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自己的嫉妒心
2024-10-21陈敏莹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天使因为农夫一家的善良而承诺满足他们三个愿望,但条件是无论他们许什么愿,邻居都会得到双倍。从此之后,农夫求得一匹马,邻居便得到两匹;农夫求得一份财宝,邻居便得到双份。农夫一家心理很不平衡,没有感恩自己所得到的,反倒满心嫉妒邻居捡了大便宜。于是农夫的第三个愿望是让自己失去一只手臂,这样邻居就会失去双手,成为废人。天使拒绝了农夫,说:“多么愚蠢的人!你宁愿承受痛苦,也要伤害别人。”
嫉妒的本质
嫉妒是因对方拥有自己所没有的,或者对方拥有的比自己更多更丰富,而心怀怨恨的一种复杂情绪,伴有冷漠、贬低、排斥、敌视。嫉妒虽然是一种人类普遍的情绪体验,但当其变得强烈时,会引起身体的感知和反馈,如挫败感和危机感,促使自己有意无意地迫害他人,具有一定的攻击性,甚至想要毁灭他人。处于嫉妒情绪中,我们既感受不到幸福,还容易面目全非,最终损耗的还是自己。
那么,我们能控制自己不嫉妒吗?很难。
如果一个人说他从来就没有嫉妒过,那估计他在掩盖事实,但他并不是存心欺骗你,而是在催眠自我、欺骗自我。因为在社会共识中,嫉妒往往被扣上一个心胸狭隘、薄情寡义和素质低的“帽子”,没有人会愿意把这顶羞耻的帽子往自己头上戴,抹杀自己的道德光辉。而事实上,嫉妒跟所谓的道德修养没有任何关系。
嫉妒的产生
嫉妒是一种正常的人类情绪。当外在资源有限,我们就需要投入竞争才能获得充分的资源,这就必须在横向比较中获得优势,而这个获得的过程就促使了嫉妒出现。竞争过程中,当我们自认为能力更强,但察觉自己在实际中处于劣势时,就会主观臆想“不公平”“别人凭什么”,产生挫折感和失落感,而在危机感、焦虑和恐惧中就会发展出嫉妒的情绪。
横向比较
嫉妒的潜台词是:“我渴望我过得比他好,他过得比我差。”“我不想活成自己的样子,我要活成他的样子。”我们不断地从比较中,看到了在别人身上有自己真正渴望的东西,比如能力、地位、才华、财富、知识、容貌、身材等等。
这个“他”,不会是全球瞩目的埃隆·马斯克,不会是今年的全国高考状元,也不会是走在戛纳红毯上的明星,但“他”会是那个坐在你隔壁的被领导赏识的老同事,那个既聪明又漂亮的闺蜜,那个成绩优异的亲戚家的孩子,更会是那个现在已经财务自由的发小。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人们嫉妒的不是远远超过自己的人,往往是身边稍稍比自己强的人。乞丐并不会嫉妒百万富翁,但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嫉妒并非随意或无目的地产生,横向比较的对象是需要“背景强相关”的,因为我们倾向于这样的认知:当两个人生活背景、教育背景、阶层背景、工作背景水平相当,那么成就就会相当。毕竟这种认知是人类获得“心理平衡”的内在需要和抚慰,但事实上,这是一种僵化的思维模式,它忽视了人、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如果这种认知在现实中被颠覆了,那么我们的心理平衡就会被打破,嫉妒就随之产生了。
主观臆想
当我们主观上感觉自己很棒,水平很高,但真实结果恰恰相反,自己不如他人,那么这种被打击的信念会产生迁怒。我们会觉得对方并不值得拥有成功,我们会因为主观判断或想象出来的“不公平”而丧失对事情结果的掌控感,嫉妒便如潮水般涌起。这里要注意的是,我们的主观认知,并不一定是事实。
这些想法是不是偶尔出现在人们脑海中:我觉得我比闺蜜漂亮,情商也比她高,但闺蜜竟然找到一个对她百依百顺的真命天子,而我连恋爱都谈不上,我觉得很不公平,她不值得拥有别人对她的爱慕,我多希望有一天她跑来哭诉她老公出轨了;我觉得我的下属做事没有我细心,决断力也不如我强,但明天他就要升职跟我平起平坐了,凭什么,我多希望他搞垮下一个项目然后被降职。
