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探析
2024-10-23张密李红周雅玲
摘 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程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存在终结性、理论性、单项性,以及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及评价维度的单一性等问题,并且对现有改革措施的研究总体上较少,且不够全面和深入,缺乏具体的实施建议。文章针对现有问题,探索性地提出过程化、内容全面化、标准综合化、方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及角度丰富化的考核评价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程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6.005
Exploration of th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odel for Nursing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ZHANG Mi, LI Hong, ZHOU Yaling
(Lanzhou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Lanzhou, Gansu 730070)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traditional evaluation model for nursing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has problems such as finality, theoretical nature, singularity, and singularity in evaluation methods, evaluation subjects, and evaluation dimensions. Moreover, there is a lack of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research on existing reform measures, and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suggestions are lacking. The article explores and proposes a process oriented, comprehensive, standardized, diverse, subject oriented, and angle rich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odel for existing problems.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nursing profession; cours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课程考核评价是指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掌握、技能提升、思维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以此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情况。在教学中,通过有效的课程考核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激发其学习动力,提高各项能力,因此,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是值得学者研究的课题。笔者通过分析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程考核评价的传统模式,并探讨目前学者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模式的一些改革探索,从而提出改革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程评价模式的一些措施建议。
1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程传统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以终结性考核评价为主
国内传统护理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多采用终结性评价,即通过期中、期末考试进行考核。其对于平时成绩考核评价不够重视且大多没有统一的标准,考核随意性大,仅根据学生的平日出勤、上课纪律、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大概的判断。这种模式过分强调考试结果,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学习过程和进步情况,对学生缺乏针对性和差异化的考量,因此很难对学生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客观评价。此外,高校学习环境相对自由,加之很多高职学生在学习习惯及自控力方面存在不足,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只在考试前突击学习,死记硬背,因此,在这种传统的课程考试模式下,学生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付考试,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学习效果,以致学生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知识运用不深入,未能达成培养计划的既定目标。
1.2 以理论性考核评价为主
很多护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实训部分占比达到一半以上。但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有一部分实训项目未能真正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教学仍然依附于理论教学。且传统护理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以理论性考试为主,缺乏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一方面课程考试的内容局限于教科书上的知识,考试题型单调死板。尤其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传统课程考试,以单一理论知识的闭卷考试为主,课程考试内容侧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形式主要是有标准答案的客观题,缺乏综合灵活的案例分析题。另一方面传统课程考核忽略了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缺乏对于护理操作技能和实践技能等综合能力的考核。过于强调理论知识,导致知识与能力的脱节,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具体问题等职业能力的培养。
1.3 单项实操技能考核
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高职护理专业的课程考核评价中,除了缺少实操技能考核评价以外,即便包含实操技能考核,也局限于单项的护理操作,缺乏以临床案例为基础、各项护理操作技能灵活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这不符合高职注重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目标。学生进入临床之后,掌握单一的操作项目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复杂情况同时发生,往往需要多个操作项目同时配合。
1.4 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
传统护理专业课程考核评价采用闭卷答题考试,评价方式单一、手段单调。信息化平台等多样的考核评价方式和手段利用不够充分。传统的线下考核对设备环境要求较高,时间成本较大,教师考核评价的工作量亦较大,考核效率较低。
1.5 单一的考核评价主体
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在实操技能的考核评价中多以教师评价为主,使得考核评价过程变成教师的权威活动。由于学生众多,教师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整体了解难免不够,结果容易片面化。因此,考核成绩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操表现。
1.6 单一的考核评价维度
高职护理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专门人才为目标。然而,目前护理专业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很大一部分都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就记什么、考试就考什么。单一的考核评价只关注对课程知识体系的考核,而缺乏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评价维度单一片面,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多方面的综合水平。
2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模式现有研究成果
