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交际语境,开展习作教学

2024-10-22吴娣

阅读(教学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在小学阶段,许多学生对写作“望而生畏”,没有写作思路,缺乏写作动力。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入交际语境习作理念,结合生活化语境,引导学生主动表达,进而完成习作。相关的举措有:构建合适的对话平台、明确习作的交际目的、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创设多元评价模式。

【关键词】小学习作;交际语境;教学策略

交际语境习作是当前影响较广的一种写作教育理念,它是以读者为中心、以交流为目的,利用语境生成实现写作的一种方法。它超越了传统写作教学“重结果”的取向,关注在写作过程中话题、语言、作者等交际语境因素,引导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境下展开写作,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全面发展。《我的心儿怦怦跳》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安排的习作内容,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教者积极引进交际语境的理念,习作教学效果良好。

一、构建合适的对话平台,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交际语境习作教学的基础之一是交际语境的创设,这也是一个教学难点,稍有不慎就会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因此,语文教师在创设语境时,要构建合适的对话平台,将学生兴趣作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让每一位孩子找寻记忆,回归生活,激发学生想要“说”的欲望。

在教学《我的心儿怦怦跳》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唤醒记忆聊“怦怦跳”的环节,让学生打开话匣,回归生活。

首先,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张正常频率的“心跳图”,并配上心跳声,让孩子们观察、聆听。之后顺势发问: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心脏就是这样沉稳而有规律地跳动。但当你激动、兴奋、紧张、恐惧的时候,你的心脏还会如此平稳地跳动吗?哪一刻,你的心儿会怦怦跳?

接着,用多媒体播出几个场景:坐过山车、登上领奖台、第一次拔牙、走进漆黑的鬼屋、考后听老师念分数……

教师提问:“同学们有过这样的时刻吗?”让学生先在脑海中把这些经历过滤一遍,然后筛选出一个最让自己心儿怦怦跳的时刻,与同桌交流。初聊过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心儿会怦怦跳?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聊得兴起,再将学生引向二次思考:当你心儿怦怦跳的那一刻,你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有什么变化吗?

围绕话题“心儿怦怦跳”,由同桌到小组,由小组到全班,让孩子们沉浸在“心儿怦怦跳”的世界里,兴致勃勃、随心所欲地聊。聊“怦怦跳”这一环节,看似“无心插柳”,实则遵循习作教学先说后写、以说促写、说写结合的规则,从而唤醒孩子对生活的记忆,间接为他们后续的“创作”(写“怦怦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明确习作的交际目的,让学生写有动力

习作是学生参与社会、融入社会的手段和途径。传统的习作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学生不知道为何而写。交际语境习作则认为每节作文课都应从学生的生活需要出发,以达到某种交际为目的,满足学生情感沟通、人际交往的需要。

在学生充分交流了让自己心儿怦怦跳的经历后,为明确习作目的,教师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师:老师小时候也有心儿怦怦跳的经历呢,瞧!(配合图片讲述自己小时候偷梨的故事)

师(提问):事后,我把这件事分享给了我的女儿,女儿给我写了一段话。

(出示这段话)

亲爱的妈妈:

感谢你把小时候偷梨吃的故事分享给我听,让我知道原来一向严肃的妈妈童年居然也很贪吃、调皮,说不定我身上的一些缺点就来自于你哦,哈哈!老妈,期待看到你更多的童年故事。

爱你的女儿

××年××月××日

师(小结):原来把心儿怦怦跳的事分享给别人,有时候还能让别人更多地了解自己,促进情感交流呢!同学们,刚刚我们交流了好多心儿怦怦跳的事,你最想把哪件事分享给谁?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生1:我想跟妈妈分享前两天我上台领奖时心儿怦怦跳的事,让她知道当时我是多么激动和自豪。