这里所有的“比他聪明”“情商比她高”“决断力不如我强”等等,都是主观臆想而已,这些未经证实的估计和判断会让嫉妒无限蔓延。
嫉妒的应对
第一,觉察嫉妒,看见自卑。
有嫉妒的地方,就有自卑,越是嫉妒,越是自卑。
允许自己有嫉妒的情绪存在,从中认知和了解到自己真正渴望的东西、自卑的原因,虽然这是困难的。毕竟嫉妒带来了强烈的羞耻感和无能感,正因如此,我们就更需要努力地疏导情绪,让它流动起来,大胆跟自己对话:“我嫉妒别人了,真的很难受,我郁闷生气,觉得不公平,但又无能为力,就像吃了毒药,毒性正渗透我心灵的每个角落。”
这种对情绪的觉察正是疗愈的开始。
一位女性说:“我嫉妒我姐,从小到大我都比她懂事孝顺,老爸养老的事都是我一力承担,但老爸总是包容她的过错,而有意无意地忽视我的感受,我很讨厌我姐。”这时候,她需要觉察嫉妒的怒火,再问自己情绪为什么产生。实际上嫉妒来源于她对父亲无条件的爱的渴望,而并非姐姐做错了什么,是父亲的做法让她受伤,让她自卑,也就是说,如果父亲能够更包容关爱她,她就不会嫉妒姐姐了。这就是坦然地觉察嫉妒,看见内在的自卑。
第二,提高能力,成为更强的人。
如果我们希望自己建成城中最高的楼,我们要做的不是对其他高楼生气,也不是炸掉其他高楼,而是应该打好自己的地基,一心一意不断添砖加瓦,至于别人是不是也在建高楼,那就是别人的事了,我们不能指望用别人的衰退和停滞来实现自己的成功。
这就是应对嫉妒的方法。我们希望得到别人所拥有的东西,要做的不是迁怒于人,不是毁掉别人,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加强能力,弥补短板,努力奋进,一步一个脚印丰富自己的技能,打磨自己的意志,扩充自己的思想维度,用更强的自驱力来实现目标,把嫉妒转化为完善自我的动力。
在职场上有一些员工,他们明明认知、学历都不错,但年龄相仿的同事却成了自己领导,薪资比自己高,也更受欢迎,他们会嫉妒这些人,也恨老板“不识货”。与其怨恨不公,不如凭借提高核心竞争力来走出心理怪圈,抛开“认知制高点”,切实提升待人接物的能力,加强执行力和实操技能,再问问自己有否眼高手低,改掉自恃聪明俯视别人的习惯,主动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思路想法。人际关系的改善不仅能创造舒适的职场环境,也最终会成为成功的一大助力。
第三,无条件接纳自己,勇于表达自己。
一位企业家在精彩演讲,一位听众举手发言,他首先表达了对演讲者的敬佩,然后说自己同样作为企业家很嫉妒演讲者,因为演讲者比他更具人格魅力,最后说一定要努力超越演讲者,未来要站在更大的舞台上激情演讲。结果,他话音未落,听众席上就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喝彩声。
这就是对勇敢表达嫉妒的听众的赞美和鼓励。嫉妒作为一种情绪本来就需要坦率承认、被尊重,但由于大众经常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嫉妒,我们表达嫉妒就变得很不堪,而这位听众的这种行为和胆识是很值得佩服的。
接纳并表达自己的嫉妒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真正有问题的反倒是我们不懂接纳,不敢接纳,永远在逃避、不安的路上。如果你觉得当众表达自己的嫉妒让你有压力,也可选择向好友、家人倾诉。当我们能清晰认知自己,接纳自己的嫉妒,也愿意表达出来时,嫉妒的情绪也会逐渐被消解。
在漫长的人生中,嫉妒是不可避免的,让我们打开心门看见它,接纳它,疗愈它,我们真正的对手并不是嫉妒的那个人,而是我们自己。
(本文作者为中国心理学会少儿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全国妇联《婚姻与家庭》特聘专家)
编辑:沈析宇 175556274@qq.com