传统单一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已不能适应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需求。新的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成为学者重点研究的方向。多元化评价是建立在 “多元智能论” 基础之上,全面关注学习者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一种综合评价体系。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以“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考核”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发现总体上相关研究较少,且不够深入;多数停留于理论研究,实践性研究较少;缺乏具体的标准和实施建议,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黎延海、马引弟在《地方高校过程性、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一文中强调,考核应该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同时突出实践能力培养[1]。侧重考查学生使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问题,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构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采用不同的考核手段和方式去衡量学生的能力,通过互评了解同学对自己的评价;通过自评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得整个评价过程更公平、合理。但是多数建议停留于理论,缺乏实践的探索和实际的参考及执行标准。
韩金丽等人[2]在《多元化考核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的研究中通过实践探索高职学生学习规律,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利用现代化工具构建多元化考核模式,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潘燕等[3]人在《高职护理专业外科护理学课程考核改革与实践》一文中提出在传统“平时+理论+技能”考核的基础上,将考核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提高形成性考核在考核总成绩中的权重赋值,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两篇文章都有实践探索过程,并均取得一定成效,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在考核评价模式构建上仅涉及其中几个方面,还不够系统全面。
朱小社[4]在其论文《高职课程形成性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一文中,指出了基于“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高职课程形成性多元化评价体系。提出评价目标要科学、评价内容要全面、评价主体要多元、评价方法要多样。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对综合素质的评价等。但仍然停留于理论的观点,没有具体的方法,没有进行可行性的实践研究。
王佳璐等人[5]在《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中采用德尔菲法,针对目前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传统考核 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自身的特点,基于课程类别整体性、完整性、连续性的原则,将各项考核指标多优点融合,构建综合型考核评价体系。但是该考核评价体系的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过于复杂,实际应用有一定困难。
高凌等人[6]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多元化技能考核在急危重症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研究实践》中通过运用移动互联网+学习平台探索更适合智能时代、更加科学高效的考核形式,在提高课程考核评价效率方面具有一定的成效。
综上所述,以上文章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模式的改革与探索研究中各有侧重,各有千秋,但在考核评价模式的全面性和实践性研究方面也各有不足之处,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和借鉴。同时,需研究探索更全面、综合、具体可实施的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评价模式,以培养高素质的护理工作者,满足社会的需求。
3 我国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的建议
3.1 考核评价过程化
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应将考核评价贯通课程学习全过程。改变以期末考试为主的一次性、终结性评价,有助于持续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持续、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成绩。具体实施建议可以加大过程性评价的分值权重。过程性评价主要是平时成绩,分值可以细化到每次课的具体表现,比如每次课的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和作业等完成情况。还可以通过加减分制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纪律维持。
3.2 考核内容全面化
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应理论与实践并重,分值分配更加合理,加大实操技能的考核分值。同时理论考试出题应改良过于陈旧、单调的题型,多设置能将知识灵活运用的题型,比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引导并考查学生对具体问题的思维过程,而非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
3.3 考核标准综合化
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在实操技能考核评价中,不应只是单人单项考核,而应该通过综合模拟真实案例,贴近现实工作场景。比如,设计综合实操考核案例,将多项操作整合在一个案例中进行小组合作式考核。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与他人展开合作的团队合作能力等。这对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和同事们建立较好的协作关系,从容应对临床一线的各种复杂情况尤为重要。
3.4 考核方式多样化
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考核评价可以根据具体的考核内容灵活地调整考核方式,将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相结合。比如可以利用学习通等平台进行线上理论考试,平时实操作业可以以视频的方式提交,不仅有利于减轻学生的紧张心理,还能节约时间,提高考核效率。
3.5 考核主体多元化
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即除了教师评价,还可将学生也纳入评价的主体。比如在实操考核的评价中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或者小组之间相互评价,并将前述评价作为整体考核评价的一部分,占据一定比例的分值。在该种考核评价模式中,学生既是被考核评价的对象,又是考核评价的主体,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责任感、主人翁意识,从而达到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目的。
3.6 考核角度丰富化
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应进行“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考核评价。除了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实操技能水平以外,还将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决策能力、责任心、精益求精、慎独精神、爱伤观念、人文关怀等融入考核范畴。这些素质考核可以包括在实操考核的表现中,也可以体现在平时上课的纪律和参与度上。“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考核评价有利于学生临床护理综合素质的培养。
总之,充分了解我国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模式的不足之处,认真借鉴现有的相关改革研究,取长补短,有利于探索出更具全面性、实践性、建设性的改革建议,为我国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建设添砖加瓦,除了本文所尽的绵薄之力,还需要我国相关学者进一步地探讨和研究。
基金项目:多元化课程评价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以《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为例(2023XY-22)。
参考文献
[1] 黎延海,马引弟.地方高校过程性、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11):53.
[2] 韩金丽,徐凤,罗文伟.多元化考核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9(8):53-54.
[3] 潘燕,刘鹏飞,刘琴,等.高职护理专业外科护理学课程考核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8(8):51-52.
[4] 朱小社.高职课程形成性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5-6.
[5] 王佳璐,李学玲,宋睿.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J].科教论坛,2022(8):28-30.
[6] 高凌,孙建萍,常佳婧,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多元化技能考核在急危重症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研究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5):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