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春:让白山黑水托起蓝莓之梦
2024-10-23冯昭
位于长白山西麓、松花江上游的吉林省靖宇县,不仅是东北民主抗日联军总司令、民族英雄杨靖宇的殉难地,也是一座土壤条件优越、气候得天独厚,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创新创业之城。在杨靖宇将军同仇敌忾、勇于牺牲精神激励下,靖宇人以饱满的热情、卓越的技术,书写着一个个农业产业化之梦。
2023年吉林省企业“创新达人”、吉林省润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泰农林”)总经理杨志春,就是一位致力于将蓝莓产业化、品牌化的创业先锋。
返乡创业 为未来押下“豪赌”
出生于农村家庭的杨志春,少年时期就见识了山村生活的贫苦与艰难。那时,他唯一的梦想就是通过刻苦学习,走出困住无数人的大山,闯进大城市去看看外面的繁华。
命运没有辜负他。大学毕业后,杨志春如愿以偿地去了深圳,并获得了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是,在领略了现代生活的奔忙与浮华之后,当所有人向他投来赞许、艳羡的目光时,杨志春却发现,这种生活其实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他一闭上眼睛,脑海中就会浮现一座座雾气缭绕的山头,耳边萦绕着故乡殷切的思念。
经过几年思想斗争,杨志春决定放弃都市繁华的生活,以及深圳的舒适与便利,带着对农业深层次的理解回到吉林靖宇,投身到农业生产当中。
“那时候,我深感自己肩负起为家乡农业注入新活力的使命。”杨志春告诉本刊记者,“这个选择或许看似冒险,但却是我为家乡和自己未来押下的一次‘豪赌’。”
靖宇县特色种植业发达,拥有人参、西洋参、平贝母等多种特产。回乡后,杨志春先后从事过中药材、燃料油贸易,后由于行业起伏较大而最终收手,但这段经历,也让他积累了宝贵的市场销售经验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2015年,杨志春正式创办润泰农林,专注于研究和开发当地的长白山人参、天麻、蓝莓等特产。为此,他投入超过1000万元,承包并管理了3600余亩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同时打造了一个占地1200多亩的林业苗圃。
创新技能 使蓝莓种植上个台阶
农业产业化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不仅需要面对繁重的体力劳动、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工作、应对各种病虫害的威胁、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照料农作物,还要不断学习相关政策法规,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在尝试过种植长白山人参、天麻等特色农产品之后,杨志春最终在蓝莓地里找到了归宿。
“那时候,靖宇县的蓝莓已经小有名气了,但是总体经营还很不尽如人意。”杨志春说,“加上前些年储备了一些土地资源,于是就投身到蓝莓种植行业,努力带着这个区域的蓝莓产业改变商业模式,创新经营模式。”
实际上,杨志春的蓝莓种植计划也并非一帆风顺,先后遇到果实下垂导致泥果问题、人参地膜的浪费以及采收季节受降雨干扰等诸多困扰。为此,他先后赴山东、5W07/8H+dToSwFPRB2Z6DYk3VX/UnbCO7F+G9qGNDE4=贵州、云南等地的蓝莓种植基地考察,寻求老种植户的帮助;还拜访了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吉林省蓝莓研究中心主任吴林,并邀请其带领团队到靖宇调研植株生长情况。
通过多地走访调研,以及吴林研究团队的帮助,杨志春对蓝莓种植技术进行大胆创新,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长白山地区的蓝莓种植技术,不仅提高了蓝莓产量和品质,而且实现了对资源的再利用,同时解决了环境保护问题。
一是修剪技术。杨志春一改传统的修剪习惯,根据蓝莓生长的时间点、园区状况进行修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控制结果枝的长度来控制花芽数量,最终达到精确控制产量的目的。这项技术在润泰农林推广试验后,果实品质、产量都有了明显提升。
二是吊枝技术。每到果实成熟季节,最靠下枝条上的果实由于重力原因经常下坠至地面,不仅影响果实生长,还将高品质的商品果弱化为泥果。而“吊枝”技术有效解决了泥果问题。
三是人参地膜回收利用。结合人工除草费用高、蓝莓忌积水、冬季需防寒等问题,杨志春对人参地膜加以回收利用,不但解决了上述问题,也实现了资源的环保再利用。
四是棚膜技术。该技术可有效防雨、防雹、防鸟,使采收季节不受降雨影响。
四项技术的实施,使润泰农林引领长白山地区的蓝莓种植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杨志春并不满足于此,他希望润泰农林能发展成为蓝莓种植和加工领域的领军企业,并打造东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蓝莓品牌。与此同时,形成包括蓝莓深加工、冷链物流、生态旅游、生态研学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典范,通过环保和绿色种植,为后代留下良好的生态环境。
放眼未来 谋划企业长远发展
除了自身经营,杨志春还希望将润泰农林的成功经验分享给更多蓝莓种植户。
为此,他定期举办蓝莓栽培技术观摩、现场培训和技术咨询等公益活动,帮助种植户提高种植技术;同时,号召成立了靖宇县蓝莓协会,积极发挥协会作用,为种植户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杨志春还牵头成立了蓝莓种植合作社,协助培训更多的种植户,传递种植技术,并提供管理和销售指导。
此外,杨志春首倡的合作销售模式,也提高了种植户收益。在用工高峰期,润泰农林每天用工在200人以上;每年为超过200人次集中传授蓝莓种植技术、为种植户实地指导20次以上,为当地乡村振兴作出了贡献。
谈到润泰农林发展中遇到的痛点、难点,杨志春认为,资金、技术、人才、市场都是曾经遇到的瓶颈问题。然而,通过与各级科协组织与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吴林进行联系并深度合作,使技术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通过与省内外同行的切磋交流,使实际生产环节的技术难题得以破解;人才方面,主要靠自行培养;销售技巧则主要来自创办润泰农林之前做贸易的经验。
杨志春判断,未来3~5年,我国农林产业将会出现几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更多地应用智能农业、精准农业等现代技术,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将大幅提升;对化学肥料、农药的使用会减少,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是大势所趋;通过优化种植和养殖结构,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将会增加;从种植、加工到销售,产业链将进一步整合,行业综合竞争力将进一步得到提升;随着“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项目的推进,中国农林产品将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国际市场。
“中国农林产业拥有政策支持、市场潜力、劳动力成本、文化多样性等优势,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在科技水平、生产效率、质量标准、环境压力等方面,我们和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杨志春认为,中国农林产业需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高科技应用水平,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杨志春将继续加强蓝莓种苗的研发,培育出产量更高、抗病虫害能力更强的蓝莓品种;同时,加大对智能化种植管理系统、冷链物流技术的研发和投资力度,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远景规划:
扩展与优化种植基地,利用地理位置优势,提高蓝莓产量和质量,采用精准农业、有机农业确保产品的绿色健康;对产业链进行整合升级,向种子研发、苗圃建设等产业链上游延伸,同时向蓝莓深加工等产业链下游拓展;加强市场开拓与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并寻求出口机会,探索国际市场;承担社会责任,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这些措施最终都指向一个目的,就是使润泰农林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长远发展。”杨志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