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游戏颜色感知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研究

2024-10-27李易阳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17期

摘要:不同的色彩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如白色寓意纯洁无瑕,红色象征着热烈,绿色往往与和平紧密相连,蓝色给人以神秘与冷静之感,而黄色则常常与温馨、欢乐、皇权、丰收等意象挂钩。色彩对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深远影响。

基于此,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深入探究网络游戏中的颜色背景如何影响玩家的道德判断。在网络游戏这一虚拟环境中,颜色感知与选择对道德判断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文章从现象、原因、策略三大维度展开论述。在原因层面,主要从两方面剖析:一是与现实社会属性的紧密联系,二是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深入解读。文章提出以下几点策略:一是构建正确的网络游戏颜色背景道德判断认知体系,避免仅凭视觉联想作出片面判断;二是应综合考虑不同道德原则、历史背景、社会文化环境等多重因素;三是须警惕滋生不健康心理,保持情绪稳定,以免干扰道德判断的客观性;四是明确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树立正确的物质观,避免过度追求物质满足而忽视精神需求;五是强调加深规律性认识的重要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保在复杂情境中能作出准确、有效的道德判断。通过上述分析,文章旨在为网络游戏领域的道德教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

关键词:网络游戏;颜色背景;道德判断;感知;影响

中图分类号:G8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7-0050-05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科研能力提升项目“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及循证干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ZDJS126

一、引言

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色彩逐渐具有某些特殊的含义,人类也将主观的心理感受赋予色彩。白色往往寓意着纯洁无瑕;绿色则与和平、自然、和谐共生等意象相关联;红色鲜艳夺目,常被看作热烈与激情的象征;蓝色深邃而优雅,仿佛引领人们探索神秘的未知领域;黄色以温暖而明亮的特质,常被解读为温馨与幸福的象征。色彩的这种多维象征性深刻影响着人类的道德判断与情感认知[1]。以黄色为例,其文化内涵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呈现出鲜明的差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色是皇权的象征,常寓意尊贵与辉煌。相比之下,在西方文化语境下,尤其是在艺术表现中,黄色更多代表着消极,如卑鄙、不忠与背叛等,这体现了色彩与道德观念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

色彩不仅是视觉艺术的基本元素,还是文化符号与道德情感的载体,在人类社会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丰富的象征意义影响人们的感知、思考与价值判断。

二、研究设计

(一)现象

女性游戏玩家普遍对公主换装类游戏接受良好,这类游戏能够有效满足她们内心深处成为公主的憧憬与梦想。

为深入探讨这一现象,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聚焦几款具有代表性的公主换装类网络游戏:《芭比梦想之家冒险》(Barbie Dream house Adventures)、《公主游戏:女生换装化妆芭比娃娃小游戏大全》、《化妆游戏:女生换装装扮美甲快手小游戏大全》、《盛世芳华——唐风剧情游戏》。

通过对比分析,前三款游戏展现出高度的相似性,玩家平均年龄集中在4岁及以上,表明这些游戏广受小女孩欢迎。《盛世芳华——唐风剧情游戏》则稍显不同,玩家平均年龄为9岁及以上,这或许与其更为复杂的剧情和画风有关。就参与度而言,Barbie Dream house Adventures《芭比梦想之家冒险》以12万人的评分参与者数量遥遥领先,紧随其后的是4.7万人的《化妆游戏:女生换装装扮美甲快手小游戏大全》和4.3万人的《公主游戏:女生换装化妆芭比娃娃小游戏大全》。相比之下,《盛世芳华——唐风剧情游戏》的1.4万人评分参与者虽然较少,却也映射出其独特的受众定位和市场需求。

