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监管执法中的法律责任与公正问题探讨

2024-10-26王迪

食品界 2024年10期

食品安全关乎民众健康和社会稳定,是各国政府重点监管的领域。食品监管执法是维护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但在执法过程中,如何准确界定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并确保执法的公正性,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拟从法律责任与公正的角度,对食品监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建议。

1.食品监管执法中的突出问题

1.1 法律责任落实不到位

食品安全法虽已明确规定了生产经营者和监管部门的法律责任,但在实际执法过程中,责任落实却不到位。部分食品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违法成本低,屡禁不止;监管部门职责不清,责任划分模糊,出现监管真空和缺位;地方政府重发展轻监管,执法力度不足,惩处措施未能有效落实。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暴露出法律责任落实不力的问题。法律责任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责任落实不到位,直接影响着食品安全治理的效果。要强化问责,压实责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1.2 执法不规范、不严格

食品监管执法中,还存在执法不规范、不严格等突出问题。一些执法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依法行政意识淡薄,执法程序不规范,随意性较大;执法标准不统一,地区间、部门间执法尺度不一,执法公平性受质疑;执法手段单一,科技应用不足,智慧监管有待加强;街面巡查流于形式,日常监管走过场,“四不两直”“双随机”等监管机制落实不力。规范严格的执法是守护食品安全的重要屏障,执法不规范不严格,难以有效遏制和打击食品违法行为,维护食品安全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1.3 处罚力度偏轻 威慑作用不足

食品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偏轻,是当前食品监管执法中的另一突出问题。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了严厉的法律责任,但在实践中,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往往较轻。罚款数额偏低,与违法所得不成比例;吊销许可证、停产停业等顶格处罚少,查处一时改正一时;追究刑事责任较为困难,危害食品安全等行为入罪门槛高。违法成本低,获刑几率小,不利于对食品违法行为形成强大威慑。要遏制食品安全违法,必须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真正做到“重典治乱”,震慑违法,规范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1.4 利益相关方协调不够

食品安全治理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但目前各方协调配合还不够到位。食品监管部门多头执法、职责交叉,沟通协调机制不健全;行业协会作用发挥不充分,自律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途径不畅,监督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监督正面引导不足,负面炒作时有发生。食品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通力合。加强各方协调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建立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是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关键所在。要完善利益相关方协调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共同推进食品安全治理。

2.加强食品监管执法法律责任与公正的对策建议

2.1 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明晰监管职责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是开展食品监管执法工作的重要依据。要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完善配套规章制度,为监管执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食品安全法作为基本法,要根据监管实践予以适时修订完善,健全全过程、全链条监管制度设计;出台相关配套法规规章,加强与相关法律法规衔接,为监管执法提供明确的行为准则;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性法规,因地制宜开展监管,有效弥补国家立法的空白和不足。

法律法规要明晰食品监管职责。理顺监管体制,厘清中央和地方、部门之间的监管权责,既要中央统筹、顶层设计,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事权,又要发挥地方主体作用,赋予一定自主权;坚持“四个最严”要求,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压实地方属地管理责任;创新基层监管模式,推动监管力量下沉,充实基层监管力量。精简优化监管事权,减少职责交叉和分散,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通过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明晰监管职责,夯实依法监管的基础,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2.2 规范执法行为 加强执法监督

执法规范是确保食品监管公正有效的重要前提。加强制度建设,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制定食品监管执法操作规程和工作指引,细化执法流程,统一执法尺度,规范自由裁量权;持续清理和修订不适应新形势的规范性文件,提高制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创新执法方式,加大信息技术应用,推进“互联网+监管”。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完善培训教育机制,强化法治意识和专业素养;落实轮岗交流制度,促进执法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强化执法监督是规范执法行为的有力保障。加强内部监督,健全层级监督、同级监督、自我监督等机制,强化执法全过程记录,严格执法审核;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大案件查处和曝光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加强外部监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强与监察、审判、检察等部门协作配合;探索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特约监督员,对执法行为进行监督;主动公开执法信息,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通过监督的“放大镜”和“显微镜”,及时发现和纠正执法中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

2.3 加大违法惩处力度 营造公平环境

提高违法成本,加大惩处力度,是遏制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有效手段。要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法律责任制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违法行为从严从重处罚,提高罚款数额,加大没收违法所得的力度;严格适用吊销许可证、停产停业等顶格处罚,维护处罚威慑力。完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惩戒制度,对违法企业和从业人员在生产许可、日常监管、信贷融资、税收优惠等方面依法予以限制。加强协同配合,加大刑事打击力度;完善行刑衔接机制,强化信息共享,对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统筹运用法律、行政、经济、舆论监督等多种手段,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守法经营者合法权益;强化信用约束,加大联合惩戒力度,让失信者处处受限、寸步难行;建立健全行业自律规范,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引导行业诚信经营;加强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媒体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治理的良好氛围。坚持标本兼治,既要从严惩治违法行为,又要形成长效机制,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食品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2.4 完善多方协调机制 强化社会共治

食品安全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同发力。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建立健全统一权威、分工明确、协调有力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推行食品安全“一盘棋”工作机制,加强跨地区、跨部门执法协作,构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监管格局;建立部门协作配合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和衔接要求,形成监管合力。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发挥地方政府组织协调作用,整合基层监管力量,推进食品安全治理社会化。

强化社会共治,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和学校、养老机构食堂等重点场所的食品安全监管,压实单位主体责任;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推行食品安全承诺制,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加强诚信体系建设;鼓励第三方机构参与监管,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畅通消费者参与渠道,完善投诉举报机制,强化社会监督;加强舆论引导,发挥媒体监督作用,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良好氛围。通过完善多方协调机制,汇聚各方力量,形成食品安全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3.完善食品监管执法的意义

3.1 维护食品安全 保障民众健康

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加强食品监管执法,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食品违法犯罪活动,是维护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健全法律法规,明晰监管职责,压实各方责任,构建严密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严格日常监管和风险排查,及时发现和控制食品安全隐患,有效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加大违法惩处力度,强化法律责任追究,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完善的食品监管执法机制,为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构筑起坚实屏障,最大限度地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维护民众身体健康。安全放心的食品,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民生工程。

3.2 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拉动内需、吸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食品监管执法,有利于促进食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推动落后产能淘汰,为食品产业发展提供规范;加大对食品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发展绿色、有机等高品质食品,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强化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维护市场秩序;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完善企业帮扶机制,解决食品企业发展难题,为产业发展增添新动力。规范有力的监管执法,有利于提升食品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食品产业体系建设,保障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3 增强民众信心 提升政府公信力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加强食品监管执法,保障食品安全,关乎民生福祉,彰显政府为民情怀。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食品安全保障;创新完善社会共治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激发社会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内生动力;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和维权意识,提升全社会食品安全素养,营造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通过加强食品监管执法,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回应社会关切,努力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必将极大增强民众信心,提升政府公信力。用心用情保障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展现政府责任担当,凝聚民心,筑牢民意基础,为国家长治久安夯实基础。

结语

食品安全无小事。加强食品监管执法,事关重大。本文分析了食品监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强化法律责任、提高公正性提供参考。促进依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是新时代食品监管的必然要求。通过落实法律责任,坚持公正执法,维护食品安全,保障民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是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推进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而不懈努力。

作者简介

王迪(1992.02-),女,汉族,山东滨州人,大学本科,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