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kV输电线路的设计及优化路径探究
2024-10-21孙浩孟庆成海阳春
[摘 要]文章通过深入分析输电线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关键设计要素及路径优化措施,提出了一套综合优化方案。尤其针对前锋—公忽洞110 kV 输电线路工程,研究涉及线路勘察、路径选择及架空线间距优化,以此提升系统的安全性、效率及环境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精细的规划和设计,能显著提高输电线路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同时有效减少环境影响,为类似的输电线路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110 kV 输电线路;线路设计;路径优化;接地设计
[中图分类号]TM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87(2024)04–0061–03
1 110 kV输电线路的设计原则
1.1 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确保输电系统可靠运行与人员安全的核心要求。在设计阶段,须严格遵循相关的电气安全标准与规定,输电线路的路线选择须避开人口密集区及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减少对居民生活及环境的潜在威胁,杆塔的结构设计必须能承受极端天气条件。
1.2 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要求110 kV 输电线路的设计要在确保安全、可靠及环保的前提下,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来优化设计方案,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经济性原则涉及对材料成本、建设成本、运营维护费用及长期运行成本的全面评估。
1.3 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是确保电力系统持续稳定运行的基础,要求110 kV 输电线路的设计充分考虑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从而保障输电系统的高效和稳定运行。
1.4 环境保护与协调性原则
环境保护与协调性原则涉及在110 kV 输电线路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具体来讲:①线路的规划和布局应尽量避免对生物多样性敏感区域、自然保护区及重要的水源地造成干扰。②应采用环境友好型材料和建设方法,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污染和资源消耗。③考虑线路对周围景观的影响,努力实现技术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例如,合理的杆塔设计不仅能提高输电效率,还能降低对视觉环境的影响。④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还应定期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并采取必要措施减轻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2 110 kV输电线路的设计要素
2.1 导线、地线选型
在110 kV 输电线路设计中,导线与地线的选型是关键环节,其选择必须满足特定的技术标准和性能要求。导线的主要功能是传输电力,而地线则用于保护系统免受雷击和电磁干扰,同时确保运行安全。在选型过程中,首要考虑因素包括导线的电阻、承受力、温度特性及经济性。表1 为基于GB 50545—2010《110 kV~750 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要求的导线与地线选型参数。
结合表1,在设计110 kV 输电线路时,选择铝包钢芯导线,不仅具备高强度,而且具备良好导电性。该导线的标准截面积为240 mm²,以保证足够的传输能力和经济性。其最大工作温度设定为80℃,能够承受夏季高温和载流量大时的温度升高。计算断点强度为70 kN,确保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稳定性。
对于地线,镀锌钢丝是较为理想的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耐腐蚀性。地线的截面积通常较小,一般为35 mm²,以满足机械强度和成本效益的要求。其最大工作温度通常低于导线,设定在70℃。安全系数设置为3,确保在极端条件下的可靠性。
2.2 金具选型与接地设计
金具用于固定、连接导线,而接地设计则关乎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在选型和设计时,必须满足《规范》要求,考虑到强度、耐腐蚀性及电气性能。表2 为金具选型与接地设计参数,用于指导110 kV 输电线路的设计。
结合《规范》要求,在金具的选择上,主要考虑机械负荷能力和耐腐蚀性。悬垂金具和张紧金具是两种常用的类型,分别用于导线的悬挂和张紧。这些金具通常采用高强度热镀锌钢制造,以满足长期耐腐蚀和机械负荷的要求。悬垂金具的标准机械负荷为40 kN,而张紧金具为100 kN,确保在各种气候条件和负载下的稳定性。