进一步分析,前三款游戏之所以更受玩家青睐,可能与其鲜明、亮丽的色彩设计密不可分。这些游戏中的角色和场景色彩鲜艳,极大地吸引了小女孩的眼球。而《盛世芳华——唐风剧情游戏》则采用了更为暗淡、典雅的色调,以黑色、蓝色、棕色为主,营造出一种古典深沉的氛围,因而更吸引年龄稍长或偏好古风文化的玩家。综上所述,公主换装类网络游戏的受欢迎程度与其色彩设计、目标受众、游戏内容等多方面因素紧密相关。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游戏的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游戏玩家的偏好与需求,为游戏开发与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在评判是非对错时,人们往往倾向于从道德维度考量。然而,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使事物并不是简单的黑白分明的。因此,仅从表面去评判本质是不全面的,正如身着黑衣的游戏角色未必都代表邪恶,而白衣角色亦非全部正义。儿童的道德认知[2]尚处于形成发展阶段,因此更倾向于以直观的色彩亮度来区分好坏,更偏爱色彩明亮的游戏人物及背景,而对暗淡色调则可能产生抵触情绪。例如,小女孩在玩公主换装游戏时,更倾向于选择色彩鲜艳的服装,而避开颜色暗淡的选项。

相比之下,成年人更注重事件本身的性质与背景。以偷盗行为为例,虽然这一行为通常被视为不道德,但若在特定情境下,如一个贫穷小女孩为饥饿的弟弟偷取面包,其道德评判就会变得复杂[3]。在面向成人的网络游戏领域,颜色偏好亦有所不同。黑色常被赋予酷炫、神秘的特质,成为刺客等角色的常见配色,而非一概被视为负面消极的象征。游戏角色的颜色搭配往往依据其属性与职业设定,如刺客身着粉红色便显得不合时宜。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游戏都严格区分正反角色,剧情类游戏可能更加突出这一点。以包拯为例,其标志性的黑色装扮并未使其成为反面人物,说明颜色并非决定道德属性的唯一因素。

网络游戏的颜色背景仅是道德判断考量中的一部分,而非决定性因素。道德判断还受到游戏剧情、人物设定等其他因素影响。因此,在游戏中,好人可能身着暗色系服装,而坏人亦可能选择亮色系,这进一步印证了道德评判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二)原因

1.虚拟世界是存在无限可能的空间,可以连通现实

虽然游戏世界是虚拟的,但与现实世界息息相关,虚拟投射到现实,而现实同样可以投射到虚拟世界。女生在现实中不是公主,而期待在虚拟世界成为公主,面上是端庄优雅的妆容,拥有五颜六色的服饰。同样,男生相对偏爱射击竞技剧情类游戏,往往选择刺客、侠客等游戏角色[4]。在虚拟的网络游戏世界[5],男生可以不受现实道德规则的限制[6],尽情展现自己的英雄本色。

虚拟世界的角色扮演,成为人们的情感慰藉,能够摆脱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烦恼,体验不一样的人生轨迹。但虚拟和现实也不是完全脱离的,在虚拟世界中仍有现实生活的蛛丝马迹。网络游戏中的社交互动、团队协作、竞技对抗等,能够自然而然地体现出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关系。例如,网络游戏中作为领导者的玩家,在现实生活中也会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同样,现实生活中的实践经验也可以应用到虚拟的网络游戏世界,以此让游戏玩家应对层出不穷的挑战,如声东击西、扬长避短等实践策略在网络游戏中同样适用。

此外,虚拟世界还具有一定的心理疗愈功能。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备受挫折,会缺乏自信,而在虚拟网络游戏世界里,能够获得积分,取得成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自信心,从而积极地面对现实生活。但网络游戏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过度沉迷于虚拟世界,可能导致对现实生活的疏离,甚至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压力不断增加。玩网络游戏可以缓解压力,愉悦心情,在虚拟世界实现身心放松。第五个层次的自我实现,包括道德[7]、创造力、自觉性等,好比弹钢琴的人期望成为钢琴家,爱运动的人期望成为运动员,玩网络游戏的青少年期望成为游戏竞技选手。

网络游戏的颜色感知对道德判断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例如,运动员参加比赛获得冠军时穿着蓝色运动服,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蓝色能给他带来好运;网络游戏竞技选手因为选择身着黑衣的游戏人物获得比赛胜利,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这个游戏人物是正面角色,因为这个游戏人物让他成就了自我,获得了满足感。

3.炫耀心理

很多人在游戏中挥金如土,究其原因,主要是出于炫耀心理。首先是“诱饵效应”。当身边出现参照物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进行比较,攀比之后就会出现炫耀行为,形成所谓的“鄙视链”[8]。

