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行语·说“偷感”

2024-10-24古北

师道 2024年10期

“偷感”是年轻人对生活中种种不自在情状的自我揶揄。像扭捏、局促和畏缩等感觉都可冠之以“偷感”——虽无实际的偷窃行径,但类似小偷做派,缩头缩脑,心虚难耐。“偷感”一词包裹着幽默感,“偷”字“一笔”勾勒出紧缩不张的身体线条,令一个尴尬的形象跃然眼前,不偷似偷,喜感浮动。大体上这种拘谨不安的体验人人皆有所经历,所以“偷感”常能使人感同身受。当你开始在人群中极力避开他人的视线,并隐隐期待当个“透明人”时,“偷感”便在你身上悄悄爬上来了,甚至乎,你发现不仅是自己某些不恰当的行为不愿被人“抓现行”,比如上班玩手机等,哪怕是对成长有益的尝试也不愿向外界透露分厘,比如备考、学习新语言等,因为那样似乎会将自己置于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境地,而“没有在努力”的“人设”至少不会引起关注,引来竞争,也不会一朝落空让人看笑话。

据说“偷感”说来就来,却不是说走就走,通常还会越来越重。“偷感很重”的人常常祈祷自己凭空消失,或是在一种悄悄的情境中,斗转星移,无声过渡到自适的状态。什么时候年轻人变得不爱表现,而是迷上了这种自我“劝退”的心灵氛围?尽管对这种难以融入环境的糟糕处境轻描淡写,“偷感”还是透露出当下人们心态的一些共性。比如在信息高度透明的环境下,人们对自我舒适感的渴望,还有社会原子化,深度关系瓦解,人的悬浮无助以及在社会功利化评价中对自我发展的焦灼。上班族可能无力寻思焦虑的源头,因为累已成为常态,不如就在“偷感”表情包的互发中获得简单且好玩的安慰。

“偷”其实从未让身体出现过保护色,就像网友在古画中找出很多有“偷感”的人物形象以取乐时,发现这些“突然”从窗棂处伸出的窥探的人脸其实正是“显眼包本包”。“偷”并不能让人“全身而退”,左顾右盼间,滞于暧昧含糊,竟使人变得最不灵活,最为胆怯,最是倒霉。

积行成性,充满无穷无尽碎碎念的“偷感”,潜抑于“不要看我、不要看我……”的心理复读中,拒绝着周围审视的目光,也渐渐逃避自我的评价。同时,带着“偷感”的人开始不知不觉在朋友圈和网络的蛛丝马迹中观望和推测认识的人的状况。是成为孤岛还是建立连接,“偷感”没有给出答案,却以独特的表现力,注释着人与人之间或长或短的距离。“偷感”虽表现出忐忑难安,但好在还对生活留有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