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色列要跟伊朗大干一场?

2024-10-25何任远

南风窗 2024年22期
2024年10月1日,以色列格德拉,工作人员正在检查伊朗导弹爆炸后留下的弹坑

在伊朗于10月1日对以色列发动“二战后最大规模单日导弹突袭”后,以色列的朝野似乎就这样一个问题达成了共识:必须对伊朗进行一次重大打击。从总理到国防部长,再到各内阁成员以及反对派领袖,均表示要对伊朗作出军事回应。

然而,关于如何回应,以及回应的时间点,以色列决策层却很纠结。10月10日,以色列安全内阁召开了长达4小时的会议,却始终没有就回击伊朗的军事行动进行表决。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同时宣布,原本预定好的访美行程被推迟。以色列右翼执政联盟的内部纷争,以及美国民主党政府在大选进入关键时期的态度,也许让以色列对于军事回应的姿态产生犹豫。

不过,兵不厌诈。如果军事行动的时间点和回应力度都被对手知道了,那么效果肯定不如人意。“以色列的回应将会是致命的、精准的,以及让人惊讶的。”国防部长加兰特这样放话。

以色列将以什么方式跟伊朗“大干起来”,成为了全世界观察人士竞相猜想的话题。笼罩在两国上空的战争疑云,也让中东继续弥漫着危险的火药味。

以色列民意趋强硬

随着伊朗在4月和10月两次通过导弹和无人机直接袭击以色列,而且第二次的烈度比第一次要高,以色列对伊朗进行直接军事打击而不是止步于对付伊朗在中东的傀儡势力,已经开始拥有民意基础。

前总理拉皮德,也是现任的以色列国会反对派领袖,由于立场偏向左翼,一直给人“鸽派”的印象。然而在10月1日伊朗针对以色列发起大规模空袭后第二天,拉皮德的态度却一下子强硬起来:以色列有必要对伊朗的油田设施发起攻击。在接连表态中,拉皮德指责内塔尼亚胡政府正在失去对伊朗的威慑力,并且认为内塔尼亚胡对伊朗显得“软弱”。

连左翼反对派也表示要对伊朗采取军事回应,证明了以色列民间就针对伊朗的强硬姿态达成了共识。根据“耶路撒冷安全和外交研究中心”在10月初进行的一项民调,有68%的受访者表示,如果以色列北部地区继续受到黎巴嫩真主党的火箭袭击,那么以色列国防军应该直接打击伊朗。有分析人士指出,伊朗由于目前的国内形势正处于有史以来最脆弱的时候,以色列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将赶上好时机。

在经历了一年前的哈马斯越境血腥袭击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得以出人意料地扭转了当初的民意劣势。按道理,如果只看加沙地带战果的话,其实内塔尼亚胡并没有充分兑现要彻底摧毁哈马斯的诺言。况且,一年多前那些被哈马斯劫持的人质,依然有100多人还没被解救出来。向黎巴嫩真主党乃至背后的伊朗祭出重锤,可以说能够转移以色列国内的公众视线。

内塔尼亚胡内阁进取地对黎巴嫩真主党和哈马斯领导层发起多番“斩首”行动,让以色列民众有了自己国家“在掌握中东主动权”的感觉,是内塔尼亚胡民意从谷底反弹的重要原因。

特别是在多名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相继被打死后,内塔尼亚胡民意支持率的反弹速度更加迅速。以色列媒体《马里夫报》的民调显示,有47%的受访民众表示内塔尼亚胡适合担任总理一职,相比之下拉皮德只有34%。路透社的报道指出,如果在10月举行国会选举,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将会拿到22个席位,而在去年10月爆发袭击之际,要是举行选举那么利库德只会拿到16个席位。以色列民意分析专家达莉亚·桑德琳认为,内塔尼亚胡内阁进取地对黎巴嫩真主党和哈马斯领导层发起多番“斩首”行动,让以色列民众有了自己国家“在掌握中东主动权”的感觉,是内塔尼亚胡民意从谷底反弹的重要原因。

为了在以色列民众面前显示自己的强硬形象,反对派领袖拉皮德不得不跟随执政党对伊朗强硬的表态。双方竞相对伊朗强硬,背后的推力也正是态度不断趋向强硬的民意。

让对手产生痛感

拉皮德要袭击伊朗炼油设施的方案,操作起来并不困难,但由于这个方案会导致国际油价上涨,从而直接影响美国选举,自然会遭到拜登政府的反对。军事上敲打伊朗的方案,既要在军事上可行,又要在政治上让美国难以抓到把柄。

以色列针对敌国的军事报复行动路径,实际上有迹可循。根据第一任总理本-古里安给以色列国防军制订的国防原则,对敌作战时避免长久损耗,要把军事造成的破坏引燃到对方的国土上,并且要集中于一点,好像一根针那样刺中敌人最痛的那一点,让敌人失去反击能力。

基于此原则,加上伊朗和以色列的国土面积和人口规模对比极其悬殊,以色列在过去多次以寡敌众的大规模战争中总结的经验,就是一定要让国防军好像弹簧那样,在准备战争的阶段不断挤压势能,当决定出击的时候弹簧就要对准命门一击即中。就好像“六日战争”那样,以色列空军猛然出击,低飞躲开敌军雷达,以小时为单位成功摧毁埃及空军基地的绝大部分战机,让阿拉伯国家彻底失去制空权。

在对伊朗开始磨刀霍霍的时候,以色列估计也在采取类似的策略。以色列防长先前发出“回应将会是致命的、精准的,以及让人惊讶的”警告,仿佛也暗示了类似的思路。以色列安全内阁的频频开会,似乎也是在为“弹簧”积蓄势能做准备。

