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宁青梅发展问题之解决对策

2024-10-26肖权东黄涵涵

食品界 2024年10期

1.普宁青梅背景及发展状况

青梅是广东省普宁市的特色水果之一,已有700多年的种植历史。普宁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平原西缘,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有利于青梅的营养积累。普宁关于青梅的荣誉众多,如1995年被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青梅之乡”,1997年被第三届全国农业博览会认定为名牌产品,并被载入《广东省优稀水果图谱》。

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等的指导下,2014年起普宁市青梅种植面积稳步回升,产量进一步突破。2019年,普宁市青梅的种植面积为14.3万亩,实有产量已突破4万吨大关。2023年,普宁青梅种植面积约17万亩,年总产量约6万吨,是普宁最大宗加工、出口创汇农产品。普宁青梅已发展出五大类别200多个不同品种,远销至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达5000多万美元。根据2020年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普宁青梅”品牌价值为20.72亿元。目前,在青梅产业的带动下,全普宁市30万梅农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1万元,高于全市31.09%的平均水平。

普宁青梅产业的发展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如存在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不高(生产效益低)的问题;青梅农产品的价格波动较大;与国际同行业相比,品牌度不高,竞争力不强;人才储备不足。

2.国内青梅产业发展的借鉴经验

2.1 福建永泰青梅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永泰县的青梅种植历史悠久。2023年,永泰青梅种植面积达6.1万亩,年产量6.3万吨,产值2亿元左右,预计2024年产量将超7万吨,青梅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2.1.1 进一步推进政府宏观调控智能化

永泰县委县政府建立县域农业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该平台可以对农产品的生产、流通状况进行监测,提前发现供需失衡。同时,该平台可对产量、消费量、价格等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实现对产业相关指标和发展态势的动态监测和智能预警。此外,该平台可实时监测气象数据和青梅的生长情况,全方位监测农场,精准把控生产问题。

2.1.2 打造自身品牌 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

品牌是农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经过30年的辛勤耕耘,永泰已经培育出“永泰芙蓉李”“永泰柿饼”“永泰李干”“永泰绿茶”“永泰山茶油”等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1.3 人才赋能

引入专家团队,可寻求“在线开方”形式,为梅农提供全过程的技术指导,壮大青梅产业。

2.1.4 提高生产效益

通过招商引资对青梅产业进行提质升级,加快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和青梅标准化示范基地,积极开发青梅初加工产品,研发精深加工产品,推动永泰青梅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

2.2 汕尾陆河青梅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陆河县被誉为“中国青梅之乡”。2024年,全县青梅种植面积达12万多亩,年产青梅2.5万吨,综合产值7亿元左右,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2.2.1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

2015年,由于受天气等因素影响,陆河县的青梅总产量为1.6万吨,比2014年减产三成,价格提高20%。面对此种情况,该县县政府拨出专项资金,鼓励建设青梅腌制池、鼓励青梅生产加工,延长了青梅销售期,增加了青梅附加值,缓解了供需失衡引起的矛盾。

2.2.2 实施青梅品牌战略

有关部门应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企业的品牌意识,树立品牌理念。对于拥有青梅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合作组织等,鼓励支持注册商标,让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

2.2.3 发展青梅合作社

陆河县重视青梅产业的发展,积极探索青梅特色产业模式,提倡发展家庭农场和成立农业合作社,以推动青梅农产品的增量和提质。目前,陆河县拥有国泰青梅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及国家级示范合作社。

2.2.4 采取柔性引才措施

采取柔性引才举措,根据哪里不足补哪里的策略,按需引进、精准引进青梅产业方面高层次人才。“传”经验,“帮”困难,“带”培育。

3.普宁青梅发展问题之解决对策

3.1 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效能

针对青梅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需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青梅价格在合理范围内波动,政府部门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对青梅市场的监测和预警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建立健全的农产品市场监测和预警系统,掌握市场供求关系、价格变动的第一手数据,为梅农生产、经营提供参考依据。

第二,完善青梅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青梅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要加强对青梅市场的监管,防止市场失灵,杜绝价格操纵行为。

第三,完善价格风险保障机制。设立青梅价格风险基金,为农民提供价格补贴(包括种苗、种植、加工、流通等多环节)和救济措施;设立专门的青梅产业发展担保公司、青梅产业信贷公司,或者与保险公司寻求合作,降低因不可预测因素(如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而给企业及梅农造成的巨大损失,保障青梅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梅农收入的稳定增长;开展青梅期货交易、价格保险等金融衍生业务,帮助梅农规避价格风险,稳定收入来源。

第四,大力推进青梅产业供给结构性改革。首先,优化青梅产业生产组织结构,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进而提高整体的运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通过研发新技术、创新包装设计等方式,赋予传统产品新的市场吸引力,从而提高青梅产品的附加值。这些措施旨在减少因供需不平衡而导致的价格波动,保障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利益。

普宁青梅价格波动较大是当前农业生产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来缓解这一压力,促进青梅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2 加快推进青梅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

面对普宁青梅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

第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国内外投资者的合作,引进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尖端的技术和资金,助力青梅产业化升级,促进创新技术的大范围推广应用。

第二,建立青梅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利用产业园的优势整合场地、资金、技术和人工等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益,实现专业化生产,促进区域性布局。