生2:我想跟爸爸分享去年暑假在游乐园里坐过山车时心儿怦怦跳的事,希望爸爸下次不要逼我去玩这令我害怕的游乐项目了。

生3:我想跟老师分享有一次他表扬我时我的心儿怦怦跳的事,这样老师就会知道当时我有多么激动。

……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明确交际语境习作的目的性。学生知道为何而写,才能自发产生写的动力。

三、灵活运用教学策略,让学生写有方法

为帮助学生完成一篇习作,教师可以给予各种方法、策略、提示等等,让学生知道该如何去写。在统编版教材中,讲清事情经过从三年级开始训练,学生通过三年级的16 次习作练习,已经基本掌握了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方法。《我的心儿怦怦跳》是在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尝试写出自己感受基础上的进阶,把感受写清楚是本次习作教学的重点。

在学生确定自己想要分享的事件后,如何指导学生把感受写清楚呢?可以通过比较修改前后例文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发现、提升写作方法,以下文为例(括号内的内容为修改后的片段)进行分析。

我的心儿怦怦跳

等妈妈走后,“玩平板历险记”就开始了。我悄悄地来到老妈的房间,掀开被子找“平板”,没有。我又看了看抽屉,(哈哈果然在这里,电量还是满的)我窃喜,拿起“平板”就向书房冲去,先解锁密码,再点开游戏。玩了一个小时左右,忽然有人敲门,(我不禁吓了一跳,心悬在了半空中,拿“平板”的手都不禁抖动起来)我想一定是老妈,我急忙跑去把“平板”放在原来的地方,再去开门,(假装很镇定地)说:“老妈带好吃的了吗?”她说:“没带。”老妈一进来,把东西放下,就去检查我有没有完成作业。忽然她大喊:“怎么一个字都没写?”(我想:完了,完了,怎么办呢?此时我是招呢还是不招呢?招了,一定会被痛骂一顿。不招的话,老妈发现,好像也会很惨。不过,如果老妈没发现的话,我就安全了。)老妈又去拿“平板”,质问道:“电量怎么减少了那么多?”我(顿时急得直冒汗,吞吞吐吐地说:“妈——是不是——家里——闹鬼—— 啦!”)

通过比较文字,学生发现一:因为心儿怦怦跳,人的身体有很多反应——心悬到了半空、手不禁抖动起来、急得直冒汗等。教师板书:身体有反应。学生发现二:因为心儿怦怦跳,人心里的想法变多了。教师板书:心里多想法。

师:除了以上方法,你一定还有其他小发现。

全班交流,教师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第六单元《牛和鹅》中用动作描写心情的方法,相机板书。

此外,教师还可以出示书中“泡泡语”提示的“我积累了很多写心情的词语”,给学生一些参考,让学生更好地把“心儿怦怦跳”的感受写具体。

提心吊胆 心急如焚

胆战心惊 魂飞魄散

忐忑不安 惊慌失措

倒吸一口凉气

汗毛都竖起来了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在积累词语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当学生经过反复练习,将这些策略内化为自己的思维习惯,写作难度就降低了,写作能力也就提高了。

四、创设多元评价模式,让学生写有提升

科学有效的评价,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激励作用。基于交际语境的写作教学,对学生的习作评价不再是单一的“生写师评”模式,而是多元评价,旨在以评促写,评写结合,进而提升学生的习作质量。评价步骤为:自评——他评——师评。

首先是学生评价自己的习作,学生反复自读习作,对照习作评价“摘星台”标准,从能文通句顺地将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到能用上一些小妙招把自己的感受写清楚。不断梳理思路,发现不足,学生拿起红笔进行评改并打星。

接着是学生评价他人习作,由习作者与三名成员组成四人小组。小组长结合“摘星台”标准,组织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感受并提出评改意见,在互评互改中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最后由教师评价学生习作,教师当面评改,让学生进一步优化自己的习作。

积极探索并完善基于交际语境的习作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加乐写、善写、会写,提高学生创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作文“小主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