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艺术的提升策略

2024-10-22黄巧静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4年12期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要实现升级转型,必须提高新闻编辑艺术水平,以提高新闻内容质量,创新新闻呈现方式,从而强化新闻传播力和媒体影响力。本文探讨了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面临的形势,指出了媒体融合对新闻编辑的素质能力提出的新要求,然后分析了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技艺结合的措施,包括深化新闻主题,精心选取镜头,利用新媒体手段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艺术提升的有效策略,旨在深入探索和研究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艺术的提升策略,促进新闻编辑职业发展和新闻媒体的转型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编辑;编辑艺术;技艺结合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4.12.029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新闻媒体迎来了巨大的挑战。新闻编辑作为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在新闻媒体转型背景下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角色转变的意义,要加强技术和艺术的双重提升,运用新媒体技术实施新闻信息的采编、加工和传播,以便能够更好地胜任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工作,提高新闻传播力,扩大受众群体,提高受众的满意度,从而促进新闻媒体的转型发展。本文围绕新媒体时代进行研究,通过梳理当前新闻编辑面临的主要形势,提出了有效的改善措施,从而强化新闻编辑的个人能力和素养。

1.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面临的形势

1.1 媒体融合对新闻编辑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资源、技术、载体等方面深度融合的大趋势下,新闻传播流程、形式、平台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新闻媒体需要获取更多流量,得到广大受众的高度关注,才能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受众的信息需求正朝着多样化的方向转变,希望获得优质的新闻产品和个性化服务,这为新闻媒体的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赢得受众喜爱的关键在于不断推陈出新,抓住媒体融合优势,提高新闻内容质量,丰富新闻报道形式,拓展新闻传播渠道,这对于新闻编辑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1]。

1.2 自媒体崛起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及互联网的全面推广使得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受众在新闻传播链条中不再处于末端位置,大量的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出,他们发布的新闻信息更加生动,富有趣味,牢牢吸引着受众的视线,这给新闻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加剧了市场竞争形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新闻编辑需要积极借鉴自媒体的新闻生产模式和平台运营经验,保持新闻媒体的权威地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1.3 新闻传播的互动性增强

传统新闻传播体系中,新闻编辑与受众之间很难进行双向互动,对受众的需求不甚了解,受众的意见和建议也难以迅速反馈给新闻编辑,导致受众对新闻媒体的黏性较低。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加便利,可以从受众的点赞、收藏、评论中了解到受众的真实需求,向受众推送他们可能感兴趣的新闻信息,实施新闻产品的创新,维护与受众的良好关系,以增加受众的黏性,为新闻媒体的长远健康发展奠定基石。这就需要新闻编辑树立用户思维和服务意识,不断提高自身技艺水平,致力于为受众提供优质的新闻产品和信息服务。

2.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技艺结合的措施

技艺结合指的是将技术和艺术相结合,在新闻媒体领域中则是运用新媒体技术和艺术性思维实施新闻生产、加工和传播,旨在提高新闻报道效果和传播力,是新闻编辑必须掌握的工作技巧[2]。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技艺结合的要点为:

2.1 深化新闻主题,精心选取镜头

新闻编辑应坚守职业道德,从真实发生的新闻事件中提炼新闻主题,制作有温度、有深度的新闻报道,争取用镜头语言诠释新闻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引起受众的深思,对受众的思想价值观念进行正确引导,促使主旋律和正能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开来,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与民族团结。影响新闻传播力的重要因素是新闻主题,新闻编辑通过对新闻事件进行思考和分析,对新闻主题加以升华,紧密围绕新闻主题整理、加工和编辑新闻素材,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进行新闻报道,向受众真实还原新闻事件的整个面貌,新闻传播力将会大幅提升。有时候,新闻主题会隐藏在新闻素材中,需要新闻编辑运用新媒体技术对新闻素材进行处理,挖掘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准确提炼新闻主题,科学运用视频、图片、文字、音频等元素,侧面烘托新闻主题,促进新闻信息迅速传达给受众,增加受众对新闻事件的了解,真正使受众受到启发和感染,提高新闻价值。

