url.
[2] 尚栩,雷明宇,杨骏.“一带一路”十年,这些亮点令外媒瞩目[EB/OL].新华社,(2023-10-14)[2024-07-25]. https:// baijiahao.baidu.com/s?id=1779733003442090801&wfr=spider&for=pc.
[3] 王小萍.“一带一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挑战与对策[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4(2):85-89.
[4] 徐丽芳,曾李.数字叙事与互动数字叙事[J].出版科学,2016,24(3):96-101.
[5] 初云玲.互动视频的交互类型、效果与发展策略[J].传媒,2023(4):54-56.
[6] 王玉婷,刘洁.媒介深度融合下中国纪录片的品牌建设路径探讨[J].视听,2024(7):63-67.
[7] 韩众,杨勇,吴小胜.新媒体互动视频在反电诈宣传中的设计与传播研究[J].新闻传播,2024(6):118-120.
[8] 赵瑜.叙事与沉浸:bilibili“互动短视频”的交互类型与用户体验[J]新闻传播,2024(6):118-120.
[9]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互联网互动视频数据格式规范[EB/ OL].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0-10-12)[2024-07-25].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10/15/content_ 5551511.htm.
[10] 杨婷.“一带一路”背景下央企对外传播路径研究[J].中国金属通报,2024(3):170-172.
[11] 于文慧.“一带一路”短视频对国家形象的建构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23.
[12] 亨利·詹金斯.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M].杜永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31.
[13] 朱天,冯楷.“交汇”十年:媒体融合与“一带一路”传播互动观察[J].国际传播,2023(5):19-26.
[14] 高伟,李海洲.向世界讲好“一带一路”建设的故事:国际视频通讯社的传播实践[J].国际传播,2023(5):3-10.
[15] 刘骏瑶,于洋,彭兰.交互视频:融合新闻新的呈现方式[J].电新闻界,2014(7):57-60.
作者简介 杨怡婷,助理编辑,研究方向:媒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