例如,网络游戏中的皮肤颜色分为不同等级,如普通级是白色,稀有级是蓝色,史诗级是紫色,传说级是金色,神话级是红色。每个级别的皮肤颜色价位不同,每种价位之间都是参照物,价格最便宜的那个其实就是“诱饵”,是为了引诱人们去选择相对更贵的东西。炫耀更多的是出于虚荣心,虚拟游戏世界能带给玩家更强的成就感,网络游戏的不同颜色感知影响人们的道德判断,因此也就愈发不可自拔。

4.情感认知需求

一些学生瞒着家长花费上千元购置网络游戏皮肤,让游戏人物穿上漂亮的衣服,拥有发光的特效。人是复杂的,有强烈的情感认知需求[9],购置网络游戏皮肤之后能够获得极致的情感认知体验。可见,网络游戏的颜色感知对道德判断的影响是显著的。

一些人因想要获得心仪的网络游戏皮肤,从而获得极致的情感体验,甚至可能突破原有的道德判断标准。具体包括:第一,情感强化。游戏的颜色、特效和皮肤设计能够刺激玩家的情感,增强游戏的吸引力,使玩家在追求这些视觉享受时,可能忽视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第二,沉浸体验。游戏通过鲜艳的颜色和动态效果创造沉浸式体验,这种体验可能让玩家在游戏中的道德判断与现实生活中的判断产生偏差。第三,情绪诱导。不同的颜色能够诱导不同的情绪反应,这些情绪可能影响玩家在游戏内外对道德问题的判断。

5.视觉联想机制,奇观化呈现

不同颜色对网络游戏玩家的视觉刺激是截然不同的。例如,黑色象征神秘庄重,白色象征圣洁美好,绿色象征自然和平,红色象征激情热烈,蓝色象征沉谧冷静,黄色象征温暖活力,紫色象征雍容华贵。同时,不同颜色会以视觉奇观化的方式呈现[10]。例如,黑色的玄武岩、白色的和平鸽、红色的鲜血、蓝色的天空、绿色的橄榄枝、黄色的稻穗、紫色的蝴蝶兰等。在网络游戏中,不同的颜色也会以视觉奇观化的方式呈现,如黑色衣着的神秘刺客、蓝色衣着的沉静绅士、绿色衣着轻松幽默的精灵、红色衣着热血冲锋的战士、黄色衣着艳丽十足的女性雇佣兵、紫色衣着贵气十足的夫人、白色衣着纯洁无瑕的少女等。

6.文化体系不同

中西方文化体系是不同的,因而中西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明显差异。在中国人的认知中,黄色代表丰收、皇权、温馨;而在西方人眼中,黄色则代表着邪恶。在游戏《魔兽世界TBC》中,盗贼的代表颜色就是黄色,被人们称为“小黄人”。而在游戏《剑网3》中,藏剑门派都是黄色,被称为“西湖小黄鸡”。因此,基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11],同一种颜色所对应的道德判断也是不同的。在中国文化中,红色象征着喜庆、吉祥和幸福,经常在节日、婚庆重要场景中运用。例如,过年贴的对联是红色的,新娘的敬酒服也是红色的。然而在西方文化中,红色常与危险、暴力和革命紧密相关,如在金融领域象征着亏损。

7.不同道德原则、不同历史时期以及社会文化环境

按照康德的“义务论”原则,擅自结束自己的生命以及荒废自己的技能,都是不道德的,而按照“利己主义”道德原则,自己有权处置自己的生命与才能[12]。

同时,颜色背景对道德判断的影响还受到不同历史时期与文化环境的影响。例如,商朝崇黑,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记载,其朝服是黑色,甚至民间举行婚礼时的婚服也是黑色。而如今的婚服都是红色或白色,黑色服装则多用于参加葬礼。颜色背景对道德判断的影响还受到不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三)策略

1.构建正确的认知体系

一款网络游戏中,对于人物是正派还是反派,不能单纯以颜色背景来判断。正面人物有可能穿暗色系,如黑色、灰色、棕色等,反面人物也有可能穿亮系,如白色、绿色等。网络游戏人物的衣着颜色还受到游戏剧情、场景、职业等影响,如刺客的衣着通常是黑色。因此,对于网络游戏颜色背景对道德判断的影响,要构建正确的认知体系[13],不能单纯以颜色确定游戏人物在网络游戏中的属性,不能将颜色背景的明暗与道德判断画等号[14]。