第三,创建青梅产业园新模式。将青梅产业打造成为集生产加工、科技研发、品牌营销于一体的全方位产业集群,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产业园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加强与农民合作社及龙头企业的合作。以实质性的、看得见的、摸得着的鼓励来促使农民加入合作社或与龙头企业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提高议价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第五,加快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农业+电子商务”“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农村的建设。

解决普宁农产品青梅生产效益低的问题需从多方面努力,采取多种措施,助力青梅产业的生产经营稳中求进、提质增效。

3.3 着力打造青梅品牌 提升其影响力

近年来,“普宁青梅”的品牌价值越来越高,体现了普宁青梅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影响力和认可度。但纵观整个国际同行业,其品牌度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面对此问题,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解决。

第一,借助科技进行品牌建设。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了解自身产品的特点和优势,为品牌提供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推广策略;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可以开展多样化的营销活动,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24年4月16日,全国首个青梅AI“普宁美梅”正式发布,通过AI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推动普宁青梅产业品牌化发展,进一步打响普宁青梅的“金字招牌”。

第二,用文化塑造提升品牌。依托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基础和加工企业等优势,结合“十里梅花香”、温泉度假村等旅游资源,充分挖掘青梅文化、梅酒文化、潮汕文化,促进普宁青梅产业与重要文化底蕴融合发展,提升青梅农产品的文化价值。

第三,强化品牌意识,提升品牌的识别度,保护知识产权。品牌,是产品品质、形象和文化的聚合物,是竞争力的标志。青梅作为普宁市的特色水果,其品牌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不足。因此,应深耕梅乡文化和依托科学技术,赋能青梅产业的品牌建设发展。青梅产业的企业者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应强化品牌意识。而品牌的识别度代表着消费者对其的知晓度和认可度,因此提升品牌的识别度很重要。对农产品而言,通过用好区域公用品牌及做强农业经营主体来提升辨识度。

3.4 推进现代化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储备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对于一个产业的长久发展也尤为重要。对于青梅产业人才队伍不足的情况,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举措进行解决。

第一,开展青梅人才技能培训,建强本土实用人才队伍。在当地组织梅农培训班,针对制约普宁青梅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适应普宁青梅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同时,联合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以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工作。

第二,健全青梅产业引进人才体系。以“内挖潜力”与“外引人才”相搭配,在返乡创业青年、返乡大学生和致富能手中发现优秀人才,通过召开“返乡优秀大学生座谈会”“普宁青梅人才行动计划”和“普宁青梅人才周”等一系列活动吸引人才扎根普宁。同时,打好“乡情牌”“乡愁牌”,引导和鼓励青梅人才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返乡创业。

第三,完善青梅人才的奖励和待遇机制。完善薪酬待遇的分配制度,将各类青梅人才的培训考核成绩、年度考核结果、工作业绩与薪酬待遇直接挂钩,充分肯定人才的实际贡献及经济社会价值。将当地政府奖励、青梅生产经营企业奖励和社会奖励结合起来作为一套组合拳,形成系统化、标准化的人才奖励机制。

解决普宁青梅产业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措施和支持。例如,开展青梅人才技能培训,建强本土实用人才队伍;健全青梅产业引进人才体系;完善青梅人才的奖励和待遇机制等。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可以推进普宁青梅产业现代化人才队伍建设,助力普宁的经济更上一层楼。

3.5 创立知名品牌 做好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青梅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为了捍卫普宁青梅的市场地位,应当采取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案。

第一,创立知名商标并予以保护。商标就是商品的标志,是现代经济的产物,商标是现代企业具有持续性商业价值的无形资产之一,商标的保护是一场持久战。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品牌侵权案件、名称抢注案件屡屡发生,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商标,是每个具有自主品牌的企业都要面临的问题。常见的商标主要有文字商标、英文商标、图形商标、组合商标。可将文字、英文、图形、组合商标一起注册。在目标市场提前注册商标,覆盖青梅相关产品,防止抢注。在重点出口国家、地区及国内布局核心商标。实施商标全类保护,在办理商标注册时指定所有类别的商品及服务,使其商标在全部类别受到保护。事前防御比事后救济效果更好,可以防止其他生产者、经营者抢注商标。全类注册,是一种保护性投资行为,能够为青梅企业多元化、集团化发展奠定基础。注册相关近似商标,作为防御使用。

第二,加强专利布局,将具有市场潜力的生产经营元素和创新技术及时申请专利保护,不仅包括青梅整体产品的外观设计专利,还涉及青梅系列产品如青梅酒的功能特性。

第三,防止泄密。青梅生产、运营等技术秘密、经营信息属商业秘密,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对于青梅成品生产的高科技类或创新型企业,要高度重视专利布局,在国内外主要市场都申请专利以保护创新成果。

第四,密切关注市场,及时维权。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要求青梅企业必须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灵活性。通过密切监控市场动态和竞争对手的行为,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侵权行为。当发现市场上出现相似度较高的抄袭产品时,迅速调整保护策略,利用已有的专利快速延续申请相应专利。发现假冒、伪劣等侵权行为要及时维权,通过民事诉讼、行政投诉、刑事追责等方式捍卫权益。与此同时,政府知识产权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品牌权益保护,依法查处各种侵权行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行为,确保青梅产业品牌化建设工作有序发展。

结语

针对普宁青梅产业存在如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效益低,价格波动较大;品牌度不高,竞争力不强;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笔者在立足普宁当地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经验,提出加快推进青梅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发挥政府在促进青梅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现代化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青梅品牌,提升其影响力;创立品牌并保护其知识产权等一系列对策,解决普宁青梅产业发展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