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常识媒体组织”K12数字公民课程建设的启示
2024-10-25李润波何丹
摘要:美国常识媒体组织的K12数字公民课程通过系统化的课程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游戏化学习的应用,有效提升了学生在数字世界中的媒介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本文深入分析了该课程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及成功经验,并探讨了如何将这些成功经验应用于我国的数字公民课程建设,以期为数字时代的数字公民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常识媒体组织;数字公民;数字公民课程;启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4)20-0000-06
在数字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数字技术的革命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网络安全、隐私保护和网络道德等。因此,数字公民教育在当今信息社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培养下一代数字公民已经成为全球教育领域的共同使命,成为世界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许多国家在数字公民教育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教育工作者对其认识不足,教育界和学术界对青少年的数字公民素养培养重视不够,学校也很少开设专门课程,导致校园霸凌和网络欺凌现象频发。数据显示,美国近60%的青少年经历过在线虐待行为。为减少社区中学生的网络欺凌和在线攻击,美国阿巴拉契亚州的一所中学实施了数字公民课程的试点,通过这门课程,学生们了解了网络欺凌和在线攻击的危害,学会识别网络欺凌的迹象,并掌握了积极应对的措施。[1]格莱森(Gleason)和吉勒恩(Gillern)的研究探讨了数字媒体应用程序如何支持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公民教育,并展示了高中生如何在校外实践中发展数字公民技能。[2]阿卜杜拉提夫(Al-Abdullatif)等人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对数字公民概念的理解程度不够,特别是在数字安全和验证信息可靠性方面,互联网使用经验并不是影响本科生数字公民知识和实践的主要因素,相反,与技术密切相关的学术专业(如教育技术)更能促进良好的数字公民知识和实践水平。[3]目前,国内逐渐关注数字公民教育,但对于数字素养与技能的培育,国家仍未出台相关细则。而实施数字公民教育是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有效途径。[4]因此,本文聚焦于美国常识媒体组织的K12数字公民课程,深度剖析其课程范围和序列,以期为数字时代数字公民教育教学提供宝贵的建议和启示。
“常识媒体组织”简介
常识媒体(Common Sense)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独立组织,专注于帮助儿童适应快速变化的媒体和科技世界。该组织致力于提升媒体和科技对儿童的正面影响,为教师、家长和决策者提供公正的信息、可靠的建议和最新的工具。
常识媒体开发了一系列数字公民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数字世界中的批判性思维、安全行动意识GDzkHyHBFOlPxCGI2n+DFA==以及社会责任感。该课程分为美国和英国两个版本,覆盖了从5岁至18岁的13个年级,共包含73个易于实施的课程模块和37个生动有趣的视频资源。[5]此外,常识媒体还为非正式学习和限时环境设计了“快速活动”,通过互动游戏启动学习之旅,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灵活的教学选择。除了丰富的课程内容,常识媒体还推荐了多款优质的学习应用程序和网站,帮助学生扩展学习渠道,改善学习效果。他们的网站提供了详尽的数字公民实施指南,包括规划文件和生动的案例研究,支持学校将数字公民教育整合到日常课程中,实现教育的全面升级。
“常识媒体组织”K12数字公民课程建设
K12数字公民课程在2010年首次推出,之后,进行了多次修改,2020年推出的最新修订版,更关注网络与现实高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的数字公民身份以及良好道德观念的塑造。
1.课程主题与目标
数字公民课程旨在解决美国青少年面临的“数字生活困境”,培养中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良好的媒体素养,从而促进他们负责任地使用数字媒体进行学习、创造和社会参与。课程内容涵盖六大主题,每个主题及其目标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数字公民课程致力于帮助青少年在网络数字世界中处理好与自我、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建立安全、健康、平衡、积极和负责任的个人生活、同伴生活和社会生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数字时代负责任地使用技术,成为具备媒介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数字公民。
2.数字公民课程序列
各个年龄段孩子面临的数字困境不同,因此,常识媒体针对幼儿园到12年级的孩子分别制订了不同的教学内容的课程,具体课程框架下页如表2所示。
其中,幼儿园到2年级的学生除了学习目标课程外,还需学习六个主题下的基础入门课程,通过视频和歌曲的方式让孩子们入门网络使用并遵循网络规则。课程通过探索、游戏和反思的教学活动促进孩子们的学习与理解。2年级到12年级的课程涵盖六大主题,每节课包含四个清晰的板块:学习目标、本课关键词、学习内容与课内外学习资源。课程内容逐渐深入,包括微课和文本阅读,并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家人共同学习和思考。
3.课程内容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数字公民课程建设的核心思想和关键要素,本文将分析常识媒体在数字公民教育方面的成功案例,旨在汲取经验和启示,为其他学校或地区的数字公民课程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选取的案例具体内容如第96、97页表3表4所示。
通过对课程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数字公民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数字世界的认知。例如,在媒体平衡课程中,学生能够认识到媒体使用可能对幸福感和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课程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字媒体使用的自我反思能力,提高他们对信息和媒体内容的理解度。
(2)课程通过具体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实际应对数字世界挑战的技能和行为模式。例如,数字足迹与责任课程教授学生如何管理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以及如何评估分享信息的风险和后果,课程有助于学生培养自我管理、信息评估和社会责任感等关键技能。
(3)这些课程案例选择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实践活动和多媒体资源运用,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深度,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实际应用能力。
(4)课程强调了社会责任感和数字素养的培养,通过讨论和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和应对数字世界中的伦理和社会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成为负责任的数字公民。
课程建设经验分析
1.注重数字公民的技能和品格的培养