2.充分考虑各种因素

中西方文化对不同颜色的道德判断是不同的,黄色在西方网络游戏中可能是负面的,而在中国网络游戏中可能是正面的。因此,对于中西方不同网络游戏中的游戏人物与颜色背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实际情况而定,不能仅根据网络游戏中不同的颜色背景对道德判断作出简单界定。

网络游戏中的颜色还受到游戏类型、故事情节、角色设定等多种因素影响。在评价网络游戏人物时,应综合考量,而不是仅以颜色为标准。只有深入了解游戏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设计理念,才能更公正、更客观地进行道德判断,避免因文化偏见而导致误解和误判。

3.防止滋生不健康心理

为了向同学炫耀自己的游戏角色拥有五光十色的特效、光鲜亮丽的皮肤,个别小学生会私自拿家长的钱充值游戏,这是不道德的。对于游戏,要时刻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网络游戏中,可以购置不同颜色的皮肤,但不能因此降低网络游戏的颜色感知,从而降低道德判断标准。

4.在审视具体行为时,应看清问题本质

应避免不同颜色感知对情绪造成干扰,由此影响正确的道德判断。例如,一名青少年沉溺网络游戏,花钱购置不同颜色的皮肤,不应简单认定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应深入了解其行为背后的动机。

假如这名青少年花钱购置不同颜色皮肤的初衷并不是获得极致的情感体验,而是为了赢得网络游戏比赛,以此赚取奖金改善家庭经济状况,那就无可厚非。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道德判断。

5.明确自身社会属性和社会角色

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各自的责任与使命[15]。虽然虚拟世界提供了一个逃离现实的缺口,但要分清虚拟与现实的界限,不能将虚拟凌驾于现实法律、道德之上,不能完全将虚拟世界投射到现实生活之中。要遵守法律制度和社会规则,恪守己道。

6.树立正确的物质观

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而无休止地追求物欲,虽然网络游戏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确实能给玩家带来无与伦比的情感体验,但仍需谨慎,不能沉溺其中。应明确虚拟的满足不能替代现实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和真实成就。因此要合理安排好娱乐时间,将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缓解生活和工作压力,有节制地玩游戏,不能影响正常的生活节奏,应平衡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关系。

三、结语

网络游戏中的颜色感知对道德判断的影响至关重要,亟须深入探究,并有效把握其内在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以作出准确、有效的道德判断。通过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网络游戏颜色感知对个体道德判断的影响,还能在此基础上,促进个人在道德领域的自我满足、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从而实现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龚铭杰,周君,甘甜,等.颜色背景对道德判断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21(6):103-110.

[2] 赵东伟.愤怒、厌恶情绪对道德判断影响的差异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2.

[3] 张志坤,李爽,李敏,等.儿童网络游戏道德评价标准拟制研究[J].自然辩证法通讯,2023(1):91-101.

[4] 李爽.从“理想”到“现实”:儿童网络游戏玩家道德自我认同建构机制[J].少年儿童研究,2021(11):20-27,37.

[5] 何薇.网络游戏中的“偷”:对网络与传统伦理道德冲突的再思考[J].新媒体研究,2016(3):57,63.

[6] 罗云,陈文彬.网络暴力游戏对青少年道德敏感性的影响: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1(11):20-25.

[7] 吴月华.网络游戏对青少年道德的影响机制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8):71-84.

[8] 郭威,李敏.小学生在网络游戏中的道德参与[J].少年儿童研究,2021(11):5-19.

[9] 张雨.中学生网络游戏使用时长与道德敏感性:移情的调节作用与团体辅导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

[10] 峻冰,李欣.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的文化反思与道德审视[J].天府新论,2018(5):152-159.

[11] 赵丹华,阎书昌.身体清洁增加道德判断严苛性:来自元分析的证据[J].心理学探新,2022(12):490-498.

[12] 王琛.道德恐慌理论视域下网络游戏负面报道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

[13] 李敏,李爽.网络游戏是否可以“教授”道德?[J].自然辩证法通讯,2020(7):93-100.

[14] 王琛.道德恐慌视域下的网络游戏负面报道[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4):31-36,59.

[15] 祁晓东.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的文化反思与道德审视[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2):160.

作者简介 李易阳,讲师,研究方向:新媒体、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