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24-10-22付成功

阅读(教学研究) 2024年9期

当前,新课标聚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创新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种方法。

一、设置有效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新课标指出,学习情境的设置要符合核心素养整体提升和螺旋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教师要积极创设趋于真实且有效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和创新潜能。

通常在上课伊始,笔者会以讲述小故事、观看小视频、聆听轻音乐、猜猜小谜语等方式设置导入环节,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如在教学《狼和小羊》这一故事时,笔者设计了让学生听音乐、想象动物形象的导入环节,通过低沉的管弦乐合奏使学生想象狼的形象,初步体会到狼的凶狠残暴,为深入学习课文进行铺垫。再如,在教学《曹冲称象》一课时,笔者设置悬念情境:“在超市,你们有没有见过称东西的场景?有见过称大象吗?大象那么大的庞然大物,到底是怎样称的呢?”有了这三个问题,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探求新知的欲望强烈起来,接下来的学习水到渠成。无论设置何种情境,都要充分尊重学生,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创新的勇气和信心。

二、丰厚学生的知识储备,筑牢学生创新基石

学生的知识储备越多,智力发展的空间也就越大。因此,让学生拥有扎实且丰厚的知识储备,便成了教学的要务之一。

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在课堂上强化学生对旧知的掌握。例如新课伊始,笔者常让学生先复习一篇、一段或一句与新课有关的知识,来帮助学生从中发现知识的规律。其次,大量的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在学生刚入学时,笔者总会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听记儿歌、古诗,阅读名人故事。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学生稍具阅读能力,笔者就相机介绍有拼音的课外读物,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广泛获得新知。到了二年级,笔者会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以及摘抄好词好句的习惯。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与学习能力,笔者会经常鼓励学生阅读整本书,并定期组织阅读分享会。同时,引导学生根据所读内容进行创作,如写读后感、续写故事等。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技巧,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效地表达出来,提升语文创新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活跃学生创新思维

新课标指出,要通过训练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人类一切创新、创造往往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儿童积极发现、提出问题,进而去分析问题,找到办法,最终解决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好习惯,首先,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要肯定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因为要提问就一定要动脑筋,这说明他们已经向主动性思考迈进了一步,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有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发展。其次,教师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要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把问题提到点子上。在教学《狼和小羊》时,笔者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再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并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研讨问题,弄清问题的本质。如:故意找碴儿是什么意思?狼为什么要故意找碴儿?一共找了几次碴儿?最后结果如何?这样,学生自行厘清了课文的层次。随后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重点词句进行质疑,以加深学生对寓言中的形象及性格特点的理解。最后,让学生对本课的寓意进行质疑。实践证明,学生自问自答,有利于提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四、尊重学生的多样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教师如果只引导学生按照既定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得出所谓的标准答案,那么便会将学生的创新能力扼杀在萌芽状态。因此,教师应设法引导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力求创造与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会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做到不照书上的句子读,不重复别人的话,他们的发言只要和别人不一样,那就是独立思考,而思考是创造的前提与核心。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勇敢表达创见。例如在学了《狼和小羊》这一故事后,笔者引导学生联想狼和小羊的结局,学生们兴趣盎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学生说,狼扑向小羊,小羊大喊了起来,这时候,来了一个猎人,用枪打死了狼,小羊得救了;还有的学生说,在狼扑向小羊的那一瞬间,小羊身体一闪……学生们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当然,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有针对性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可以培养创新思维的要素,还要精心设计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中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车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