要想实现新闻主题的深化,镜头语言的运用不可或缺,在各大媒体平台上经常可以看到短视频新闻,深受广大受众的喜爱,短视频新闻的点击量一骑绝尘,充分显现了受众对这类新闻呈现新形式的浓厚兴趣。镜头语言的内涵十分丰富,运用远景镜头、全景镜头、局部镜头、空镜头等不同类型的镜头语言,会取得不同的视觉效果,如远景和全景镜头常常应用于交代新闻事件的时间、地点、环境和人物,渲染情绪氛围,拍摄阳光明媚、风景秀丽的景色时,可以客观反映出人物心情的舒畅,生活环境的阳光,新闻主题也是以真善美为主。新闻编辑在应用镜头语言时,要合理安排画面中的各个元素,色彩和光影的运用也要做到科学、合理。局部镜头侧重于表现人物的面部变化和局部细节,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易于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空镜头有着夸张、暗喻、强调等多重作用,需要拍摄与场景相关的景物,后期的处理同样要体现美学特征,增强画面的写意性,给受众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这考验了新闻编辑的艺术素养。

新媒体时代为镜头语言的艺术性表达提供了技术和设备方面的支持,无人机、智能手机、大数据技术、智能化剪辑软件等多种新型产物在新闻采编工作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新闻编辑工作效率,使得新闻编辑的视角更加开阔,镜头语言的艺术性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例如,澎湃新闻报道的《一首rap带你领略天水的历史文化》,用幽默诙谐的音乐和rap介绍了麦积山、大地湾原始村落遗迹、伏羲庙等“国保”,运用远景、近景等镜头语言直观清晰地展示了这些“国保”的历史及形象,加深了受众对天水历史文化的认识,“羲皇故里”之称名不虚传,引起了受众对天水这座城市的兴趣,迫切想要去天水观看21处“国保”,无疑是一次成功的新闻宣传。

2.2 利用新媒体手段,丰富新闻形式

新媒体技术在新闻产品生产制作中的应用提高了新闻的画面质感,赋予了新闻浓郁的艺术特色,符合受众的审美品位,对受众的吸引力随之增强。新闻编辑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应用新媒体技术对新闻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加工,如无人机、大数据动态模板、剪辑技术等,呈现更加丰富的新闻内容,使新闻更加接地气,这样受众就会不自觉地被新闻画面和内容所吸引,新闻传播效果由此得以提升。例如,黑龙江某县融媒体中心报道的新闻《清雪扣棚早行动催芽车间忙检修》,将春耕农忙景象浓缩到了镜头语言中,利用航拍、大数据模板等新媒体手段动态展现了农民热火朝天的春耕生产景象,受众观看新闻时感觉仿佛亲临现场,受到了强烈感染,这类与受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在受众群体中广受好评,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更是增强了新闻的可看性和真实性,越来越多的新闻编辑也愈发重视新媒体技术在新闻采编工作中的应用,加速推进了新闻媒体的转型[3]。

与此同时,新闻编辑要重视新媒体平台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借助微信、微博、APP、抖音等多种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构建新闻信息传播矩阵,基于各类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制作针对性的新闻产品,将平台用户转化为新闻媒体的忠实受众,不断壮大新闻媒体的受众群体数量,以提高新闻媒体的市场竞争力。这需要新闻编辑具备艺术性思维,通过运用新媒体技术与受众密切交流,设身处地地站在受众角度考虑问题,赢得受众的好感,使受众能够敞开心扉,诉说真实想法,从而准确把握受众的新闻信息偏好和信息获取习惯。新闻编辑不但要继续巩固传统媒体这一新闻传播阵地,还要积极加强新媒体平台的应用,挖掘新媒体平台的功能,制作新闻短视频并投放到新媒体平台上,缩短新闻发布的间隔时间,定期向受众推送新闻信息,满足受众碎片式的信息获取需求,提高新闻浏览量、转发量和评论量,凭借较高流量为新闻媒体创造盈利,维护新闻媒体的稳定运营。

2.3 开设相关专栏,创新角标形式

电视新闻专栏是归集主要新闻信息、系统化报道新闻的载体,大致可以分为新闻信息专栏、社会教育类栏目、娱乐类栏目等,通过开设相关专栏,可使电视新闻节目更加丰富,给受众提供更加多样的选择,有利于提高新闻媒体的影响力。这就需要新闻编辑根据不同时间节点、重点报道事件、重大主题、区域范围内重点工作开设相关专栏,确保新闻专栏节目具有艺术特色和正能量,对受众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以保证节目的收视率[4]。在新媒体时代下,为了提高新闻专栏节目的收视率,还要精心设计电视新闻专栏角标,运用新媒体技术制作动态、简洁、美观的专栏角标,体现艺术性和审美性,这会加深受众的印象,使新闻专栏节目品牌建设逐步迈向成功。