不少军事观察家认为,相比起炼油设施,伊朗的核设施也许将会成为以色列的攻击对象。英国皇家空军退役飞行员和军事观察家米凯·奇预测,如果以色列有这个图谋,应该会是让F-35飞过红海越过也门,在波斯湾外海对伊朗发射导弹轰击其核设施。但是,被外界知晓的伊朗核设施大概有六个,多数深藏在高山背后的内陆地区,那些铀浓缩设施更加在地下深处。以色列战机要对这些核设施一次性摧毁,难度非常大,如果只摧毁部分设施,对于伊朗来说震慑作用明显不足。而且以色列要面对的伊朗,是一个跟以色列没有直接国土接壤的国家。如此远程进行军事打击,如果没有美国的配合,以及沙特阿拉伯等邻国的默许,到底力度和效果如何,能否给伊朗制造所谓的“巨大痛感”,也是个问题。

黎巴嫩的陷阱

在当前局势下,伊朗可以做的,其实是继续支持黎巴嫩真主党,让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陷入泥足深陷的困局,从而打掉以军速战速决的能力。随着10月1日以色列国防军的地面部队开入黎巴嫩国境内,以军宣告了历史上第六次入侵黎巴嫩的开始。

在历史上,以色列地面部队进入黎巴嫩达成的军事目标和造成的国际舆论压力,有时候并不成正比。1982年,为了清剿盘踞在黎巴嫩南部的巴解组织,时任以色列国防部长沙龙展开“和平加利利”行动,让地面部队开进了黎巴嫩并且直逼首都贝鲁特。“和平加利利”行动持续到第二年,以军不但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去维持黎巴嫩南部的占领秩序,也要跑到贝鲁特外围试图围困整个大城市。

由于亲以色列的黎巴嫩基督教军事武装对巴勒斯坦难民大开杀戒,而这事疑似得到了沙龙的纵容,因此以+dlSq04Uw7Lot2BflZRN5w==色列背负巨大的国际舆论压力,也导致了时任总理贝京的垮台。巧合的是,正是当年巴解组织在黎巴嫩南部被彻底赶走,让忠于什叶派的军事组织有机可乘,最终促成了今天以色列心头的大患——黎巴嫩真主党的崛起。

黎巴嫩真主党可是复制了不少哈马斯的袭击模式,除了不时往以色列北部城市发射火箭弹和导弹之外,还采取类似哈马斯的“地道战”策略,深挖了不少系统复杂而且难以被彻底肃清的地下通道。据媒体报道,有一条通道甚至深入以色列境内好几百米。

但以色列要在黎巴嫩南部复制加沙地带的操作模式,却没那么容易。加沙地带除了南部拉法区跟埃及西奈半岛接壤之外,另两面陆地都被以色列国土包围,就连对开海域也被以色列严密把守监控。但黎巴嫩南部却复杂得多:它东面跟叙利亚接壤,一条利塔尼河隔开了它vfVg4wPHyaM3QXzO2+eCaw==跟黎巴嫩中央国土,以色列要控制这一带的人员流动,难度可比在加沙地带大得多。

以色列在过去多次以寡敌众的大规模战争中总结的经验,就是一定要让国防军好像弹簧那样,在准备战争的阶段不断挤压势能,当决定出击的时候弹簧就要对准命门一击即中。

而且,到了首都贝鲁特,真主党也有巨大的势力范围,它甚至在黎巴嫩国会有议员代表,可以说已经深入黎巴嫩整个国家肌理并且内化为其中的一部分。以色列要好像动外科手术那样把它独立分割出来清除掉,恐怕难度非常大。以色列的战略目标到底是要好像1990年代末那样长期占领黎巴嫩南部,在以色列国界线以外建立缓冲地带,还是重复1982年的操作长驱直入首都贝鲁特试图根除真主党,也是以色列决策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引诱以色列不断深入黎巴嫩,让以色列背负国际舆论压力,同时,长时间的地面行动让以色列朝野再次撕裂,从而避免以色列把力量集中对付德黑兰,成为了伊朗在当前格局下为数不多的选项之一。

实际上,内塔尼亚胡在选择回击时机时要面对的考验,很大程度上来自最大的盟友——美国。在美国民主党政府看来,内塔尼亚胡作为右翼民粹主义领导人,在以色列国内乃至中东的所作所为,开始失去民主党中间偏左的选民支持。在选举进入白热化的阶段,为了避免中东产生乱局从而打击民主党选情,拜登对内塔尼亚胡在中东的军事行动施加了巨大的压力。美国副总统、本届大选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卡玛拉·哈里斯,在《60分钟》节目采访中,甚至拒绝承认内塔尼亚胡是美国的盟友。

面对当下以色列的执政联盟,拜登采取分化和笼络的态势。譬如,民主党政府故意邀请以色列防长加兰特访美,却迟迟不给内塔尼亚胡直接跟拜登通电话的机会。被惹怒的内塔尼亚胡索性拦下了加兰特的出访计划,并且警告内阁成员,在没有等到拜登给自己打电话之前,部长们不得擅自访问美国。拜登拉抬加兰特又踩内塔尼亚胡的策略,让美国和以色列之间的互信蒙上阴影。作为反制,以色列拒绝向美国保证不攻击伊朗的核设施。拜登和内塔尼亚胡那个30分钟的通话内容,双方也拒绝透露。有分析人士估计,这通电话的气氛也许并不太融洽。

随着以军的“弹簧”不断绷紧,军事回击伊朗成为了大概率要发生的事情。国际舆论得出的结论是,不再需要问以色列是否会回击,而是选择什么时间点进行回击。以色列安全内阁会选择在美国大选逼近前夕拍板点燃新的战火,还是给拜登一个最后的面子在11月5日投票日之后再发起进攻,将很快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