数字公民身份课程旨在培养数字公民身份的必要技能和基本素质。虽然对学生来说,学习驾驭数字世界的实用技能很重要,但也需要培养良好的品格和性情,然后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技能。品格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的思想和行为,它们塑造了学生的想法和关心,影响了他们的技能。[6]常识媒体帮助学生发展关键的数字公民技能,如如何创建强大的密码和保护私人信息,评估在线资源的可信度,并考虑在线评论会让别人的感受。同时,他们也希望建立孩子的良好品格,帮助他们将这些技能付诸实践。例如,在困境出现时快速认识困境,寻求事实和证据来做出明智的决定,以及培养他们对与自己不同的观点的好奇心。
2.游戏化学习
常识媒体为3~5年级和6~8年级学生设计了Digital Passport和Digital Compass两款游戏。其中,Digital Compass采用流行的“选择自己的道路”游戏模式,玩家扮演八个主要角色之一,每个角色面临不同的数字公民挑战。游戏通过多条故事路径和多个决策点鼓励学生多次尝试,探索不同的行动方案,了解这些决定如何在数字生活中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和未来。[7]Digital Passport提供六款互动游戏,专注于解决当今孩子们在数字世界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教授关键的数字公民技能,帮助他们学会负责任地利用技术进行学习、创造和社交。[8]按主题设计的数字公民教育游戏化课程不仅提供了故事性和吸引力,还增强了不同课程目标之间的衔接,有助于教师和家长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教育路径,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9]
3.满足多主体需求
K12数字公民课程充分满足了多元化的主题需求,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针对家校合作,课程为学生、教师和家长三大主体分别提供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和家庭活动的资源。学生可以通过动画、视频和文献阅读进行自学,教师可以参考或直接使用课程教案、课件和作业等资源,而家长则可以利用亲子活动方案和家庭活动工具,与学生一同游戏学习。每节课都配有具体的时间安排和活动建议,以便于教学实施。此外,针对不同国家和语言的学生,常识媒体还开发了多种课程版本。
“常识媒体组织”K12数字公民课程对国内的启示
1.综合技能与品格培养
数字公民的课程目标不仅需要涵盖计算机操作、信息处理和网络安全技能,还要专注于培养诚实、尊重和责任感等品格。通过情境化教学和反思性学习,教师和家长作为榜样示范正面行为,促进学生将所学技能与品格应用于现实生活。课程还应鼓励跨学科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公民责任感,并通过评估与反馈机制确保学生在技能和品格上的均衡发展,为他们在数字化社会中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2.游戏化学习的应用
游戏化学习将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融入到教育中,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现实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字挑战。中国的数字公民课程可以借鉴这些成功经验,开发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育游戏,并确保游戏设计中包含教育目标、挑战性和即时反馈的要素,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效果。
3.强化家庭教育活动
家庭参与是数字公民教育的关键。通过设计有意义的家庭作业、亲子讨论和家庭项目,中国的数字公民课程可以有效地将家庭成员融入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这些活动不仅能加深家长和孩子对隐私保护和数字足迹的理解,还能促进家庭内外的沟通和社区的互动。定期的家庭反馈与反思,以及家长的培训和支持,能进一步增强家庭与学校在数字公民教育中的协同作用,共同创造一个健康、安全和积极的数字环境。
结语
在借鉴美国常识媒体组织的成功经验时,中国的数字公民课程建设应注重本土化和个性化,结合我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教育需求,设计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的课程和教学资源。通过情境化教学、游戏化学习以及家庭教育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为建设一个安全、健康、文明的数字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BRANDAU M,DILLEY T,SCHAUMLEFFEL C.Digital citizenship among Appalachian middle schoolers:The common sense digital citizenship curriculum[J].Health Education Journal,2022,81(02):157-169.
[2]GLEASON B,VON GILLERN S.Digital citizenship with social media:Participatory practice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secondary education[J].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2018,21(01):200-212.
[3]AL-ABDULLATIF A,GAMEIL A.Exploring students’knowledge and practice of digital citizenship in higher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Learning(iJET),2020(19):122-142.
[4]郑云翔,钟金萍.数字公民教育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模式、路径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23(11):91-97.
[5]Common Sense Education.Digital Citizenship Curriculum[EB/OL].[2024-06-30].https://www.commonsense.org/education/digital-citizenship/curriculum.
[6]JAMES C:WEINSTEIN E:MENDOZA K.Teaching digital citizens in today’s world:Research and insights behind the Common Sense K12 Digital Citizenship Curriculum(2nd Version)[M].San Francisco:CA:Common Sense Media,2021:5-6,14-15,12,13,18,16-17.
[7]Common Sense Education.Digital Passport by Common Sense Education[EB/OL].[2024-06-30].https://www.commonsense.org/education/digital-passport.
[8]Common Sense Education.Digital Compass by Common Sense Education[EB/OL].[2024-06-30].https://www.commonsense.org/education/digital-compass.
[9]王晓晨,蔡进,杨浩.美国数字公民教育的游戏化学习课程建设及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21,42(07):122-128.
第一作者简介:李润波(1999.1—),男,汉族,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习分析。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4年度学科共建项目“虚拟现实技术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D24XJY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