3.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艺术提升的有效策略

3.1 遵循排版规律,交错有序编排

为了促进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体的转型发展,首要任务是提高新闻编辑艺术素养,彻底打破传统固化思维,使之将新媒体技术和艺术性思维有机结合,制作高质量的新闻产品,赋予新闻艺术特色,这是新闻表现力和传播力提升的核心要点。新闻编辑应遵循排版规律,对排版形式进行创新,优先考虑运用长短交错有序的编排形式,体现出一种错落有致的规律感,会给受众带来舒适体验。一般来说,新闻排版不能将长短镜头集中编排,统筹安排新闻的篇幅,按照先时政、后民生、再访谈的顺序进行编排,且前后播报的新闻不能存在观点冲突的现象,整个新闻节目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引人入胜,受众将会全身心地观看新闻,思考新闻内涵。此外,新闻节目的创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新闻前后的“小片”和字幕上进行创新,“小片”可以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制作,字幕要具有动态性和艺术性;另一种是对新闻画面进行艺术加工,如会议类新闻画面中将前面几人当作前景,以此来突出后面的主题人物,整个画面更加和谐,有着较好的艺术效果[5]。

3.2 创新新闻语言,优化细节处理

新闻是由多个要素组成的复合型产品,任何一个细节处理不到都会影响到新闻传播效果,因此,结合运用新媒体技术和艺术性思维,加强对新闻细节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首先,新闻编辑要提高新闻标题的撰写水平,能够抓人眼球,让受众看到标题就产生兴趣,无法移开视线,进而点击新闻内容观看,而运用古诗词、谚语和趣味语言就可以达到这一目的,这要求新闻编辑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良好的文化素养[6]。其次,面临着新媒体时代受众信息需求的转变,为受众提供真实可靠、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新闻信息,是新闻编辑肩负的重大职责,从细节处理入手,迎合受众的审美标准,牢牢把控新闻节奏,强化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与受众之间的有效互动。最后,新闻中要重视特写镜头的运用,运用特写镜头准确展现新闻细节,要根据整体的现场环境,掌握尺度将机位“卡”到适合电视新闻的特写位置,dobPa+bw36L/2O6WrBG12s4Uc16Mv+MH+Z52z5D5bu4=这样的特写画面镜头是符合新闻体裁的,能保证新闻画面和谐、美观,富有艺术性。

3.3 强化后期制作,运用特效手段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提高电视新闻质量的重要步骤。在这一环节中往往运用新媒体技术对新闻画面、文字、音频进行处理,保证声音、画面、语言解说的同步性,以提高新闻报道效果和传播力。首先,新闻编辑要具备团队意识,积极参与前期策划等工作,与策划人员和采访记者等工作人员沟通到位,互相交流思想和想法,齐心协力完成新闻制作任务,确定有深度的新闻主题,全面掌握新闻信息,为后期制作做好充足的准备。其次,新闻编辑在后期制作环节要提高政治站位,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法规,严格审核新闻素材,选择具有正能量的图像、声音、图片,保障新闻编辑工作的规范性及标准化,彻底杜绝不和谐元素被应用到新闻中对受众造成误导。最后,新闻编辑要熟练掌握多种新媒体技术,秉持艺术性思维开展后期制作工作,运用特效手段,制作出更有视觉冲击力的新闻作品,借此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结束语

新媒体时代对新闻编辑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需在新闻采编工作中坚持技艺结合的原则,加强新媒体技术和艺术性思维的应用,深化新闻主题,精心选取镜头,利用新媒体手段,丰富新闻形式,开设相关专栏,创新角标形式,同时,新闻编辑要遵循排版规律,交错有序编排,创新新闻语言,优化细节处理,强化后期制作,运用特效手段,从而拓展新闻编辑职业发展空间,推动新闻媒体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孟令久.5G时代新闻编辑工作的转型与创新研究[J].记者摇篮,2024(03):147-149.

[2]孙晓菁.新闻编辑运用新媒体技术的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24(02):56-59.

[3]格桑德吉.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工作的转型与发展[J].中国报业,2024(01):116-117.

[4]叶又瑞.网络时代提升新闻编辑创新能力的策略[J].新闻文化建设,2023(24):62-64.

[5]吴迪.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4,21(01):87-89.

[6]李海滨.新媒体环境下提升广电新闻编辑能力的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3):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