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薪火相传 代代守护

2024-10-23本刊综合报道

人民画报 2024年9期

莫高窟,这座古老的佛教艺术宝库,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它的守护者,是一代代莫高窟人。20世纪40年代,常书鸿、段文杰、欧阳琳、孙儒僩、史苇湘等一批前辈专家,满怀对敦煌艺术的向往来到莫高窟,伴着大漠戈壁、土屋油灯,在这里扎下根来,开创了敦煌石窟保护、临摹和研究的基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有李其琼、李贞伯、万庚育、李云鹤、关友惠、刘玉权、贺世哲、施萍婷、李永宁、孙修身、樊锦诗等一批专家学者响应祖国号召,从四面八方来到莫高窟。与常书鸿、段文杰等先生一样,他们来到莫高窟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漫漫黄沙,掩不住他们探索莫高窟的热情;大泉苦水,冲不走他们保护敦煌文化的决心。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忍受着和家人分居两地、子女无法接受正常教育的痛苦,默默无闻地守护着祖国的文化宝库。他们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坚守在这片荒凉而神圣的土地上。这份坚守,不仅仅是对文化遗产的尊重与保护,更是致力于人类文明传承的责任与担当。

坚守是为了筑梦,而筑梦则是为了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莫高窟人深知,仅仅依靠坚守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需要通过不懈的追求与创新,让莫高窟的文化价值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于是,他们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与实践。从最初的简单保护到如今的数字化、智能化保护;从单一的学术研究到多元化的文化传播;从封闭的学术圈子到面向世界的国际交流……莫高窟人在筑梦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广。

他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莫高窟进行了全面的监测与保护,确保了文物的安全与完整;他们深入挖掘敦煌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展览与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他们积极与国际同行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敦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莫高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回望过去,莫高窟人以坚守与筑梦书写了辉煌的篇章;展望未来,他们将继续秉持莫高精神,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莫高窟的保护与研究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敦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空间与机遇。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部分成员。 敦煌研究院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