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少年歌
2024-10-25刘滢
每年临近端午,我家附近的河面上就响起“咚咚锵”的锣鼓声。那是一些青壮年在进行龙舟训练。他们上身仅穿坎肩儿,手里提着桨,眼里看着龙舟,心里想着赢,一遍又一遍地在水上来去。每一次,都倾尽全力。
我有时去看,多数时候看得热血沸腾,偶尔,看得哈哈大笑,那通常是他们不小心打了转儿,或者意外翻了船。那可真是难得的欢乐时刻。后来,我不知不觉中也欣赏了很多赛龙舟的视频,看到划手们通宵苦练,看到孩子们也能专注苦训,也看到新中国刚成立时的黑白影像——六七十岁的老人,就像是落在龙舟上的海鸟,在波涛中掌控着龙舟,飞一般向前。于是,就想写一个关于龙舟的故事。
而说到龙舟,如何能少得了屈原?当下的孩子们,又能在什么层面上,与这位在端午节被隆重纪念的楚国爱国诗人产生共鸣呢?
不管怎么样,开始吧——赛龙舟!“锣声(哟)密密(哟)鼓声稠(哟),端阳佳节赛龙(啊)舟。赛龙舟……桨作蛟龙腿呀,旗是那蛟龙头。江上搏来浪里斗,不夺头名不罢休,不夺头名不(哇)罢休哇!哟,哟,哟,哟,不(呀么)不罢休!”
就像《龙舟竞渡》的歌儿里唱的,龙舟赛,那可是要“夺头名”的。
为了和东塘村的孩子赌口气,西塘村的阿潮和伙伴们偷偷去水下看龙舟,不仅被罚跪祠堂,村里还不得不提前起龙,而参加赛龙舟的重任也落在孩子们身上—西塘村橘颂少年龙舟队成立了。
因为“新仇旧恨”,“赢”,就成了双方都必须要拼的事情。
这是一幅新时代乡村少年的群像:
阿潮因为爸爸的原因立志当鼓手,细心,内心戏多,受到挫折时处理办法比较孩子气,但不走极端,最终当上了正式鼓手;“头儿”三皮有头领气质、敢拼敢打,个性高傲,遇到挫折一蹶不振,后来在老师和伙伴的帮助重新找回自信;胖乎乎的墩子,为了当划手拼命减肥,晚上偷偷到祠堂练习,为了最终胜利,甘愿跳水自毁形象,有牺牲精神;瘦小机灵的陈米,曾被选当鼓手,在第一次下水失败后,顺水推舟把鼓手还给了更优秀的阿潮,坦然做回划手;隔壁村的“头儿”大飞言语张狂,得意忘形,嘲笑西塘村不遗余力,但在墩子遇险时,还是放弃胜利希望救出了他……
孩子们叽叽喳喳,幼稚莽撞,古灵精怪,但也有要遵守的秩序,要坚守的底线,就像吉爷爷说的:“赛龙舟,就是要赛咱村,咱镇,咱中国的精气神儿,可不是赛谁心眼子多!”
为了更好地呈现这种“精气神儿”,在写作中,我特意采用了两字标题,短小精悍,整齐划一,“找碴”“倒霉”“橘颂”“起龙”“有桨”“龙头”……连起来,像不像一条狭长的龙舟?让我们一起登舟启桨,为了更好的村镇、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祖国而乘风破浪吧!
刘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二级,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作品散见《儿童文学》《读友》《十月少年文学》《少年文艺》等刊。作品入选《2021年中国儿童文学精选》《2020年中国儿童文学精选》《2020中国年度童话》等多种选本。著有长篇小说《悬挂的城市》《南飞的雁鸟》等。荣获儿童文学“温泉杯”短篇童话大赛奖、首届“儿童时代·文学新势力”大赛奖、第二届大自然原创儿童文学作品奖优秀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