接地设计方面,重点在于确保低接地电阻和良好的耐腐蚀性。根据《规范》要求,接地电阻不应超过10Ω。接地体通常采用镀铜钢或不锈钢材料,并深埋至地下2.5 m,以保证良好的接地效果和耐久性;接地体的形状可以是圆钢或角钢,根据土壤条件和工程需求选择。
2.3 杆塔设计
杆塔设计涉及杆塔的类型选择、布局规划及强度计算,以保证输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杆塔类型的选择取决于线路布局、地形条件及电气要求。表3为针对110 kV 输电线路的杆塔设计参数。
在杆塔布局规划时,考虑地形、避让障碍物(如建筑物、自然保护区)及电磁场影响,以优化线路路径并减少土地占用。对于杆塔强度计算,还需考虑风荷载、冰荷载等自然因素对杆塔的影响,确定杆塔设计需满足的最小力学性能标准。在实际设计中,还需结合详细的地质和气象数据,进行更精细的结构分析和模拟,以确保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110 kV输电线路优化路径
3.1 线路路径选择
以某110 kV 输电线路工程为例,该工程线路自西南向东北方向架设,全程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乌拉特前旗境内,海拔为1 050~1 120 m。关键的设计挑战在于避免与现有的至红同110 kV 线路交叉。解决方案是从前锋220 kV 变110 kV 侧北起第6、第7 出线间隔出线,此部分原本属于至红同110 kV 线路。这一策略使得原1~10 号塔得以重新用于新线路,仅需对10 号塔按照转角要求进行重新安装。工程的另一关键部分是对原有线路的调整。由于新线路占用了原至红同110 kV 线路的部分走廊,因此需要新建至红同110 kV 线路的1~10 号段。这一新建段将从10 号塔接入原有线路。同时,为了保障通信的连续性,新线路上安装了2 根OPGW 光缆,分别与原至红同110 kV线路和至大佘太110 kV 线路的光纤连接。
在现有前佘110 kV 线路与新线路的交接处,实施了精细的设计工作。新线路从10 号塔右转平行于前佘110 kV 线路南侧约30 m, 再经过一系列转向,最终沿着原水佘35 kV 线路平行至拟建的公忽洞110 kV 变电站。在前佘110 kV 线路12 号塔附近新建了一个单回路转角塔(90°),使得前佘线路可以T 接至新工程的10 号转角塔北侧线路上。
3.2 线路勘察
在本次110 kV 输电线路工程的线路勘察中,需做好线路调查和分析工作,其中涵盖了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因素及现有基础设施的评估。地理与地形勘察聚焦于内蒙古巴彦淖尔乌拉特前旗的特定区域,海拔高度为1 050~1 120 m,这需要详细记录土壤类型、坡度、地表覆盖情况及潜在的地质隐患,如滑坡和地震带等,同时特别注意高海拔地区的气候条件对材料和施工的影响。环境影响评估聚焦于生态环境,考虑植被覆盖、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及保护区的分布,同时对水源、湿地等敏感区域的潜在工程影响进行评估。社会经济因素调研则涉及与当地社区的接触和利益相关方咨询,特别是线路经过或邻近人口密集区域时的影响,此外,对当地基础设施(如道路、建筑物)的分布进行调查,以确定最合适的线路走向。在勘察现有基础设施时,详细记录输电线路与其他线路的交叉情况、距离及角度,确保新建线路的平行和交叉布局符合技术规范,同时最小化对现有线路的影响。
3.3 架空线间距优化
在110 kV 输电线路的设计及优化路径探究中,架空线间距的优化是保证安全运行和提高效率的关键因素。以前锋—公忽洞110 kV 输电线路工程为例,该工程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安排多条输电线路,同时确保安全间隔和减少电磁干扰。表4 为针对该工程的架空线间距优化参数。
在此工程中,架空线间距的优化重点在于确保足够的安全间隔,减少线路之间的相互干扰。通过优化,本工程不仅确保了安全运行,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环境和周边设施的影响,实现了技术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4 结束语
本研究对110 kV 输电线路的设计及优化路径进行了全面探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设计和优化策略。通过案例分析,本研究展示了在复杂地理环境和技术条件下如何有效规划输电线路,强调了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地形、环境、社会经济因素及现有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此外,对于架空线间距的优化,本研究不仅关注提升安全性和减少电磁干扰,还兼顾了环境保护和成本效益。总体而言,本研究对110 kV 输电线路的设计及优化路径提供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指导,对于提高输电线路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经济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何晶. 高压电网110 kV 输电线路设计分析[J]. 电力系统装备,2021(23):31-32.
[2] 马德鹏,关云萍. 输电线路设计中线路路径的选择[J]. 光源与照明,2023(7):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